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幼儿老师,在幼儿绘画的指导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态度,逐步改变过去单一的模仿和技能训练,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兼顾幼儿不同的水平,对他们进行弹性指导,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从而推动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规律;个性;兴趣;指导形式
How to guide children's painting effectively
【Abstract】As a kindergarten teacher,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the children how to paint,one should change the education views and attitude,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past single imitation and skil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children's ag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understand children's creative intent,to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give them elasticity guidance. so that children can draw out what they keep in min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children's painting levels.
【Key words】Children's painting, the law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personal characteristics,interest,guidance forms
繪画是一种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儿童的绘画,是反映其生活的再现和感情的抒发。因此,幼儿的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情感的健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幼儿从很小便开始了画画活动,一岁多的幼儿喜欢涂涂画画,画不成形,也没有什么预想的目的。一般在3岁以后才会有目的、有意识的画,并通过绘画反映自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儿童画与成人画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儿童画中,包含着幼儿对周围世界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却大胆的想法。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对幼儿的绘画指导,长期存在着重视孩子对范画的模仿,以及对绘画技能的训练,轻视对幼儿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通常是教师做范例,幼儿模仿,绘画的结果千篇一律,看不到幼儿的性格,也看不到幼儿的思想、创新。这都使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审美方式遭到破坏,从而使稍有创意的想法和作品,在评价时遭到制止和批评。
在幼儿绘画的指导中,应逐步改变过去单一的模仿和技能训练,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如添画、画形变画、接龙绘画,以及听诗歌、故事的联想绘画等,这些使孩子既能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可以留给他们想象创作的空间,萌发审美情趣。要兼顾幼儿不同的水平,对他们进行弹性指导,给幼儿自由探索、表达的空间,创造讨论、想象、表达的机会。
1. 掌握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一般在3-4岁左右已经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时期,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由于年龄小,思维简单,因而表现在画面中的形象总是单一幼稚,他们往往对自己特别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其他则一切淡化。比如画人物,孩子或许认为嘴是最美的部位,那么可以将嘴巴画得很大,鼻、眼则画得很小,甚至占据了整个画面。这在儿童作品中是常见的。这种主体极度夸张、人物比例失调的作品正是孩子稚拙、纯真感情的宣泄与表露。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正确辅导儿童绘画,必须掌握儿童心理特点,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约束儿童绘画,应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作品含义,否则将扼杀孩子的艺术天性。
2. 善于引导培养儿童绘画中的个性专长 幼儿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孩子在自由画画的时候才会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才能培养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也才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幻想尽情发挥。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从经验中来的,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其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创设条件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更丰富的直接经验。自身个性的差异使每个儿童对事物产生的看法各不相同,那么表现在画面中则是每个儿童在画中体现出来的不同风格。教师应该科学地引导发展孩子的个性,而培养儿童绘画个性必须建立在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上,即对事物独特的见解、眼光、思维,它是美术才能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儿童的艺术学习是接受一种思维方法而不是纯技法,孩子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将事物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也就是自身个性的流露。比如指导幼儿画想象画《恐龙》时,只是给幼儿欣赏动画、图片等,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恐龙的强烈喜爱之情加以想象、创造,作品画出来后有的孩子注重表现恐龙的形态,有的孩子表现了背景,有的还赋予了一定的情节,有的色彩丰富,作品表现形式与手法很丰富。这是孩子典型的性格多样性的体现,因此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阶段绘画的兴趣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因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驱动力,许多孩子从小就爱拿着笔乱画,这种表现恰恰体现出孩子对绘画萌发了最初的兴趣,这时我们应对孩子的兴趣予以支持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采取自觉行动。教师应该走进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会。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种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指导形式多样化 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抑制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在技能上给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如画《花瓶》,目标是用点、线、面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喜欢的花瓶,教师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圆柱、长方形、形等,让幼儿用这些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花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花瓶,其他背景则由幼儿自由添画,这样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作为幼儿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态度,注重教给幼儿一些观察方法,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拓展幼儿思路,重视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并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学会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肯定幼儿的创作成就,让幼儿因为自己创作的成功而感到自豪,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从而推动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儿童绘画;心理发展规律;个性;兴趣;指导形式
How to guide children's painting effectively
【Abstract】As a kindergarten teacher,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the children how to paint,one should change the education views and attitude,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past single imitation and skill training. Combined with children's age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to understand children's creative intent,to stimulate children's interest, give them elasticity guidance. so that children can draw out what they keep in min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children's painting levels.
