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为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在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中对0~36个月龄儿童实施中医药健康管理指导,要求基层妇幼医务工作者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对儿童家长辅导中医药健康保健方法和技术,引导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掌握自我保健常识,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
[关键词]中医保健;保健方法;儿童保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95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和中药治病疗疾的简、便、验、廉的偏方、药方,是家喻户晓的中医药传统保健方法。为了儿童能够茁壮、健康成长,我国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0~36个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要求基层妇幼医务工作者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对儿童家长辅导中医药健康保健方法和技术,具体内容是:
1注意饮食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夜间喂奶的时间间隔不宜过短,要适当延长。
(2)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提倡“七分饱”,避免乳食过饱,以免溢奶,并且要避免偏食,少食或不食零食,并按时进餐。
(3)食物以细、软、烂、碎为主,注意营养搭配且品种多样。
(4)少食或不食冷饮,避免着凉。
2调整起居作息
(1)睡眠时间要保证,不宜过度消耗晚上时间进行活动,尽量养成晚上休息、白天活动的习惯。
(2)要适时把尿,定时大小便。
(3)衣着要舒适,切忌紧束以免对骨骼生长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
(4)四季过度要注意衣物添减,并根据各季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保暖,例如:“春捂秋冻”,春季注意保暖;夏季不宜过度贪凉,避免风扇直吹,空调温度过低;秋季不宜过度保暖,以免上火;冬季室内要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要经常外出活动,由于室内空气流动不畅,光照不足,整日待在家中不利于体质的增强。
3推拿按摩
31摩腹
(1)部位:腹部以肚脐为中心。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用四指指腹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沿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有节律的按摩,以柔软舒适为度,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
32捏脊
(1)部位:脊背正中两侧旁开15寸,督脉两侧的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之间,属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和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操作者从长强穴开始,用双手食指与拇指合拢,用食指向上轻推儿童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径,自下而上,左右两手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从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反复,根据儿童体质和儿童自觉舒适度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儿童平时出现的不同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肺腧,第四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厥阴腧,第五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心腧,第七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膈腧,第九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肝腧,第十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胆腧,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脾腧,第十二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胃腧,第一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三焦腧,第二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肾腧,第三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气海腧,第四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大肠腧,第五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关元腧,第十八椎下(第一骶椎)旁开15寸是小肠腧,第十九椎下(第二骶椎)旁开15寸是膀胱腧),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第二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在原处按揉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3按揉足三里穴
(1)部位:外膝眼穴下3寸,距胫骨前脊一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或食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3)主治:一切胃肠病,各种慢性疾患,过敏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功效:具有健脾益胃、防病保健、补脏腑之虚损、强壮体质的作用。
34按揉迎香穴
(1)部位:在鼻翼外05寸,鼻唇沟内侧。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或用单手食指指腹分别在两侧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主治:嗅觉失常、鼻渊。
(4)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5按揉四神聪穴
(1)部位:在顶骨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2)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逐一按揉,用力要适度,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3)主治:头晕、头顶痛、目眩。
(4)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36注意事项
(1)在进行捏脊推拿时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6)不要强行对儿童进行相关操作,以免造成儿童恐惧心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最好事先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消除儿童紧张因素。
4实施方法
(1)通过饮食调养和起居调摄使儿童逐渐养成有益身体健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儿童由被动引导到主动形成,潜移默化到自觉养成。
(2)在饮食调养过程中应注意在喂完婴儿液体饮食后,将婴儿竖起抱一会儿,目的是使婴儿口中的液体饮食完全咽下,防止含在口中的液体饮食通过咽鼓管咽口进入儿童的中耳形成中耳炎。
(3)根据儿童月龄不同按摩的部位也不同,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只进行摩腹、捏脊,在18月龄、24月龄可以按摩迎香穴、足三里穴,在30月龄、36月龄才可以按摩四神聪穴,因为儿童前囟门在出生后24月龄以内闭合、后囟门约在出生后6~8周龄闭合。
