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间健康游戏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d_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课间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养成健康游戏习惯,从而有序开展课间游戏活动。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健康游戏开展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课间健康游戏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课间健康游戏;习惯培养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对于学生来说,每节课课间会有十几分钟的活动时间。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可以使学生身心愉悦,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更好地投入下节课的学习中。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课间活动是快乐中潜藏着危险的,在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学生的课间活动安全,使学生养成健康游戏习惯非常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1]。
   一、课间健康游戏开展的必要性
   紧张、沉闷的学习之后,通过健康游戏小学生可以释放自己,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健康游戏所具有的教育性。当然,游戏的教育性同理论知识也有很多的区别。游戏是小学生展开课间活动的重要形式,但是一些活动量较大的游戏会使学生产生激动的情绪,从而出现较大的噪音,影响到他人。所以在课间,教师可以进行课间健康游戏的开发,使学生可以从小空间中找寻到快乐,从而丰富课间活动。如棋类、猜谜等活动。健康游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及运动技能;还可以促进学生以较为轻松的心态对待体育中的胜负;培养学生诚实、机敏的健康个性,同时还可以更加关心集体、爱护同学,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力以及判断力、提升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小学生课间健康游戏习惯培养策略
   1.规范课间游戏活动
   当前,小学生开展课间游戏活动基本都是自发的,有时会出现混乱,同时也缺乏创新性,为学校课间游戏活动的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学校也尝试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健康游戏习惯。比如,划分课间活动区域。区域划分一方面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段,划分为高、中、低年级活动区域,不仅便于管理,还可以使学生集中在一定的场地。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形式各异的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作。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依据课间游戏项目进行区域的划分,分别有球类活动区、游戏区、田径区等。这样不仅体现出活动的有序性,还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2.设计一些健康、有意义的游戏活动
   学校要依据学校体育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强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多样性,组织开展一些文明、健康的游戏活动。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师生自主开展一些有创意且有趣的益智游戏活动。如“过山洞”“下棋”“猜字谜”“脑筋急转弯”等。
   棋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棋类学习,如五子棋、象棋、跳棋等,这些棋类一般小学生都较为感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开动脑筋。小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不仅能大显身手,同时还能获得很大的快乐。
   猜谜。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活动,两两一组,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依据提供的有效信息做动作,然后让另外的同学观察动作并猜谜,猜对的一组为获胜组。这种猜谜活动,不仅简单易做,而且有较强的趣味性,可以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
   通过健康、有意义的游戏活动,学生对课间游戏活动也由过去的被动变得积极主动了,同时也使课间生活更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3.鼓励师生共同参与
   过去的课间活动,教师很少主动参与,都是学生自由活动。很多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后时间较为分散,也没有统一的内容,无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但是,教师经过紧张的课堂教学之后,需要身心上的放松。大量研究表明,缓解疲劳的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课間健康游戏。培养学生健康游戏习惯可以使学生在身体上以及精神上都得到减负。
   4.赏识学生良好的游戏行为
   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在课间游戏行为中,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跷起大拇指,正确引导学生,赏识学生在课间进行的健康良好游戏的行为。例如,教师在围观学生进行休闲活动或者棋类活动时,就要用兴奋和欣赏的语气对学生说:“你们可真厉害,真是聪明的好孩子!”这种简单鼓励的话语,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参与课间游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也要经常跷起大拇指,欣赏学生的课间游戏行为,要以赏识的教育态度去激发和巩固学生良好的课间游戏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开展健康游戏活动能使学生在锻炼中享受到快乐,教师应当科学设计课间健康游戏内容,打造健康、有序的课间活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2]。
   参考文献:
   [1]薛晓旭.小学课间体育游戏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154-155.
   [2]叶琴.利用小学课间体育游戏培养学生健康人格[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8(4):117-118.
   注:本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小学生课间健康游戏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立项号:LZ[2020]GH306)的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它源自生活,因此,化学知识的结构和素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发展都非常重要。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融入地域文化,并结合地域文化的特点、资源展开课堂教学,将对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促进作用   高中化学知识比较抽象、深奥,逻辑推理性较强,跟初中化学相比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較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摘 要:初中是学生心智逐渐成熟,性格、品质及自身修养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介绍了初中生的心智特点,分析了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个人品质培养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个人品质;培养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教师不仅要完成传授知识的职责,还要对初中生的良好个人品质进行培养。由于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处在不协调的自然状态,如果忽视初中生在特定时期的心智发展状态,就会
摘 要:从论述民间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意义出发,探索如何把当地优秀的民间艺术引进课堂的策略,包括深入生活、选择内容、课堂实践、以点带面。   关键词:民间艺术;引进;美术课堂;文化;审美   将当地民间艺术引进美术课堂,能极大地丰富课堂的内容,更能激发学生对当地民间文化艺术的热爱和探索热情。临夏地区多民族聚居,民间艺术丰富多彩,而且工匠辈出,当地的砖雕、木雕、傩面具制作、民族刺绣、古典建筑等艺术形
摘 要:首先阐述生命教育的定义及教育价值,以此确立本次研究的探究基点;然后简述生命教育视域下校园欺凌的成因:欺凌者家庭教育存在问题、欺凌者缺乏生命尊严意识、被欺凌者不具有生存技能;最后详细论述生命教育视域下校园欺凌的应对措施:家校合作共同教育欺凌者、欺凌者接受生命尊严教育、对被欺凌者进行生存训练。   关键词:生命教育;校园欺凌;成因;应对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广大教师开始致力于“校
摘 要:核心素养主要体现在个人修养、人文底蕴、文化知识、思想品质、心理素质、实践创新等方面,是学生成长中的关键。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和创新,高中思想教育中也开始提出新的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和人才的需要,内容也在增加。总之,在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核心素养的形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物理课堂更加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主要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人文底蕴、社会的参与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物理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物理意识和能力,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教学;核心素养;物理教学   传统物理课堂教学
摘 要:高中是每一个学生人生中重要的阶段,需要经历高考的检验。而高考中语文作为必考课程占较大分值。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展开课程教学,才能使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而阅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语言交流、表达、理解能力提高有重要意义。鉴于此,就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展开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反复再现形式,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从
摘 要: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数学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能为他们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新课标,对实施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在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多地指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把在数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