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总体目标就是要逐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和完善,拓宽增收渠道,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风险状况直接关系到盈利状况和风险应对能力,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关系到农村金融的支农力度。所以,研究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影响因素及其控制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极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崛起,提高农村的收入水平,实现新的农村发展战略目标。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农户
农村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控制决定着其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影响到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的特殊性,笔者从市场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议。
一、农村合作金融经营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信用评价方法滞后,评价标准不科学
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对客户信贷风险评价上存在普遍的问题,即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就信贷风险的管理模式而言还具有十分明显的传统特点,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的需要,也没有及时引进的风险控制技术。目前,信贷风险分析技术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主要的分析依据还是依照工作人员对农民的基本了解,这种依据是缺乏科学性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导致对风险并不能合理的控制,评价结果也并不是十分可信,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2.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益来源于风险,是对风险科学管理和控制的结果,因此,应该有一套科学的风险内控体制,并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上升到责任的范畴。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系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总体上而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模式还普遍落后,并没有在风险控制理论指导下实现转变,粗放型特征还是十分明显,没有形成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控制的每个环节之间还存在很多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其次,金融机构员工作人员险管理理念淡薄,风险问责机制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去落实好需要一个过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执行各自任务时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各自的职责也并不清楚,只是被动机械的完成固定的工作任务,在主观上认为风险控制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这种思维严重削弱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第三,员工素质普遍不高,观念落后,知识体系长久得不到更新,导致员工风险控制只是的缺乏,不利于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
3.进一步优化风险控制的外在环境
当前,我国农业增强速度缓慢,农村市场不断萎缩,农村消费水平持续下降,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增加且风险控制难度增加。此外,政府支农力度不不大,很多优惠的政策不得到执行,农村的实际增长十分缓慢,农民收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此外,由于分税制度的改革使得地方财政紧张,并且贷款财政开销严重,政府往往需要金融上的帮助来度过难关,这样政府就开始干预到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中来,打破了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导致风险控制能力的下降。
4.经营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对贷款业务过分依赖
当前,农村合作金额机构实现网络化的时间较短以及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实现全国通兑的难度较大,和其他大型银行相比较而言,其经营的业务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传统业务类型,由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也没有能力去积极去拓展其他义务,主要依赖的还是传统贷款业务,此外,由于贷款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风险。
5.客户认知度不高,客户种类单一
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历程来看,其主要的客户是农民,而由于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仅把农民作为储户,而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客户,这样就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初衷相背离。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农村的功能逐渐减化,农民和其联系也就渐渐疏远,农村即使手中有了多余的存款,也往往存入大型银行,民众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认知度逐步降低。
6.缺乏高素质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掌握高素质的人才是取胜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员工素质总体上不高,造成管理上的落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其发展的进程。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无法把握市场经济的动态特征,也就无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策略,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步履维艰。在今后农村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其中,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当坚持的正确道路。
二、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1.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优化贷款投资渠道
实践中,对农民信用评价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靠的都是直观感受,评价结果参考意义不强。此外,农民在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之后盲目进行投资,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很容易投资失败,导致贷款资金无法偿还,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所以,农村金融机构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构建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对投资方向进行优化,把经营风险降到最小,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
2.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降低违约风险
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户信贷存款的经营风险。实践中,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才能够最大可能的降低信贷风险,目前农村收入偏低仍然是信贷违约出现的关键所在。可以完善土地流转,并逐步提高财政对粮食的补贴数额以拓宽收入来源。完善土地流转制转机制,鼓度能够为实践中土地流转提供指导,促进土地流传的进程,实现规模化经营,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3.完善第三方担保制度和保险制度,最大程度的降低经营风险
当前,特色种植业、养殖等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风险,一旦对市场出现错误判断就会导致失败,最终出现违约,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投保等方式降低信贷风险。
