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与病理特征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涎腺上皮-肌上皮癌的影像和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于唾液腺的上皮-肌上皮癌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和病理表现。结果:5例涎腺上皮-肌上皮癌中有3例发生于腮腺、2例发生于颌下腺。CT或MRI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除1例呈囊性为主外,余4例在影像学上呈实性,边界较清晰,CT呈软组织密度,MRI的T2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对比增强后较明显强化。病理上有4例表现符合经典的上皮-肌上皮癌特征,有1例未见典型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反刍性沉思对其创伤后成长(PTG)影响的路径及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就诊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以及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进行调查分析,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0份,利用路径分析方法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患者创伤后成长、社会支持以及反刍性沉思得分分别为(62.71 ± 12.28)、(38.19 ±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法对基于高分辨T2加权成像(T2WI)的影像组学中直肠癌病灶特征提取稳定性以及术前T分期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证实且术前行3.0 T磁共振高分辨T2W1检查的直肠癌患者资料,依时间顺序分别纳入训练集及测试集。根据病理结果将T1-2期患者归为未突破肌层组,T3-4期患者归为突破肌层组。分别采用最小轮廓法(Model 1)和最大轮廓法(Model 2)手动分割感兴趣容积(VOI)。2名医师分别采用2种方法勾画VOI后进行一致性检
目的探索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或奥氮平对双相Ⅰ型躁狂患者的认知水平、血清尿酸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双相Ⅰ型躁狂患者,根据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观察组采用丙戊酸钠联合齐拉西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4周和8周的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评分(PANSS评分)、躁狂量表(BRMS)评分、血脂和尿酸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的BRMS评分、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Mo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