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小松树和大松树》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ch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描述
  
  声音一:“老师,我知道,我要说!”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小松树说的话:“喂,朋友,你看我长得多高哇!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呢?”让学生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树?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学生很专心地去读,读完后,学生们纷纷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我要说。”机灵的江辰晨迫不及待地说:“从‘喂’看出小松树对大松树很没礼貌。”急性子的杨曹伟见他的好朋友说得这么好,赶紧不服输地说:“我从句中的‘多高’‘很远很远’看出小松树在夸耀自己,自以为了不起呢!”“老师,还有呢!从‘你呢’也可以看出小松树很得意呢!”刘清帮着补充。同学们说完后,我让大家站起来齐读小松树的话,去体会一下小松树当时的感觉。读完后我又让学生针对句中最后的“你呢”,把小松树的话补充完整,然后再读这句话,学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我继续带着学生学习第三自然段,在学生明白风伯伯话的意思后,我趁热打铁问:“大松树明白这一切吗?他当时会想些什么?”随后让学生去观察那棵大松树,走进大松树的内心世界(学生小组交流了起来)——“小松树你还是个孩子,我还是让着你吧,不跟你争辩了!”“小松树呀,你太骄傲了,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的,我不跟你一般见识!”……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发表着自己的想法。
  声音二:“老师。我有个建议!”
  本节课我注重学生的表演读,演好文中的角色。有一个学生自告奋勇地当起了小松树,很大方,声音响亮,表演得也不错。我还没来得及发话,曹北溢一边举手一边说:“老师,我有个建议。”“好,你说。”他站起来,用手指着书上的话说:“这个‘很远很远’应该读,导慢点长一点,就像这样——”她拿起书,姿势美美地、表情美美地读起来。我问:“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因为小松树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样读才觉得他看得远。”曹北溢振振有词。我问全班学生:“你们同意吗?”大家都点点头。“那就读读吧!”全班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了起来。
  “老师,我还有个建议。小松树说话的时候很得意,应该这样读。”杜海容自个儿走上了讲台,双手叉腰,昂着头开始边演边说,还有点得意的味儿。我忍不住鼓起掌来,他注视着我,随即一点头一声“谢谢”就回座位了。“还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忍不住又夸了他一句。
  “老师,我还有一个跟他们不一样的建议。”马冬妮说,“小松树对大松树说话的时候,头是低着的。”我很诧异:“为什么?”“因为小松树在山上,大松树在山下,小松树要低着头对大松树说话,大松树才能听见。”我恍然大悟,不禁佩服:“你真会读书。”
  我真佩服这些学生,他们会读书,会思考,会表达。虽然只有七八岁,但是他们的阅读潜力令人吃惊。学生的思维是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只要得到一个小小的思维空间他们就会发挥想象,开始创新。如何让只有七八岁的孩子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如何充分挖掘孩子的阅读潜力,听到孩子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的声音?经历了这次教学,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研究与反思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本节课我注重了以读为本,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感悟,读评结合,读思结合,读说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情感的激发,适时的点拨、引导上,以促进学生思考的深化,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联想、比较,在阅读中随时有感而发,积淀语感,激活学生的阅读情趣,充分释放学生的阅读潜力。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语文教育目的的最好途径。这节课,我试着给了学生更多的发言权,甚至是可以完全没有老师的生生直接交流,渐渐地,课堂像被注入了活力,自己动了起来。这种学习方式不再是被动、封闭、接受性地学习的一种补充,更不可能是传统课堂教学的“调料”和“兴奋剂”,而是一种学习的革命,一种学习理念的根本转变。
  
  二、珍惜时机,在乎学生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呼唤教学民主。只有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会有利于他们的发展。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经常会有各种情况发生。面对这些临时出现的情况,教师要把握时机,加以引导,切不可置之不理。对于他们这种敢于表现自我、积极思考的行为要加以认可,甚至鼓励,从而使他们敢说、会说、乐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不再是孤独的演奏者,才能听到动听的、深刻的交响乐。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学会激励,学会鼓励,学会组织,学会引导,从而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享受阅读的乐趣,释放学生的阅读潜力,让阅读过程变得更加和谐美妙!