4.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理论,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首先,要树立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观念,并以此为指导逐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新的一轮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对于机制体制的创新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在明晰产权以及理清法人治理结构的背景下,管理信贷的风险渐渐超过了较为狭窄并且有着纯粹性的技术管控的范畴,这些特点都可以综合全面的得以体现,并且都渐渐转变为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管理的问题。
其次,加强约束以及奖励机制,从内部控制上对信贷风险进行完善。长久以来,出于历史的因素农村金融体系普遍没有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使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建设信贷风险的管控制度上无法得以完善,无法在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以及各个环节得以涵盖。并且,鉴于信贷业务的风险不可避免的同业务部门相互交织,控制信贷风险的制度零零散散的分布在操作规程以及业务管理的办法当中,提升了防范风险的困难度,造成了在实施制度的过程当中没有充足的执行能力。
最后,先进信息管控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经营风险的内控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交流、传递以及反馈信息的过程,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的风险不能缺少技术领先、符合需求的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
5.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管理的创新和体制的改革
一个企业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资金、环境、人才,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时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明显。企业引进了先进的人才,意味着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品质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优化,为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多有利的因素。市场经济的运行讲究资源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人才作为资源的一种也是自由流动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企业的一种应当充分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其中,为自身的发展注入动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6.创新产品类型,走客户多元化化道路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数量有上千家,竞争十分的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自身要有良好的产品类型。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小,和其他一些大型银行相比较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在于服务质量不高,推出来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客户比较单一等,为了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立足现状进行改革,结合市场的需要积极拓展金融产品类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还应当积极拓宽自身的客户渠道,不能仅仅依靠农村,还应把更多的非农民众作为潜在客户,给自身发展增添更多的动力。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决高“三农”问题更是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然而,由于农民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备,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等因素,他们很难做到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导致从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最终无法偿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立足现实,不断提高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信用评价方法滞后,评价标准不科学、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等,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爱芹.提高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14(07).
[2]高发寿.论云南省文山州农村信用社综合竞争力的提升[J].北方经贸,2014(11).
[3]杜建林.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困境与出路[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
[4]吕银.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与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5]吴莞生.农村信用社改革机遇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6).
[6]李纲.新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08).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农户
农村的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持,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资金保障,金融机构经营的风险控制决定着其经营的广度和深度。因此,其自身的风险控制能力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影响到支持农村发展的力度。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身的特殊性,笔者从市场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议。
一、农村合作金融经营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信用评价方法滞后,评价标准不科学
当前,我国大多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对客户信贷风险评价上存在普遍的问题,即评价方法过于简单,就信贷风险的管理模式而言还具有十分明显的传统特点,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的需要,也没有及时引进的风险控制技术。目前,信贷风险分析技术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主要的分析依据还是依照工作人员对农民的基本了解,这种依据是缺乏科学性的,没有一个系统的评价指标,导致对风险并不能合理的控制,评价结果也并不是十分可信,增加了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
2.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收益来源于风险,是对风险科学管理和控制的结果,因此,应该有一套科学的风险内控体制,并提高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上升到责任的范畴。当前,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内控体系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总体上而言,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管理模式还普遍落后,并没有在风险控制理论指导下实现转变,粗放型特征还是十分明显,没有形成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控制的每个环节之间还存在很多不符合规定的现象;其次,金融机构员工作人员险管理理念淡薄,风险问责机制刚处于起步阶段,真正去落实好需要一个过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在执行各自任务时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各自的职责也并不清楚,只是被动机械的完成固定的工作任务,在主观上认为风险控制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这种思维严重削弱了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第三,员工素质普遍不高,观念落后,知识体系长久得不到更新,导致员工风险控制只是的缺乏,不利于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
3.进一步优化风险控制的外在环境
当前,我国农业增强速度缓慢,农村市场不断萎缩,农村消费水平持续下降,导致农村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增加且风险控制难度增加。此外,政府支农力度不不大,很多优惠的政策不得到执行,农村的实际增长十分缓慢,农民收入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此外,由于分税制度的改革使得地方财政紧张,并且贷款财政开销严重,政府往往需要金融上的帮助来度过难关,这样政府就开始干预到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中来,打破了金融机构的正常运行,导致风险控制能力的下降。
4.经营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对贷款业务过分依赖
