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三立足三着力”国企开放日模式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东电网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委、南方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国企开放日”的要求,围绕提升国企知名度、美誉度,着力提升活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推动“国企开放日”活动落实落地见效。截至2019年8月,公司累计举办各类开放日活动64场次,在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活动10余场次,参与线上线下活动人数超过4 000人次,各类媒体报道累计超过6 000篇,形成了“三个立足、三个着力”的活动模式,推动“国企开放日”成为讲好南网故事、展示企业形象、科普电力知识、畅通沟通渠道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架起了公众了解国企、认知国企、理解国企、支持国企的桥梁。
  立足央企定位着力利用开放日活动提升企业良好形象
  公司深入开展“国企开放日”系列活动,让社会公众走进企业,展现企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实践,宣传基层员工敬业奉献的使命担当,提升企业形象,引导社会舆论。
  注重突出服务国家战略。根据电网特点和电力服务特色,公司开放日活动重点策划重大电力工程、重大服务举措、重要科技成果等标志性事件、标志性人物、标志性项目,让社会公众了解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树立中央企业“大国顶梁柱”的良好形象。公司结合新中国成立70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热点,设计了“走进新国企——电靓大湾区”“一度电的旅程”“农村助学行”等主题活动,组织社会知名人士、媒体记者、网络意见领袖和公众代表,探访珠海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变电站、城市用电地下综合管廊、“最强大脑”——生产监控指挥中心等生产服务场所,展示公司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服务农村发展的供电保障,以及各类高精尖的电力“黑科技”和智能化的电网设备。活动中,中央、省级、行业媒体集中正面客观报道公司助力国家战略落地、服务社会经济民生的成果和亮点,提升央企正面形象。通过参与活动,很多知名学者、网络大V加深了对电网的了解,更加信任南网,成为国企的“代言人”,在电网遭遇舆论误解时,主动站在国家大政方针的角度为企业发声,廓清错误认识、纠正片面观点,传播了国企好声音。
  注重彰显责任央企形象。“国企开放日”是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平台,也是展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公司开放日活动按照流程化的惯例,安排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环节,设计了发现历史、现场参观、互动体验、科普讲堂等多种环节,深入展示企业社会责任。在发现历史环节,组织公众到电力文化展厅等场地,了解广东电力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了解电力发展路线和最新成果;在现场参观环节,用电客户参观智能变电站、服务营业厅、输电巡检设备无人机等,近距离了解电网公司的实力担当和责任内涵,感受电网企业履行服务社会责任的本职本色;在互动体验环节,组织公众自己动手,体验电流穿过人体,体验发电产生的过程,感受电力生产的复杂和艰辛;在科普讲堂环节,讲述安全用电、科学用电、节约用电的小知识、小提示、小故事,引导公众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体会电网企业的社會角色和责任担当。
  注重解疑释惑引导舆论。针对百姓关注、大众关心、民众疑惑的各类问题,公司公众日活动从预告、主题设置、人员招募到宣传报道,所有信息都通过公司官方微博和微信号发布,有意识地收集广大网民对电网的意见建议。不少活动设置用电客户见面会环节,用电客户与电网专家之间、用电客户与用电客户之间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通过交流分享和讨论,交换认识、见解和意见。通过收集一系列公众关心的话题,制作活动读本“有关电网你不知道的问题”“日常用电注意事项”等,包括电磁辐射真的很可怕吗、为什么要节约用电、用电如何更安全、抢修复电怎么要好几天、我家没电了该怎么办等,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答大众疑问,消除民众误解,做到既专业权威,又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立足活动传播,着力提升公众活动日媒体融合度和公众参与度
  公司注重扩大活动影响力,加大融媒体传播力度、文化传播力度和网络互动频度,通过全媒体推送、多角度展示、全方位宣传,展现企业风采,提升企业形象。
  利用融媒体广泛传播。为提升活动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公司利用社会外部和企业内部融媒体平台,邀请各平台融媒体记者开展宣传。在主题策划、体验设计、新闻稿等方面,联合报纸、电视、广播、网站等媒体进行传播效果设计,着眼当下社会公众关心的话题和热点,确保媒体能从社会大众的角度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结合“互联网+”时代的宣传特点,守正创新开展活动宣传,充分融合VLOG(视频博客)、短视频、云摄影等新媒体技术手段。如“地球一小时”活动中,公司联合央视四套《中国新闻》、人民日报数字频道、人民网视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推广和传播。同时,制作《我们用7个小时把“地球”请到了蓝生活现场》的延时视频,获得网民171万的关注量,现场直播吸引了逾50万人次观看。