【Key words】Children's painting, the law of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personal characteristics,interest,guidance forms
繪画是一种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儿童的绘画,是反映其生活的再现和感情的抒发。因此,幼儿的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情感的健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幼儿从很小便开始了画画活动,一岁多的幼儿喜欢涂涂画画,画不成形,也没有什么预想的目的。一般在3岁以后才会有目的、有意识的画,并通过绘画反映自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儿童画与成人画之间有着较大的区别,在儿童画中,包含着幼儿对周围世界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却大胆的想法。而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我发现,对幼儿的绘画指导,长期存在着重视孩子对范画的模仿,以及对绘画技能的训练,轻视对幼儿艺术想象和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通常是教师做范例,幼儿模仿,绘画的结果千篇一律,看不到幼儿的性格,也看不到幼儿的思想、创新。这都使幼儿艺术感受能力下降,审美方式遭到破坏,从而使稍有创意的想法和作品,在评价时遭到制止和批评。
在幼儿绘画的指导中,应逐步改变过去单一的模仿和技能训练,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多种方式,如添画、画形变画、接龙绘画,以及听诗歌、故事的联想绘画等,这些使孩子既能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技能,还可以留给他们想象创作的空间,萌发审美情趣。要兼顾幼儿不同的水平,对他们进行弹性指导,给幼儿自由探索、表达的空间,创造讨论、想象、表达的机会。
1. 掌握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规律 儿童一般在3-4岁左右已经结束了无意识涂鸦时期,开始有意识表现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由于年龄小,思维简单,因而表现在画面中的形象总是单一幼稚,他们往往对自己特别兴趣的部分加以夸张强调,其他则一切淡化。比如画人物,孩子或许认为嘴是最美的部位,那么可以将嘴巴画得很大,鼻、眼则画得很小,甚至占据了整个画面。这在儿童作品中是常见的。这种主体极度夸张、人物比例失调的作品正是孩子稚拙、纯真感情的宣泄与表露。因此在教学中要想正确辅导儿童绘画,必须掌握儿童心理特点,不能用成人的眼光约束儿童绘画,应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作品含义,否则将扼杀孩子的艺术天性。
2. 善于引导培养儿童绘画中的个性专长 幼儿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孩子在自由画画的时候才会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才能培养出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也才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幻想尽情发挥。幼儿的知识和能力是从经验中来的,他们的绘画内容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其生活中的直接经验,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创设条件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体验和感受,去获得更丰富的直接经验。自身个性的差异使每个儿童对事物产生的看法各不相同,那么表现在画面中则是每个儿童在画中体现出来的不同风格。教师应该科学地引导发展孩子的个性,而培养儿童绘画个性必须建立在对儿童观察力的培养上,即对事物独特的见解、眼光、思维,它是美术才能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儿童的艺术学习是接受一种思维方法而不是纯技法,孩子用自己的头脑独立地将事物的感受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也就是自身个性的流露。比如指导幼儿画想象画《恐龙》时,只是给幼儿欣赏动画、图片等,然后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对恐龙的强烈喜爱之情加以想象、创造,作品画出来后有的孩子注重表现恐龙的形态,有的孩子表现了背景,有的还赋予了一定的情节,有的色彩丰富,作品表现形式与手法很丰富。这是孩子典型的性格多样性的体现,因此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启发。
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幼儿阶段绘画的兴趣比绘画本身更重要,因为兴趣是幼儿绘画的内在驱动力,许多孩子从小就爱拿着笔乱画,这种表现恰恰体现出孩子对绘画萌发了最初的兴趣,这时我们应对孩子的兴趣予以支持和鼓励,进一步激发孩子对绘画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幼儿才会主动思考,并采取自觉行动。教师应该走进幼儿的世界,了解幼儿的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当幼儿对教师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时,即使老师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其结果都不是很理想,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确定的内容上来,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标,但实际上幼儿并没有真正学会。相反,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种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指导形式多样化 幼儿绘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统一模式的指导会让幼儿画出统一模式的画来,抑制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所以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在技能上给予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如画《花瓶》,目标是用点、线、面的方式来装饰自己喜欢的花瓶,教师画出基本线条如曲线、直线等,基本形状如圆柱、长方形、形等,让幼儿用这些形状组合成不同的花瓶,再用点、线、面来装饰花瓶,其他背景则由幼儿自由添画,这样会大大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
作为幼儿老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和态度,注重教给幼儿一些观察方法,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拓展幼儿思路,重视创设情境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并学会站在幼儿的视点看世界,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学会激发幼儿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肯定幼儿的创作成就,让幼儿因为自己创作的成功而感到自豪,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从而推动幼儿绘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