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树花开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enix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某个暮春的周日上午,我前去老母亲那里问安。每个礼拜如此,倒像是例行公事了。
  上周回来的时候,单元楼门口的梓树打起了白朵,现在应该开了吧?进了院,我看到的却是更加“惊艳”的场面:三辆警车把原已满当的小区挤得快要喘不过气来。车与车的缝隙间插满了人,人们的表情紧绷着几丝惶恐,许多人的面孔陌生。
  前一栋楼的阳台窗户打开了不少,有人探出脑壳又缩了回去,接着又探出来。一打听,原来是老唐,死了,自绝。
  老唐已独居多年。倒不是没有老婆孩子,而是他们不愿和老唐住在一起。为什么呢?我检索了记忆,只是一些片段。
  老唐大高个,烟抽得凶,脸黯黑,坑坑洼洼。走路腰板直、很快,一挺一挺的,活像迅敏而高傲的鸵鸟。他曾是母亲的同事,后来当过某学校的校长,学校关闭后,回到某国企当了中层干部。有一年教师节,我虽小,却记得清楚。在一栋教室的露天黑板前,老唐带领高年级的孩子们,以汉隶篆刻的形式,用颜料画出一方“尊师重教”的大印,旁边辅之以文字说明。这枚印,周正、苍劲,虽说麻点也是画出来的,但很自然,古风韵味足。
  母亲说起老唐,嗯,这个人有点歪才!后来,父母退休,我上班了,也和他成了同事,但还是习惯叫他唐老师。老唐对谁都客客气气,打着哈哈。我们之间没有工作上的往来,但有一次,我去他的科室办事,看到他桌子上有份材料,出于好奇,我多瞅了两眼,原来是某厂长上报职称的三五份表格。嚯!他忽然对我咆哮起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吧!!!我没理他就走了,现在想想,谁愿意让别人窥探到自己的“隐私”呢?何况这很可能是關乎他“命运”的东西。
  老唐可能真的研究出了什么。退休后,他准备出一本书,听说是关于民俗方面的。可最后落得被人骗去了署名和版权。于是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每当夜晚来临,老唐的叫骂声回荡在两栋楼之间,以及临近小区的上空。他是那样庄严、沉郁、排山倒海、气势磅礴地骂着,可能会持续一两个小时,偶尔有间歇,还可能更久。他的骂声更像是话剧旁白。老唐在发泄,恼火变成了怒火、嗔恨变成了狂啸,也许只有发泄才能获得些许快感。周围居民不堪其扰,打电话报警。可教育完之后,回来依然故我。最后,派出所也没办法,索性不再管。
  我想,老唐,抑郁了,还是重度。
  不知道,老婆孩子什么时候离他而去的。不消说什么理解与否,他与妻子已是两个世界的人,在一起,就是折磨。据说,在此一个月前,老唐的家人就找不到他了,还报了警。其实他一直在“躲猫猫”,他把自己藏在自家沙发床的储藏箱里,自绝于世外。这是老唐跟世人开的最后一个玩笑。他给女儿取名“尚暖”,是来自陆游“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之句吗?不知道他“躲猫猫”时,心中是否默咏过这阙《乌夜啼》。
  大门口梓树上的白花开了,人们只注意了警车,没工夫瞅它。
其他文献
柔脂一样的雨线,斜斜地织着,不闻雨声,只见雨的网,织了散,散了织。屋檐下一枚清亮的雨珠,像一朵莲的密语,轻轻叩响深宅。半坡的茅草、秘境的印记、丝竹丝的锦里、白夜的茶香,红尘喧嚣,被水汽悉数吸纳,濡湿一些干渴的词语。  古蜀的水分儿,这么足,这么细滑,似乎吸一口就可以饮出一眼清泉。雨中老城,细密、温婉又疏淡,没有凝重和伤情,氤氲着一种近似远古的味道。她很安静,很守本分,一种彻骨的安静,一种本位的守分
期刊
一  天气突然变得刺骨透心的冷。一夜之间,一场多年罕见的大雪把云贵高原滇中楚雄覆盖得严严实实,平时葱茏的树木、山川、田野、村莊,仿佛全身披麻戴孝,正在为死逝去的季节举行一场盛大的葬礼。  接到大哥从故乡打来的电话,得知母亲病危的消息,忐忑不安的我心急如焚,连忙驱车赶往百里之外的老家。平时车水马龙的路上,死一般寂静,只有车轮轧雪的声音在沙沙哭泣。  跨进家门,只见母亲蜷缩在床上,已经语无伦次,意识模
期刊
