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间舞蹈艺术探究——彝族烟盒舞的传承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iyaya135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煙盒舞广泛流传于云南彝族的尼苏支系,是一种集娱乐性、继承性、群体性、多元性等多种属性为一体的民间艺术,是云南彝族传统民间舞蹈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蕴含着丰厚的艺术、民俗、历史等文化价值,折射出当地族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是积淀厚重的彝族传统艺术文化瑰宝。本文从烟盒舞的起源、发展及舞蹈特点、意义来探讨烟盒舞,重点讨论当前烟盒舞的传承发展历史以及未来的传承策略。
  【关键词】:云南;民间舞蹈;彝族烟盒舞
  一、彝族烟盒舞概述
  1、彝族烟盒舞起源
  烟盒舞是滇南彝族的民间舞蹈,因为跳舞时舞者双手要各拿一个竹皮或树皮制的烟盒弹跳起舞,所以有了烟盒舞这个名字。但是想把烟盒舞转型,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一是烟盒舞的历史悠久,很难找到最原始的对烟盒舞的记载。二是彝族民间的烟盒舞一直被封建统治者列为“山野粗物”,所以很多书上都没有对它的记载,诗人们也很少在它们的诗词中提到烟盒舞。三是在以往侧重对舞蹈的研究,而忽略了烟盒舞的文化内涵。
  2、烟盒舞特点
  烟盒舞也被叫做“跳弦”、“跳乐”、“跳三步弦”等,有时人们会把“跳乐”当作舞蹈的总称,“跳弦”专指跳烟盒舞。但是无论是把烟盒舞叫做什么,它的伴奏乐器都是四弦,基本动作大致相同,“三步弦”是其基本步伐,大多是以模拟动物和劳动生产过程为主要内容,如今我们已经在滇东南石屏、建水等县收集到了多个套路。
  二、烟盒舞的传承发展
  关于烟盒舞形成的具体年代,已无从考证。多数学者认为,烟盒舞的源头很早。元明时代初步形成,到了清朝,发展较为成熟。“元代逐步形成烟盒舞、海菜腔形态,明代完善、发展了烟盒舞、海菜腔,至今一千多年。”本文将烟盒舞的发展阶段以新中国成立为界线,分为建国前的烟盒舞和建国后的烟盒舞,分别加以说明。
  1、建国前的烟盒舞
  通过很多专家学者对烟盒舞历史变迁的探讨和研究,我们可以得知,烟盒舞最初的名称并非“烟盒舞”。因其产生于彝族百姓中间,故它最初的称呼是用彝语称为“则比”。彝语的“则”有“鼓”的意思,“比”,可译为“跳”。根据意思翻译过来,就是“跳鼓”的意思。早期的烟盒舞,因参与者均是彝族,很多舞蹈套路,都是用彝语命名的。明朝时,汉族中央集权的政策渗入到彝族地区时,汉化的烟盒舞套路名称,也就应运而生了。这些舞蹈套路虽已烙上了汉族文化的印记,却依然保留着彝族的地域风格。
  彝族是热情如火的少数民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也相对自由。然而,那时的封建礼教思想已根深蒂固。对于在玩场上以男女青年间互诉情话,甚至以此情定终身的活动,大多数长辈是反对的。何况,在烟盒舞的动作中,有很多是富有“挑逗”意味的,这在尊崇礼教文化、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是坚决不允许的。这种在封建礼教观念下对青年男女“吃火草烟”跳烟盒舞谈情说爱的偏见,直到建国以后才逐渐淡化。
  2、建国后的烟盒舞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中央为了民族团结,将曾经对彝族同胞带有歧视意味的称呼正式改为“彝族”。同时,组织了一批文艺工作者,前往彝族村寨,积极发掘彝族人民中富有传统民族文化的经典歌舞。当大家看到彝族百姓用烟盒做舞具,同时手指弹击烟盒内侧,发出“哒哒”的清脆响声时,觉得这种舞蹈很生动有趣,于是便将它称为“烟盒舞”。从此以后,“烟盒舞”这个称呼,就流传开来。
  20世纪50年代初期,由于少数民族文化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部分民间艺人,把在民间跳的烟盒舞,经过加工,搬上舞台,使更多人了解烟盒舞。20世纪60年代开始,彝族聚居地区的汉族居民,和彝族同胞的交流日益密切,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少数民族传统民间艺术政策的大力倡导下,越来越多的汉族人民也加入烟盒舞中。烟盒舞早已不再是彝族年轻人们“吃火草烟”时的娱乐活动,如今已经出现了彝汉共跳烟盒舞的情况。到了60年代末,烟盒舞从“吃火草烟”的社交活动中逐渐脱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一种舞蹈。