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水、软水都对人体无害

来源 :老年博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aweiai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对喝水的关注程度超过了任何食品:有说法称“喝硬水易导致肾结石”,还有观点认为“纯净水因没有矿物质而有害健康”……水的硬度、矿物质与健康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
  水的硬度由钙和镁的含量决定。钙和镁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很多人的日常饮食中都达不到推荐摄入量。也就是说,把水中的钙、镁考虑进去,其实有助于满足人体需求。钙摄入太多的确会带来健康风险,肾结石就是其中之一。但这个“太多”并不容易达到。通常的建议是,钙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2500毫克,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对奶制品消费并不算普遍的中国人来说,每天达到1000毫克的“钙推荐摄入量”都有困难。在这个基础上,哪怕是每天喝2升达到“最高允许硬度”的水,额外摄入的钙也不超过360毫克,距离“钙超标”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除了钙和镁,水中还会有其他矿物质。既然矿物质是人体需要的,那么去除了矿物质的纯净水或者软水,是不是就不利于健康了呢?我们需要注意,人体的营养成分来自所有饮食,水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即使是“硬度很高”的水,每升中的钙含量也就两三百毫克。水烧开之后,这些钙、镁离子中有相当一部分会变成“水垢”,水中的含量就更低了。有研究者在以色列等地做过实地调查,居民从饮用硬度较高的自来水转为饮用几乎不含矿物质的净化水之后,居民血液中钙、镁含量的变化微乎其微。
  还有说法称,纯净水因为不含微量元素,所以“会把体内的微量元素都溶解排出”。这其实是一个想当然的推断,人体内的微量元素分布在各个器官和组织中,纯净水经过吸收进入血液后,也就不再“纯净”,最后要经过肾脏的过滤把需要的微量元素留下,才能變为尿液排出,怎么可能一喝纯净水就把微量元素给“溶解排出”了?实际上,纯净水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普及率很高,在一些地区,人们喝的几乎都是纯净水。几十年来,也没有发现缺钙和伤肾的概率增加。
  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主要依靠各种食物。但水的硬度,或者说其中的各种矿物质,对水的味道以及使用性能会有影响。水是否“好喝”,取决于其中的矿物质以及其他“杂质”。硬度比较高的水,一烧开就会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虽不影响健康,但很影响外观和口感。简而言之,只要其他指标合格,水是硬、是软对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
其他文献
京剧自诞生以来,涌现出了诸多知名的表演艺术家。这些名角,为什么能演绎出经典剧目的神采?为什么能塑造出那么多鲜活的历史人物?除了天赋与扎实的基本功外,还有一个秘诀,那便是修身养性、勤习书画,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获得艺术的滋养。  梅巧玲长于汉隶  从第一代“同光十三绝”开始,这些名角不但各有所长、技艺精湛,而且独树一帜、冠绝群侪。其中有几位,还是书画家。比如四喜班班主、著名京剧旦角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
期刊
对于微信朋友圈,我的态度是:基本不转、不发,只看,仅仅是看。  微信朋友圈内,大都是转载。可看,可不看;可点赞,可不点。一眼望去,先看题目,如有兴趣,点开。偶尔点赞,算是一种互动。  对于朋友发布的旅游图文,如果没有去过那个地方,我会去查地图,找一下位置,再看一些资料,就算是自己的“卧游”。对于熟悉的或去过的地方,看过之后,就当是一次故地重游,温故可以知新。  对朋友们发布的原创作品,好的,可读,
期刊
不久前,一组父女40年来在同一地点拍照的组图打动了不少网友。2021年3月6日,照片中的父亲华允庆告诉记者,这组照片最早的一张拍摄于1980年。40年来,一家人经历了很多,但每年都要来这里拍摄一张合影,留作纪念。  照片彰显时代变化  1980年8月,江苏镇江居民华允庆夫妇带着刚满1岁的女儿去镇江的塔影湖周边游玩。在一处湿地旁,华允庆带着女儿拍了一张合影,背景是镇江的地标建筑—金山寺塔。从此以后,
