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为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除了要教授给学生基础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学习能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年龄偏小,对学习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同时也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所以在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123-01
1.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专注力差,所以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心理特点来开展课堂教学,通过为学生创设自学情境来激发起小学生参与的欲望和意识。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前可以提出几个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首先自己阅读课文,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有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通读,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把花生称为“落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精读,然后用文中描写的句子作为问题答案的依据。小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自学情境中,积极的围绕课文展开自主探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小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较为普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被动的听和机械的记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在新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将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老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使小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带领下自由的开展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探索、分析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促使小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课文中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小兴安岭景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季节自由选择文章段落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是自学还是通过合作小组学习,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也更加深入。然后老师让学生积极的分享自己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并阐述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促使学生在这篇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课外学习到的知识也融入进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小学生对知识积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只有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勇于质疑,乐于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开展发现问题的教学,激励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比如,针对小学语文从字词的音、形、义角度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从课文句子的表达形式角度开展探究;从课文的标点符号、写作手法角度开展探究;从作者的写作观点角度开展探究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从死读书变为会读书,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思维角度,對课文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作为开始,以学生锲而不舍的寻找问题找到答案作为结束,学生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而提升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军神》这篇课文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在文章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洛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评价中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呢?洛克医生在做手术时双手微微颤抖这句描述背后有什么深意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对课文进行深读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逐步的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在探究中逐渐提升了小学生的自主分析、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欲望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在潜移默化的问题探究中完成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汪金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7(02):56-56
[2]王茹英.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1(22):25-25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2-0123-01
1.创设自学情境,激发小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首先要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有很强的求知欲,但是专注力差,所以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年龄、心理特点来开展课堂教学,通过为学生创设自学情境来激发起小学生参与的欲望和意识。老师在进行课文讲解前可以提出几个需要探究的问题,让学生首先自己阅读课文,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有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学习《落花生》这篇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通读,然后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会把花生称为“落花生”?作者写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精读,然后用文中描写的句子作为问题答案的依据。小学生在老师创设的自学情境中,积极的围绕课文展开自主探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了小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2.充分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较为普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被动的听和机械的记忆,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高。在新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将小学生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老师起辅助和引导作用,使小学生在主观能动性的带领下自由的开展自主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发现、探索、分析过程中完成语文知识的自主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也促使小学生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了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比如,学习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课文中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中的小兴安岭景色,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季节自由选择文章段落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是自学还是通过合作小组学习,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也更加深入。然后老师让学生积极的分享自己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效果,并阐述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促使学生在这篇课文的基础上将自己课外学习到的知识也融入进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小学生对知识积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启发学生质疑,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索精神
学启于思,而思源于疑,只有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才能真正将所学的知识消化吸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勇于质疑,乐于提出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开展发现问题的教学,激励学生积极的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比如,针对小学语文从字词的音、形、义角度引导学生开展问题探究;从课文句子的表达形式角度开展探究;从课文的标点符号、写作手法角度开展探究;从作者的写作观点角度开展探究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从死读书变为会读书,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思维角度,對课文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不断提出问题作为开始,以学生锲而不舍的寻找问题找到答案作为结束,学生在质疑和解疑的过程中完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进而提升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军神》这篇课文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并在文章中自己找寻问题的答案。学生在阅读中对于洛克医生对刘伯承的评价中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说刘伯承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呢?洛克医生在做手术时双手微微颤抖这句描述背后有什么深意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在对课文进行深读中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逐步的展开自主思考和探究,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在探究中逐渐提升了小学生的自主分析、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从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探究欲望出发,从学生的角度在潜移默化的问题探究中完成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小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汪金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7(02):56-56
[2]王茹英.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1(22):2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