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3年出生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伊丽莎白市的爱德华· 约瑟夫·斯诺登是个温文儒雅的白人青年,在他30岁生日(6月21日)前夕,成为美国和世界间谍史上最有名的“吹哨人”(Whistleblower,即告发人或告密者)。
这位高中退学的电脑奇才曾任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他对美国政府变成一个无孔不入、无物不窥的监视国家极度反感,透过英国《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向全世界披露美国情报组织大量侦监民众电话及网络的活动。斯诺登冒着入狱甚或生命危险的大胆行动震撼全球,而他选择了香港作为他向世人表明真实身份的所在地。斯诺登于6月10日迁出尖沙咀美丽华酒店,并一度消失在香港的夜色中。
在失去消息几天后,斯诺登于6月12日接受香港英文《南华早报》采访,表示“自己不是叛国者,也不是英雄,只是一名美国人”。他声称在香港“不是为了逃避司法,而是要揭露罪行”。
爱国青年进入情报界
戴眼镜、长相清秀但有点瘦削的斯诺登,父亲是海岸防卫队军官,母亲则在法院当书记,姐姐是律师。斯诺登高中未念完即退学。他的邻居常看到他晚上坐在电脑前上网,是个典型的“宅男”。但因没有高中毕业文凭,他只好到一家2年制小区学院选修电脑课程,却又半途而废。2003年3月,美国出兵入侵伊拉克,有不少爱国但又无知的年轻人欢呼总统小布什的“义举”,斯诺登即是其中一个。他认为小布什的做法很对,美国应该把欺压人民的伊拉克独裁总统萨达姆赶下台,因此他在2004年5月7日从军,加入美国陆军,希望能被选入特种部队。但他在受训时因两腿折断,而不得不于2004年9月28日退训。
斯诺登因伤而“报国未成”,只好离开军队,他找到安全局设在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秘密建筑物当警卫,这是他和情报机构挂勾的开始。不久,他转到中情局担任信息科技的安全官。2007年,中情局派他以外交官身份到瑞士日内瓦,工作重点是维护电脑网络的安全。两年后,斯诺登离开中情局,加入一个与国安局有合约的月包公司当技术员。其实,他在中情局也是一个承包公司的技术员,而不是中情局系统内的正式特务。他以外包商技术员身份为国安局做事,工作地点涵盖日本、马里兰和夏威夷。
事实上,斯诺登所加入的外包契约商就是专门向国安局和其他几个情报组织出售人力、脑力、科技知识、电脑专业和情报分析的布兹·艾伦·汉弥尔顿公司。该公司拥有员工2.5万人,一年营业额多达13亿美元。今年1月,该公司宣布与国防部签下5年合约,价值56亿美元,专门为五角大楼从事情报科技服务。
将领与军火业哥俩好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大肆扩展情报搜集工作,因政府情报机构人手不够,向民间的电脑科技公司寻觅人力资源,于是大批民间科技情报公司纷纷成立,争食情报大饼。目前美国有近两千家专门做政府生意的情报科技公司,雇用85万至120万人,在全球一万个地点工作。因“政府大饼太好吃”,于是,民间情报科技公司就动脑筋,找退休的老特务入伙当高级主管,以便争取更多的生意。
以斯诺登所服务的布兹· 艾伦· 汉弥尔顿公司为例,做过美国全国情报总监的约翰·麦康纳尔目前是该公司的高级主管,而现在担任美国全国情报总监的詹姆斯·克莱波曾经是高级主管。这批特务头子从政府跳进民间,又从民间跳回政府,就像走旋转门或像打麻将轮流做庄一样。这样的情报系统、情报业务和情报文化必定会沦为一个大家捞钱、不管情报质量的大垃圾场。
五星上将出身的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61年1月下台时,发表了一篇永垂青史的告别演说,他对美国军事将领和军火工业“哥俩好”、一起谋利的风气极为厌恶,非常忧心忡忡,他为这种不正常的结构创造了一个震撼全美的名词——“军产复合体”。如今,军方与军火工业勾结的不正常现象仍大行其道。而在“军产复合体”兴盛不绝之际,又冒出了一个力道更强的“间谍产业复合体”,使美国被这两个庞大无比又无远弗届的复合体所包围。许多大电脑公司也经营情报科技,成为美国最新魔咒,损害美国民主。
