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将来临,记者就养老敬老这个话题采访北京电视台新闻主持人天旭的时候,她十分感慨地回忆起自己两次照顾生病的父亲的经历。那两次经历如今依然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2009年,刚工作不久的天旭,对北京还不是那么熟悉,感冒发烧就在药店买点药,医院对她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在得知父亲查出肾癌之前,她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协和医院。“癌”,这个字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沉重的一击,对于当时还不满25岁的天旭来说,这个字让她猝不及防。但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她必须为家庭扛起这个字。于是,为了给父亲看病,她开始行动起来。怎么通过网银和手机APP挂号、怎么科学排布各项检查的预约时间、东院西院新旧门诊楼每层都是什么科室、几楼收费处的人少、几点后车库入口改到哪个方向……说到这些协和医院的就医经验,天旭如数家珍。她开玩笑地说:“当时我的生活是电视台、家和协和医院,三点一线。”
天旭说,那时,协和医院还没有盖新大楼,全国各地的病人挤在狭小昏暗的走廊里一脸焦虑,她也是其中之一。那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天旭总是一个人往医院跑,每次见完医生看完检查结果,她都要绞尽脑汁地构思如何跟父母亲人解释,怎么说才能既专业合理,又能安抚他们的焦虑和担心。为此,她每拿到一张检查结果,就一个字一个字上网查,看完网上五花八门的解释,用小本子列好所有问题,再和大夫一个个求证。
天旭记得,2009年协和旧门诊楼里,医生的诊室破旧局促,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协和医生的医德和医术,给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
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的纪志刚主任,是天旭在协和遇到的第一位医生,后来的就医经验告诉天旭,对于一位“菜鸟”级的患者家属,遇到纪主任,是幸运的。虽然病人的问题总是没完没了,但是他始终能耐心地解释,还会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
在纪主任的帮助下,天旭的父亲顺利地住院、手术。而随着父亲一天天的恢复,天旭也从“菜鸟”级患者家属逐步提高,比如能看懂简单的化验单、能一次听懂大夫布置的检查、知道早上4点还是5点去哪里排队才能挂上号……但那时,天旭并不知道,这些经验,还要再用一次。
2012年,三年后的夏末,天旭的父亲被确诊为胃癌。听到这个消息,天旭甚至有点怀疑,为什么“癌”这个字挥之不去,又一次重压在了她刚刚恢复元气的家庭身上。可是,还来不及怨天尤人,天旭又开始奔波于家和协和医院之间,因为她知道,父亲的病情耽误不得,她也知道,只有协和医院的医生,才能给像她一样惊愕、惶恐、不知所措的父亲和家人吃一颗定心丸。
幸运的是,天旭遇到了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的李小毅教授。天旭父亲这一次的病情比之前一次复杂很多,需要医生不断根据治疗效果再确定下一步的方案。“先化疗、再手术、再化疗”,刚听到这些,已经有了一些就医经验的天旭还是有些发蒙,不过专业利落的李教授已经设计好接下来如何最快地进入治疗流程。
化疗,这个听起来让人有点害怕的治疗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就是连续输液。于是,天旭又成了化疗病房的常客。因为化疗的不良反应,父亲食欲不好,天旭就想着法儿的做或者买父亲能吃得下的东西送到病房,这样父亲才有体力继续坚持治疗。而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比如白细胞,所以即使不输液的时候,天旭也要带父亲不停验血,根据白细胞的数值,找医生确定打增白针的剂量。
