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最大印钞厂扶不住了,
宣告濒临破产
我曾经幻想过自己能穷的只剩钱,现实是,钱虽没有几张,穷倒是一直如影随形。所以当听到全球最大的印钞厂宣布濒临破产的时候,我心里只有各一个想法:这就是现实版“穷得只剩钱”啊!
全球钞票几乎被它承包了
1813年,托马斯·德拉鲁刚好20岁。当大部分同龄人在享受青春的美好时,他靠着一台打印机,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德拉鲁公司。它便是全球最大印钞厂的前身。
一开始,德拉鲁并没有多么远大的创业宏图,只是做着一些不起眼的小买卖。后来,靠着踏实和勤奋,他开始印制报纸、扑克牌,渐渐地在英国打响了招牌。
很快,英国政府找他印刷穿孔邮票。面对从没做过的全新业务,德拉鲁没有畏难拒绝,而是研发出一种特殊的“防盗”墨水,防止有人尝试通过洗邮票来重复使用同一张邮票。
当有人试图重复使用邮票的时候,墨水就会消失,最大化地保障了英国政府的利益。这项安全印刷专利也让德拉鲁公司声名大噪。不仅英国政府给了他们独家业务,其他国家也纷纷和他签订了合同。
在安全印刷上的保障让英国政府开始思考,既然邮票能得到保障,那钞票是不是也可以呢?1860年,英国政府开始让德拉鲁着手印刷钞票。从1英镑到5英镑,再到更大的面额,他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防伪印刷领域的优势,做到了让所有钞票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也因为如此,印钞成了德拉鲁绝对的核心业务。
二战结束,全球局势处于和平期,德拉鲁将自己的安全印刷业务快速地扩张到了海外。许多国家和他签订了印钞合同,德拉鲁坐实了全球印钞巨头的头衔,并且辉煌了整个20世纪。
或许有人会疑惑,钞票堪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会有这么多国家交给一个外国公司来印刷?一方面是因为印刷工艺实在太复杂,很多国家达不到这样的防伪技术;另一方面,许多国家虽然可以买印钞机,但货币制造需要“规模化”大量生产,也就是说,对一些小国家来说,辛辛苦苦建好一个印钞厂,结果用三秒,闲置三年,实在太不划算了。所以,许多印钞量不大的国家,直接选择了外包的方式印刷钞票。最辉煌的时期,德拉鲁公司给140多个国家印制了钞票。有人打比方,他们每周印刷的钞票叠加起来,有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两倍高。
尝到了甜头的德拉鲁公司更加坚定要把印钞业务作为绝对的招牌业务。每个国家都需要钞票,总不会哪家不用钱了吧。抱着这样的想法,德拉鲁公司除了把印钞看成重中之重,还把同样是安全印刷业务的护照印刷也重视了起来,然后,渐渐地抛开了一些像扑克印刷、报纸印刷等非核心业务。
身为印钞厂,穷得却只剩钱
德拉鲁公司叱咤印刷界这么多年,技 术和名声都响当当,最近却传来濒临破产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也是流年不利。委内瑞拉因为被美国制裁,经济崩溃,导致直接拒付德拉鲁约1亿元人民币的账单。“反正我的钱都是你印的,我现在就是没有钱了,爱咋咋地吧。”作为一个贫穷国家,委内瑞拉将“我穷我有理”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但这并不是致命的原因。
屋漏偏逢连夜雨,德拉鲁公司还丢掉了价值约23.21亿元人民币的英国护照印刷合同。
当时,再熬几天英国就脱欧了,大家都要换新护照,想想看,6600万英国公民的护照,那绝对能把公司盘活!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家政府居然将这大单子转手签给了法国人!
好像所有的晦气都聚集在了一起。如今,电子支付的崛起,给本来就雪上加霜的德拉鲁公司致命的一击。电子支付在英国逐渐流行起来,这对印钞厂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英国,现金支付比例现在仅占28%,三分之二的英国成年人正在使用电子支付进行交易。去年,英国大约有850万人注册了移动支付,占成年人口的16%。
自己印钱自己花——想得美
估计有同学会犯嘀咕:印钞厂没钱了,自己印点钱不就行了吗?当然这肯定是句玩笑话。钞票作为一般等价物,能流通要靠国家信用背书,如果自己印刷自己随便用,那钱就和废纸无异。更何况,每一张钞票都有独立的编号,伪造的编号会被银行发现,等同于假币,根本不可能投入市场。
或许还会有人想,我就当它是假币,现金拿出去照样可以买“肥宅快乐水”喝。理论上来讲,你的确可以这么干。但是拿德拉鲁公司去年上半年亏损的折合1亿多人民币的现金来打比方,你要把这么一大笔钱花出去,还得不被警察发现,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自己印钱自己花这条路,是死路,简直想得美。
那么如果德拉鲁公司倒闭了,最不能接受的人是谁?除了德拉鲁自己,大概就是那些小国家了吧。一旦德拉鲁公司凉了,这些现在依旧依靠它印钞的国家,就不得不重新找一家新的印钞厂,重新考察,重新谈价,重新验收,重新协商解决安全问题……过程复杂繁琐,风险极高,带来的影响不亚于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这些国家深知影响重大,所以他们正在积极地和德拉鲁公司商讨对策。新上任的德拉鲁公司CEO,也在积极地调整公司战略布局。他表示,现在做的种种调整,绝对不是垂死挣扎,而是为了长期发展。
德拉鲁公司有过一个时代的辉煌印记,像柯达、摩托罗拉、爱立信一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更希望它有超越它們的毅力和头脑,紧跟时代发展,为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断创新。
宣告濒临破产
我曾经幻想过自己能穷的只剩钱,现实是,钱虽没有几张,穷倒是一直如影随形。所以当听到全球最大的印钞厂宣布濒临破产的时候,我心里只有各一个想法:这就是现实版“穷得只剩钱”啊!