期刊
吊脚楼的乡愁  凤凰古城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颗“湘西明珠”颇具特色的是百年吊脚楼。  “最早听说吊脚楼是民歌《小背篓》所唱的‘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清明假期,刘女士去了一趟凤凰古城,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当地土家族、苗族的民居—吊脚楼。“房屋底层是架空的,就像吊在半空,小小木楼耸立在水边。窗棂上还刻了凤凰、狮子、牡丹、茶花等图案,古朴雅秀,这种民
期刊
晚餐少吃主食、减肥少吃主食、糖尿病少吃主食……近年来,对于主食的口诛笔伐不绝于耳,主食似乎成了“万恶之源”。但最近《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证实,主食摄入量与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息息相关。尤其步入50岁后,主食摄入量适当增加,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  主食摄入与死亡率紧密相关   悉尼大学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学者分析了1961~201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及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879
期刊
我不知道,爷爷吆喝了多少声,走了多少路,卖出了多少豆腐制品。但我知道,他肩上的那副豆腐挑,早已成了周边乡村的一道流动风景线。  三十多年前,爷爷在家里开起了豆腐坊。屋后的高山清泉,当年的新收黄豆,传统的手工工艺,一人、一磨、一口铁锅、一套自制豆腐用具,小小豆腐坊日复一日豆香阵阵,水雾氤氲。  做豆腐的黄豆需要提前泡发一夜。夜半爷爷便起床,磨黄豆、煮豆浆、点卤水、压槽板、切分块、酱炸胚……  天微亮
期刊
古人在深秋的夜晚,没有了“卧看牵牛织女星”“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浪漫情趣,而是聆听“万户捣衣声”了。为什么?因为“九月授衣”。   对“授衣”的理解,古今大体一致:天气趋凉,制备寒衣。西汉初年注释《诗经》的《毛传》,就是这样解释“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九月霜始降,妇功成,可以授冬衣矣。”   而关于“捣衣”之意,现代人却一知半解。“捣衣”,即用木杵在砧板上捶击衣服。有人直接将“捣衣”理解为:月光洒
期刊
很多老年朋友喜欢锻炼。身体偏胖的老年人运动时要多加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腰。  人的椎间盘就像弹簧,可以缓冲脊柱运动时受到的压力,保护脊髓,还可以协助腰部完成前后屈伸、左右旋转的动作。对肥胖的人来说,腰椎承重较大,容易受损,同时由于腰椎包在厚厚的脂肪中,适应力会差一些。如果突然进行大量的运动,会在短时间内给“倦怠”的腰椎增加过大的压力,导致腰椎无法承受,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进入老年后,肾气逐渐衰
期刊
2021年1月15日,全国科技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结果揭晓,河南省气象培训中心副主任王建忠成为全国气象部门唯一入选的优秀科技志愿者。  从最初的一堂气象课,到气象科普公益项目“10+1气象课堂”,王建忠探索出“一站一课一室”校园气象科普社会化新模式,并被评为“全国十大气象科普创客”。因长期志愿开展校园科普活动,他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天气魔术师”。  “10+1气象课堂”是王建忠的第一个科普公益项目
期刊
在山西省河津市樊村镇固镇村有一位“草根”美术家,出于对家乡和美术的热爱,他花费一个月时间创作了《固镇老城古迹图》,“还原”了20世纪50年代固镇村的村容村貌,大到古城墙、街道,小到祠堂、庙宇、房屋……无一不让人震撼。  老人名叫原堂娃,71岁。他从19岁开始以画画为生,油漆家具、墙上作画,都是他的拿手绝活。近年来,原堂娃自学美术,独自钻研,精心创作了《孝感动天》《固镇村仿古城门楼(南面)》等作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