  结合文化特色融合传播。公众开放日是促进企业文化理念传播的良好平台。公司结合各供电局地域文化基因和实际情况,举办文化传承类公众开放日活动,以文化人、以文感人。如2018年3月,公司以传统的岭南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文化的融合为亮点,联合人民网,共同策划“岭南文化电动行”,驾驶电动车开展文化之旅,参观的地点从古代到现代,体验环节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南方电网企业文化,媒体和大众不仅感受了岭南文化的深厚魅力,也体验电力科技文化带来的生活便利,了解公司对社会绿色能源发展做出的贡献。通过文化融合的活动模式,传播南方电网企业文化理念的同时,传播了历史悠久而灿烂的岭南文化,促进了价值互通、文化互融,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运用公众交流互动传播。公司公众开放日不仅仅是“看”,更注重参与者、传播者的亲身体验和互动交流,充分考虑新媒体的互动性,在沟通交流中传播企业理念。在活动征集和发起阶段,所有报名、招募、交流、互动都在新媒体进行,引导用电客户、媒体记者、网络大V积极互动、广泛交流,通过互动消除误解和分歧,打破理解障碍和隔阂,起到良好的对话沟通作用。在活动组织和现场实施阶段,如2017年“社会责任周”开放日活动中,公司针对社会大众关注的“电力如何产生”的问题,设计了“单车发电”交流体验环节,请参与者体验踩自行车发电。在2018年“蓝生活”活动现场,针对部分市民环保意识不足的问题,创新制作“蓝生活公民卡”,市民关注公司官方微信号后,参与清洁能源知识测试,即可进入“模拟地球”参观体验,进行地球内部的互动交流“打卡”,并在社交媒体上沟通交流,提升了活动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立足行业特色,着力推动开放日活动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
  公司不断总结开放日活动经验,围绕“有制、有度、有序”的基本要求,根据行业特点、资源优势,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常态化、规范化地推进“国企开放日”活动。
  利用地域特点,打造特色化的体验活动。广东电力拥有悠久的历史,广东各地电力发展有獨特的地域特色,不少供电服务融合了民俗特点,具有较好的体验性。公司结合各地文化特色,开展了开放日体验活动。如2017年1月,公司结合广东春节摆“年花”的传统,邀请媒体记者集体采访供电服务的花农大客户,通过聆听花农讲解和实地参观走访花卉市场、花卉展厅、种植现场等,让记者和大众知晓供电公司如何提供优质电力服务给花农,了解客户用电需求的满足、用电设备的维护、线路故障的处理等内容,在特色的体验中感受公司周到和优质的电力服务。
  覆盖各类群体,打造差异化的大众活动。公司各类公众开放日活动中,参与者从年幼学生到老年市民,从政府职员到外企员工,从普通客户到能源行业专家,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不同身份和不同层次的人群。针对各类群体,公司推出了客户开放日、员工家属开放日、学生开放日、媒体开放日、网民开放日等多种开放日活动,形成了体系化的国企开放日格局。如2018年11月,公司在东莞举办“绿色能源 美好生活”主题开放日,邀请30位东莞理工学院大学生参观广东东莞供电局调度控制中心、新能源展示区和充电站,以及电力能源综合展厅,了解电网运行、值班调度等日常工作,熟悉新能源发展的最新动态。此外,公司每年组织“暑期夏令营”等亲子体验活动,联合广东省科学馆等科普教育基地,邀请包括港澳家庭在内的50家左右社会家庭参加;儿童节前夕,公司系统各单位开展“缤纷六一儿童节”等家属参观活动。公司各直属单位还定期组织大型外企开放日、澳门媒体主题采访等多样化的开放日活动。
  坚持整体策划,打造品牌化的主题活动。公司坚持成体系的品牌化活动理念,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个系列打造到底。围绕南方电网“万家灯火 南方情深”品牌形象,先后打造了“走进电网”系列、“蓝+”系列(包括蓝生活、蓝公益、蓝未来等)、“地球一小时”系列等品牌开放日活动。今年3月,公司联手网易开展2019年地球一小时“蓝生活·与自然共生”品牌活动,连续5年发出“蓝生活”倡议,在公司19个地市局同时铺开。通过清洁能源创意海报展示、熄灯一小时“响指”、搭建模拟“地球小屋”、清洁能源闯关游戏等活动形式,呈现了接地气、有温度、有亲和力的“蓝生活”品牌。该品牌推广活动受到“地球一小时”官方组织关注,微博阅读量达375万次。“蓝公益”项目入选中央企业优秀品牌实践案例。
  开放不停步,开放促发展。广东电网公司“国企开放日”活动不仅是开放电网,更是开放观点、开放议题、促进融合、推动发展。在策划、组织、参与和体验过程中讲述南网故事,传播南网声音,让公众在活动中了解电力、理解国企,努力在活动传播中实现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促进社会大众认识、了解、认同和支持国企,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凝聚国有企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其他文献
1954年,在北京展览馆工地上,18名团员青年举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青年突击队旗帜。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青年突击队员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断创造新的奇迹。“青年突击队”也成为共青团组织为祖国和人民奋斗建功的重要载体。  青年人善于动脑、善于用活泼的方式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丰富工作中的思路和举措,为企业带来生机与活力。青年突击队既是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岗位上体现高度职业文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青年一代有本领、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国有企业中的青年是队伍中最有朝气、最具活力的群体,关系到企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关系到国企“六个力量”的发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是国家电网公司的子公司,负责天津电网规划、建设和运营。供电服务人口超1 562万,截至2019年底,拥有职工1.1万余人,其中40周岁以下青年职工5 143人,占比47%。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党委始
