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枢纽。对教师提问的研究一直是课堂研究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2011年江苏省14节优质课中的7节课里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来总结初中英语课的交互特征,希望能为初中英语课堂交互活动的有效进行带来一定的启示。
一、理论背景
现代语言学家往往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交互过程 [1] [2] ,把它和“真实社会”的交际情形相比较来分析语言课堂的交际性。[3] [4] 教师提问的以下特征一般被解释为交际性的、具有自然谈话的特征:① 参考性问题(即发话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的使用;② 教师只对内容作出反馈,即只有当对交际造成障碍时,才改正错误;③ 教师在解释、提问和指示时使用调整(modification)、迟疑(hesitation)、重新措辞(rephrasing)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理解;④ 尝试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即请求澄清和重复,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打断教师的谈话,做同样的事情。[5]
师生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反馈,即教师对学生语言表现的评价性和改正性反应。Cullen认为教师的反馈主要有评价性作用和话语作用。[6] 评价性反馈通常伴随展示性问题出现,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话语性反馈时,教师只关心回答的内容,即使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出现,教师也不会明确指出,而是采用隐性的方式即转述释义的策略加以修正,可有效地使谈话序列流畅地进行下去,避免课堂互动的间断。所以话语性反馈更具有参考的功能。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11年江苏省14节优质课中的7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录像为研究样本。这7节课内容来自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的7个不同的课时,具有代表性。本文把这7个课时的录像内容转写成书面文字,然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因为着眼于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交互特点,所以本文主要从由谁发问、问题类型、问答方式、反馈形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1.由谁发问
交际性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的自发性启动。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独自表演、独自提问的舞台,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可以提问。在这7节优质课课堂中,几乎所有的学生话语都由教师提问引发,学生的自主提问为零。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控制课堂上的话题和秩序,很少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学生有问题,会在课后或教师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单独请教教师,这目前普遍被视为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因此,在优质课这样的公开课堂上,由学生掌握话语权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2.问题类型
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可以从问题的形式、内容和目的(功能)等不同角度加以区分。[7] 本文把录像中的教师提问大致分为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
展示性问题在目前初中阶段盛行的任务型教学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为任务环阶段与语言点阶段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此类问题由于容易回答,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8] 赵晓红、胡青球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提问中展示性问题远远大于参考性问题。[9] [10] 孟春国的研究样本中,课堂上的17个问题都属于展示性问题,没有一个参考性问题。[11] 本文此次研究中,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见表1。
表1中,约70%的提问仍然是展示性提问,但参考性问题的数量也达到了30%左右。较之一般课堂,这7节课的课堂交互性明显增强。在课堂提问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课堂氛围明显更活跃,学生使用的交际用语水平远远超过教师的预料,真正达到了交流的目的。Brock指出,非本语学生对课堂中参考性问题的语言输出是对展示性问题的语言输出的两倍,句法结构也更趋复杂。[12]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会促进师生或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更接近自然交际。
同时,研究中也发现,虽然都是优秀教师,但7位教师课堂提问的参考性问题交互特点各不相同,有的真实自然、贴近实际,有的则明显带有传统教育模式的烙印。
另外,同为阅读课,但第一课时(Reading 1)的参考性问题达到近40%,第二课时(Reading 2)却只有不到30%,这表明教材本身或多或少会造成课堂提问的差异。
3.问答方式
下面是问答方式,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是最常用的提问方式,集体回答次之,而自由回答和教师自问自答相对使用最少。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指定回答的方式较为普遍,为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这种问答方式中,教师疏忽了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得不到及时和持续的激发。[13]
在本研究中,集体回答也较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初二英语本身机械式操练偏多,也可能是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体回答的不足在于,学生有可能会滥竽充数,同时教师也失去了解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机会。
自由回答虽然有利于学生真实自然的交际,但学生拥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对教师控制课堂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中自由回答所占比例很小。
教师自问自答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参与学习的机会,同时会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这7节优质课的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处理相当到位,教师自问自答所占比例也就很少。
4.反馈形式
下面是不同类型的反馈形式,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更关注学生回答的结果,评价性反馈超过了一半。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语言形式上,不关注语言本身,这样的课堂交互活动不具备“真实世界”交际的特征。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话语性反馈在整个反馈总量中占了接近一半,说明真实性的自然交际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英语课堂,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四、结论与启示
此次研究的样本中,教师所提的展示性问题偏多,能激发学生尝试用应用思维的参考性问题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质量;教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最为常见,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占一定的比例,学生自由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自问自答的方式正逐渐消失;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初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所有的课时中评价性反馈都超过话语性分析,真正自然性交际还没有完全展开,真正真实性对话还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初中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虽然可能具有自然谈话的一定特征,但仍未完全达到“真实世界”的交际性。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对提问方法与提问手段作出有效的调整,进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可理解输入,促使学生作出更多的语言输出。[14]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参考性问题的使用量,促使学生作出句法结构更趋复杂和更富有交际意义的回答。加强话语性反馈有利于营造真实性交际环境,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创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河西中学,江苏 南京,210031)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
[2]ELLIS 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Wiley-Blackwell, 1990.
