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居住之变迁

来源 :走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315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老子“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安居乐业”理想,到杜甫呼吁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千百年来,居者有其屋一直是人们的渴望与追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间,从政府到百姓,都在为“居者有其屋”的梦想而努力,倾注着人们的无限希冀与憧憬的房子,在6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棚户到楼房,从花园小区到公寓别墅,从不装修到简单装修,从简装到精装,从重装修到重装饰 人们的居住从最初的栖身之所到如今“诗意地栖居”,老百姓居家的变化,浓缩了一个时代的背影。
  
  “幸福楼”的幸福往事
  
  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四川路的西广场曾经是青岛市有名的“龙须沟”,整个西广场千余户,都是低矮棚户区,房连房,户挨户,胡同纵横交错,却只有一個厕所和一个水龙。棚户区地势低洼,每逢雨天,房屋经常被淹。这一带的人均居住面积仅为2.2平方米,老少几辈同居一室,老百姓有顺口溜说:“一进门就上床,老少三代住一堂”。
  1965年,青岛市政府将西广场棚户区进行改造,新建了7座7层楼的住宅楼,这在当时,是青岛市最高的住宅楼,也是青岛市第一个居民小区,总共住有1500多户居民。
  幸福楼每层都有一条长长的阳台走廊,白天,走廊上坐满了晒太阳、看光景的老人孩子,有楼上的住户,也有特地从别的地方赶来的。而在4号楼北向的房子里,窗户外就是后海,这里曾是青岛最早的“海景房”。很多老居民记得,刚住进幸福楼的时候,来家里走动的亲戚特别多,很多人把有亲戚住在幸福楼当作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这里承载着青岛市民的美好生活梦想。
  市民徐女士是最早一批搬进幸福楼的居民,对比自己曾经住过的棚户区,她心满意足:“房间是西南向的,早上阳光直接照进房间里,又温暖又亮堂,水泥地面也看着干净干净的,最舒心的是夏天不漏雨、冬天不进风。楼上的孩子们放了学在一起写作业,写完了就在走廊上玩,非常开心,那时候感觉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建国初期至70年代末,青岛市除陆续改造了西广场、上海支路、甘肃路、威海路棚户区外,还陆续兴建了一些职工宿舍,解决了很多市民的居住问题,但是人均居住面积小,设施条件简陋,是当时住房的一个显著特点。据统计,截至1978年初,青岛市城市实有房屋建筑面积仅为141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60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3.78平方米,全年竣工房屋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30万平方米。
  
  福利分房,几多欢喜几多愁
  
  1998年青岛市取消福利分房之前,市民所住房屋的主要来源是单位分房,无奈僧多粥少,分房的原则l基本上是论资排辈,按照职务、工龄、学历等等很多条件打分。家住市北区某单位宿舍的刘女士与丈夫在同一个单位,还是车间的负责人,也是结婚以后等了近5年才分到了一个“团结户”;“那时的条件和现在根本没法比,住的是筒子楼,卫生间是一层楼共用,厨房就搭在走廊里,洗澡要么去集体澡堂、要么就到楼道里公用的卫生间关起一格厕所门洗。后来有了孩子,在房中间摆个书柜算是当堵墙隔个小房间出来。直到90年代初,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单位又给换成小套间,建筑面积也只有42平方米。虽然现在看起来只能称作‘蜗居’,但是在当时我们已经很满足了。”
  “住房靠国家,分房靠等级”,在福利分房年代,这一口号十分流行。绝大多数城镇居民解决住房问题仍停留在“等、靠、要”三个字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要单位给房,如何熬上一套房子成了那个时代所有职工的共同心愿。
  
