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生物与人体健康有着紧密的联系,适当渗透健康教育,一方面对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着显著的影响,另一方面能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发展规律对生物教育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合理渗透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中生物;细胞;糖类;脂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知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明确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学生能够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普及健康知识”指出,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对生物教育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合理渗透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文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为例探讨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健康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健康知识的选取和来源
1.紧扣教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细胞》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选取的健康知识需要和教材有着紧密的联系,选择的角度应该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糖类和脂质。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渗透健康教育而脱离教学内容。
2.联系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和教会人去追求幸福的生活,所以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对《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的学习,学生能自然联系到生活中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者在我国人数众多,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约9000万、血脂异常患者约2亿。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劳动的下降,使得患者人数在不断升高,而患者的年龄则在不断下降。
我们的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患者,我们将来也很有可能成为患者,如何去保证患者有着较好的生活质量?如何避免我们也成为患者?这些都成为我们亟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通过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3.增添的健康知识应具有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增添的健康知识一方面可以来源于网络、各部门发布的文件或指南。例如,《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健康频道中的心理辅导、青少年健康、健康知识等栏目)中有着大量的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来源于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医疗机构有大量的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医务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医学经验。这些都为我们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保证了健康知识来源的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
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在渗透健康教育时教师往往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使得健康教育大多在课外开展。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及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通过设计小活动,能够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分析,笔者设计了两个小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了健康教育的渗透。
1.课前布置。设计“调查活动”(第一个活动),以6位学生为一组,每位学生统计各自家庭中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者人数,调查他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调查他们的生活方式,最终对6位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交流,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去找寻与疾病相关的资料,相对课堂上机械地接受知识,通过调查活动,他们掌握知识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对于健康知识的寻找和认知,学生能充分掌握到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两种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2.课上归纳。以学生的调查结果为基础,教学中增添的健康知识主要有两点:一是了解危害。“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在对视网膜、肾脏等各器官的损害;“高血脂”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栓、脑动脉硬化等症状。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只有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并发症,才能真正了解这些疾病,才能体会到这些疾病的可怕之处,这样的具体举例比起简单的说教更有效果。 二是知道如何预防和控制。《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中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高血脂”的预防和控制有着显著的效果。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可概括为:(1)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对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2.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建议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g,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3.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身体活动减少,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体力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能量的活动。
在让学生认识到疾病危害的同时,更让学生掌握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这也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3.课后反馈、宣传。当学生掌握了相关健康知识后,可以结合之前的调查结果,开展第二个活动 “宣讲健康”,向家人讲述尚不了解的疾病的危害,宣讲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既可以起到推广健康知识的作用,也拉近了学生和家人的距离,增加了学生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改善了家庭关系。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质量。健康生活应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健康知识不仅仅是个人的掌握,同时影响的是一个个家庭,包括自己的父母,也包括自己的孩子,从而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因此,应鼓励学生宣讲健康,为健康素养人人有、健康中国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渗透健康教育的几点反思
在渗透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时间不足。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在教学中不能投入太多的时间渗透健康教育,否则会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去渗透健康教育,对此我们在课外进行补充、展开其他活动,如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展览、健康知识竞赛等;其次是教师自身的研究不够,每位教师不仅仅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他们还是一个家庭中的子女、父母,生活中也有着许多的琐事,因此对健康教育缺少系统的、完整的研究。最后是学生在生活中的执行力不足,他们知道但并代表会很好地去完成。例如每位学生都清楚锻炼对身体有益,但是在生活中并没有积极行动起来。笔者调查224名高一学生,只有52%的学生在体育课时会做些运动。