[3]VAN LIAR L.The classroom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 ethnography and second language authenticity[M].New York: Longman,1988.
[4]NUNAN D.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aking it work [J].ELT Journal, 1987(2).
[5]咸修斌,孙晓丽.自然模式亦或教学模式——基于大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6]CULLEN R. Supportive teacher talk: 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 [J].ELT Journal,2002 (2).
[7]THOMPSON G.Training teachers to ask questions [J].ELT Journal,1997,51(2).
[8]张强.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中教师话语功能特征的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7).
[9]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10]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11][13][14]孟春国.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0).
[12]BROCK C. 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986,20 (1).
一、理论背景
现代语言学家往往把课堂教学视为一个交互过程 [1] [2] ,把它和“真实社会”的交际情形相比较来分析语言课堂的交际性。[3] [4] 教师提问的以下特征一般被解释为交际性的、具有自然谈话的特征:① 参考性问题(即发话者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的使用;② 教师只对内容作出反馈,即只有当对交际造成障碍时,才改正错误;③ 教师在解释、提问和指示时使用调整(modification)、迟疑(hesitation)、重新措辞(rephrasing)等方式来帮助学习者理解;④ 尝试与学生进行意义协商,即请求澄清和重复,并提供机会,让学生可以打断教师的谈话,做同样的事情。[5]
师生互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反馈,即教师对学生语言表现的评价性和改正性反应。Cullen认为教师的反馈主要有评价性作用和话语作用。[6] 评价性反馈通常伴随展示性问题出现,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话语性反馈时,教师只关心回答的内容,即使学生的回答中有错误出现,教师也不会明确指出,而是采用隐性的方式即转述释义的策略加以修正,可有效地使谈话序列流畅地进行下去,避免课堂互动的间断。所以话语性反馈更具有参考的功能。
二、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2011年江苏省14节优质课中的7节课的课堂教学实录录像为研究样本。这7节课内容来自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2 School life的7个不同的课时,具有代表性。本文把这7个课时的录像内容转写成书面文字,然后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因为着眼于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交互特点,所以本文主要从由谁发问、问题类型、问答方式、反馈形式等方面进行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1.由谁发问
交际性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学生的自发性启动。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独自表演、独自提问的舞台,所有的参与者都应该可以提问。在这7节优质课课堂中,几乎所有的学生话语都由教师提问引发,学生的自主提问为零。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控制课堂上的话题和秩序,很少允许学生自由提问。学生有问题,会在课后或教师完成课堂任务之后单独请教教师,这目前普遍被视为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其他同学的尊重。因此,在优质课这样的公开课堂上,由学生掌握话语权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2.问题类型
教师课堂提问的类型可以从问题的形式、内容和目的(功能)等不同角度加以区分。[7] 本文把录像中的教师提问大致分为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
展示性问题在目前初中阶段盛行的任务型教学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为任务环阶段与语言点阶段的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此类问题由于容易回答,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参与面。[8] 赵晓红、胡青球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的提问中展示性问题远远大于参考性问题。[9] [10] 孟春国的研究样本中,课堂上的17个问题都属于展示性问题,没有一个参考性问题。[11] 本文此次研究中,参考性问题和展示性问题的数量和所占比例见表1。
表1中,约70%的提问仍然是展示性提问,但参考性问题的数量也达到了30%左右。较之一般课堂,这7节课的课堂交互性明显增强。在课堂提问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课堂氛围明显更活跃,学生使用的交际用语水平远远超过教师的预料,真正达到了交流的目的。Brock指出,非本语学生对课堂中参考性问题的语言输出是对展示性问题的语言输出的两倍,句法结构也更趋复杂。[12]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参考性问题,会促进师生或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更接近自然交际。
同时,研究中也发现,虽然都是优秀教师,但7位教师课堂提问的参考性问题交互特点各不相同,有的真实自然、贴近实际,有的则明显带有传统教育模式的烙印。
