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现有管理体系已成为抑制体育事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文章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以构建政府主导、社会积极参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以期促进我国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体育行政;举国机制;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27-01
1引言
体育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新兴的产业门类,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举国体制表现出的政府对竞技体育资源高度垄断的性质,也正在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桎梏,也影响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2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1整合机制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地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一元化格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变。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在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实际运作中,就是运动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与举国体制核心目标一元化的矛盾、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估上的差异。以及体育系统与非体育系统在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方面出现的矛盾。
2.2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国家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实现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既定目标。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体育行政部门单一发展和管理模式。近年来,尽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和少数高校、企业开展了一些合作,我国的一些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也进行了俱乐部制改革。但整体上尚属试点性质。当前,这种单一的举办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办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积极性。
2.3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有待改进: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运行的,举国体制在实际运行中的方式和方法必然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观念、原则、手段和方法发生关联,但这种关联更多的是被动的、不得已的。同时,因为主要是依靠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来配置竞技体育资源,而使用这些资源的主体又缺乏市场精神和效率意识。一些项目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资源占用不合理和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的现象。
3新公共管理对我国体育行政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3.1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体育公共服务领域,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民营、私人、合资、外资企业投资和经营公共体育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借鉴新公共管理的方法,真正开放体育市场,吸引非国有资产投入体育公共服务,有利于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和压力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核心部分,政府有向公民提供服务的责任,同时它也通过服务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应该注意到,“我国的公共需求正处于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现行的政府模式与这一趋势很难适应。任何政府所能支配的财力总是有限的,而社会公共需要是无限的。因此,政府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财力集中于必须由政府投入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事务方面。随着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生产的单一生产模式走向多元主体竞争合作的多元生产模式,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政府主要是提供者而不是生产者。或者说,政府更应该是规则和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的监管者,而不是直接的执行者。
3.3提高服务意识与理念:新公共管理提倡政府“顾客满意”的经营管理战略,把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运用于现代公共管理活动,以顾客为中心、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精神、以公共管理的社会价值为重点、以社会和顾客的期待为理想目标。目前,我国的政治改革已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的“公共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三个代表”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将行政管理真正转变成一种公共服务,使政府成为有效的服务者,为社会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和维护公共秩序的稳定。
4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体育改革建议
4.1调整和规范管办职能,进一步明确各内设机构工作任务:要科学合理地解决“管”与“办”部门的职权分离,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正确界定职责,规范政务性权力与事务性权力的界限,进一步明确事务权利和办事原则,理顺工作关系。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根据工作职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2拓展和完善协商平台,进一步加强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管办分离”改革初期,协商平台应作为一个长效机制,通过建设顺畅有效的协商平台,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执行原则等,使联席会议制度化、规范化,以防摩擦问题的出现。
4.3跟踪和评估改革成效,明确未来发展规划:任何一项改革和制度创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时间的检验。改革初段,需要对成本与效果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估,对下一步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一旦发现思路上的偏差,要进行及时的调整。要听取单位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感受,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深化与完善体育事业改革的基础。
4.4发展社会体育中介组织,多方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在投入机制方面,政府财政应主要指向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根据体育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进行投入,重点用于加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内外民营企业进入政策允许的体育产业领域,形成多元所有制并存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扶持体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重视体育发展中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重视行业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在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林鹏.现代体育管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宋德福,等.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顾圣益.现代体育管理学-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显军,种莉莉.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2008 年奥运会后改革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7,(7)