全球钞票几乎被它承包了
1813年,托马斯·德拉鲁刚好20岁。当大部分同龄人在享受青春的美好时,他靠着一台打印机,创建了自己的公司——德拉鲁公司。它便是全球最大印钞厂的前身。
一开始,德拉鲁并没有多么远大的创业宏图,只是做着一些不起眼的小买卖。后来,靠着踏实和勤奋,他开始印制报纸、扑克牌,渐渐地在英国打响了招牌。
很快,英国政府找他印刷穿孔邮票。面对从没做过的全新业务,德拉鲁没有畏难拒绝,而是研发出一种特殊的“防盗”墨水,防止有人尝试通过洗邮票来重复使用同一张邮票。
当有人试图重复使用邮票的时候,墨水就会消失,最大化地保障了英国政府的利益。这项安全印刷专利也让德拉鲁公司声名大噪。不仅英国政府给了他们独家业务,其他国家也纷纷和他签订了合同。
在安全印刷上的保障让英国政府开始思考,既然邮票能得到保障,那钞票是不是也可以呢?1860年,英国政府开始让德拉鲁着手印刷钞票。从1英镑到5英镑,再到更大的面额,他们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在防伪印刷领域的优势,做到了让所有钞票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也因为如此,印钞成了德拉鲁绝对的核心业务。
二战结束,全球局势处于和平期,德拉鲁将自己的安全印刷业务快速地扩张到了海外。许多国家和他签订了印钞合同,德拉鲁坐实了全球印钞巨头的头衔,并且辉煌了整个20世纪。
或许有人会疑惑,钞票堪称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会有这么多国家交给一个外国公司来印刷?一方面是因为印刷工艺实在太复杂,很多国家达不到这样的防伪技术;另一方面,许多国家虽然可以买印钞机,但货币制造需要“规模化”大量生产,也就是说,对一些小国家来说,辛辛苦苦建好一个印钞厂,结果用三秒,闲置三年,实在太不划算了。所以,许多印钞量不大的国家,直接选择了外包的方式印刷钞票。最辉煌的时期,德拉鲁公司给140多个国家印制了钞票。有人打比方,他们每周印刷的钞票叠加起来,有珠穆朗玛峰顶峰的两倍高。
尝到了甜头的德拉鲁公司更加坚定要把印钞业务作为绝对的招牌业务。每个国家都需要钞票,总不会哪家不用钱了吧。抱着这样的想法,德拉鲁公司除了把印钞看成重中之重,还把同样是安全印刷业务的护照印刷也重视了起来,然后,渐渐地抛开了一些像扑克印刷、报纸印刷等非核心业务。
身为印钞厂,穷得却只剩钱
德拉鲁公司叱咤印刷界这么多年,技 术和名声都响当当,最近却传来濒临破产的消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起来也是流年不利。委内瑞拉因为被美国制裁,经济崩溃,导致直接拒付德拉鲁约1亿元人民币的账单。“反正我的钱都是你印的,我现在就是没有钱了,爱咋咋地吧。”作为一个贫穷国家,委内瑞拉将“我穷我有理”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但这并不是致命的原因。
屋漏偏逢连夜雨,德拉鲁公司还丢掉了价值约23.21亿元人民币的英国护照印刷合同。
当时,再熬几天英国就脱欧了,大家都要换新护照,想想看,6600万英国公民的护照,那绝对能把公司盘活!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家政府居然将这大单子转手签给了法国人!
好像所有的晦气都聚集在了一起。如今,电子支付的崛起,给本来就雪上加霜的德拉鲁公司致命的一击。电子支付在英国逐渐流行起来,这对印钞厂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在英国,现金支付比例现在仅占28%,三分之二的英国成年人正在使用电子支付进行交易。去年,英国大约有850万人注册了移动支付,占成年人口的16%。
自己印钱自己花——想得美
估计有同学会犯嘀咕:印钞厂没钱了,自己印点钱不就行了吗?当然这肯定是句玩笑话。钞票作为一般等价物,能流通要靠国家信用背书,如果自己印刷自己随便用,那钱就和废纸无异。更何况,每一张钞票都有独立的编号,伪造的编号会被银行发现,等同于假币,根本不可能投入市场。
或许还会有人想,我就当它是假币,现金拿出去照样可以买“肥宅快乐水”喝。理论上来讲,你的确可以这么干。但是拿德拉鲁公司去年上半年亏损的折合1亿多人民币的现金来打比方,你要把这么一大笔钱花出去,还得不被警察发现,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自己印钱自己花这条路,是死路,简直想得美。
那么如果德拉鲁公司倒闭了,最不能接受的人是谁?除了德拉鲁自己,大概就是那些小国家了吧。一旦德拉鲁公司凉了,这些现在依旧依靠它印钞的国家,就不得不重新找一家新的印钞厂,重新考察,重新谈价,重新验收,重新协商解决安全问题……过程复杂繁琐,风险极高,带来的影响不亚于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这些国家深知影响重大,所以他们正在积极地和德拉鲁公司商讨对策。新上任的德拉鲁公司CEO,也在积极地调整公司战略布局。他表示,现在做的种种调整,绝对不是垂死挣扎,而是为了长期发展。
德拉鲁公司有过一个时代的辉煌印记,像柯达、摩托罗拉、爱立信一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更希望它有超越它們的毅力和头脑,紧跟时代发展,为自己的生存之道不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