另外,同为阅读课,但第一课时(Reading 1)的参考性问题达到近40%,第二课时(Reading 2)却只有不到30%,这表明教材本身或多或少会造成课堂提问的差异。
3.问答方式
下面是问答方式,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教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是最常用的提问方式,集体回答次之,而自由回答和教师自问自答相对使用最少。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指定回答的方式较为普遍,为多数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在这种问答方式中,教师疏忽了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问题,使学生回答问题的主动性得不到及时和持续的激发。[13]
在本研究中,集体回答也较多的原因,有可能是初二英语本身机械式操练偏多,也可能是教师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体回答的不足在于,学生有可能会滥竽充数,同时教师也失去了解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情况的机会。
自由回答虽然有利于学生真实自然的交际,但学生拥有相对较大的自主权,对教师控制课堂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中自由回答所占比例很小。
教师自问自答从某种程度上说,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参与学习的机会,同时会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这7节优质课的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处理相当到位,教师自问自答所占比例也就很少。
4.反馈形式
下面是不同类型的反馈形式,具体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教师更关注学生回答的结果,评价性反馈超过了一半。也就是说,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明确指出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注意力经常集中在语言形式上,不关注语言本身,这样的课堂交互活动不具备“真实世界”交际的特征。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话语性反馈在整个反馈总量中占了接近一半,说明真实性的自然交际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英语课堂,这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四、结论与启示
此次研究的样本中,教师所提的展示性问题偏多,能激发学生尝试用应用思维的参考性问题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质量;教师指定个别学生回答问题最为常见,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占一定的比例,学生自由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师自问自答的方式正逐渐消失;对于学生回答问题的反馈,初中阶段由于多种原因,所有的课时中评价性反馈都超过话语性分析,真正自然性交际还没有完全展开,真正真实性对话还有待提高。
由此可见,初中英语课堂的交互活动虽然可能具有自然谈话的一定特征,但仍未完全达到“真实世界”的交际性。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注意自己的课堂提问行为,对提问方法与提问手段作出有效的调整,进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可理解输入,促使学生作出更多的语言输出。[14] 教师可以通过训练提高参考性问题的使用量,促使学生作出句法结构更趋复杂和更富有交际意义的回答。加强话语性反馈有利于营造真实性交际环境,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良好关系和创造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
(作者单位:南京市浦口区河西中学,江苏 南京,210031)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
[2]ELLIS R.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Wiley-Blackwell, 1990.
[3]VAN LIAR L.The classroom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 ethnography and second language authenticity[M].New York: Longman,1988.
[4]NUNAN D.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aking it work [J].ELT Journal, 1987(2).
[5]咸修斌,孙晓丽.自然模式亦或教学模式——基于大学英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语料的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6]CULLEN R. Supportive teacher talk: the importance of the F-move [J].ELT Journal,2002 (2).
[7]THOMPSON G.Training teachers to ask questions [J].ELT Journal,1997,51(2).
[8]张强.初中英语任务型课堂中教师话语功能特征的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7(7).
[9]赵晓红.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的调查与分析[J].外语界,1998(2).
[10]胡青球,埃德·尼可森,陈炜.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模式调查分析[J].外语界,2004(6).
[11][13][14]孟春国.中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10).
[12]BROCK C. The effects of referential questions on ESL classroom discourse[J].TESOL Quarterly,1986,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