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基础课,在实际教学中示范动作比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难免会出现动作不到位或错误动作;而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同样会由于理解不透或身体素质等原因,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动作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形成错误动作的动力定型,纠正起来比较困难;相反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些错误,变“废”为“宝”,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找准错误原因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比较多,找准形成错误的原因及种类,对于纠正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错误的形成大体可分为形态错误、机能错误和意识错误三种类型。
形态错误是做动作时动作外形上的错误,即表面在动作的幅度、准确、节奏等方面的错误;机能错误表现在做动作时,因身体机能所限引起的错误,即动作的协调性差和缺乏必要的身体素质等;意识错误表现为对动作的理解上和心理上出现的错误。以上三种类型的错误,形态错误较易判断,机能错误和意识错误较难判断,判断时还容易出现混淆现象。教师只有找准错误的类型,才能正确地选择改正错误的方法。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教学中,有些学生投篮命中率很低,这时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稍差;还是对三步上篮教学理解不过关;或是节奏没有掌握好。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学生形成错误的原因,才能治标治本,让学生真正掌握好三步上篮技术。
二、“对症下药”纠正错误
对于上述三种错误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错误形成原因,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纠正错误。
1. “故意犯错”示范法
“错误”示范法对于教师在进行直观示范时,为了使学生对正确动作有深刻认识,可先不做正确的示范,而有意做学生易范错误的动作,教师用“错误”示范使学生得到针对性反馈。例如,教学生进行单手肩上投篮时,先做一个“一小、二大、三上冲”的三步上篮示范,然后发动学生给这个三步上篮找毛病。经学生们热烈讨论,最后统一到关键的一点:教师的三步上篮是由于第一步跨得小,第二步跨得大,所以最后跳起投篮时身体往前冲。大家认为正确的“三步上篮”应该是“一大、二小、三向上跳”才对。错误找准了,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做的三步上篮动作便能纠正自己错误。由于“错误”来自学生,而毛病又是学生找,所以教学效果更自然,比直截了当地传授呈现的效果更好。
2. 正误比较法
教学中教师可在训练学生某种能力时,采用正误混杂,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并沟通错误与正确间的联系,促进转化。
例如,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教师先不做出正确的投篮动作,而做三个投篮动作让学生辨别:
(1)下肢不发力,只用上肢发力的投篮动作;
(2)蹬、伸、屈、拨的动作;
(3)光蹬伸、不屈腕拨球的动作。
最后让学生选择哪一个动作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经过同学们逐一比较、分析,结果大多数认为第二个示范投篮动作是正确的。在比较中突出了正确动作,结果学生在练习时始终记住应“蹬、伸、屈、拨球”这一要点。这种教法摆脱了死记动作的概念,着眼点放在真正地掌握技术动作上。
3. 将错就错法
教学中“避免出错”好像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也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尝试出错误就为发现正确提供情景、选准了突破口。例如,教过跳远后再教背越式跳高,可先让学生做一次全程助跑的跳高动作,可能会发现很多同学最后踏步小并且在起跳时不是向上。错误尝试出来了,让学生对跳远和跳高助跑进行分析,结果同学们会认为刚才做的跳高动作是不对的,并指出跳高最后踏步应该是大而不是小,起跳时应向上跳而不是向前跳。错误找到了,但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跳高和跳远最后起跳方向不一样?”教师这时就应顺势向学生讲解跳高和跳远助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再让学生练习跳高助跑动作,结果同学们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了,而反馈的速效当场就显示出来。这种尝试错误,不止引发了跳高助跑动作由错到对的反馈,而且还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思维。
4. 自我纠正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不但能找到自己技术动作的错误,而且还要能指出其他学生的错误动作,善于发现错误是创见的前导。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善找错误看成是积极地探索,而不是消极地补漏。要扩大找错改错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如下三方面要求:
能找本人的“错误”;能找同学中的“错误”;能找教师教学中的“错误”。采用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争论、评议和质疑等方法就能不断发现“错误”,例如:在篮球战术一传一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质疑,为什么有部分同学切入时不能摆脱防守者,并让学生找出“错误”所在。
