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比较强调通过阅读得到怎样的结果,有些学生对这样的阅读课感到厌倦,他们认为所谓的阅读课程就是教师要求他们说出教学大纲中给出的观点,只有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才认为他们完成了学习目标。学生觉得自己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想了解的知识没有在阅读课上达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语文阅读课不再感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就须了解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每个人对语文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让学生愿意思考、大胆的思考、深入的思考,学生才会愿意在阅读中探索知识;反之,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要求学生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就不会愿意主动学习,只想让教师把“标准答案”告诉自己。要让阅读课变得有效率,就必须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让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在阅读学习中得到体现。
一、引导学生交流文章观点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得到一致的观点。比如教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内容,教师会认为该小说的内容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农民,农民开始起义反抗,而由于宋江具有读书人忠君的思想实施错误的领导路线主张投降,才使《水浒传》的结局成为悲剧。然而不少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提出异议。有些学生认为《水浒传》中,绝大部分的人不是所谓的侠义人士。除了鲁智深是真正不满当时社会黑暗的统治,出于侠义心肠出手救人丢弃官职以外,其余的梁山将领或者是一方土豪,或者是一方权贵,他们都是由于被迫走上水泊梁山。这些人不愿意一辈子当强盗土匪,他们内心依然愿意走上正统仕途,在宋江决定投降时,坚决不愿意投降的只有极少数人,其它的人只要有机会都愿意回归官场。这意味着《水浒传》小说并无真正的反抗思想,这本书只是一群不得意的人被朝廷利用,走向了更悲剧的结局,它只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与反抗与侠义精神无关。
学生由于所处角度和思维的特殊性与教材要求的思维观点不同,所以得出和教材不一样的观点,这很正常。教师要意识到,学生能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正是他们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要给予他们提出个性观点的机会,引导他们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二、引导学生交流文章角度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中,教师一般会用统一的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其中有一章节《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通常人们的角度是站在尤二姐的一面,认为王熙凤心狠手辣,口蜜腹剑杀死无辜的尤二姐。然而有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思考。该学生认为,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尤二姐之死不是无辜的。贾链在偷会尤二姐时,先欺骗尤二姐,他说凤姐儿会死,只等“凤姐儿一死就把她接进府里去当大奶奶”,尤二姐听了内心“自然是愿意的了”。尤二姐是贪图贾家的富贵才愿意成为贾链的妾。待到王熙凤知道整件事情的经过,来让尤二姐入府时,尤二姐的言行依然高调,直接喊王熙凤“姐姐”,这依照古代的礼法上来说,是无视上下尊卑的做法。学生还举出《聊斋》中内容相近的例子证明,聊斋中的妾室见到大奶奶的态度应当是“更换青衣”,以自称“奴婢”的态度求取正室的认同。尤二姐仗着米已成粥的结果,挑战凤姐的威严,凤姐才会毫不犹豫对她下狠手,这一切都是尤二姐咎由自取。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对学生以新的角度理解事物加以鼓励,同时要引导大家思考新角度提出的观点。通过多重角度的思考,学生会深入的了解阅读文章的内涵,能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深刻。
三、引导学生交流文章价值
一道菜好不好吃,品尝时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人口味偏咸、有的人口味偏淡等等,即使是国厨作出的名菜,也会因为口味差异给出不同的评价。口味的差异大家容易理解和接受,然而在阅读课中,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价值判断提出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往往难以包容,教师总会认为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学生意识不到?学生意识不到,有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缘故,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学生个性阅读的差异性所致。如果教师始终坚持统一的价值观思想,会戳伤不同学生对课文阅读不同理解的阅读积极性,学生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个性阅读理解得不到认可甚至简单的否定,会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这是阅读教学所不愿意看到的。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时,有些学生觉得鲁迅作品没有公认的那么好。他们认为鲁迅的作品在文笔上故意玩弄艰深的语句,只是把国人不好的一面记录下来,实际上他的想法和目前网络上的一些愤青处处看不起国人一样。这些学生认为每个国家的人都有好有坏,鲁迅笔下人物的性格弱点在国外也容易找得到,为什么就偏偏认为他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于是认为对鲁迅作品过于推崇是错误的。