[5]黄凯.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行政与法,2007(1)
【关键词】体育行政;举国机制;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027-01
1引言
体育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新兴的产业门类,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举国体制表现出的政府对竞技体育资源高度垄断的性质,也正在逐渐成为竞技体育向国际化、职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的桎梏,也影响着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进程。
2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2.1整合机制不完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利益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利益、地方利益无条件地服从中央利益的一元化格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变。表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的特征。这种特征在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的实际运作中,就是运动员个人自我价值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与举国体制核心目标一元化的矛盾、地方体育行政部门和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在工作绩效评估上的差异。以及体育系统与非体育系统在资源配置、发展空间等方面出现的矛盾。
2.2体育社会化程度不高:国家发展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目的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国际竞技体育大赛上取得好成绩,实现国家发展竞技体育的既定目标。目前,我国采用的是体育行政部门单一发展和管理模式。近年来,尽管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也和少数高校、企业开展了一些合作,我国的一些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队也进行了俱乐部制改革。但整体上尚属试点性质。当前,这种单一的举办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调动社会机构办高水平竞技体育的积极性。
2.3市场资源配置机制有待改进: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运行的,举国体制在实际运行中的方式和方法必然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基本观念、原则、手段和方法发生关联,但这种关联更多的是被动的、不得已的。同时,因为主要是依靠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来配置竞技体育资源,而使用这些资源的主体又缺乏市场精神和效率意识。一些项目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资源占用不合理和资源使用效益不高的现象。
3新公共管理对我国体育行政管理的借鉴与启示
3.1引入竞争机制打破政府体育公共服务的垄断地位:将竞争机制引入政府体育公共服务领域,是新公共管理的核心。如实行“政府业务合同出租”、“竞争性招标”,鼓励民营、私人、合资、外资企业投资和经营公共体育服务行业,打破政府的垄断,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缓解了政府财政困难。借鉴新公共管理的方法,真正开放体育市场,吸引非国有资产投入体育公共服务,有利于公共服务供给的竞争机制和压力结构,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实现供给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是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主体的核心部分,政府有向公民提供服务的责任,同时它也通过服务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应该注意到,“我国的公共需求正处于由消费型向发展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现行的政府模式与这一趋势很难适应。任何政府所能支配的财力总是有限的,而社会公共需要是无限的。因此,政府只能“有所为,有所不为”,将有限财力集中于必须由政府投入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事务方面。随着公共服务由政府直接生产的单一生产模式走向多元主体竞争合作的多元生产模式,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角色定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即政府主要是提供者而不是生产者。或者说,政府更应该是规则和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的监管者,而不是直接的执行者。
3.3提高服务意识与理念:新公共管理提倡政府“顾客满意”的经营管理战略,把现代企业经营理念运用于现代公共管理活动,以顾客为中心、以追求顾客满意为基本精神、以公共管理的社会价值为重点、以社会和顾客的期待为理想目标。目前,我国的政治改革已吸收了新公共管理的“公共服务”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三个代表”在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本质要求。这就需要将行政管理真正转变成一种公共服务,使政府成为有效的服务者,为社会提供基础性的服务和维护公共秩序的稳定。
4新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体育改革建议
4.1调整和规范管办职能,进一步明确各内设机构工作任务:要科学合理地解决“管”与“办”部门的职权分离,通过制度创新的方式,正确界定职责,规范政务性权力与事务性权力的界限,进一步明确事务权利和办事原则,理顺工作关系。加快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根据工作职责,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2拓展和完善协商平台,进一步加强联席会议制度建设:“管办分离”改革初期,协商平台应作为一个长效机制,通过建设顺畅有效的协商平台,进一步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可由市政府有关部门明确规定双方共同协商决定的重大事项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执行原则等,使联席会议制度化、规范化,以防摩擦问题的出现。
4.3跟踪和评估改革成效,明确未来发展规划:任何一项改革和制度创新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时间的检验。改革初段,需要对成本与效果进行及时、科学的评估,对下一步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一旦发现思路上的偏差,要进行及时的调整。要听取单位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感受,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深化与完善体育事业改革的基础。
4.4发展社会体育中介组织,多方位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在投入机制方面,政府财政应主要指向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根据体育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进行投入,重点用于加强群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内外民营企业进入政策允许的体育产业领域,形成多元所有制并存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大力扶持体育社会中介组织的建立,重视体育发展中多元社会主体的参与。重视行业咨询机构,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在决策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林鹏.现代体育管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宋德福,等.中国政府管理与改革[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3]顾圣益.现代体育管理学-理论与应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4]张显军,种莉莉.我国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2008 年奥运会后改革趋势[J].体育文化导刊,2007,(7)
[5]黄凯.我国体育行政管理举国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行政与法,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