其他文献
2011年11月有幸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一课,两个完整的课时诠释了王老师所践行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思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王崧舟老师在《望月》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月景的写作顺序,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最后落实到写上,学生的写水到渠成,写的训练扎实有效。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精妙的课堂掌控力、精彩的语言让与会老师折服。仔细品味这节课,它带来的不单是享受,更多的是思考
期刊
习作过程是一趟心的旅程,是教学者欣赏习作者心灵放飞的过程。如何将教师的智慧潜移默化地变为动力传输到学生的心田,让习作者从倾听者处获得力量、汲取营养,使习作更加精彩呢?通过对一节习作课的思考让我有所收获。  苏教版第11册习作2中,要求学生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跑到爸爸(或妈妈)面前,看着他(她)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爱你!”或者写在纸上给他们看。爸爸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将整个过程记
期刊
“上课要简约清晰一点。”这是三十年前一位特级教师在一次语文教研活动时讲的话。我感到这句话虽朴素,细细品味却很有道理。几十年来,虽然教学改革波澜起伏,被认为好的课,无论是对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或是教学重点的突破,或是教学方法的选择等等,总离不开思路清晰、简约有效。几十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努力追求着简约清晰的价值取向。  一、课前准备,精于文本解读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演奏一首优美的
期刊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变化多端,许多现象难以捉摸。可是在地球的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有一种现象却年年如是,终而复始。这种现象就是我们熟知的四季轮回,季节更替。  文学史也有许多以四季为写作对象的文章,在散文中有一组颇具特色,它们是《春》《海滨仲夏夜》《故都的秋》《济南的冬天》。这四篇散文各有特色,具有品味赏析的价值。  任何作品都有基调,即文章的主要精神。这几篇文章的基调各不相同。朱自清满怀喜爱讴歌、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更具艺术魅力,教学正因为遗憾才让我们不断进取。我在教学过程中也不断地遭遇着“遗憾”,感受着“遗憾”,但我发现,当“遗憾”被成功利用后,“遗憾”便再也不是“遗憾”,俨然成了教育过程中的另一种资源。  “学”的遗憾。我班的小豪成绩非常不理想,作业经常不做或少做,但他的课堂积极性却出奇的高。起初,我怯于让他起来读书或回答问题,因为他的回答经常是词不达意,
期刊
语文教学似乎永远是个怪圈,一旦钻了进去,便云里雾里的,不知身在何处,也不知路在何方了;而一旦跳了出来,便又如梦方醒:啊,语文原来很简单,不就是读书嘛!古代、近代乃至现代,有多少语言巨匠、国学大师,都没有经历过如今这令人眼花缭乱的语文课堂,他们其实都是读书读出来的。由此,笔者以为,读书指导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一、读书指导:何以应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将读书指导视为语文教学的第一抓手,
期刊
赵宪宇(无锡市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特级教师,著有《教育的痛和瘁》等教育散文三部曲等):要我评价许昌良先生,应该说很荣幸,也很有话可讲。虽说接触不长,但我对他的了解却比较深。不仅因为他在来无锡之前已经是苏北和江苏有名的人物,来无锡之后,更是如鱼得水,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更加活跃,真可谓誉满大江南北了。  2009年,许昌良先生参加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评选,许多评委对他出色的成绩都感到震撼,也令我第
期刊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2010年重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四个学段中的写字教学都分别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但是,长期以来,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教学存在着随着学段的增加而逐渐弱化的现象,到第四学段(7~9年级)往往被忽视,教师和家长常常抱怨,孩子越大,字写得越差。存在大量书写问题不利于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从深层次分析,初中阶段写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
期刊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多少名篇佳作让我们铭记于心,感动至今。从《诗经》里的《关雎》到《汉乐府》里的《孔雀东南飞》,从徐志摩的《偶然》《再别康桥》到汪国真的《曾经这样爱过你》,从但丁的《新生》到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当“爱情”撞进了语文的教学课堂,面对“爱情”,是绕开主题还是小心翼翼、遮遮掩掩?如何在课堂上对“爱情”作品进行解读?解
期刊
安妮宝贝,1998年开始在网络上发表小说,从2000年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至今,已有《八月未央》《彼岸花》等八部作品。所有的作品均进入全国文艺类图书畅销榜,还被介绍或选载进入德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  谈到动笔的冲动,安妮宝贝曾说:“应该是跟长期阅读,某种先天成分以及一个人的反省和观察记录的习惯有关。”因为小时候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安妮宝贝有一半的童年与祖母在乡下度过,家里的保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