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使得彝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在生产劳动之余,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带领爱好文艺的青年男女,深入学习彝族人民世代流传下来的烟盒舞,慢慢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云南传统艺术的接班人。他们在习得传统风格烟盒舞的基础上,对这种艺术不断进行加工创造,逐渐成为云南各地文艺汇演的中流砒柱。
  20世纪80年代,烟盒舞的发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峰。在民间,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都要跳烟盒舞助兴。
  时至今日,烟盒舞逐渐褪去“原生态”的符号,成为老少咸宜、喜闻乐见的健身娱乐方式。
  三、烟盒舞的传承策略
  1、着力倡导草根艺人在原生地的自我传播
  提倡用师承方式、村寨传承方式和社区传承方式进行自我传播。眼下很多烟盒舞艺人并不能把舞蹈当作他们的谋生技能,也没有因此在生活中得到尊重和回报,所以,我们要为保护民间艺人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对烟盒舞艺人的保护,除了要给他们相应的生活条件,还要为他们创造能够传承烟盒舞的经济条件。政府部门要为他们创造条件,使烟盒舞项目能够在商品市场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让民间艺人和当地群众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2、守护社区广场民族舞活态传承的文化阵地
  广场舞又称叫“民族舞”或“健身舞”,它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舞蹈。因为其轻松悠闲,所以吸引了很多人加入其中,在全国掀起了一阵浪潮。我认为跳广场舞,就是对民族舞蹈的传承,并且传播了民族文化精神。我们要对其中那些没有进行专业舞蹈学习的领舞者,进行评级、考核、评定资质等级之类的有序管理,逐步规范和引导民族文化产业向良性的方向发展。最终,利用此社区广场民族舞文化阵地,实现活态传承民族舞蹈的最大化。
  3、文化馆、站的指导性传播
  文化馆、站的工作人员承担着对所处的县、市、乡、村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整理和研究的重任。工作个人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所以,文化主管部门会定期对这些工作人员进行指导培训。
  4、艺术团队需要传承民族歌舞
  专业艺术团队要不断学习,传承和发展民族歌舞,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组织艺术团队的人要在掌握原生态民族民间舞文化的精髓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我们要对传统抱着尊重、敬畏的态度,这样我们才能回报传统和民族。
  四、总结
  民族文化维系了该民族的生存,它是民族智慧的结晶。烟盒舞就是名族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才华和品质,它一边传承了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一边塑造了符合民族现代化的年轻人。
  参考文献:
  [1]李秀慧. 石屏地区彝族烟盒舞发展探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4.
  [2]李永惠. 彝族烟盒舞的活态传承[J]. 四川戏剧,2014,09:137-141.
  [3]刘囡囡. 从彝族“烟盒舞”中探究原生态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97-98.
  [4]朱艳,杨健科,赵冠明,段义龙. 滇南彝族烟盒舞的起源与流变[J]. 当代体育科技,2015,25:191-192.
  [5]李静,赵妍. 浅析彝族烟盒舞的发展趋势[J]. 新校园(阅读),2015,08:64.
  [6]龙倮贵,马岑晔. 试析彝族烟盒舞源流及其类型和风格[J]. 毕节学院学报,2011,01:25-31.
