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得有法写得有效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dfhdfrt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有幸聆听浙江省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一课,两个完整的课时诠释了王老师所践行的“诗意语文”的教学思想,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王崧舟老师在《望月》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月景的写作顺序,再引导学生感受文字之美,最后落实到写上,学生的写水到渠成,写的训练扎实有效。王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精妙的课堂掌控力、精彩的语言让与会老师折服。仔细品味这节课,它带来的不单是享受,更多的是思考。我仅就印象最深的“读写结合”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读月。读出作者眼中之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师:让我们重新回到那个江中的月夜,和作者一起来到甲板上,抬头仰望。(读: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刚才我说的话中,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仰望”是最重要的词,然后读书。)
  师:月光洒落淡淡的清辉,作者又低头凝视江面。哪个词是最重要的?
  (学生很快发现“低头凝视”是最重要的词。读书。)
  师:这就是赵丽宏由上到下的观察顺序呀。他的目光离开江面,望远处……
  (生眺望,读文。)
  师:你们又发现了作者的目光是由远及近的。短短的三句话,作者就层次井然地写出了月亮之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赏析:品读,品出月之美。在老师不露声色的引导中,学生读懂了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明白了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这些训练都是在读中完成,没有告诉。
  二、品月。品出作者心中之月
  1.出示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片段。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师范读。)
  师:美吗?你认为哪儿美?哪些语句打动了你?
  生:我认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句话很美,本来是静静的月光,这样一来就变得动起来,有一种动态美。
  生:“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像诗句一样,读起来很美。
  生:“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我喜欢这句,我见过这样的月亮,有种朦胧的昊。
  2 出示贾平凹《月迹》片段。
  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几,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跑呢。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儿又亏了,缺了;末了,便全没了踪迹,只留下一个空镜,一个失望。奶奶说:“它走了,它是多多的;你们快出去寻月吧。”
  师:这段文字哪儿打动了你?
  生:“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是拟人的写法。
  生:“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里面“爬”用得巧妙。
  师:这也是把月亮当作人来写。就像你一样,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3 出示斯好写月片段。
  师:如果是你,你会摘录哪些词句?
  赏析:南书中月拓展开来,学习其他作家的写月篇章,感受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的不同姿态。同样的月有不同的美,正是王老师在课堂中所说“千江有水千江月”。学生在感受不同的月景时,围绕其中的文字琢磨品味,明白作者写月之法,得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三、写月。写出自己心中月
  师:让我们一起回到自己印象最深的那个月夜。也许你站在阳台赏月,也许你来到小树林中抬头仰望,月上柳梢,也许你静立溪边,也许你爬上山头,月亮出来了,月光洒满大地,那是怎样的美?请你试着写几句。你可以用上刚才几住大作家的笔法,还可以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生练写。)
  (展示)师:三分写,七分读。大家听一听他用了大作家的哪些笔法。
  从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读写训练”过程,整个过程是扎实有效的。这个过程可以总结为“读中悟法——拓展积累——有效习作”。写的训练不能只出现在写作指导课上已经成为老师们的共识,必须在课堂上进行写的训练。但是写的训练不能是阅读课的终极目标,我们要恰当处理读与写的关系,让二者有机结合。从王老师的课中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合理选择读写结合点
  《望月》中写月景是在文章的第二段,是单纯的写景段落。作者的观察顺序是清晰的,学生很容易发现作者的观察顺序和写作的思路。月景是学生熟悉之景,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王老师选择此段作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是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
  二、重视语言的品味与积累
  由课文中的一段文字出发,引入三位作家的文字,课堂的容量可谓大。所选文章虽多,但主题明确,都是写月,特色各异;要求和课文不同,课文精读品味,推荐文章感受月亮不同的形象美,感受语言的丰富。课内阅读教学做到了课文阅读和拓展阅读的有效互补,共同推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老师为学生的仿写提供了词语,同时明确提出“你可以用上刚才几位大作家的笔法”,不仅做到语言文字的积累,还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的方法。
  三、重视写作方法的渗透
