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层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也是对素质教育方法的新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把学生分开层次进行教学,更能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分层施教、异步达标”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并以这些差异为依据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能力层次的班级,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系统以控制教学进程,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最适合他们个性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一)主体分层
1.分层的多元性
所谓分层的多元性,一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情意特征以及部分学生的意愿和班主任的建议。二是指先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在A层中再进一步分高、中、低班;分别在B、C层中均衡分班。组成固定的教学班,便于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
2.分层的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并非固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其好处是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分层的隐蔽性
隐蔽性是指学生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不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这是因为,分层不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其目的也不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测验,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尽量减少由于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二)主导分层
对教师分层的主要依据: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四是责任心强;五是工作经验丰富;六是转变差生方法多。
为此,我们把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转变差生方法多的教师安排在C等班级任教。把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具有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责任心强,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安排在B等班级任教。把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知识渊博,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的教师安排在A等班级任教。
(三)组织教学
分层教学力图解决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的问题。其指导思想是努力寻求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点,个别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优生、中等生、差生三部分学生能否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也是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我们要求在A等班级任教的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优生更“尖”。要求在B等班级任教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到边上新课边复习,力求转向“优生”。要求在C等班级任教的教师重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应加强复习力度,补缺补漏,对新知识的掌握只要求最基础的即可,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和谐发展。
(四)反馈调控、动态评价
分层教学,要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反馈调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着眼分层达标,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适时动态评价是重要的手段。
1.及时反馈调控,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任教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随时出现的即时信息作出巧妙、灵活的处理,调整教学节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师和学生要不断调控各自教学行为,使得教学和谐有序高效地开展。
2.适时动态评价,促使各层学生达标
适时动态评价,促使各层学生达标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所谓动态评价就是指评价要以分层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分层作业、分层测试,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标准,就应肯定,表扬,对超标行为给予鼓励,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目的
(一)实践目的
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诸如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通过操纵以年段为单位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假设及感性认识。
第一,通过分层教学,关注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构成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视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重视训练数学的基本技能,落实数学的双基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通过分层教学,把“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知识,精心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感受学数学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第三,通过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化数学学科学习的思想方法,形成和完善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确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
根据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要组织和实施好分层教学,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前提,有效施行差异教学是重点和关键,实现“达标提高”促使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是目的和归宿。
首先,把握学生层次,合理搭配分班;其次,客观把握学生层次;
再次,分层练习,分层作业;最后,分层评价,梯度测验。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分层达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当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分层施教、异步达标”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学生客观存在的个别差异为前提,并以这些差异为依据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能力层次的班级,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体系、设计适合不同层次学生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多层次的形成性评价系统以控制教学进程,为每一个学生营造一种最适合他们个性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一)主体分层
1.分层的多元性
所谓分层的多元性,一是指分层的依据主要是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考虑学生的认知风格、情意特征以及部分学生的意愿和班主任的建议。二是指先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然后在A层中再进一步分高、中、低班;分别在B、C层中均衡分班。组成固定的教学班,便于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
2.分层的动态性
动态性是指对学生的分层划块并非固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阶段性调整,做到“有进有出”“有上有下”。其目的是如何始终把学生置于最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环境中。其好处是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3.分层的隐蔽性
隐蔽性是指学生分层的具体情况教师应清楚地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但又不向学生公布,不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这是因为,分层不是一种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其目的也不是一种对学生能力的测验,而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尽量减少由于分层对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
(二)主导分层
对教师分层的主要依据:一是“德”,即崇高的思想品德;二是“才”,即知识渊博;三是“术”,即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四是责任心强;五是工作经验丰富;六是转变差生方法多。
为此,我们把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责任心强,工作经验丰富,转变差生方法多的教师安排在C等班级任教。把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具有较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责任心强,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教师安排在B等班级任教。把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知识渊博,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技巧的教师安排在A等班级任教。
(三)组织教学
分层教学力图解决因材施教在数学教学中真正有效实施的问题。其指导思想是努力寻求班级教学与个别教学的结合点,个别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优生、中等生、差生三部分学生能否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这也是分层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
因此,我们要求在A等班级任教的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优生更“尖”。要求在B等班级任教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适当向课外延伸,做到边上新课边复习,力求转向“优生”。要求在C等班级任教的教师重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对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培养应加强复习力度,补缺补漏,对新知识的掌握只要求最基础的即可,让学生对学习有信心,和谐发展。
(四)反馈调控、动态评价
分层教学,要做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反馈调控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要着眼分层达标,促进学生的不断进步,适时动态评价是重要的手段。
1.及时反馈调控,优化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任教不同层次班级的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对随时出现的即时信息作出巧妙、灵活的处理,调整教学节奏,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根据课堂情景的变化,教师和学生要不断调控各自教学行为,使得教学和谐有序高效地开展。
2.适时动态评价,促使各层学生达标
适时动态评价,促使各层学生达标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所谓动态评价就是指评价要以分层目标为依据,对学生分层作业、分层测试,只要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标准,就应肯定,表扬,对超标行为给予鼓励,充分发挥激励的导向作用。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目的
(一)实践目的
数学分层教学的教学实践,是为了检验分层教学策略对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及对诸如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影响。通过操纵以年段为单位分层教学这一举措,对数学教育教学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实施分层教学的理论假设及感性认识。
第一,通过分层教学,关注面向全体学生的统一要求,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构成数学基础知识的基础放在突出的位置,重视渗透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重视训练数学的基本技能,落实数学的双基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通过分层教学,把“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知识,精心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为学生创造更多感受学数学成功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第三,通过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内化数学学科学习的思想方法,形成和完善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确立正确的数学观。使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去。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过程
根据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要组织和实施好分层教学,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前提,有效施行差异教学是重点和关键,实现“达标提高”促使全体学生充分发展是目的和归宿。
首先,把握学生层次,合理搭配分班;其次,客观把握学生层次;
再次,分层练习,分层作业;最后,分层评价,梯度测验。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效果明显,达到了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分层达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