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时,还得指导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出人的价值观是有差异的,要在坚持自己见解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通过更多的阅读理解途径拓宽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并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观点、交流不同的角度、交流不同的价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也就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就须了解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每个人对语文知识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让学生愿意思考、大胆的思考、深入的思考,学生才会愿意在阅读中探索知识;反之,如果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要求学生找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学生就不会愿意主动学习,只想让教师把“标准答案”告诉自己。要让阅读课变得有效率,就必须展开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让学生的思想和个性在阅读学习中得到体现。
一、引导学生交流文章观点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通常教师会要求学生得到一致的观点。比如教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内容,教师会认为该小说的内容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农民,农民开始起义反抗,而由于宋江具有读书人忠君的思想实施错误的领导路线主张投降,才使《水浒传》的结局成为悲剧。然而不少学生对教材中的观点提出异议。有些学生认为《水浒传》中,绝大部分的人不是所谓的侠义人士。除了鲁智深是真正不满当时社会黑暗的统治,出于侠义心肠出手救人丢弃官职以外,其余的梁山将领或者是一方土豪,或者是一方权贵,他们都是由于被迫走上水泊梁山。这些人不愿意一辈子当强盗土匪,他们内心依然愿意走上正统仕途,在宋江决定投降时,坚决不愿意投降的只有极少数人,其它的人只要有机会都愿意回归官场。这意味着《水浒传》小说并无真正的反抗思想,这本书只是一群不得意的人被朝廷利用,走向了更悲剧的结局,它只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与反抗与侠义精神无关。
学生由于所处角度和思维的特殊性与教材要求的思维观点不同,所以得出和教材不一样的观点,这很正常。教师要意识到,学生能深入思考文章的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正是他们掌握知识的过程,教师要给予他们提出个性观点的机会,引导他们交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语文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创新思维,提高思维品质。
二、引导学生交流文章角度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中,教师一般会用统一的角度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其中有一章节《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通常人们的角度是站在尤二姐的一面,认为王熙凤心狠手辣,口蜜腹剑杀死无辜的尤二姐。然而有学生却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不同的思考。该学生认为,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尤二姐之死不是无辜的。贾链在偷会尤二姐时,先欺骗尤二姐,他说凤姐儿会死,只等“凤姐儿一死就把她接进府里去当大奶奶”,尤二姐听了内心“自然是愿意的了”。尤二姐是贪图贾家的富贵才愿意成为贾链的妾。待到王熙凤知道整件事情的经过,来让尤二姐入府时,尤二姐的言行依然高调,直接喊王熙凤“姐姐”,这依照古代的礼法上来说,是无视上下尊卑的做法。学生还举出《聊斋》中内容相近的例子证明,聊斋中的妾室见到大奶奶的态度应当是“更换青衣”,以自称“奴婢”的态度求取正室的认同。尤二姐仗着米已成粥的结果,挑战凤姐的威严,凤姐才会毫不犹豫对她下狠手,这一切都是尤二姐咎由自取。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对学生以新的角度理解事物加以鼓励,同时要引导大家思考新角度提出的观点。通过多重角度的思考,学生会深入的了解阅读文章的内涵,能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更深刻。
三、引导学生交流文章价值
一道菜好不好吃,品尝时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有的人口味偏咸、有的人口味偏淡等等,即使是国厨作出的名菜,也会因为口味差异给出不同的评价。口味的差异大家容易理解和接受,然而在阅读课中,学生对一篇文章的价值判断提出不同的看法时,教师往往难以包容,教师总会认为这么好的文章,为什么学生意识不到?学生意识不到,有可能是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缘故,但这只是原因之一,很有可能是学生个性阅读的差异性所致。如果教师始终坚持统一的价值观思想,会戳伤不同学生对课文阅读不同理解的阅读积极性,学生认为阅读教学是教师一言堂。学生个性阅读理解得不到认可甚至简单的否定,会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学习,这是阅读教学所不愿意看到的。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鲁迅作品时,有些学生觉得鲁迅作品没有公认的那么好。他们认为鲁迅的作品在文笔上故意玩弄艰深的语句,只是把国人不好的一面记录下来,实际上他的想法和目前网络上的一些愤青处处看不起国人一样。这些学生认为每个国家的人都有好有坏,鲁迅笔下人物的性格弱点在国外也容易找得到,为什么就偏偏认为他写出了国人的灵魂?于是认为对鲁迅作品过于推崇是错误的。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阅读教学时,还得指导学生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出人的价值观是有差异的,要在坚持自己见解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倾听各种不同的意见,才能通过更多的阅读理解途径拓宽自己的语文知识面,并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观点、交流不同的角度、交流不同的价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也就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