  在读中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告诉学生作者是按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所得的。一举两得,学生明白了观察的顺序,知道了观察是写的基础。
  作者简介:安徽省濉溪县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
其他文献
据说有抬头纹的人特别聪明,也听说有抬头纹的人特别显老,老尤才刚过知天命之年,但大家喊老尤倒有十多年了。这位老尤就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尤靖希。  喊老尤,是因为他亲切。老尤是最没有架子的校长。他待人随和、周到,不管是谁到他学校,他总会亲自给你倒上一杯清茶;不管他手头有多忙,他总会停下来,和你细细寒暄;他热情细致,学校里的教师谁教学上有问题、谁生活上有困难、谁业务上要晋升。他
期刊
诗歌天然地和儿童有着契合关系。儿童的想象方式、表。达习惯和认知渠道,都有着诗的品质。阅读契合儿童心性的儿童诗,可以滋养儿童的心灵,为儿童的生活抹上一层色彩,烙上一重烙印,带来一种节奏。小学语文教材中选了多首儿童诗,它们承载着陶冶儿童情操、开发儿童思维、发展儿童语言的重任。下面以《听听,秋的声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营造理想的童诗课堂。  一、融情于境——在本真的意蕴中浸润  感情
期刊
在作文课上该如何让孩子体验生活,使真情流露?又---该如何让孩子的作文再现生活?  一、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攫取素材  据权威统计,学生在一年中,除去学校正规教育外,有170多天是在家中和社会上度过的,他们游戏、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创造性思维得到启发,智慧之花得以开放。  所以,我们需要在课堂中提供给孩子一个熟悉的生活环境。在《放飞》这
期刊
一、图文转换题分析  语言运用题是历届高考语文倍受关注的热点题目,而“读图写作”则是近年高考语言运用题的宠儿,命题人连续几年在高考试题中命制读图写话题。这类题目最大的特点是常考常新,在2011年全国高考试卷中表现出一定的新变化,因此,在复习备考中我们不但要重视这类题目,适当地训练,更要了解趋势,有方向地训练。  二、读图写话趋势分析  1.取材广泛,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  读图写话这类题,呈现的类
期刊
他,五十开外,两鬓已白,前额上还有几条深深的抬头纹。虽然刚过知天命之年,但大家喊他“老尤”已有十多年了。一个“老”字,喊出了亲切、喊出了信任、喊出了尊重、喊出了发自内心的敬佩。他就是一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无锡崇宁路实验小学校长尤靖希。  老尤说校长要能放大教师的优点。他把学校工作分解为20个条块,落实到班子每个成员,确保有职有权,并提醒大家做事要有预案,勉励大家做好自己的事对学校、对家庭、对个人
期刊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兴趣的重要性。今天,我们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这头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殊不知,学习的主体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学生,只有把学生的问题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而要让学生提高课堂效率,很大程度上就要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学生喜欢上课,在课堂上能全身心地投入进入到课堂的意境中,还何愁效率不高。  学生最头疼的作文课是否也能让他们产生兴趣,并由此唤起他们写作
期刊
古人刘开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今人陶行知也说“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是的,问题是打开思路的最佳方式。对于语文教学而言,课堂提问更是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对于一堂课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卡尔汉是这样说的:“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达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运用得当,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情况
期刊
建国后几十年来,教育界对古诗文教学的必要性和提高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课程改革对传统意义上的古诗文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继续强调“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求高中古诗文教学要“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丰富中国传统文化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但从古诗文教学实施现状来看,高耗低效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究其原因固然是多层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
期刊
叶圣陶言:“语文课,即在课堂上教师借课本里的课文做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和写话。”特级教师高林生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小学生内部言语的建构与发展,这是语言教学的需要,也是思维发展的需要。”教师普。遍重视言语实践,但忽视观察其内在规律,并遵循规律,找到适合儿童言语生长的最佳途径,对于学生言语生成内在规律的关注、观察、研究,是言语教学中的盲区。尽管言语生长过程仍然是神秘的,借一朵“言语之花”作为言语
期刊
审读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170套,古诗词鉴赏题就达近百首。细细品读这些诗词,内容含蓄,意境幽远,手法灵活,语言凝练,让人感动,给人启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鉴赏重点考查学生的感悟体会、审美分析、体验表达等综合性能力。选材上,课内外兼备,名篇居多;命题内容上稳中有变,角度灵活;考查方式上综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