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干预;产后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93-02
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住院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0例,经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40例住院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500ml以,22~40岁,平均30岁。4例为双胎妊娠。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分娩方式:顺产30例,剖宫产2例,臀位牵引4例,胎头吸引助产4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6例,胎盘因素6例,妊娠合并症4例。软产道损伤4例。通过加强妊娠期产前检查,针对高危因素加强管理、监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妇无1例死亡。
2 护理
2.1 加强孕期保健 为孕妇建立孕期保健卡,宣传孕期保健知识,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注意营养搭配。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对以往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加强监护。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 加强心理护理 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分娩常常有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帮助其认识到分娩是生理过程,耐心解释疑问,实行导乐分娩,使其顺利、愉快地度过分娩期,从而降低因过度紧张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2.3分娩期护理
2.3.1第一产程护理 ①提供良好环境,鼓励产妇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食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为防止产妇体力过度消耗,必要时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②鼓励产妇在室内适当活动,以促进子宫收缩,利于宫口扩张、胎头先露下降。观察宫缩,如有宫缩乏力,按医嘱静脉滴注缩宫素,注意观察胎心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术前准备及预防产后出血准备。
2.3.2第二产程护理 此期宫缩强度及频率达到高峰,产妇因体力消耗过大,而感到恐惧无助,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应陪伴在旁,给予产妇安慰及鼓励,缓解紧张情绪。采用容积法正确估计出血量。
2.3.3第三产程护理 如有产后出血因素存在时,应在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或缓慢推注缩宫素1OU,胎盘尚未剥离前不揉挤子宫及强拉脐带。胎儿娩出后30min胎盘尚未娩出,应考虑胎盘粘连或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等,应行宫腔探查术及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缺,立即行清宫术。软产道如有损伤,立即行缝合术。若子宫收缩乏力,立即按摩子宫促进其收缩。将缩宫素10~3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麦角新碱0.2mg,以加强宫缩、减少出血。
2.4产后护理 ①胎盘娩出2h,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宫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情况,产后2h,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正确估计,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症状。②产妇产后24h下床在室内活动,以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子宫复原。③产后4h,鼓励产妇自行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不利于恶露排出。若排尿困难,应采取热敷、按摩下腹部或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如不能自行排尿,应行导尿术。④母婴同室,增加母子感情,如无特殊情况,指导母乳喂养,及早吸吮奶头以刺激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2.5抢救护理 发现产妇阴道出血量较多或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以下措施:①使产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注意保暖。②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迅速补液,输足量新鲜全血,应用止血药物或缩宫剂。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及时处理,防止D1C发生。③若子宫收缩乏力,以手均匀、有节律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如有官腔积血,及时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④正确把握输液速度,预防肺水肿发生。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皮肤及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及尿量。⑥做好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产后出血存在恐慌心理。认真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保持产妇安静,使其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以保证抢救成功。
3讨论
3.1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并且发生快、来势凶,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应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宣传,建立孕期保健手册,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并掌握和识别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妊娠高血压、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肝炎、多次流产、贫血等),积极治疗,加强监护。应提醒孕妇提前入院待产,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2 医务人员必须以高度责任心密切观察产程,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交接班要详细交待病情、用药及观察要点,做到预防为主。正确估计出血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3.3 必须加强各种急救药品管理,正确使用急救设备、仪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挽救产妇生命。
参考文献
[1] 许崇云,王文相,杨霞.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I):28~29.
[2] 周红.“导乐”陪伴分娩应用前景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41.
