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常态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调整结构的要求迫切。矿山企业响应中央政策要求,推进企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循环发展能力成为题中之義。基于在凡口铅矿,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矿山循环发展的思路。凡口铅锌矿面对矿山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在探索矿山循环发展方面有一些有益做法,结合凡口铅锌矿的探索经验,谈矿山循环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对矿山转型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矿山循环经济发展;凡口铅锌矿;探索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09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环境的消耗也急剧增加。原有的过度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以GDP为唯一目标的导向,使得发展中资源过度利用,环境问题多发,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2013年以来,限于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成为必然要求。为了应对这种形式,矿山企业作为传统的行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和要求,推进矿山企业适应新常态,促进综合发展,绿色发展十分必要。近期,国内外形势逐渐严峻,为了应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迫切。矿山企业响应中央政策要求,推进企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循环发展能力成为题中之义。
在多重政策的背景下,矿山企业作为传统企业的代表,领会政策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发展策略,成为应对实际情况的有效办法。虽然总的发展方针确定,不同企业也面临不同的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探讨。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属于比较老牌的矿山,其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意义。笔者工作在凡口铅矿,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矿山循环发展的思路。凡口铅锌矿面对矿山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在探索矿山循环发展方面有一些有益做法,结合凡口铅锌矿的探索经验,谈矿山循环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对矿山转型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2 中金岭南公司凡口铅锌矿发展面临的实际情况及困境
2.1 凡口铅锌矿基本情况及其发展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从地理位置来说,处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从矿区面积来看主体约为6.07平方公里。凡口铅锌矿历史相对悠久,建矿年份可以追溯到1958年,到1968年凡口铅锌矿开始正式投产,至今矿区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凡口铅锌矿是当前亚洲最大的铅锌银矿种基地,矿区内贵金属储量丰富,矿区内品质好,矿业资源丰富,是难得的矿产资源聚集的地区。
凡口铅锌矿集齐了原矿采集、矿产加工和选取于一体的工艺,还拥有着强有力的生产能力,特别是2002年通过技术改造之后,矿区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突破了原有设计的日处理3000吨铅锌矿石和12万吨铅锌金属的设计目标,达到了日处理能力4500吨和年生产铅锌金属15万吨的目标。2009年进行进一步的工艺能力提升之后,日处理能力在2002年基础上提升了1000吨,年生产铅锌金属量增加了3万吨。于此,同时矿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各项技术和指标均有比较大的提升。
2.2 凡口铅锌矿发展中面对的实际困难
尽管凡口铅锌矿在发展中积极转变,生产能力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是凡口铅锌矿还面临着实际的困难,具体来说:
首先,矿区矿产资源总量有限,并且难以再生。作为矿区,矿业资源是大自然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资源利用就难以再生。特别是作为矿区资源来说,资源环境一旦破坏恢复难。特别是前些年,经济发展效率相对不高,矿区过度开采现象问题重,使得矿区资源逐渐减少。
其次,尽管公司在利用效率上下功夫,仍然存在着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凡口铅锌矿通过多次技术革新,总体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再次,矿区发展中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强,矿区发展转型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去产能、提高利用效率,但是具体支持的政策并不多,同时,矿区转型发展成效也并不显著,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3 中金岭南公司凡口铅锌矿循环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尽管凡口铅锌矿在发展中面临具体实际困难,结合这些具体问题,也有一些探索值得借鉴和参考。
3.1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软实力
提升矿区的利用效率,科技是重要的手段和法门,凡口铅锌矿作为重要的矿区企业,通过再技术上下功夫,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软实力。矿山紧紧围绕提升科研效率为话题,强化各种研究,累计完成了300多项生产、安全和管理中的重大研究课题,有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科技的研发,矿区的技术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获取了一大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和资源。也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2001年“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和2014年,“大型破碎系统高粘性有价物料干式回收技术研究”和“复杂铅锌尾矿中黄铁矿高值化回收研究与工业示范”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2 加大环保投入,严格落实环保要求