此时同学们就会议论纷纷,可能会说起动速度慢;或说切入路线不对;或提出能不能在切入之前做一个假动作诱惑防守者,或者切入受阻时能不能去为同伴掩护?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都蕴藏着同学们创见性火花。
所以,对于体育教学中“错误”,只要教师能够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掌握技术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基础科)
一、找准错误原因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比较多,找准形成错误的原因及种类,对于纠正错误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错误的形成大体可分为形态错误、机能错误和意识错误三种类型。
形态错误是做动作时动作外形上的错误,即表面在动作的幅度、准确、节奏等方面的错误;机能错误表现在做动作时,因身体机能所限引起的错误,即动作的协调性差和缺乏必要的身体素质等;意识错误表现为对动作的理解上和心理上出现的错误。以上三种类型的错误,形态错误较易判断,机能错误和意识错误较难判断,判断时还容易出现混淆现象。教师只有找准错误的类型,才能正确地选择改正错误的方法。例如:在篮球三步上篮教学中,有些学生投篮命中率很低,这时教师就要认真分析形成原因,是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稍差;还是对三步上篮教学理解不过关;或是节奏没有掌握好。只有从根本上了解学生形成错误的原因,才能治标治本,让学生真正掌握好三步上篮技术。
二、“对症下药”纠正错误
对于上述三种错误类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具体错误形成原因,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纠正错误。
1. “故意犯错”示范法
“错误”示范法对于教师在进行直观示范时,为了使学生对正确动作有深刻认识,可先不做正确的示范,而有意做学生易范错误的动作,教师用“错误”示范使学生得到针对性反馈。例如,教学生进行单手肩上投篮时,先做一个“一小、二大、三上冲”的三步上篮示范,然后发动学生给这个三步上篮找毛病。经学生们热烈讨论,最后统一到关键的一点:教师的三步上篮是由于第一步跨得小,第二步跨得大,所以最后跳起投篮时身体往前冲。大家认为正确的“三步上篮”应该是“一大、二小、三向上跳”才对。错误找准了,学生结合自己平时做的三步上篮动作便能纠正自己错误。由于“错误”来自学生,而毛病又是学生找,所以教学效果更自然,比直截了当地传授呈现的效果更好。
2. 正误比较法
教学中教师可在训练学生某种能力时,采用正误混杂,让学生选择正确的、并沟通错误与正确间的联系,促进转化。
例如,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教师先不做出正确的投篮动作,而做三个投篮动作让学生辨别:
(1)下肢不发力,只用上肢发力的投篮动作;
(2)蹬、伸、屈、拨的动作;
(3)光蹬伸、不屈腕拨球的动作。
最后让学生选择哪一个动作是正确的并说明理由,经过同学们逐一比较、分析,结果大多数认为第二个示范投篮动作是正确的。在比较中突出了正确动作,结果学生在练习时始终记住应“蹬、伸、屈、拨球”这一要点。这种教法摆脱了死记动作的概念,着眼点放在真正地掌握技术动作上。
3. 将错就错法
教学中“避免出错”好像是教学常规,其实也不尽然。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让学生“尝试错误”也是有益的,它往往具有探索性。尝试出错误就为发现正确提供情景、选准了突破口。例如,教过跳远后再教背越式跳高,可先让学生做一次全程助跑的跳高动作,可能会发现很多同学最后踏步小并且在起跳时不是向上。错误尝试出来了,让学生对跳远和跳高助跑进行分析,结果同学们会认为刚才做的跳高动作是不对的,并指出跳高最后踏步应该是大而不是小,起跳时应向上跳而不是向前跳。错误找到了,但这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跳高和跳远最后起跳方向不一样?”教师这时就应顺势向学生讲解跳高和跳远助跑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再让学生练习跳高助跑动作,结果同学们就会理解得比较透彻了,而反馈的速效当场就显示出来。这种尝试错误,不止引发了跳高助跑动作由错到对的反馈,而且还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思维。
4. 自我纠正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不但能找到自己技术动作的错误,而且还要能指出其他学生的错误动作,善于发现错误是创见的前导。因此,应把培养学生善找错误看成是积极地探索,而不是消极地补漏。要扩大找错改错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可提出如下三方面要求:
能找本人的“错误”;能找同学中的“错误”;能找教师教学中的“错误”。采用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讨论、争论、评议和质疑等方法就能不断发现“错误”,例如:在篮球战术一传一切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质疑,为什么有部分同学切入时不能摆脱防守者,并让学生找出“错误”所在。
此时同学们就会议论纷纷,可能会说起动速度慢;或说切入路线不对;或提出能不能在切入之前做一个假动作诱惑防守者,或者切入受阻时能不能去为同伴掩护?所有这些问题的提出都蕴藏着同学们创见性火花。
所以,对于体育教学中“错误”,只要教师能够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掌握技术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便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广东省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基础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