[3] 叶世敏.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1):122.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93-02
自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住院产妇发生产后出血40例,经临床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40例住院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500ml以,22~40岁,平均30岁。4例为双胎妊娠。初产妇32例,经产妇8例。分娩方式:顺产30例,剖宫产2例,臀位牵引4例,胎头吸引助产4例。出血原因:子宫收缩乏力26例,胎盘因素6例,妊娠合并症4例。软产道损伤4例。通过加强妊娠期产前检查,针对高危因素加强管理、监测,严密观察产程进展,进行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减少了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妇无1例死亡。
2 护理
2.1 加强孕期保健 为孕妇建立孕期保健卡,宣传孕期保健知识,提高孕妇自我保健意识和技能,注意营养搭配。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对以往有凝血功能障碍史者定期检查凝血功能,加强监护。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2.2 加强心理护理 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对分娩常常有恐惧心理。医护人员帮助其认识到分娩是生理过程,耐心解释疑问,实行导乐分娩,使其顺利、愉快地度过分娩期,从而降低因过度紧张造成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
2.3分娩期护理
2.3.1第一产程护理 ①提供良好环境,鼓励产妇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食物,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为防止产妇体力过度消耗,必要时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密切观察产程进展,防止产程延长。②鼓励产妇在室内适当活动,以促进子宫收缩,利于宫口扩张、胎头先露下降。观察宫缩,如有宫缩乏力,按医嘱静脉滴注缩宫素,注意观察胎心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术前准备及预防产后出血准备。
2.3.2第二产程护理 此期宫缩强度及频率达到高峰,产妇因体力消耗过大,而感到恐惧无助,因此医护人员及家属应陪伴在旁,给予产妇安慰及鼓励,缓解紧张情绪。采用容积法正确估计出血量。
2.3.3第三产程护理 如有产后出血因素存在时,应在胎肩娩出后立即肌内注射或缓慢推注缩宫素1OU,胎盘尚未剥离前不揉挤子宫及强拉脐带。胎儿娩出后30min胎盘尚未娩出,应考虑胎盘粘连或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嵌顿等,应行宫腔探查术及人工剥离胎盘术。胎盘娩出后应仔细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如有残缺,立即行清宫术。软产道如有损伤,立即行缝合术。若子宫收缩乏力,立即按摩子宫促进其收缩。将缩宫素10~3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麦角新碱0.2mg,以加强宫缩、减少出血。
2.4产后护理 ①胎盘娩出2h,严密观察血压、脉搏、宫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情况,产后2h,准确收集和测量产后出血量,正确估计,识别产妇大出血发生休克的症状。②产妇产后24h下床在室内活动,以促进恶露排出、有利于子宫复原。③产后4h,鼓励产妇自行排尿,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子宫收缩不利于恶露排出。若排尿困难,应采取热敷、按摩下腹部或听流水声诱导排尿,如不能自行排尿,应行导尿术。④母婴同室,增加母子感情,如无特殊情况,指导母乳喂养,及早吸吮奶头以刺激子宫收缩,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2.5抢救护理 发现产妇阴道出血量较多或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以下措施:①使产妇取平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氧,注意保暖。②迅速建立2~3条静脉通路,迅速补液,输足量新鲜全血,应用止血药物或缩宫剂。密切配合医生查找出血原因,及时处理,防止D1C发生。③若子宫收缩乏力,以手均匀、有节律按摩子宫,刺激子宫收缩。如有官腔积血,及时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④正确把握输液速度,预防肺水肿发生。⑤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皮肤及黏膜颜色、四肢温度及尿量。⑥做好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及家属对产后出血存在恐慌心理。认真做好安慰、解释工作,保持产妇安静,使其与医护人员主动配合,以保证抢救成功。
3讨论
3.1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并且发生快、来势凶,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应加强孕前、孕期保健宣传,建立孕期保健手册,定期做好产前检查,并掌握和识别高危妊娠和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如妊娠高血压、双胎、巨大儿、羊水过多、肝炎、多次流产、贫血等),积极治疗,加强监护。应提醒孕妇提前入院待产,可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3.2 医务人员必须以高度责任心密切观察产程,对存在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交接班要详细交待病情、用药及观察要点,做到预防为主。正确估计出血量,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变化。
3.3 必须加强各种急救药品管理,正确使用急救设备、仪器,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挽救产妇生命。
参考文献
[1] 许崇云,王文相,杨霞.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3,9(I):28~29.
[2] 周红.“导乐”陪伴分娩应用前景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41.
[3] 叶世敏.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当代医学,2010,16(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