  尝到了先吃螃蟹的甜头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该文件明确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通知还要求,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后,新建经济适用房原则上只售不租,同时要全面推行和不断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这标志着中国实行了近50年的福利分房制度从政策上退出了历史舞台。是年12月,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青岛市住房制度改革货币化分配暂行办法》、《青岛市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及租住廉租住房暂行办法》、《青岛市公有住房上市交易试行意见》等一系列配合房改的文件,商品住房时代大幕全面开启。
  当福利分房时代渐行渐远,再同过头检视那段居住岁月,感触最多的大概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商品房购买者。他们或者因为分房的希望比较渺茫、或者是因为工作等其他原因,率先进入商品房市场,以当时看似天价的价格购买了住房,在接下来的十几年时间里,眼见着房价打着滚儿地往上升,大概只有偷着乐的份了,市民陈先生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1997年,在济南工作的陈先生调到青岛一家新成立的单位,宿舍自然无法解决,单位每月给陈先生几百元的租房补贴。第二年,陈先生在结婚前贷款买下了市南区某新建小区的套二住房,单位给的租房补贴刚好可以偿还贷款。到了2000年初,随着孩子的出生,陈先生感觉房子太小,改善住房条件迫在眉睫,经过一番考察,陈先生以每平方米4000元的价格,大胆地买下了崂山区某楼盘的一套近300平方米的复式住宅,这在当时的确有些不可思议,当时的青岛东部开发正在进行中,在老市区居民眼里,崂山区基本相当于农村,而当时市区最好地段的房价也不过每平方米3000多元。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陈先生所购买的小区房价已经攀升至每平方米接近2万元。谈起自己的“壮举”,陈先生颇有些得意:“那时看好这一带的人可是不多啊,我就偏偏喜欢这里近山面海的环境,当时也没想到房价会涨成这样,否则当时怎么也该多买门,套啊,呵呵,就算是歪打正着吧。”
  与陈先生不同的是,市民吴先生当时选择东部实属“无奈”。上世纪80年代中期,单位在辛家庄二小区建了宿舍,那时的东部虽然说不上是一片荒凉,但是在当时也称得上“远离市区”,民间也有“宁要西部一张床,不要东部一间房”的说法,交通、购物都很不方便,有的同事就以分到的套二房子换了中山路附近的一问房。如果放弃分到的房子,以后再分房就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了,吴先生与家人权衡再三,还是去领取了新房的钥匙。几年后,吴先生参加了单位的房改,以不到3万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套近80平方米的房子,而今,这里的房子单价已经涨到了1万元左右。
  
  从房子到“家”
  