斯诺登被布兹·艾伦· 汉弥尔顿公司派到夏威夷的国安局当电脑系统管理员,职位不高,薪水却高(年薪20万美元)。最重要的是,如此低阶的技术员却能通过国安局的安全调查(调查身世、家庭背景与交友情况),而享有接触任何国家机密的权力。
斯诺登在夏威夷国安局上班后,越来越不满政府情报机构的监视电话与电脑活动,他认为那是侵犯隐私权和违反宪法之举,他开始想脱身,想要向全世界揭露美国情报机构的“警察行动”,更要向全世界公开美国是个“监视国家”的面罩。
不满奥巴马加强监视
斯诺登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原本抱有期待之心,希望他不要像小布什一样假借反恐而侵犯人民的隐私权和宪法权利。但他发现奥巴马上台后,不但“布规奥随”,且变本加厉,更加扩大情报机构监视电话和网络的权力。他对奥巴马失望,即转而支持主张“政府越少管事越好”的得州共和党保守派老众议员朗·保罗角逐总统候选人。
斯诺登搬到夏威夷时,带他的28岁女友琳西·米尔斯同行,他们在夏威夷过得很舒服。米尔斯以舞蹈为业,曾在夜店表演各式各样的舞蹈,有钢管舞和杂技舞。但后来斯诺登却突然失踪了,米尔斯非常震撼。原来斯诺登跑到香港去了。
斯诺登下决心要把他所下载的国安局与中情局监视美国人民通讯的记录,即所谓“棱镜”,通过英美媒体公诸全世界。
斯诺登于今年1月首先与专门摄制监视纪录片的女制作人劳拉·普瓦特拉斯联系,告诉她,他有一批美国政府监视电话和电脑的记录准备公开。2月份时,斯诺登又与新近加入《卫报》的反对《爱国法案》的记者兼律师格林沃尔德联络,但并未具名,只署名“读者”。他们建议斯诺登去找《华盛顿邮报》(以下简称《华邮》)的巴顿·戈尔曼,让《华邮》加入揭密行列,影响力更大。戈尔曼在《华邮》写过不少国安问题的报道,而且当年水门事件的爆发,就是靠《华邮》的两个年轻记者锲而不舍地挖新闻,从而导致尼克松下台。 斯诺登与戈尔曼联系时,用拉丁文自称是“说实话的人”。6月6日,《华邮》网站首先刊登斯诺登提供的监视数据,过了20分钟,《卫报》网站跟进。第二天,美英各大报皆在头版报道这桩大事,大家都在猜到底是谁泄露的?没有人会想到是国安局外包契约商的一个低层技术员的杰作。
5月的最后一周,住在巴西的格林沃尔德飞到纽约会晤《卫报》编辑,大家再细看斯诺登所提供的数据。5月底,格林沃尔德、普瓦特拉斯和《卫报》记者伊文·麦卡斯基尔一起飞到香港,与斯诺登会合。
《卫报》的人终于和斯诺登见了面,他们与斯诺登进行深度采访,并做了12分钟的录像访问,于6月9日公诸世界。斯诺登说他在美丽华酒店住了3个多星期,只出门3次,每天躲在房间里,甚至用枕头挡住门缝,每次上网也是小心翼翼,做各种保护措施,怕有针孔摄影机。
议员公开骂他“叛国”
斯诺登失踪后,华府政界和全美媒体夜以继日地报道他所引发的震撼,有人视他为叛谍,但也有人赞他是英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范士丹·公开骂他“叛国”;有些国会议员主张把斯诺登抓回美国。20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则认为监视电话与电脑 “没什么”,他毫不介意。最近一再被政府机构越权违法(如国税局复查茶党资料、司法部查阅美联社和福斯电视记者数据)风波所困扰的奥巴马,对监视行径表示可以公开讨论。
据各项民意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美国民众都反对政府监视电话与电脑,只有少部分人支持政府的监视行径。毫无疑问,自9·11事件后,从布什到奥巴马,政府以反恐之名监视人民言行之举,已使美国成为一个另一种形式的“警察国家”,使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担心的“老大哥一直在监视你”的国度,竟出现于21世纪的美国。这是对美国立国精神和《权利法案》的最大污辱与践踏。但斯诺登扯开美国的伪善面具,向全世界摊开美国不相信人民、怀疑人民、监视人民的一面,他自己也很可能要付出代价。
斯诺登和“维基解密”的主角阿桑奇、美军布莱德尔·曼宁不同的是,斯诺登所泄密的数据是有过滤的,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反之,曼宁不管三七二十一,大量泄洪,泥沙俱下,而使他饱受抨击,且面临一辈子牢狱之灾。当年披露《五角大楼文件》(即《越战报告书》)的丹尼尔·艾斯伯格选择当揭发秘密的“吹哨人”,留名千古;艾斯伯格说,斯诺登为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因而防止美国永远走入“监视国家”的死胡同。