办住院、出院、带药、打针、复查……等电梯的人多,她就跑楼梯;排队交款领药,鞋上都是被踩的脚印……而除了跑医院,天旭还要坚持上班。有时《北京您早》直播完,就立刻赶到医院,忙完一天,再回到台里直播《晚间新闻报道》。体力上的透支容易承受,可是每一次父亲病情出现一丝变化,都会让天旭本已经紧绷的神经到达崩溃的边缘。但是,天旭说,她连流泪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实在难受,就在开车的路上,哭两声,到医院或到台里,就立刻擦干眼泪,忙该忙的事。
天旭说,那段最困难的时期,支撑她的,首先是父亲的坚强和乐观,因为她的奔波和父亲要承受的化疗、手术的苦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虽然父亲已经是第二次患癌,因为化疗没有食欲,一头自来卷的短发也掉光了,但父亲并没有焦虑和惧怕,不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经常在病房和病友聊天开玩笑,讲他之前抗癌成功的故事,疏导和鼓动其他病友。大家都说:“这哪像一个癌症病人!”父亲的笑容支持着天旭面对一切。
而那段陪伴父亲在化疗病房的日子,也让天旭体味了生命的宝贵和无奈。有时这一次一起化疗的病友,下一次入院时就会听到关于他的坏消息;化疗病床之间,有一根高高悬起的横杆,你在这边输液,你旁边那根横杆上也许就会悬挂起厚厚的绿布,就这样送隔壁床的病友最后一程。
天旭说,在医院里,有太多无奈,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的全心付出,却并不一定有好结果。而她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很多像李小毅教授一样的好医生,他们医术超群自不必说,更真心关心和体谅每一位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经过一年的坚持,天旭的父亲顺利挺过了9次化疗和1次手术,之后的两年,又顺利通过了8次大大小小的复查。
现在,又一个三年过去了,天旭父亲的头发又长出来了,体重也恢复了,协和医院也盖起了新大楼,天旭不用凌晨去排队,用手机就能挂号,就诊环境明亮宽敞舒適,一切都在一天天好起来。
天旭一直把父亲的一张照片保存在手机里,那还是父亲刚刚化疗结束开始长出头发的样子,父亲一如往常的笑容,让她温暖和踏实。现在,天旭忙着帮父亲调养身体,教父亲健康的生活理念,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健康快乐,因为她已深深体会,父母康健就是子女最大的福分。
2009年,刚工作不久的天旭,对北京还不是那么熟悉,感冒发烧就在药店买点药,医院对她来说,简直是遥不可及。在得知父亲查出肾癌之前,她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协和医院。“癌”,这个字对于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沉重的一击,对于当时还不满25岁的天旭来说,这个字让她猝不及防。但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她必须为家庭扛起这个字。于是,为了给父亲看病,她开始行动起来。怎么通过网银和手机APP挂号、怎么科学排布各项检查的预约时间、东院西院新旧门诊楼每层都是什么科室、几楼收费处的人少、几点后车库入口改到哪个方向……说到这些协和医院的就医经验,天旭如数家珍。她开玩笑地说:“当时我的生活是电视台、家和协和医院,三点一线。”
天旭说,那时,协和医院还没有盖新大楼,全国各地的病人挤在狭小昏暗的走廊里一脸焦虑,她也是其中之一。那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天旭总是一个人往医院跑,每次见完医生看完检查结果,她都要绞尽脑汁地构思如何跟父母亲人解释,怎么说才能既专业合理,又能安抚他们的焦虑和担心。为此,她每拿到一张检查结果,就一个字一个字上网查,看完网上五花八门的解释,用小本子列好所有问题,再和大夫一个个求证。
天旭记得,2009年协和旧门诊楼里,医生的诊室破旧局促,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协和医生的医德和医术,给患者带去光明和希望。