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往南,过“二程故里”伊川,沿秦楚古道往西,你就来到千年古镇——宜阳县白杨树街(镇);出西寨门,过西寺桥向西偏北步行约摸八到十二华里,你就会来到一处神奇的地方、即将消失的古村落——譚家湾。  这里是熊耳山的余脉,绵延分布着大大小小十数个山头。一条名叫响潭沟的深沟大壑將其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边自西北往东南依次称为大风口、鱼山、黄帽顶、洞坡山,接顺阳河山间大平原;北边山头大多
期刊
“你好!请问这会去洗澡话门开了吗?”大约九点多,我拿起手机咨询洗浴中心。极想洗去一身的尘埃,连同一份疲惫。  “如果你要搓澡的话就要晚来点,大约十一点左右人才能来。现在人手不够,就一个人,昨晚她下班太晚,都十一点多了。”前台服务员这般回答。  心里产生淡淡的遗憾。平素不都两个人搓澡么,以前九点多去,总是趁着早,偌大的地方就我一个人。在那哗哗的水声里,在热气腾腾的桑拿房,一切都是空白,只有自己。尽管
期刊
寿县《珍珠泉》微刊主编陈松先生,猪年残冬元月十九日,途经武汉去诗歌重镇荆门,没想到染上了新冠病毒,不得不在他乡接受治疗。经抢救无效,于庚子年二月十三日下午客逝他乡。  陈松先生的诗,很好读,读起来,也很美。读他的诗,尤其读他疫情前的诗章,好像有什么自天而降的一种神秘东西。这种神秘,也许一般人不能觉察不能领悟更不可能参透。我读后,朦胧中仿佛隐隐约约感觉像是老天在诉说什么。  且看这首诗,诗名为《逃亡
期刊
这世间总有一种愁绪如影随形,尤其是孤独的时候,脑海里时常浮现出远方、故土和亲人,这便是乡愁。而这种乡愁更成为了千百年来,游子们一个永恒的主题。  依稀记得三十年前离开时,大约是春天。硕大的朝阳一直紧紧跟随在我的身后,春日的田野,泥土深处的梦正在复苏,一棵小草悄悄探出了头。年少的我没有离愁,眼中充满了对远方的渴望。来不及与故乡敦厚的背影作别,汽车便晃晃悠悠驶出了颠簸的小路,那条古老的西河也渐渐消失在
期刊
我所住的房子的旁边有一条河。它的名字叫京杭大运河,它一路向北经过镇江、扬州时将与中国最长的河——长江交汇,我的思绪沿着长江溯游而上,到达一座城市,它的名字叫武汉,两个多月前,我和它有过一日的缘分。这个缘分并没有如那车窗外迅速后退的山岭、农舍、田地、沟渠一样消逝。  固步封门的日子里,白天和黑夜发生了颠倒,这种颠倒对于写作者而言是一种难得的机遇,因为在这寂静的黑夜里,我们的思绪无比活跃。我打开冰箱看
期刊
这两天的微信是出奇地安静,可是我不觉得奇怪。  那么,平日里的热闹,喧闹非凡的人们到哪里去了,抑或没有活动?  周六的夜晚是如此的寂静。座座林立的高楼大厦和泛黄色的灯光,悄无声息。城市到处都是出奇的宁静,就连流动着的空气,仿佛都要凝固起来了,寂静的等待让人窒息。因为气象台预报,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有大雪,预报不是报告,带有一定的预见性,过去预报不准的事多着呢,所以大多数人并没有把预报当成回事儿。我渴
期刊
我的家乡座落在古长城脚下。古长城用它坚实、宽厚的两臂阻挡着席卷而来的黄沙和东撞西碰的西北风。  我永远深爱着家乡的那古长城。那古长城脚下缠绕着我童年的欢乐,留下了我儿时的欢声笑语。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大多都是在古长城下度过的……  我也永远深爱着绵延几百里的大沙漠。每个小沙丘都会泛起我心中的涟漪。大漠时常在梦中向我悄悄地涌来,用它那慈母的温情,抚摸着我的脸颊。  那时,我八岁。  八岁的年龄是无忧无
期刊
世界安静了下来,连手表上的秒针也似乎踮起了脚尖。嘀嗒、嘀嗒,不管它走得多么小心,反正我是听见了。  这是一天最沉静的时刻,电脑屏幕右下方显示的时间是1:05分。准确来说,这已经是25日的凌晨。我所没有看见的风景是美丽的,但是现在我要允许它们安睡——飞鸟倦了归巢酣睡,晚风吹起一丝丝细毛,就像一首流畅的乡愁诗;月亮悬在故乡山冈之上,两山藏一溪,夜晚它的流动也是无精打采的,只把一道道浅浅的白光拉长拉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