当前,农村合作金额机构实现网络化的时间较短以及受到历史原因的影响,实现全国通兑的难度较大,和其他大型银行相比较而言,其经营的业务比较单一,主要还是传统业务类型,由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也没有能力去积极去拓展其他义务,主要依赖的还是传统贷款业务,此外,由于贷款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风险。
5.客户认知度不高,客户种类单一
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的历程来看,其主要的客户是农民,而由于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仅把农民作为储户,而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客户,这样就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农村的初衷相背离。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服务农村的功能逐渐减化,农民和其联系也就渐渐疏远,农村即使手中有了多余的存款,也往往存入大型银行,民众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认知度逐步降低。
6.缺乏高素质人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的竞争,掌握高素质的人才是取胜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员工素质总体上不高,造成管理上的落后,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其发展的进程。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无法把握市场经济的动态特征,也就无法制定出科学的发展策略,使得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步履维艰。在今后农村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其中,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应当坚持的正确道路。
二、加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控制措施
1.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优化贷款投资渠道
实践中,对农民信用评价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靠的都是直观感受,评价结果参考意义不强。此外,农民在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之后盲目进行投资,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很容易投资失败,导致贷款资金无法偿还,增加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所以,农村金融机构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构建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并对投资方向进行优化,把经营风险降到最小,实现对信贷风险的有效控制。
2.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降低违约风险
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户信贷存款的经营风险。实践中,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才能够最大可能的降低信贷风险,目前农村收入偏低仍然是信贷违约出现的关键所在。可以完善土地流转,并逐步提高财政对粮食的补贴数额以拓宽收入来源。完善土地流转制转机制,鼓度能够为实践中土地流转提供指导,促进土地流传的进程,实现规模化经营,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 3.完善第三方担保制度和保险制度,最大程度的降低经营风险
当前,特色种植业、养殖等存在着很大的市场风险,一旦对市场出现错误判断就会导致失败,最终出现违约,所以,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引入第三方担保机构、投保等方式降低信贷风险。
4.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理论,提高对风险的控制能力
首先,要树立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观念,并以此为指导逐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新的一轮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对于机制体制的创新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在明晰产权以及理清法人治理结构的背景下,管理信贷的风险渐渐超过了较为狭窄并且有着纯粹性的技术管控的范畴,这些特点都可以综合全面的得以体现,并且都渐渐转变为农村金融机构综合管理的问题。
其次,加强约束以及奖励机制,从内部控制上对信贷风险进行完善。长久以来,出于历史的因素农村金融体系普遍没有较强的风险控制意识,使得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建设信贷风险的管控制度上无法得以完善,无法在管理的整个过程当中以及各个环节得以涵盖。并且,鉴于信贷业务的风险不可避免的同业务部门相互交织,控制信贷风险的制度零零散散的分布在操作规程以及业务管理的办法当中,提升了防范风险的困难度,造成了在实施制度的过程当中没有充足的执行能力。
最后,先进信息管控系统的建立,有助于技术效率的提高。经营风险的内控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交流、传递以及反馈信息的过程,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的风险不能缺少技术领先、符合需求的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
5.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管理的创新和体制的改革
一个企业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市场、资金、环境、人才,其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当今时代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加的突出和明显。企业引进了先进的人才,意味着自身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服务品质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优化,为自身的发展带来很多有利的因素。市场经济的运行讲究资源的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人才作为资源的一种也是自由流动的,农村金融机构作为企业的一种应当充分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其中,为自身的发展注入动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6.创新产品类型,走客户多元化化道路
目前,国内金融机构数量有上千家,竞争十分的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自身要有良好的产品类型。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经济实力还比较弱小,和其他一些大型银行相比较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在于服务质量不高,推出来的金融产品比较单一,客户比较单一等,为了促进自身更快的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应当立足现状进行改革,结合市场的需要积极拓展金融产品类型,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此外,农村金融机构还应当积极拓宽自身的客户渠道,不能仅仅依靠农村,还应把更多的非农民众作为潜在客户,给自身发展增添更多的动力。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解决高“三农”问题更是离不开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然而,由于农民自身知识体系不完备,缺乏对市场的了解等因素,他们很难做到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导致从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最终无法偿还,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因此,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应当立足现实,不断提高其控制风险的能力,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发挥好自己应有的作用。然而,实践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风险控制中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信用评价方法滞后,评价标准不科学、风险内控体系不完善,风险控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等,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希望对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孙爱芹.提高农村信用社经济效益的途径[J].科技经济市场,2014(07).
[2]高发寿.论云南省文山州农村信用社综合竞争力的提升[J].北方经贸,2014(11).
[3]杜建林.当前农村信用社的困境与出路[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3).
[4]吕银.互联网金融对农村信用社的影响与探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0).
[5]吴莞生.农村信用社改革机遇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6).
[6]李纲.新背景下农村信用社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