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创新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5)35-0073-0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长期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种观念束缚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在,教师要在课改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并不断地发明创造,还要锻炼他们通过团结协作来提高团队意识,通过尝试、发明、创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能够自觉克服。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团结协作能力。
对于刚刚进入校门、年纪小、知识少、好奇心强的学生,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呢?
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灵活多样、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为解决枯燥抽象的问题,教师可用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做一年级数学下册(38页)教学时,将学生分成2组。
问:你们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吗?提示:
(1)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只要围出规定的图形即可。
(2)鼓励学生围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通过学生一步步操作,分析思考,亲自演示,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独立思考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手段。首先,要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要从直观人手丰富学生想象力。例如,在做一年级数学下册(27页)第6题时,问学生:通过看图,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有哥哥、有姐姐,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琴……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在于他们的勤奋好学,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再进行反复的实践论证。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鼓励学生遇到难题不要回避,要知难而进,用心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次,一个学生列出一个算式7×2=?
(本题需要二年级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有难度)我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思考。终于,有位学生运用超常的思维方法,多次反复尝试,他大胆设想:7 7=14,“7 7”是两个“7”相加,而"7×2”也是两个“7”的和,所以得到“7×2”=“7 7”=14的结论。学生在多次反复探索中大胆发挥,得到答案。平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我并不急于给予解答,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敢于尝试,让他们在更多的思考机会中产生独自的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进行鼓励和表扬,发言的学生在全体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没发言的丰富了知识,受到了鼓舞,这为学生的再创造提供了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是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下一代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课改,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高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 5)35-0073-01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在我国小学教育中,长期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这种观念束缚着我国教育的发展。现在,教师要在课改中培养学生自觉、主动的动手、动脑的习惯,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到实际生活中,要把学到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尝试,并不断地发明创造,还要锻炼他们通过团结协作来提高团队意识,通过尝试、发明、创造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碍能够自觉克服。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团结协作能力。
对于刚刚进入校门、年纪小、知识少、好奇心强的学生,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呢?
一、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灵活多样、富于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创造条件,为解决枯燥抽象的问题,教师可用演示,让学生动手操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做一年级数学下册(38页)教学时,将学生分成2组。
问:你们能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吗?提示:
(1)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只要围出规定的图形即可。
(2)鼓励学生围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这样通过学生一步步操作,分析思考,亲自演示,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二、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是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独立思考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手段。首先,要激发保护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其次,要从直观人手丰富学生想象力。例如,在做一年级数学下册(27页)第6题时,问学生:通过看图,想到了什么,学生想到有哥哥、有姐姐,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弹琴……通过学生丰富的想象,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自我创造力
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在于他们的勤奋好学,善于观察事物,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再进行反复的实践论证。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尝试。鼓励学生遇到难题不要回避,要知难而进,用心研究,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一次,一个学生列出一个算式7×2=?
(本题需要二年级的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有难度)我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思考。终于,有位学生运用超常的思维方法,多次反复尝试,他大胆设想:7 7=14,“7 7”是两个“7”相加,而"7×2”也是两个“7”的和,所以得到“7×2”=“7 7”=14的结论。学生在多次反复探索中大胆发挥,得到答案。平时,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了难题,我并不急于给予解答,而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鼓励他们敢于尝试,让他们在更多的思考机会中产生独自的见解,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对于学生的不同回答,进行鼓励和表扬,发言的学生在全体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体验到了创新的喜悦;没发言的丰富了知识,受到了鼓舞,这为学生的再创造提供了动力。
在教学实践中,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是时代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下一代是历史赋予教师的重任。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育观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进行课改,相互取长补短,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