(4)中医取穴采用的是同身寸法,在给儿童定穴时使用的是儿童的同身寸,不是家长的同身寸。
(5)在给儿童实施捏脊按摩时,如果儿童不配合,家长也可用单手手掌在儿童的背部由下向上推的方法,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儿童还愿意接受。
[关键词]中医保健;保健方法;儿童保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95
中医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和中药治病疗疾的简、便、验、廉的偏方、药方,是家喻户晓的中医药传统保健方法。为了儿童能够茁壮、健康成长,我国从2013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0~36个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要求基层妇幼医务工作者在儿童6月龄、12月龄、18月龄、24月龄、30月龄、36月龄对儿童家长辅导中医药健康保健方法和技术,具体内容是:
1注意饮食
(1)养成良好的哺乳习惯,夜间喂奶的时间间隔不宜过短,要适当延长。
(2)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提倡“七分饱”,避免乳食过饱,以免溢奶,并且要避免偏食,少食或不食零食,并按时进餐。
(3)食物以细、软、烂、碎为主,注意营养搭配且品种多样。
(4)少食或不食冷饮,避免着凉。
2调整起居作息
(1)睡眠时间要保证,不宜过度消耗晚上时间进行活动,尽量养成晚上休息、白天活动的习惯。
(2)要适时把尿,定时大小便。
(3)衣着要舒适,切忌紧束以免对骨骼生长发育造成不好的影响。
(4)四季过度要注意衣物添减,并根据各季节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保暖,例如:“春捂秋冻”,春季注意保暖;夏季不宜过度贪凉,避免风扇直吹,空调温度过低;秋季不宜过度保暖,以免上火;冬季室内要适当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要经常外出活动,由于室内空气流动不畅,光照不足,整日待在家中不利于体质的增强。
3推拿按摩
31摩腹
(1)部位:腹部以肚脐为中心。
(2)操作:操作者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用四指指腹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反复沿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有节律的按摩,以柔软舒适为度,每次1~3分钟。
(3)功效:具有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排泄的功能。
32捏脊
(1)部位:脊背正中两侧旁开15寸,督脉两侧的尾骨末端长强穴至大椎穴之间,属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径。
(2)操作: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和小指握成空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并对准食指的前半段。操作者从长强穴开始,用双手食指与拇指合拢,用食指向上轻推儿童皮肤的基础上与拇指一起将长强穴的皮肤捏拿起来,然后沿督脉两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径,自下而上,左右两手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前后顺序,从长强穴向上捏拿至脊背上端的大椎穴。如此反复,根据儿童体质和儿童自觉舒适度可捏拿4~6遍。从第2遍开始的任何一遍中,操作者可根据儿童平时出现的不同症状,采用“重提”的手法,有针对性的刺激背部的脏腑俞穴(第三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肺腧,第四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厥阴腧,第五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心腧,第七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膈腧,第九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肝腧,第十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胆腧,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脾腧,第十二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胃腧,第一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三焦腧,第二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肾腧,第三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气海腧,第四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大肠腧,第五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是关元腧,第十八椎下(第一骶椎)旁开15寸是小肠腧,第十九椎下(第二骶椎)旁开15寸是膀胱腧),以便加强疗效。在第5遍捏拿儿童脊背时,在儿童督脉两旁的脏腑俞穴处,用双手的拇指与食指合作分别将脏腑俞穴的皮肤,用较重的力量在捏拿的基础上,提拉一下。捏拿第6遍结束后,用双手拇指指腹在儿童腰部的肾俞穴处(第二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在原处按揉的动作中,用拇指适当地向下施以一定的压力,揉按结合。
(3)功效:具有消食积、健脾胃、通经络的作用。
33按揉足三里穴
(1)部位:外膝眼穴下3寸,距胫骨前脊一横指,当胫骨前肌上。
(2)操作:操作者用拇指端或食指端按揉,每次1~3分钟。
(3)主治:一切胃肠病,各种慢性疾患,过敏性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4)功效:具有健脾益胃、防病保健、补脏腑之虚损、强壮体质的作用。
34按揉迎香穴
(1)部位:在鼻翼外05寸,鼻唇沟内侧。
(2)操作:双手拇指分别按于同侧下颌部,中指分别按于同侧迎香穴,其余3指则向手心方向弯曲,然后使中指在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或用单手食指指腹分别在两侧迎香穴处做顺时针方向按揉,每次1~3分钟。
(3)主治:嗅觉失常、鼻渊。
(4)功效:具有宣通鼻窍的作用。
35按揉四神聪穴
(1)部位:在顶骨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共4穴。
(2)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腹逐一按揉,用力要适度,先按左右神聪穴,再按前后神聪穴,每次1~3分钟。
(3)主治:头晕、头顶痛、目眩。
(4)功效:具有醒神益智的作用。
36注意事项
(1)在进行捏脊推拿时需要准备滑石粉、爽身粉等介质。
(2)操作者应双手保持清洁,指甲修剪圆润,防止操作时划伤小儿皮肤。
(3)天气寒冷时,要保持双手温暖,可搓热后再操作,以免凉手刺激小儿,造成紧张,影响推拿。
(4)手法应柔和,争取小儿配合。
(5)局部皮肤破损、骨折不宜按揉。
(6)不要强行对儿童进行相关操作,以免造成儿童恐惧心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最好事先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消除儿童紧张因素。
4实施方法
(1)通过饮食调养和起居调摄使儿童逐渐养成有益身体健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儿童由被动引导到主动形成,潜移默化到自觉养成。
(2)在饮食调养过程中应注意在喂完婴儿液体饮食后,将婴儿竖起抱一会儿,目的是使婴儿口中的液体饮食完全咽下,防止含在口中的液体饮食通过咽鼓管咽口进入儿童的中耳形成中耳炎。
(3)根据儿童月龄不同按摩的部位也不同,在儿童6月龄、12月龄时只进行摩腹、捏脊,在18月龄、24月龄可以按摩迎香穴、足三里穴,在30月龄、36月龄才可以按摩四神聪穴,因为儿童前囟门在出生后24月龄以内闭合、后囟门约在出生后6~8周龄闭合。
(4)中医取穴采用的是同身寸法,在给儿童定穴时使用的是儿童的同身寸,不是家长的同身寸。
(5)在给儿童实施捏脊按摩时,如果儿童不配合,家长也可用单手手掌在儿童的背部由下向上推的方法,也可起到同样的效果,儿童还愿意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