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求职难与大学生忧患意识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q1981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化,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因素、结构因素、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因素以及就业制度因素等所形成的大学生求职难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时一片茫然,无所适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日益严重,为此,大学生应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及早规划职业生涯,充分做好就业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求职择业;忧患意识;职业定位;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为了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职业目标,树立忧患意识,本文作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一、 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大学生在择业中面临着供过于求、专业、层次结构不平衡、社会偏见等带来的巨大压力,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一)城镇就业岗位严重不足。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在2007年3月13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布的信息,去年国家力争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900万人,加上城镇一部分退休人员所腾出来的就业岗位,能够实现1200万人的就业。但据预测,去年城镇新增的求职人员将会有2400万人。由于高校连续几年扩招,使高校毕业生呈现出高存量、高膨胀态势,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新的压力和难度。据统计,前年全国有120多万大学毕业生在离校后还没有就业,再加上去年的495万大学毕业生,去年求职的大学毕业生总量将超过600万人。这种增幅态势将继续上扬,大学生就业形势在今后若干年将会持续严峻。
  (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同部门、单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用人单位千方百计争取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人才。面对激烈的择业竞争,学历层次低,专业需求少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尤其大。一些用人单位指定要重点大学的毕业生,普通高校、高职高专院校优秀毕业生也常常遭到冷遇。由于社会偏见导致的性别歧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更是有增无减。
  
  二、 大学生要正视社会现实,对职业生涯有合理的定位
  
  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在择业的思维认识过程中,往往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了解,因而择业期望值往往偏高,脱离了社会的实际需求。为此,大学生必须正视客观现实,树立忧患意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要合理定位。
  (一)要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传统认为人们工作就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但对于现代社会人来说,职业对个体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如此简单,职业可以满足人们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多方面需要。如最近有人对职业价值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交往、义利、挑战、环境、权力、成就、创造、求新、归属、责任、自认等11个类别的因子。职业的价值是丰富的,职业对个体发展、社会进步起重要作用。择业时不能只考虑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更要考虑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选择职业不仅仅取决于个人想干什么、能干什么、适合做什么,还要考虑社会上需要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捷径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择业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择业目标,切不可好高骛远。近几年大学生择业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向往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那些地方因人才集中而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内陆地区的中小城市或广大农村更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在那里往往更受重视,更有用武之地。
  (二)要正视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当前,在就业市场上的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毕业生无处去的“错位”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普遍较高的缘故。中华英才网发布的《2006中国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及求职心理调查报告》在对大学生未来5年的发展预期这一项调查中,有41.6%的人希望成为主管或者经理。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大学生的理性不足,毕竟管理者数量是有限的,这样高的比例将造成很多条件较低者最终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职业目标。调查还表明大学生愿意接受的最低月薪为1800元,期望薪金档位为2000~3000元的比例占32.3%,而硕士生、MBA和博士生则主要集中在5000元以上的薪金档位。学生期望值高,很正常,但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需要给自己切合实际的定位,应该改变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适度调整就业期望值。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工作岗位建功立业为原则,跳出大城市、大机关、高收入的小圈子,不贪图安逸、舒适、名声等身外之物。在当前获得一个理想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也就是说,在择业时不要期望太高,可以先选择一个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存能力、增加工作经验,然后再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正当的职业流动,来逐步实现自我价值。
  (三)择业中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就业岗位时,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这是对的,但因专业所限不能马上进入热门行业时,要灵活择业,学会有所舍弃。例如,对于文学类毕业生来说,在争取政府机关、外资、国企类工作的同时,不妨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给自己确定一个职业目标,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或是文字工作者、翻译等,首份工作薪酬高低并不代表什么,长远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理学、工学类毕业生来说,不要把砝码全部加在外资合资企业上,也不要完全追求高薪名企,也许民营企业也能提供一个不错的职业平台,技术类工作本来就是越老越吃香,要学会厚积而薄发。特别是一些遇到本专业人才饱和、或者所属行业走下坡路的毕业生,不妨考虑拓宽行业外延,寻找更多就业机会。
  
  三、 大学生要“一专多能”,努力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解放,各行业中良性的竞争将在一个更加公平环境中进行,个人发展的机会更加趋向于均等。因而个人发展的根本只能是综合实力,即在具有某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包括技能、能力以及敬业、实干精神、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等等,这是唯一可以凭靠的资本。
  (一)大学生要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扎扎实实地学好专业知识。有专业才会有高度,任何时候,把一个专业做精了,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而大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必须重视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一是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宽厚扎实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并且同择业目标联系起来。二是网络型知识结构。该结构能使专业知识处于网络中心,并重视与专业相关联的系统知识的辅助作用。毕业生具有这种知识结构,能增强自身专业知识的弹性和应变能力,在就业市场上往往会受到青睐。大学生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其正确途径一是靠向书本学习,二是靠向实践学习。为此,大学生要根据自己规划的职业生涯方向和目标,充分利用在校期间获取知识的环境优势,尽最大努力获取既广博又专业的知识。同时,在建立合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知识调节,一方面要不断更新知识,防止知识老化,保持知识结构的弹性;另一方面要增强目标性,防止与自己专业方向无关的知识比例过大,以致降低自己的专业岗位能力。
  (二)大学生要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综合能力、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干精神、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单纯的学历已不足以吸引用人单位的目光,现在用人单位青睐的大学生既要专业知识扎实,又要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对周围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有独立完成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等。此外,他们还比较注重应聘者的人品,希望自己的员工将来踏实肯干,善与他人合作,富有进取创新意识等。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要找出自身的弱点,积极参加校内各种团体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那里有大量需要当众陈词、解决问题、组织协调的机会,可以培养这些相关能力。同时,通过多参与集体活动和社会实践,特别是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实习活动,或做兼职,这样既可以了解和体验做事情的艰辛,又能感受到集体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从而逐步形成刻苦耐劳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培养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此外,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课内知识外,也应尽量多学技能,特别是练就一些特长。在用人单位不知你到底有多少能力的情况下,他往往会选择有所特长的学生。目前社会上都流行拿多证,拿多证既可以锻炼自身,也可以为以后应聘工作时多一块敲门砖,减少一次失业的机会。
  