期刊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化集团”)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自觉担负起保障供应、服务民生的职责和使命,自觉履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党组书记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严密部署、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切实做到思想、组织、工作“三到位”。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快速响应、主动作为,充分
期刊
2019年8月22~23日,由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主办、成都企业文化协会承办的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文化论坛在成都召开。本届论坛以“从心出发,构建幸福企业”为主题,通过解读民营经济发展形势,总结交流民营企业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构建幸福企业过程中的典型经验,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企业和新闻媒体代表400多人参加了论坛。  解读:直面经营痛点 坚定发展信心  第十一届全国
期刊
疫情期间,一条“女孩蹭网学习,父亲蹲墙角陪伴”的微博登上了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迅速攀升到1.6亿。  空中课堂开通后,洛阳女孩郭翠珠因为家里不能上网,又担心父亲手机流量不够,于是干脆由父亲陪着,到200米外的村部院子“借网”学习。  陪伴着小翠珠的,不仅仅是默默守候的父亲。  就在当地村委会、洛宁县教体局积极想办法之际,洛阳联通洛宁县分公司迅速展开行动。2月15日下午,联通工作人员驱车1.5个小时
期刊
在日常工作中,面对头绪繁多的工作目标及项目任务,我们可能时常觉得时间精力紧张,忙碌烦乱地应付着各项工作阶段性节点要求;或者感觉自身工作能力及专业技能欠缺,无法有效应对组织内外部动态变化而带来的工作新挑战和新要求,只能勉强维持着低效低质岗位价值贡献,几乎很少考虑过长远职业成长与发展。  不管是感觉时间精力稀缺、技能稀缺还是价值贡献稀缺(成果稀缺),其本质上都源于我们自身的稀缺心态。我们唯有充分洞察自
期刊
中铁五局机械化公司国道534线二期工程位于山环水绕的三明市三元区,路线全长6.024公里,合同造价3.467亿元,工期36个月,施工内容包含路基、桥梁、路面、交安、机电、绿化工程等。在公司的大力支持和带领下,国道534项目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党建为抓手,打造以党建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以实干为导向的行为文化、以团结为主题的和谐文化、以超越为目标的责任文化、以阳光为涵养的廉洁文化。自开工以来,全
期刊
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主题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2019年6月12日,中铁电气化局党委按照中国中铁党委的安排全面展开主题教育,以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总要求,把“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开展了政治“大体检”、思想“大扫除”、问题“大检修”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
期刊
航运连着国运。  当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蔓延全国,波及全球,作为世界最大航运企业、最大规模航运央企,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风雨出征。  号令一下,众志成城。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部署,国资委党委紧急布置,集团闻令而动,迅速进入战时,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力投入,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大考当前,同舟共济。集团启动应急管理体系,畅通决策指挥体系,集团党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
期刊
2016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新华社建社85周年,强调“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优良传统”。2019年5月3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传承红色基因”。红色基因蕴含在党的革命精神之中,是共产党人守初心、担使命的集中而形象的体现。在党的发展中,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革命精神的培育、倡导与弘扬,沉淀和形成了党的红色基因。  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及其革命精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