(编辑/袁红)
这位高中退学的电脑奇才曾任职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和国家安全局(NSA),他对美国政府变成一个无孔不入、无物不窥的监视国家极度反感,透过英国《卫报》和《华盛顿邮报》,向全世界披露美国情报组织大量侦监民众电话及网络的活动。斯诺登冒着入狱甚或生命危险的大胆行动震撼全球,而他选择了香港作为他向世人表明真实身份的所在地。斯诺登于6月10日迁出尖沙咀美丽华酒店,并一度消失在香港的夜色中。
在失去消息几天后,斯诺登于6月12日接受香港英文《南华早报》采访,表示“自己不是叛国者,也不是英雄,只是一名美国人”。他声称在香港“不是为了逃避司法,而是要揭露罪行”。
爱国青年进入情报界
戴眼镜、长相清秀但有点瘦削的斯诺登,父亲是海岸防卫队军官,母亲则在法院当书记,姐姐是律师。斯诺登高中未念完即退学。他的邻居常看到他晚上坐在电脑前上网,是个典型的“宅男”。但因没有高中毕业文凭,他只好到一家2年制小区学院选修电脑课程,却又半途而废。2003年3月,美国出兵入侵伊拉克,有不少爱国但又无知的年轻人欢呼总统小布什的“义举”,斯诺登即是其中一个。他认为小布什的做法很对,美国应该把欺压人民的伊拉克独裁总统萨达姆赶下台,因此他在2004年5月7日从军,加入美国陆军,希望能被选入特种部队。但他在受训时因两腿折断,而不得不于2004年9月28日退训。
斯诺登因伤而“报国未成”,只好离开军队,他找到安全局设在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秘密建筑物当警卫,这是他和情报机构挂勾的开始。不久,他转到中情局担任信息科技的安全官。2007年,中情局派他以外交官身份到瑞士日内瓦,工作重点是维护电脑网络的安全。两年后,斯诺登离开中情局,加入一个与国安局有合约的月包公司当技术员。其实,他在中情局也是一个承包公司的技术员,而不是中情局系统内的正式特务。他以外包商技术员身份为国安局做事,工作地点涵盖日本、马里兰和夏威夷。
事实上,斯诺登所加入的外包契约商就是专门向国安局和其他几个情报组织出售人力、脑力、科技知识、电脑专业和情报分析的布兹·艾伦·汉弥尔顿公司。该公司拥有员工2.5万人,一年营业额多达13亿美元。今年1月,该公司宣布与国防部签下5年合约,价值56亿美元,专门为五角大楼从事情报科技服务。
将领与军火业哥俩好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政府大肆扩展情报搜集工作,因政府情报机构人手不够,向民间的电脑科技公司寻觅人力资源,于是大批民间科技情报公司纷纷成立,争食情报大饼。目前美国有近两千家专门做政府生意的情报科技公司,雇用85万至120万人,在全球一万个地点工作。因“政府大饼太好吃”,于是,民间情报科技公司就动脑筋,找退休的老特务入伙当高级主管,以便争取更多的生意。
以斯诺登所服务的布兹· 艾伦· 汉弥尔顿公司为例,做过美国全国情报总监的约翰·麦康纳尔目前是该公司的高级主管,而现在担任美国全国情报总监的詹姆斯·克莱波曾经是高级主管。这批特务头子从政府跳进民间,又从民间跳回政府,就像走旋转门或像打麻将轮流做庄一样。这样的情报系统、情报业务和情报文化必定会沦为一个大家捞钱、不管情报质量的大垃圾场。
五星上将出身的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61年1月下台时,发表了一篇永垂青史的告别演说,他对美国军事将领和军火工业“哥俩好”、一起谋利的风气极为厌恶,非常忧心忡忡,他为这种不正常的结构创造了一个震撼全美的名词——“军产复合体”。如今,军方与军火工业勾结的不正常现象仍大行其道。而在“军产复合体”兴盛不绝之际,又冒出了一个力道更强的“间谍产业复合体”,使美国被这两个庞大无比又无远弗届的复合体所包围。许多大电脑公司也经营情报科技,成为美国最新魔咒,损害美国民主。
斯诺登被布兹·艾伦· 汉弥尔顿公司派到夏威夷的国安局当电脑系统管理员,职位不高,薪水却高(年薪20万美元)。最重要的是,如此低阶的技术员却能通过国安局的安全调查(调查身世、家庭背景与交友情况),而享有接触任何国家机密的权力。
