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以下简称《课标》):语文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我总结出学习古诗的六步法。所谓六步法,即:析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晓诗意、入诗境、诵诗情。
1、析诗题与知诗人:分析诗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比如,在教学《别董大》(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第七册)时,从题目入手,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高适送董大,同时对作者和董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这首诗做好了准备。
2、读诗文与晓诗意: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
3、入诗境与诵诗情: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古诗48首,这些古诗中无不显露出作者丰富的情感,更有多数古诗给我们展现出了优美的画面。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们可以走进画中,与作者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之后,通过有滋有味,有腔有调的吟诵,自然而然地体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以上六步法,不是按部就班的六步,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做适当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诵读
古诗的学习,诵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古诗要达到的重要目的,更是培育学生们热爱祖国语文的重要途径。除了课前、课中、课后多种多样的诵读之外,这里我想特别指出两点:一是教师授课时的导读,二是教师的范读。
导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恰当运用整体导入和部分导读。整体导读,多为一课之始,激发兴趣,奠定基调。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酒,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除了整体导读之外,还有部分导读。尤其是古诗教学中,对那些千古佳句,或者蕴含深刻道理的名句,整体导读的适用价值就不高了。这时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如: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其次,在学生情感激发点导读。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所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总有激发他们情感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激发点,及时导读,催化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
再次,导读要本着两个原则:语句优美,情感充沛。学生,尤其是低中学段的学生,对自己老师有着无限的敬佩和羡慕,教师的范读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读诗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给学生们读诗方法的重要途径。
要想教学生读好诗,教师自身要先将诗读好。除了普通的停顿和韵律之外,还要注意词句的轻重缓急。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一首该诗怎么读,取决于作者在这首诗中要表达的情感,情感是古诗的灵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流”字宜长,且渐读渐轻,从而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漫卷诗书喜欲狂”语速当快且奔放,“喜”、“狂”二字重读,从而表现杜甫颠沛流离之际忽闻喜讯之后的狂喜;“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整句宜长宜慢,从而让人走进那个夜宿扁舟听夜钟的落榜书生的内心……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此外,恰当的配乐能使教师的范读增色不少,同时对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音乐的选择同样以作者的情感为基调,选择中国古曲不用或者尽量少用贝多芬、肖邦、理查德·克莱德曼。
以上,是我个人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和思考。相信在众位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古诗,这朵中华文明之花,一定会绽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也会这样代代相传。
一、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正如《老子》中所说的这句话,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教给学生们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我总结出学习古诗的六步法。所谓六步法,即:析诗题、知诗人、读诗文、晓诗意、入诗境、诵诗情。
1、析诗题与知诗人:分析诗歌题目,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及创作背景。这对掌握所学古诗基调,了解所学古诗内容,体悟所学古诗情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是学好一首古诗的基石。比如,在教学《别董大》(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第七册)时,从题目入手,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高适送董大,同时对作者和董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为学习这首诗做好了准备。
2、读诗文与晓诗意:通过学生预习,能够读通诗文,在此基础上,能够读出古诗的韵律美和音乐美。通过结合注释、查字典等方法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二者是相互交融的,读诗文是了解诗意的重要方法,晓诗意能促发学生更好地读诗文,不能将这两点割裂开来。
3、入诗境与诵诗情:在理解了古诗意思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年级班级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们进入诗歌的情境。北京版小学语文教材共收录古诗48首,这些古诗中无不显露出作者丰富的情感,更有多数古诗给我们展现出了优美的画面。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们可以走进画中,与作者展开心与心的交流。之后,通过有滋有味,有腔有调的吟诵,自然而然地体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以上六步法,不是按部就班的六步,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做适当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诵读
古诗的学习,诵读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古诗要达到的重要目的,更是培育学生们热爱祖国语文的重要途径。除了课前、课中、课后多种多样的诵读之外,这里我想特别指出两点:一是教师授课时的导读,二是教师的范读。
导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读?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恰当运用整体导入和部分导读。整体导读,多为一课之始,激发兴趣,奠定基调。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酒,有人说离别是泪水。我们读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们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从这千古流传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的是古人那浓浓的友情、亲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
除了整体导读之外,还有部分导读。尤其是古诗教学中,对那些千古佳句,或者蕴含深刻道理的名句,整体导读的适用价值就不高了。这时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如:
你听到了呼呼的北风狂啸声,刮到脸上,寒在心里,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大雪纷飞,断雁独飞的凄凉,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到黄沙飞扬,黄云残日的空旷,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此刻夕阳西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凄凄惨惨齐读──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其次,在学生情感激发点导读。在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所表达情感的过程中,总有激发他们情感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激发点,及时导读,催化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掌握所学内容。
再次,导读要本着两个原则:语句优美,情感充沛。学生,尤其是低中学段的学生,对自己老师有着无限的敬佩和羡慕,教师的范读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们读诗的积极性,同时也是教给学生们读诗方法的重要途径。
要想教学生读好诗,教师自身要先将诗读好。除了普通的停顿和韵律之外,还要注意词句的轻重缓急。在这个问题上,我个人认为一首该诗怎么读,取决于作者在这首诗中要表达的情感,情感是古诗的灵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的“流”字宜长,且渐读渐轻,从而表达李白对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中“漫卷诗书喜欲狂”语速当快且奔放,“喜”、“狂”二字重读,从而表现杜甫颠沛流离之际忽闻喜讯之后的狂喜;“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整句宜长宜慢,从而让人走进那个夜宿扁舟听夜钟的落榜书生的内心……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此外,恰当的配乐能使教师的范读增色不少,同时对激发学生读诗的热情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音乐的选择同样以作者的情感为基调,选择中国古曲不用或者尽量少用贝多芬、肖邦、理查德·克莱德曼。
以上,是我个人在古诗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和思考。相信在众位教师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古诗,这朵中华文明之花,一定会绽放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也会这样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