围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目标,矿区着重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绿色发展。据统计,为了保障矿区每年环保指标达标,矿区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从矿生产的源头入手,到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保障,做到各个环节达标,各个目标阶层达标。矿区单列出环保发展基金,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达到4000万元,对于金属污染进行严格的治理。通过多种方式的投入,矿区在环保方面的各项指标相对正常,矿区发展运行良好,整体的效果比较显著。
3.3 积极找矿节能,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障矿区发展,除了在技术上革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开源节流,尽可能的保障矿区发展的稳定,保障矿区发展按照良好的态势进行推进。为此,凡口铅锌矿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努力,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能力有了一定提升。矿区成立专项的探矿经费,围绕周边地区进行找矿和探矿工作,让矿区发展经费在一定的力度和一定的程度上。同时,也积极与周围其他矿区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相互提供技术支持,为后续发展提供后备的基地。在提高利用率上,公司开展尾矿有价值金属回收工作,提高冶炼和开采技术,从而使得原有利用比较低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提高。
3.4 探索转型新渠道,推进矿区发展转型
矿山的资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矿山要持续发展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需要整体转型的。传统企业转型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凡口铅锌矿为了推进矿区转型,除了在尾矿资源上下功夫之外,同时2015年凡口铅锌矿作为国土部地质环境司验收的主体公园开园,成为探索出路的第一步。下一步,凡口铅锌矿将围绕矿周围下功夫,通过提升矿的利用效率,提高矿产的整体利用能力。同时,积极探讨矿区利用新的渠道,探索新的出路,也希望能够推动矿区逐渐发展转型。
参考文献
[1]杨海洋,王太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11):912.
[2]程会强.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3,(03):47.
[3]方新红.浅谈矿山转型升级促进矿业经济循环发展[J].中国水泥,2016,(10):114117.
[4]刘建兴.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及其系统构成研究[J].中国矿业,2014,(02):5154.
[5]李赋屏,周明芳.关于发展广西矿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J].矿产与地质,2003,(04):549551.
[6]徐红燕,陈建平,孔锐等.青海省绿色矿业发展策略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06):3239.
关键词:矿山循环经济发展;凡口铅锌矿;探索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2.009
1 引言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资源环境的消耗也急剧增加。原有的过度重视经济发展速度、以GDP为唯一目标的导向,使得发展中资源过度利用,环境问题多发,高消耗、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持续,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循环经济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要求。
2013年以来,限于国内外的严峻形势,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成为必然要求。为了应对这种形式,矿山企业作为传统的行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和要求,推进矿山企业适应新常态,促进综合发展,绿色发展十分必要。近期,国内外形势逐渐严峻,为了应对国内外严峻形势,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迫切。矿山企业响应中央政策要求,推进企业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循环发展能力成为题中之义。
在多重政策的背景下,矿山企业作为传统企业的代表,领会政策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调整发展策略,成为应对实际情况的有效办法。虽然总的发展方针确定,不同企业也面临不同的实际情况,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探讨。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属于比较老牌的矿山,其发展历程见证了我国传统产业的发展,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意义。笔者工作在凡口铅矿,在深入了解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矿山循环发展的思路。凡口铅锌矿面对矿山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在探索矿山循环发展方面有一些有益做法,结合凡口铅锌矿的探索经验,谈矿山循环经济发展,希望能够对矿山转型发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2 中金岭南公司凡口铅锌矿发展面临的实际情况及困境
2.1 凡口铅锌矿基本情况及其发展
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从地理位置来说,处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从矿区面积来看主体约为6.07平方公里。凡口铅锌矿历史相对悠久,建矿年份可以追溯到1958年,到1968年凡口铅锌矿开始正式投产,至今矿区已经有近60年的历史。凡口铅锌矿是当前亚洲最大的铅锌银矿种基地,矿区内贵金属储量丰富,矿区内品质好,矿业资源丰富,是难得的矿产资源聚集的地区。