斯诺登在夏威夷国安局上班后,越来越不满政府情报机构的监视电话与电脑活动,他认为那是侵犯隐私权和违反宪法之举,他开始想脱身,想要向全世界揭露美国情报机构的“警察行动”,更要向全世界公开美国是个“监视国家”的面罩。
不满奥巴马加强监视
斯诺登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原本抱有期待之心,希望他不要像小布什一样假借反恐而侵犯人民的隐私权和宪法权利。但他发现奥巴马上台后,不但“布规奥随”,且变本加厉,更加扩大情报机构监视电话和网络的权力。他对奥巴马失望,即转而支持主张“政府越少管事越好”的得州共和党保守派老众议员朗·保罗角逐总统候选人。
斯诺登搬到夏威夷时,带他的28岁女友琳西·米尔斯同行,他们在夏威夷过得很舒服。米尔斯以舞蹈为业,曾在夜店表演各式各样的舞蹈,有钢管舞和杂技舞。但后来斯诺登却突然失踪了,米尔斯非常震撼。原来斯诺登跑到香港去了。
斯诺登下决心要把他所下载的国安局与中情局监视美国人民通讯的记录,即所谓“棱镜”,通过英美媒体公诸全世界。
斯诺登于今年1月首先与专门摄制监视纪录片的女制作人劳拉·普瓦特拉斯联系,告诉她,他有一批美国政府监视电话和电脑的记录准备公开。2月份时,斯诺登又与新近加入《卫报》的反对《爱国法案》的记者兼律师格林沃尔德联络,但并未具名,只署名“读者”。他们建议斯诺登去找《华盛顿邮报》(以下简称《华邮》)的巴顿·戈尔曼,让《华邮》加入揭密行列,影响力更大。戈尔曼在《华邮》写过不少国安问题的报道,而且当年水门事件的爆发,就是靠《华邮》的两个年轻记者锲而不舍地挖新闻,从而导致尼克松下台。 斯诺登与戈尔曼联系时,用拉丁文自称是“说实话的人”。6月6日,《华邮》网站首先刊登斯诺登提供的监视数据,过了20分钟,《卫报》网站跟进。第二天,美英各大报皆在头版报道这桩大事,大家都在猜到底是谁泄露的?没有人会想到是国安局外包契约商的一个低层技术员的杰作。
5月的最后一周,住在巴西的格林沃尔德飞到纽约会晤《卫报》编辑,大家再细看斯诺登所提供的数据。5月底,格林沃尔德、普瓦特拉斯和《卫报》记者伊文·麦卡斯基尔一起飞到香港,与斯诺登会合。
《卫报》的人终于和斯诺登见了面,他们与斯诺登进行深度采访,并做了12分钟的录像访问,于6月9日公诸世界。斯诺登说他在美丽华酒店住了3个多星期,只出门3次,每天躲在房间里,甚至用枕头挡住门缝,每次上网也是小心翼翼,做各种保护措施,怕有针孔摄影机。
议员公开骂他“叛国”
斯诺登失踪后,华府政界和全美媒体夜以继日地报道他所引发的震撼,有人视他为叛谍,但也有人赞他是英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黛安·范士丹·公开骂他“叛国”;有些国会议员主张把斯诺登抓回美国。2008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则认为监视电话与电脑 “没什么”,他毫不介意。最近一再被政府机构越权违法(如国税局复查茶党资料、司法部查阅美联社和福斯电视记者数据)风波所困扰的奥巴马,对监视行径表示可以公开讨论。
据各项民意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美国民众都反对政府监视电话与电脑,只有少部分人支持政府的监视行径。毫无疑问,自9·11事件后,从布什到奥巴马,政府以反恐之名监视人民言行之举,已使美国成为一个另一种形式的“警察国家”,使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所担心的“老大哥一直在监视你”的国度,竟出现于21世纪的美国。这是对美国立国精神和《权利法案》的最大污辱与践踏。但斯诺登扯开美国的伪善面具,向全世界摊开美国不相信人民、怀疑人民、监视人民的一面,他自己也很可能要付出代价。
斯诺登和“维基解密”的主角阿桑奇、美军布莱德尔·曼宁不同的是,斯诺登所泄密的数据是有过滤的,他知道他在做什么。反之,曼宁不管三七二十一,大量泄洪,泥沙俱下,而使他饱受抨击,且面临一辈子牢狱之灾。当年披露《五角大楼文件》(即《越战报告书》)的丹尼尔·艾斯伯格选择当揭发秘密的“吹哨人”,留名千古;艾斯伯格说,斯诺登为国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并因而防止美国永远走入“监视国家”的死胡同。
(编辑/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