  说起住房的变化,除了居住面积的改变之外,变化最大的应该算是装修的变化了。从事家装业务多年的孙先生感受特别深刻:“我家的房子是1970年前后父亲单位分的宿舍,建筑面积50平方米,是个套二房,房子就是水泥地、白墙,和现在的毛坯房差不多。最大的房间兼具卧室、书房、客厅和餐厅的功能,家具是父亲自己做的大衣橱、床头柜和一张桌子,我和两个姐姐放学后都在这间屋写作业,写完作业收拾好书包,桌子就成了饭桌。”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用孙先生的话说,“装修游击队”就出现了,用石灰水或石膏粉将房项、墙面刷成白色,再用油漆将墙面下部和地面刷成别的颜色,一般是绿色或者红色。因为住房空间的限制,一些折叠式的金属家具得到了青睐。后来,塑料地毯、亚克力地砖、大理石有了,带花纹的石膏板也有了,还出现各种图案的壁纸,包窗台、包门边、铺地板逐渐成为重点的几个装修项目,经济条件好一些的家庭还装木墙裙。不过确切地说,当时的装修其实就是装修游击队,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更不要谈什么设计人员、环保装修了。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家庭装修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家装行业也有了雏形。当时“豪华型”、“宫殿型”比较流行,所以装修工人会做一些罗马柱,客厅的欧式吊顶上配一盏大大的装饰灯,卧室里用墙纸装饰墙面。房子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在厨房里做一些柜面和吊橱,这些装修在当时算是挺不错的了。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正规的家装公司逐渐多了起来,一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开始有了设计的意识,聘请专业的装饰公司和设计师为自己设计、装修房屋。很多楼盘也从毛坯房进入精装修时代。
  说起现在的家装,孙先生用了“越来越个性”来概括。进入了21世纪,人们的装修观念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装修选择非常多,人们对装修的追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很多人参与团购、网购来选择物美价廉的建材,有的人在网上晒自己的家装过程,给更多的人作参考:整体家居,私人定制 家装已经从最初的零装修到有饰无装,到追求豪华装修,再到回归简约,重设计,求个性,讲环保。
  如今,我们的家居环境已经不仅仅只是一方空间,不再只是一所房子,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栖息地。
其他文献
济南市园林局局长韩晓光忙得不亦乐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结束了记者的采访。而在这一小段时间里,很多人推开门汇报工作。他们带着急切的眼神,然而又只能欲言又止。访谈一结束,韩晓光即被包围起来,边走边听取工作汇报。    园林花卉博览会,是中国国内园林界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盛会。此届园博会落户济南,由中国城乡建设部与济南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公园协会、山东省建设厅和济南市园林局共同承办。
期刊
也许因为对舞台上光彩照人的她已经熟稔,初见马艳冰,反倒有些意外。简单的衣着,含蓄的微笑,说起话来如燕子呢喃般轻声细语,这些所见都和之前想象的形象对不上号。面前的马艳冰更像一个乖巧的邻家女孩。加拿大小姐?“我老家是山东济南!”马艳冰成名后依然难舍这份故土情。而现在的马艳冰,其实正在为自己的家乡忙碌:给在济南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做形象代言人。    马艳冰是地地道道的济南人。9岁
期刊
采访王晓山的那一天。天气突变,大风。这是入秋后的第一个冷天,出奇的冷。让人感到很不适应。空旷的园博园还没有开园,只有零星的工人在进行着最后的清扫工作,让人感觉更冷。大风,冷,空旷,再来些尘土飞扬,和崭新的姹紫嫣红的园博园很不相称。  电话里,王晓山扯着嗓子喊:“我在北京园呢”似乎,如果他的声音稍小一些,手机的信号就会被嘶嘶的风吹走。    终于到了北京园。裹得严严实实的王晓山挪动着胖乎乎的身躯,热
期刊
言语之中,济南四建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曹晓岩掩饰不住喜悦之色。济南四建承担了济南国际园博园主展馆的建设任务,在园博会召开前夕,已经如期完工交付业主。“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掌控能力。”曹晓岩把这种对建设工程的“掌控能力”,称之为四建的“核心竞争力”。  20多年的建筑行业从业经历,整天面对一线工地和工人,让曹晓岩变得非常务实。他无法用美妙的语言将这种“核心竞争力”表达准确,但他一直强调这是四建的生
期刊
·人,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不能自拔的,除了爱情,还有别人地里的萝卜。  ·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只要眼神不失去光泽,心灵就永远不会荒芜。  ·当我们学会宽容的时候,就是给自己选择了一条轻松的人生之路。  ·如果说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  ·21世纪惟一不变的真理,
期刊
自2009年7月3日启动以来,园博会形象大使选拔活动作为园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网络投票活动中,有近百万人为自己喜爱的“形象大使”投票。历时近两个月,经过前期宣传、报名、海选、20强抢位赛、10强抢位赛、复活赛等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园博会形象大使选拔终于在8月30日完美收官,鸣响了园博会华丽的头炮。    7月3日,园博会形象大使选拔比赛在济南电视台新办公大楼会议室拉开帷幕
期刊
我年轻的时候也是一名帆船运动员,所以我对青岛这样的帆船城市有着更亲近的感情。青岛为举办一届成功的奥帆赛做出巨大努力,现在正全力发挥后奥运效应,推进青少年帆船运动。青岛帆船运动的基础设施非常好,新建的奥帆博物馆也非常出色。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奥林匹克帆船博物馆。    在欣赏完十一运开幕式后,10月17日,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一行由济南乘专机抵达青岛访问。在中共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长夏耕的陪同下,罗
期刊
对于青岛这座城市来说,地铁是个期待已久的梦。就像60岁的老青岛毛牧青所说“青岛人最初关于城市交通的梦想,不是跨海大桥,也不是海底隧道,而是地下铁道。”  然而,这个梦想却又显得那样遥远而又曲折,从1987年筹建,到1991年立项,从1994年试验段开建,到1995年搁浅,再到如今的再立项再获准……几度触手可及,几度失之交臂,以致当这个梦想终于要变成现实的时候,还有点让人难以置信的惊喜:“地铁来了?
期刊
轨道交通,带动的不仅仅是青岛综合交通网络的健全完善,它伸展的骨架,将改变青岛楼市的整体格局。“一线带动一片”,轨道如同贯通的血脉,给沿线地区的楼盘输送源源不断的购房者,改变受益区域的市场价值和商业氛围。    贯通南北拉动楼市    在不同的场合遇到过许多不同的人,他们都曾表达过这样一种意思“青岛是一个大城市,但是青岛不能借用其他城市的发展经验,因为它是特立独行的。”的确,青岛不能像其他内陆城市一
期刊
8月30日晚上,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形象大使选拔活动尘埃落定。经过5个环节的比拼,高扬在形象大使选拔活动总决赛中摘得桂冠,同时获得最佳气质奖。  形象大使选拔活动从7月3日启动以来,历时60天,通过前期宣传、报名、海选、20强抢位赛、10强抢位赛、复活赛等一系列活动,12位佼佼者从20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并选出10名园博会形象大使,参与园博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等各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