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学习德育课兴趣的实践探索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tong8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利用、挖掘、激发、引发、迁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等五种方法探索培养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中职生;德育课;实践探索;学习兴趣
  由于德育课教学的内容理论性、政策性强,学生学习时容易感到枯燥,教师要想让学生愿意学、乐意学,就必须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学习德育课的规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动参与精神,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就谈谈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及课题研究中得到的些许体会。
  1 利用明显的兴趣点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学生所处的城市,市郊有几间大型水泥厂,他们亲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因而特别关注环境问题。为了使他们对此内容学得更加主动、生动,教师设计了几幅漫画。第一幅“新来的客人”(即只有人才会投保,动物为什么要投保),说明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第二幅“脆弱的地球”说明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威胁生态平衡;第三幅“地球的呼唤”说明要依法保护我们的家园,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漫画,顿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和想象力。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兴趣点。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注意力就容易集中、情绪也容易激活。因此,对学生爱学的内容要充分利用兴趣点,使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在课堂上积极地活跃起来。所谓利用兴趣点,就是让某种情绪、兴致得到发挥和发展,充分发挥教材本身具有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着力发展学生的情趣。
  2 挖掘隐蔽的兴趣点
  兴趣点显露的,我们要利用;兴趣点隐蔽的,我们要挖掘。对那些看来并无什么兴趣的内容,就要从实际出发,想方设法,努力挖掘,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打开其兴趣的大门。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那些富于探索性的、新奇的、不寻常的问题不显露,但对于学生却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教师要善于从教材中挖掘这样的兴趣点。
  如在学习“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一课时,为给学生创设探讨的情境,拨动其兴趣之弦,教师提出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和“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的问题,并把全班同学分为两部分进行辩论,学生顿时情神振奋,兴致勃勃。通过辩论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这个道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3 激发不强的兴趣点
  3.1 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需求心理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之一,而其中人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对学生来说,获得成功感受属于这种层次的需求。因此,要注意创造条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机会,以满足他们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心理。
  具体要注意难易问题的分配和恰当地运用肯定性评语。教师要注意把较难的问题分为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地分配给不同的学生。比如在讲“职业礼仪时”时,先自学后提问。问题1、职业礼仪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职业礼仪有哪些要求?问题3、结合现实谈谈遵守职业礼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前两个问题比较直接、简单,老师有意请两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他们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第三个问题比较难,教师请了一位成绩较好的学生作答,回答也很圆满,老师马上表扬了他。在这个过程中,三位层次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表扬,都有了成功的感受,思维和兴趣都被激活,达到了激励效果。
  3.2 增强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度
  第一、注意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时效性。实际问题离某一教学内容越近,两者的结合度就越高。如在讲“为什么要遵守职业道德”时,引导学生把课本理论与刚发生在黑龙江省的抗洪救灾以及全国道德模范的事迹联系起来,选用的事件越新,学生越感兴趣。
  第二、重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近距性。也就是说要尽量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例如:职业道德要求“要做到诚信、公道”的问题,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担忧,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如何规范生产者、销售者的经济活动等问题,都是比较感兴趣。因此,对此类实际问题,教师应注意联系现实,尽量侧重,着力解决。
  第三、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现实性。学生最渴望老师帮助了解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和“疑点”问题。教师就要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投其所好”。如讲“就业形势与择业”时,联系现实中广大大中专毕业生如何面对我国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和求职难的形势,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期望,争取先就业、后择业的事例。这些现实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了解并解决了现实中的“热点”和“疑点”问题,学生爱听、肯接受,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4 设法引发兴趣点
  第一、要用材料来说明道理。材料丰富,道理就活。比如讲“珍惜和维护公民的人身权利”问题前,先讲一段消息:最近发生了多起网络造谣、侵权和敲诈的事件,给集体和他人造成了名誉损害和财产损失,国家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关法律给予制裁。然后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道理。在讲道理时要充分分析材料,并让学生讨论,同时指出同学中存在的运用网络的不良行为。这样学生就比较有兴趣,理解也比较透彻些。
  第二、说理要形象化。政治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形象化的讲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比如讲“维护各民族团结”时,老师就说“把我们的国家比着人的躯体,各民族就是躯体上的器官,哪个器官产生了毛病,都会对躯体造成影响或伤害,严重的还会把躯体拖垮。”这样,一开始就把学生吸引住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有力地说明了要讲的道理,学生接受起来就顺当得多。
  第三、形式要多样化。这里说的形式主要是指教学形式和教法。多样化的方法容易引起新鲜有趣的感觉。形式的选用则要为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服务。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形式下,辅之以适当的课外活动,对于引发课程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有好处的。如结合课程组织了以“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交流会;组织了题为“访问事业有成的本校毕业生,体验职业理想的作用”的社会调查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效果。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法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学得生动、学得有趣。
