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保定市2004~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对全市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及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免疫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保定市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631例,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大于80%。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全部排除脊灰。2004~2011年,全市每年均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5%以上。结论:保定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超过规定的要求,运转良好,保持了较高的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能够达到维持无脊灰状态要求。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
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OP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高接种率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的主要措施。现将保定市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AFP病例进行的AFP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结果,河北省CDC脊灰实验室及中国CDC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的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对AFP病例最终分类结果。
1.2 统计分析 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保定市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情况
保定市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631例,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全部排除脊灰[1]。
2.2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每月均有AFP病例发生, 其中7月份最多,78例,1月份最少,27例。
2.2.2 地区分布:全市25个县(市、区)均有AFP病例报告,AFP病例分布较均匀,没有聚集现象发生。
2.2.3 年龄与性别分布:631例AFP病例中,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5岁505例,占AFP病例总数的80.03%。,男性416例,女性215例,男女性别比为1.93:1。
2.2.4 OPV免疫史:631例AFP病例中,全程免疫者568例,占AFP病例总数的90.02%;1~2次35例,占5.55%;零剂次免疫6例,占0.95%;不详22例,占3.49%。
2.3 AFP病例的标本采集与病原学监测情况
631例AFP病例中,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589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3.34%。经省脊灰实验室检测共分离到脊灰病毒(PV)31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10例,混合型9例,PV阳性分离率5.26%。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1例,分离率12.54%。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
2.4 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
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分别报告AFP病例87例、94例、81例、69例、70例、53例、91例、86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81/10万、4.11/10万、3.54/10万、3.02/10万、3.80/10万、2.81/10万、4.69/10万、4.30/10万。
2.5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性
2.6 AFP病例监测系统完整性
全市共有AFP病例监测哨点医院69个,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监测,监测系统报告完整率100%。
2.7 OPV免疫实施情况
2004~2011年全市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37%、99.78%、97.33%、99.81%、99.78%、99.76%、99.80%、99.84%。2004/2005年度—2011/2012年度全市均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23%、98.36%、98.69%、99.12%、98.83%、98.74%、99.03%、98.78%。
3 讨论
2004~2011年保定市AFP病例监测系统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81/10万、4.11/10万、3.54/10万、3.02/10万、3.80/10万、2.81/10万、4.69/10万、4.30/10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率、麻痹后75天内随访表送达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80%以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消灭脊灰的要求,说明监测系統具有很好的灵敏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具有快速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的能力,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4~2011年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连续开展了全市范围的OPV强化免疫,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各年度也均在95%以上。631例AFP病例中,全程免疫者568例,占AFP病例总数的90.02%,免疫屏障较为巩固。
200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区实现区域无脊灰目标,保定市自1993年报告最后1例脊灰病例,至今已经连续19年没有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消灭脊灰工作成效显著。但是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输入病例随时可能发生,消灭脊灰形势依然严峻。为此,保持高水平的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2],开展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3],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阻止野病毒的输入、维持无脊灰状态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J] .中国计划免疫,1998,5(增刊):14-15.
[2] 林琳,陈超,周剑惠,等.吉林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进展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55-357.
[3] 李黎,温宁,夏伟,等.中国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18-521.
作者简介:
崔立周,男,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省保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
敏感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和OPV常规免疫、强化免疫的高接种率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的主要措施。现将保定市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报告的AFP病例进行的AFP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随访结果,河北省CDC脊灰实验室及中国CDC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的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对AFP病例最终分类结果。
1.2 统计分析 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保定市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情况
保定市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631例,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根据病毒学分类标准,全部排除脊灰[1]。
2.2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每月均有AFP病例发生, 其中7月份最多,78例,1月份最少,27例。
2.2.2 地区分布:全市25个县(市、区)均有AFP病例报告,AFP病例分布较均匀,没有聚集现象发生。
2.2.3 年龄与性别分布:631例AFP病例中,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5岁505例,占AFP病例总数的80.03%。,男性416例,女性215例,男女性别比为1.93:1。
2.2.4 OPV免疫史:631例AFP病例中,全程免疫者568例,占AFP病例总数的90.02%;1~2次35例,占5.55%;零剂次免疫6例,占0.95%;不详22例,占3.49%。
2.3 AFP病例的标本采集与病原学监测情况
631例AFP病例中,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589例,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93.34%。经省脊灰实验室检测共分离到脊灰病毒(PV)31例,其中Ⅰ型4例,Ⅱ型8例,Ⅲ型10例,混合型9例,PV阳性分离率5.26%。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1例,分离率12.54%。所有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
2.4 AFP病例监测系统敏感性
2004~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分别报告AFP病例87例、94例、81例、69例、70例、53例、91例、86例,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81/10万、4.11/10万、3.54/10万、3.02/10万、3.80/10万、2.81/10万、4.69/10万、4.30/10万。
2.5 AFP病例监测系统及时性
2.6 AFP病例监测系统完整性
全市共有AFP病例监测哨点医院69个,每旬开展AFP病例主动监测,监测系统报告完整率100%。
2.7 OPV免疫实施情况
2004~2011年全市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9.37%、99.78%、97.33%、99.81%、99.78%、99.76%、99.80%、99.84%。2004/2005年度—2011/2012年度全市均开展了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分别为:98.23%、98.36%、98.69%、99.12%、98.83%、98.74%、99.03%、98.78%。
3 讨论
2004~2011年保定市AFP病例监测系统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81/10万、4.11/10万、3.54/10万、3.02/10万、3.80/10万、2.81/10万、4.69/10万、4.30/10万,均在1/10万以上。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粪便标本7天内送达率、麻痹后75天内随访表送达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80%以上,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消灭脊灰的要求,说明监测系統具有很好的灵敏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具有快速发现脊髓灰质炎病例的能力,为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了有力保障。
2004~2011年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均在95%以上,连续开展了全市范围的OPV强化免疫,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各年度也均在95%以上。631例AFP病例中,全程免疫者568例,占AFP病例总数的90.02%,免疫屏障较为巩固。
2000年,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区实现区域无脊灰目标,保定市自1993年报告最后1例脊灰病例,至今已经连续19年没有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消灭脊灰工作成效显著。但是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加,输入病例随时可能发生,消灭脊灰形势依然严峻。为此,保持高水平的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2],开展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3],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接种率,建立巩固的免疫屏障,是阻止野病毒的输入、维持无脊灰状态的最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毒学分类标准[J] .中国计划免疫,1998,5(增刊):14-15.
[2] 林琳,陈超,周剑惠,等.吉林省200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进展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4,10(6):355-357.
[3] 李黎,温宁,夏伟,等.中国2006年急性迟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7,13(6):518-521.
作者简介:
崔立周,男,河北省保定市人,河北省保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