凡口铅锌矿集齐了原矿采集、矿产加工和选取于一体的工艺,还拥有着强有力的生产能力,特别是2002年通过技术改造之后,矿区生产能力大大提升,突破了原有设计的日处理3000吨铅锌矿石和12万吨铅锌金属的设计目标,达到了日处理能力4500吨和年生产铅锌金属15万吨的目标。2009年进行进一步的工艺能力提升之后,日处理能力在2002年基础上提升了1000吨,年生产铅锌金属量增加了3万吨。于此,同时矿区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各项技术和指标均有比较大的提升。
2.2 凡口铅锌矿发展中面对的实际困难
尽管凡口铅锌矿在发展中积极转变,生产能力有一定程度提升,但是凡口铅锌矿还面临着实际的困难,具体来说:
首先,矿区矿产资源总量有限,并且难以再生。作为矿区,矿业资源是大自然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资源利用就难以再生。特别是作为矿区资源来说,资源环境一旦破坏恢复难。特别是前些年,经济发展效率相对不高,矿区过度开采现象问题重,使得矿区资源逐渐减少。
其次,尽管公司在利用效率上下功夫,仍然存在着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凡口铅锌矿通过多次技术革新,总体资源利用效率有了比较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再次,矿区发展中技术支持和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强,矿区发展转型需要进一步推进。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求去产能、提高利用效率,但是具体支持的政策并不多,同时,矿区转型发展成效也并不显著,还需要进一步推进。
3 中金岭南公司凡口铅锌矿循环发展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尽管凡口铅锌矿在发展中面临具体实际困难,结合这些具体问题,也有一些探索值得借鉴和参考。
3.1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软实力
提升矿区的利用效率,科技是重要的手段和法门,凡口铅锌矿作为重要的矿区企业,通过再技术上下功夫,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科研软实力。矿山紧紧围绕提升科研效率为话题,强化各种研究,累计完成了300多项生产、安全和管理中的重大研究课题,有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70多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通过科技的研发,矿区的技术实力得到较大提升,获取了一大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和资源。也获得了国家和社会的认可,特别是2001年“硫化矿电位调控浮选理论与实践”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和2014年,“大型破碎系统高粘性有价物料干式回收技术研究”和“复杂铅锌尾矿中黄铁矿高值化回收研究与工业示范”项目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3.2 加大环保投入,严格落实环保要求
围绕循环发展和绿色发展的目标,矿区着重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绿色发展。据统计,为了保障矿区每年环保指标达标,矿区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从矿生产的源头入手,到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保障,做到各个环节达标,各个目标阶层达标。矿区单列出环保发展基金,每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达到4000万元,对于金属污染进行严格的治理。通过多种方式的投入,矿区在环保方面的各项指标相对正常,矿区发展运行良好,整体的效果比较显著。
3.3 积极找矿节能,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
保障矿区发展,除了在技术上革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开源节流,尽可能的保障矿区发展的稳定,保障矿区发展按照良好的态势进行推进。为此,凡口铅锌矿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进行努力,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和利用能力有了一定提升。矿区成立专项的探矿经费,围绕周边地区进行找矿和探矿工作,让矿区发展经费在一定的力度和一定的程度上。同时,也积极与周围其他矿区和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相互提供技术支持,为后续发展提供后备的基地。在提高利用率上,公司开展尾矿有价值金属回收工作,提高冶炼和开采技术,从而使得原有利用比较低的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一定提高。
3.4 探索转型新渠道,推进矿区发展转型
矿山的资源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矿山要持续发展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需要整体转型的。传统企业转型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凡口铅锌矿为了推进矿区转型,除了在尾矿资源上下功夫之外,同时2015年凡口铅锌矿作为国土部地质环境司验收的主体公园开园,成为探索出路的第一步。下一步,凡口铅锌矿将围绕矿周围下功夫,通过提升矿的利用效率,提高矿产的整体利用能力。同时,积极探讨矿区利用新的渠道,探索新的出路,也希望能够推动矿区逐渐发展转型。
参考文献
[1]杨海洋,王太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山[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11):912.
[2]程会强.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13,(03):47.
[3]方新红.浅谈矿山转型升级促进矿业经济循环发展[J].中国水泥,2016,(10):114117.
[4]刘建兴.绿色矿山的概念内涵及其系统构成研究[J].中国矿业,2014,(02):5154.
[5]李赋屏,周明芳.关于发展广西矿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J].矿产与地质,2003,(04):549551.
[6]徐红燕,陈建平,孔锐等.青海省绿色矿业发展策略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06):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