  作者简介:(1995—),李思佳,女,汉族,重庆人,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西南民族大学舞蹈方向研究生,作品《绣球抛》在四川省新作舞蹈比赛取得满意的成绩。
其他文献
【摘要】:透光材质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漫长的演变过程。透光材质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新形式,往往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与创作特点。通过透光材料装饰、透光工艺品、透光陈设装置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透光材质与室内设计相辅相成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透光性材质;室内设计;应用  绪论  从透光材质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在建筑设计和室内发展史中,透光材质是及其重要的,它的发展对室内设
期刊
【摘要】:印章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其本身鲜明的符号化特质与标志设计相通。印章的传统文化意蕴赋予了现代标志设计丰富的精神内涵,使标志设计展现了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本文从印章艺术入手,分析概括古代印章的传统文化底蕴,并结合现代标志的设计案例探讨印章文化意蕴在其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现代标志设计;印章;文化意蕴;体现  第一章 印章概述  一.印章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据考证,印章起源于商周时期
期刊
【摘要】:舞蹈演员依靠人体训练有素的全身动作和局部动作,经艺术训练、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概括,进行着作品规定情节、情感、精神的表演创作。在舞蹈表演的天地里,演员担负着创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表达思想感情,传达文化意蕴,传播信息的职业责任。演员的表演过程实际是一个信息释放体,将繁复多样的人体信息载体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并以丰富的美的动作传递着文化信息。  【关键词】:舞蹈演员;表演;创作  舞
期刊
【摘要】: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为了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态、高尚的品质等,我们需要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由于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色彩色调运用与儿童心理及性格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健全,以至于现在没有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来指导设计师门如何在儿童房设计中较好地应用色彩色调。因此,通过成熟的色彩理论知识加上我国的传统地域文化、审美观念等特点,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程度
期刊
作文就是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过程,因此简单的说,作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将丰富多多彩的生活体验,运用一定的逻辑思维流畅的表达于书面之上。但是在现实的作文教学中,教者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就作文而作文,这样学生写出的作文大都虚情假意、矫揉造作,格式千篇一律,没有真情实感,也就没有了温度。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脱离虚假、冰冷的写作情境,那就需要我们教授写作中的情感回归、生活复原。  学生的生活
期刊
【摘要】:《水浒传》是一部反映我国封建社会后期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作品,它展示了封建社会后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必然性和正义性,塑造和歌颂了反抗封建压迫的一系列英雄人物,梁山好汉的血性形象侧面揭示了尼采的酒神精神是促进社会的精神原动力,但同样有局限性。  【关键词】:日神;酒神;水浒传;尼采
期刊
天刚擦黑,范老爷正要叫店里的伙计将临街的木板门上好,准备关门打烊的时候,门前一黑,快速地走进一个人来。  來人一袭青布长衫,中等个儿,稍稍有点儿显瘦的身材。  尽管光线不是很好,而且来者将头上圆形毡帽的帽檐压倒了眉梢,但范老爷还是从来人脸上那副古铜色的眼镜和镜片后那双小而有神的眼睛里认出了来人是谁。  范老爷的脸上隐隐掠过一丝惊恐和不安。  很显然,来人并不是小镇上的居民,但范老爷对来人却并不十分
期刊
【摘要】:日本殖民者作家西川曾经对台湾民俗题材文学进行了搜集及整合,创作了大量台湾题材文学作品。在对台湾文学深入分析了解之后发现,在台湾文学作品内,其中包含大量巴蜀文化,并且产生了大量实力派作家。虽然台湾文学作品内具有显著优势,艺术风格十分鲜明,但是作家在对巴山蜀水描述具有相同特征,有效彰显出巴蜀文化。本文在对巴蜀文化分析研究中,以台湾文学作为研究,希望能够对巴蜀文学内巴蜀文化进行全面分析了解。 
期刊
(一)创作背景  刘勰生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当时盘根错节的儒家保守思想依然残存未绝,一方面追逐华丽的文风,众所周知的“齐梁文风”,因此文坛上出现了尖锐复杂的斗争。牟世金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描述这种斗争状况为:“道要使文为自己服务,成为载道之器;文则力图按照自己的特点发展,不愿做道的附属品。这样,它们之间就必然要发生矛盾和斗争。文和道有矛盾,又要求统一。”因此,刘勰处于儒学衰微、文胜于道,华艳的
期刊
【摘要】:《西厢记》全名《崔鶯莺待月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由元代著名杂剧家王实甫所著,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他一经上演便惊倒四座,博得大众喜爱,荣获众多好评。历来学者较多关注剧中主要人物而对一些配角,但却同样起重要作用的一些僧人探讨较少,这些僧人有强烈的典型性与时代性,本文将对《西厢记》中法本等僧人形象作以剖析病寻其塑造的原因。  【关键词】:众僧人;形象;塑造原因;文人地位及心态  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