  5 努力迁移兴趣点
  所谓迁移兴趣点,就是把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和感兴趣的东西联系起来,把兴趣由彼物迁移到此物上。迁移包括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所谓纵向迁移即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新的知识,理解新知识的意义,并将它同旧知识比较,区别新旧知识意义的异同、结构的顺序,从而纳入知识结构中的学习。政治理论课往往比较抽象,逻辑性强,环环紧扣,逐步展开,因而更要注意知识迁移的运用。如讲“认清违法的危害,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这一内容时,学生已学习过什么是违法行为的知识。老师可根据学生喜欢看影视的心理,组织观看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事例的影视片,再将学生的兴趣迁移到课本上来,从而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所谓横向迁移,是指对学得的知识与技能的重组和扩大,利用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善于把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产生新设想、新发现。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材料,特别是当今社会上的热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并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讲“发展职业生涯要善于把握机遇”时,正逢英德市大力开发两大工业园区,老师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从珠三角产业大转移联系到国家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事件,从理论到现实,从课内到课外的结合上进行知识迁移。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德育课教学的“信度、力度、效度”。
  培养和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它们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只有在教学实践中因材、因人施教,各种方法相互结合,灵活运用,才能使德育课教学充满生机,更具活力。
其他文献
勤工俭学作为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勤工俭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学校开展的勤工俭学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勤工俭学在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勤工俭学是我国人民教育事业的一个光荣传统。因此,学
期刊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师生之间用来交流的重要渠道。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能力层面和思想道德层面。为此,本文力从无声语言的角度,反映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分类和运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无声语言;策略  无声语言在语文教学中有辅助表达、取代、补充说明、加强和渲染、双向信息交流作用。然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视有声语言轻视无声语言的现象。语文教学中无声语言运用存在使用混乱、过
期刊
【摘 要】一名好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更要让学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是学生成才的导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又是德育工作。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能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地进行心理上的辅导与疏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德育;集体;心理健康;核心  班主任是学生的一面镜一子,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
期刊
【摘 要】阅读能力是一种感知、吸收、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阅读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成绩的一把钥匙,在今天的语文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仅靠课堂阅读显然很难达到理想之功效,必须让阅读走出课堂,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必需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方法  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课外是相对于课本本身而言的。课本上的文章称为课内,课本上没有的文章称为课外。课外阅读就是以课本外的读物为学
期刊
【摘 要】 本文结合以学习英语构词法为中心的英语词汇学习周的教学实例说明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意义,并且说明高一的学生熟练掌握英语构词法,对增大英语词汇量以及学好英语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英语构词法,英语词汇周  1 相关背景  1.1高一上学期英语新课程词汇教学的现状  2010年9月,四川省全面开展了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采用的是外研社出版的这套教材。通过高一年
期刊
【摘 要】做好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在加强思想队伍的建设的同时,以加强青年团员德育教育为重点,在对青年团员教育过程中,应高度重视教育方式的创新,同时重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青年团员;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
期刊
【摘 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的观念,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善于把握并挖掘语文教材中德育的内容和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社会小主人。结合本人近年来的实践探索,觉得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品德教育实效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1 依托教材,让学生在语言实
期刊
【摘 要】教师有效的范读,可以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可以给学生一种享受,一种熏陶,一种艺术的感染。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范读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经过大胆的尝试,总结出三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新理念、抓住范读的最佳时机、讲究精湛的艺术。  【关键词】范读;有效性;新理念;时机;艺术  在指导中年级学生的朗读中,经常遇见这样的问题:学生朗读添字漏字;语调平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完成新的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是当前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需要老师和学生重新认识什么是语文。在全球化的今天,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呼声越来越高。语文这门学科,由于其承载的内容所具有的“百科性”在古代曾经是无所不包,在今天
期刊
【摘 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师生情感和谐融洽,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学其道”。要获得这种情感氛围,关键在于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