协和医院泌尿外科的纪志刚主任,是天旭在协和遇到的第一位医生,后来的就医经验告诉天旭,对于一位“菜鸟”级的患者家属,遇到纪主任,是幸运的。虽然病人的问题总是没完没了,但是他始终能耐心地解释,还会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
在纪主任的帮助下,天旭的父亲顺利地住院、手术。而随着父亲一天天的恢复,天旭也从“菜鸟”级患者家属逐步提高,比如能看懂简单的化验单、能一次听懂大夫布置的检查、知道早上4点还是5点去哪里排队才能挂上号……但那时,天旭并不知道,这些经验,还要再用一次。
2012年,三年后的夏末,天旭的父亲被确诊为胃癌。听到这个消息,天旭甚至有点怀疑,为什么“癌”这个字挥之不去,又一次重压在了她刚刚恢复元气的家庭身上。可是,还来不及怨天尤人,天旭又开始奔波于家和协和医院之间,因为她知道,父亲的病情耽误不得,她也知道,只有协和医院的医生,才能给像她一样惊愕、惶恐、不知所措的父亲和家人吃一颗定心丸。
幸运的是,天旭遇到了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的李小毅教授。天旭父亲这一次的病情比之前一次复杂很多,需要医生不断根据治疗效果再确定下一步的方案。“先化疗、再手术、再化疗”,刚听到这些,已经有了一些就医经验的天旭还是有些发蒙,不过专业利落的李教授已经设计好接下来如何最快地进入治疗流程。
化疗,这个听起来让人有点害怕的治疗方法,实际操作起来就是连续输液。于是,天旭又成了化疗病房的常客。因为化疗的不良反应,父亲食欲不好,天旭就想着法儿的做或者买父亲能吃得下的东西送到病房,这样父亲才有体力继续坚持治疗。而化疗药物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比如白细胞,所以即使不输液的时候,天旭也要带父亲不停验血,根据白细胞的数值,找医生确定打增白针的剂量。
办住院、出院、带药、打针、复查……等电梯的人多,她就跑楼梯;排队交款领药,鞋上都是被踩的脚印……而除了跑医院,天旭还要坚持上班。有时《北京您早》直播完,就立刻赶到医院,忙完一天,再回到台里直播《晚间新闻报道》。体力上的透支容易承受,可是每一次父亲病情出现一丝变化,都会让天旭本已经紧绷的神经到达崩溃的边缘。但是,天旭说,她连流泪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实在难受,就在开车的路上,哭两声,到医院或到台里,就立刻擦干眼泪,忙该忙的事。
天旭说,那段最困难的时期,支撑她的,首先是父亲的坚强和乐观,因为她的奔波和父亲要承受的化疗、手术的苦痛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虽然父亲已经是第二次患癌,因为化疗没有食欲,一头自来卷的短发也掉光了,但父亲并没有焦虑和惧怕,不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还经常在病房和病友聊天开玩笑,讲他之前抗癌成功的故事,疏导和鼓动其他病友。大家都说:“这哪像一个癌症病人!”父亲的笑容支持着天旭面对一切。
而那段陪伴父亲在化疗病房的日子,也让天旭体味了生命的宝贵和无奈。有时这一次一起化疗的病友,下一次入院时就会听到关于他的坏消息;化疗病床之间,有一根高高悬起的横杆,你在这边输液,你旁边那根横杆上也许就会悬挂起厚厚的绿布,就这样送隔壁床的病友最后一程。
天旭说,在医院里,有太多无奈,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的全心付出,却并不一定有好结果。而她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很多像李小毅教授一样的好医生,他们医术超群自不必说,更真心关心和体谅每一位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在他们的帮助和鼓励下,经过一年的坚持,天旭的父亲顺利挺过了9次化疗和1次手术,之后的两年,又顺利通过了8次大大小小的复查。
现在,又一个三年过去了,天旭父亲的头发又长出来了,体重也恢复了,协和医院也盖起了新大楼,天旭不用凌晨去排队,用手机就能挂号,就诊环境明亮宽敞舒適,一切都在一天天好起来。
天旭一直把父亲的一张照片保存在手机里,那还是父亲刚刚化疗结束开始长出头发的样子,父亲一如往常的笑容,让她温暖和踏实。现在,天旭忙着帮父亲调养身体,教父亲健康的生活理念,如今她最大的心愿就是父母健康快乐,因为她已深深体会,父母康健就是子女最大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