  四、 大学生要重视培养良好的择业心理素质,做好参加竞争的心理准备
  
  大学生求职择业,不仅应具有良好的文化知识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不仅可使大学生在择业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促进顺利就业,而且可使大学生在择业后顺利地适应职业及环境,尽快成才。
  (一)要增强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拥有自信心和竞争意识就意味着已成功了一半,因为充满自信和竞争意识的人往往不屈不挠、奋发向上,因而比一般人更易获得各方面的成功。竞争不是狭隘的排挤,而是积极地参与,是认识自我,是超越他人。当年周瑜的那声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是多么撕心裂肺、催人泪下。但时代不需要弱者,只欣赏强者,对弱者只有同情怜悯,甚至遗忘。所以,自信心和竞争意识,是大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二)要用平常心去面对求职择业。要保持平常心,首先要摒弃大学生那种“天之骄子”的“贵族”身份感,把过高的求职期望值降到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合理水平。在求职场上,毕业生要明白自己就是一名没有经验的新兵,是“人才”的“半成品”,用人单位之所以招聘你,并不是因为你拥有大学生的光环和一纸文凭,而是希望招到有较高素质的“学徒”,通过培训后能成为后备的骨干人才。当认清自我,摆正位置,就不会浮躁不安和患得患失,而是能轻装上阵。其次,要对求职过程中的一时成败淡然处之。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要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第三,要有一种放眼未来目光长远的心态。按一般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律,大学毕业后三到五年主要是积累期,是离开校园后进入社会大学的再学习期。最初的一份或几份职业,是选择一种职业发展方向,有机会进入大城市、知名企业固然值得争取,那会提供一种良好的成才环境;而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也未尝不是一种发展途径,避开人才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做“鸡头”也许比做“凤尾”更易脱颖而出。第四,要有一种脚踏实地的务实态度。不要等待机会和运气的降临,而是主动出击,不要因为怕苦怕累而放弃从基层做起的难得历练机会。其实,起步的时候从基层做起,根基最为扎实,踏实走好每一步,相信自己是金子,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闪光。
  (三)要主动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力。毕业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对众多的竞争对手,要想获得择业的成功,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没有良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承受力是不行的。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排除心理干扰,应着重克服盲目自大的心理、自卑畏怯的心理、依赖心理和患得患失的心理。职业的选择往往也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 错过机遇,你将会与成功失之交臂。当断不断、患得患失,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是导致许多毕业生陷入择业误区的一种心理障碍。凡此种种,如不能很好地加以克服和化解, 并努力提高心理承受力,就会严重影响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给求职带来不必要的困难,甚至造成择业失败。
  尽管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愈来愈突出,但大学生只要客观地了解和分析社会就业环境,正确地估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树立忧患意识,及早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综合实力,调节好择业心态,就一定能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宋方灿.大学生如何克服择业难.中国新闻网,2003-07-02.
  [2]约克.浅谈大学生如何择业.新浪网,2007-03-05.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12例有临床症状但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结果均为阴性的宫颈病变患者实施阴道镜检查,均有阳性发现,并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现报告如下。
羊是我国三大肉用家畜之一,也是全国食用范围最广、烹饪方法最具特色的肉类之一。羊肉蛋白质的含量高于猪肉,而低于牛肉;脂肪的含量,介于猪肉和牛肉之间;羊肉含的钙和铁高于
商业银行贷款配置中,中小企业占比一直过低,其原因是在中小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中小企业风险相对较大且缺乏一种有效方法来防范风险。针对在实际中银行面临的中小企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正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大学如何建设与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看来,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出现了结构失衡现象。  一是不切实际竞相追求“升格”的现象愈演愈烈。专科升本科,成了本科院校再争硕士点,有了硕士点又要争博士点。学校间不分类型、不分层次,互相攀比,都向综合型大学发展,千篇一律,全然不顾原有的基础和特色。  生态学中有一个概念叫“生物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宁都县属革命老区,近年来,虽然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文化建设依然显得薄
笔者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实践经验,从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及内心变化,耐心细致不怕反复这三个万面,探索了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但近些年以来,食品因为其事故频发,占据着国人的视线。从假酒、毒奶粉、地沟油逐渐渗透到食品的方方面面,一段时间以来“谈食色变”、
企业内部医务室药师是药品内部销售的技术核心,是企业员工用药安全的卫士.同时也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为弥补专业水平的短缺.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企业应组织医务室药师进行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