综上,健康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健康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有着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一定能总结和发现一套适宜的、可行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
[关键词]健康教育;高中生物;细胞;糖类;脂质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教学要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知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明确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学生能够主动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观念和知识,崇尚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普及健康知识”指出,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的个性特点与认知发展规律对生物教育教学进行优化与创新,合理渗透健康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本文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为例探讨高中生物教学如何有效渗透健康教育。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健康知识的选取和来源
1.紧扣教材。《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是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與细胞》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主要讲述的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选取的健康知识需要和教材有着紧密的联系,选择的角度应该是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糖类和脂质。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渗透健康教育而脱离教学内容。
2.联系生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和教会人去追求幸福的生活,所以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对《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课的学习,学生能自然联系到生活中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者在我国人数众多,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约9000万、血脂异常患者约2亿。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体力劳动的下降,使得患者人数在不断升高,而患者的年龄则在不断下降。
我们的家庭中或多或少都有这些患者,我们将来也很有可能成为患者,如何去保证患者有着较好的生活质量?如何避免我们也成为患者?这些都成为我们亟须解决和面对的问题,通过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3.增添的健康知识应具有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增添的健康知识一方面可以来源于网络、各部门发布的文件或指南。例如,《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学习强国”的学习平台(健康频道中的心理辅导、青少年健康、健康知识等栏目)中有着大量的健康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来源于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医疗机构有大量的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医务工作者有着丰富的医学经验。这些都为我们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同时也保证了健康知识来源的准确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的策略
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在渗透健康教育时教师往往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使得健康教育大多在课外开展。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及操作性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通过设计小活动,能够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
通过对健康知识的分析,笔者设计了两个小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学习中,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了健康教育的渗透。
1.课前布置。设计“调查活动”(第一个活动),以6位学生为一组,每位学生统计各自家庭中的“糖尿病”和“高血脂”的患者人数,调查他们对疾病的了解程度、调查他们的生活方式,最终对6位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交流,最终形成调查报告。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去找寻与疾病相关的资料,相对课堂上机械地接受知识,通过调查活动,他们掌握知识的效果更为显著。通过对于健康知识的寻找和认知,学生能充分掌握到两种疾病的相关知识,对两种疾病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2.课上归纳。以学生的调查结果为基础,教学中增添的健康知识主要有两点:一是了解危害。“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在对视网膜、肾脏等各器官的损害;“高血脂”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血栓、脑动脉硬化等症状。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只有当学生了解了这些并发症,才能真正了解这些疾病,才能体会到这些疾病的可怕之处,这样的具体举例比起简单的说教更有效果。 二是知道如何预防和控制。《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年版)》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中指出:健康生活方式对于“糖尿病”“高血脂”的预防和控制有着显著的效果。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措施可概括为:(1)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对降低患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2.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建议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宜超过25g,每天食盐摄入量不宜超过5克;3.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身体活动减少,目前我国大多数成年人体力活动不足或缺乏体育锻炼,应改变久坐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养成天天运动的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坚持每天多做一些消耗能量的活动。
在让学生认识到疾病危害的同时,更让学生掌握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知道自己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去做。这也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3.课后反馈、宣传。当学生掌握了相关健康知识后,可以结合之前的调查结果,开展第二个活动 “宣讲健康”,向家人讲述尚不了解的疾病的危害,宣讲健康的生活方式。活动既可以起到推广健康知识的作用,也拉近了学生和家人的距离,增加了学生与家人的沟通和交流,改善了家庭关系。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质量。健康生活应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健康知识不仅仅是个人的掌握,同时影响的是一个个家庭,包括自己的父母,也包括自己的孩子,从而影响的是整个社会。因此,应鼓励学生宣讲健康,为健康素养人人有、健康中国行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渗透健康教育的几点反思
在渗透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笔者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时间不足。由于高中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张,在教学中不能投入太多的时间渗透健康教育,否则会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去渗透健康教育,对此我们在课外进行补充、展开其他活动,如健康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展览、健康知识竞赛等;其次是教师自身的研究不够,每位教师不仅仅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他们还是一个家庭中的子女、父母,生活中也有着许多的琐事,因此对健康教育缺少系统的、完整的研究。最后是学生在生活中的执行力不足,他们知道但并代表会很好地去完成。例如每位学生都清楚锻炼对身体有益,但是在生活中并没有积极行动起来。笔者调查224名高一学生,只有52%的学生在体育课时会做些运动。
综上,健康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以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虽然健康教育的渗透过程中有着很多困难,但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一定能总结和发现一套适宜的、可行的、高效的教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