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色调——当代儿童居室设计中的一抹亮色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ye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为了培养儿童健康的心态、高尚的品质等,我们需要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由于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在色彩色调运用与儿童心理及性格方面的相关研究还不够健全,以至于现在没有一个完善、成熟的体系来指导设计师门如何在儿童房设计中较好地应用色彩色调。因此,通过成熟的色彩理论知识加上我国的传统地域文化、审美观念等特点,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的发展程度,来进行儿童居室中的色彩应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居室;暖色调;居室设计;儿童居室设计
  1.儿童居室设计的相关概念
  1.1儿童居室的概念
  儿童居室是由整个家庭建筑空间内部划分的单独空间区域。儿童居室是集孩子的卧室、起居室和游戏空间于一体的空间,在设计中应增添有利于孩子观察、思考、游戏的成分。在儿童居室设计中,不管是在色彩上还是在装饰品的选择上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等。
  1.2儿童居室设计的概念
  儿童居室设计是室内设计中的一部分,他在整个家具设计中占有着独特、个性的地位,设计师除了科学地运用设计手法和色彩,还应该就儿童空间注意环保材料的使用,最好用木质等比较接近自然的原料,尽量少的选择油漆工艺的家具。在儿童居室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遵循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与儿童发展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相联系,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儿童生理、心理各方面健康成长,赋予想象的生活空间,使孩子能在自己的快乐城堡中茁壮成长。
  2.暖色调的相关概念
  2.1暖色调的概念
  色调是指物体反射的光线中以哪種波长占优势来决定的,不同波长产生不同颜色的感觉,色调是颜色的重要特征,它决定了颜色本质的根本特征。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桔红、黄色以及红色一端的色系总是和温暖、热烈等相联系,因而称之为暖色调。值得一提的是并非黄色、红色就是暖色调,冷色调中适当加入暖色调也能创造出赏心悦目的暖色调。
  2.2暖色调的生理及心理作用
  2.2.1暖色调的生理作用
  通过科学家长期调查显示,人眼接触到暖色调时会有瞳孔扩大,心跳加速等特征出现。不同的暖色调给人不同的生理感受,如黄色系列会给人前视和明朗,橘红色可以是我们的呼吸脉搏加快。从生理学上来说,当我们的眼睛受到不同暖色调的刺激时,我们的肌肉组织、血脉系统会发生向外扩张或向内收缩的不同变化,由此我们会产生出不同的情绪表现和体验,从而反馈出不同的胜利感受。
  2.2.2暖色调的心理作用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生理作用,暖色调同样会在我们的心理上产生不同效应,有研究表明,不同的暖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会让人有不同的联想效应。例如红色调,大致会给人两种联想和情绪,一种是正面积极的,让我们联想到清晨初升的朝阳,让人瞬时感觉到光明活力;另一种是消极负面的,我们会联想到血液,这会让我们感到焦躁不安等;不少儿童居室设计中会用到黄绿色,这是因为这种暖色调会让人联想到春天万物萌芽、欣欣向荣的气息,给人生命充满希望与朝气;看到黄色或橙色,这种暖色调就如正午的太阳明亮的色调,摄入人心,使人感到十分愉悦明朗。暖色调被人们像魔法一样地用来创造心理空间,表现内心情绪,反映思想感情。
  3.暖色调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整体性
  就设计而言,一定要有贯穿始终的设计思路、设计定位和整体风格,而色彩设计是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色彩设计也应有整体的安排与统筹,以形成统一的风格。在儿童居室色彩设计中,确定儿童居室色彩的主体色是第一步,主体色是形成整体色调的色彩,是体现设计风格的色彩。一个设计的背景和主体色超过三种,色彩过多,会造成杂乱无章,色彩不统一,没有主题等效果,而其他的色彩只能作点缀,不能喧宾夺主。所以色彩设计中,设计师要有目的的理性地分析,把握大局,具备先整体后部分的思维方式。
  3.2安全性
  由于色彩设计在儿童居室的广泛应用,“色彩污染”却渐渐成为曝光率较高的词汇,因此儿童居室色彩设计的安全性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
  暖色调有紧迫感、扩张性、注目性;而冷色有收敛性与后果感。所以色彩对儿童的生理影响也主要表现在眼睛和视力方面。视觉的感知作用,可以直接影响人的心理。人在不同的色彩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和联想,特别是成長中的少年儿童,他们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对世事开始有自己的理解。而居室色彩不仅能左右他们的情绪,甚至会造成某种潜在的、长期的心理障碍。在运用色彩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安全性、成长性。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美的自然法则,带给孩子质朴、清新、简洁的视觉享受。
  3.3地域性
  色彩的运用和审美是以多数人的感受所决定的,但受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状况的影响,不同的民族与人种对色彩也有着不同的喜好。例如:汉族习惯将红色作为喜庆和吉祥的象征:蒙古族由于身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的自然环境和受到宗教活动的影响,多以浓重的颜色和对比色装点。我国南方多用较淡或偏冷的暖色调,北方则多用偏暖色调;潮湿多雨的地区,色调明度可稍高,寒冷干燥的地区,色彩明度可稍低。
  4.如何在儿童居室设计中运用暖色调
  4.1在室内空间上的应用
  室内界面包括了墙面、地面、门窗等,这些界面的色调是空间的主要色调,并起到了衬托室内其他物件的作用。界面色调与其种类、空间位置有很大关系,它对儿童的生理心理感知造成不同影响。
  以最常见的天花板、地板、墙面为例。天花板的色调可以以浅暖色调为主,适当运用米白色,在空间层次不喧宾夺主,同时也让视觉效果更加开阔;地面色调有衬托家具和墙壁的作用,在地面的选色上宜采用同类色调或邻近色调的对比,使家具更突出。墙面除了承担背景功能,还能影响空间的明亮程度,在设计儿童房墙面时,可以用色彩明亮的壁纸或卡通画,活跃室内气氛,这也有利于开发儿童的智力与想象力。   因此,室内界面色彩也可称为室内背景色,它是室内色彩设计中首要考虑和选择的对象。儿童房中,可以将背景色设为柔和的暖色调,这样可以形成和谐的气氛。如果使用艳丽的背景色,也将给人深刻的印象,但要注意色彩的搭配与处理。
  4.2在室内软装上的应用
  儿童房的家具在设计选用时,一方面要注意色彩明亮和生动活泼,符合色彩的美学规则。另一方面要注意主色调和次色调的关系,在突出主色调的家具时,适当地配以次色调家具予以衬托,以形成对比关系和协调关系。
  物象所形成的色彩現象,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种存在作用于人的视觉之后便造成人的色彩感觉。前面提到,暖色调会给儿童带来不同的生理感知,在选择儿童居室家具的时候,我们应该多选择一些温和的暖色调,让儿童在居室空间中有积极向上的视觉感知。
  单一色调会显得单调乏味、贫乏无力,选用大胆明亮的对比色调,能激发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更能培养孩子对颜色的敏感性。然而,暖色调对人的危害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长期处于大面积的鲜艳暖色调之中,儿童的视力和视神经发育以及情绪上将受到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所以说合理利用孩子对颜色的敏感性来进行设计,较为中庸的颜色如黄色、黄绿色等比较适合运用到家具设计当中。
  4.3在室内装饰上的应用
  父母们都会给孩子买些玩具,小装饰品,来点缀他们的小空间,来陪伴他们。在玩具、饰品的选择上父母要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或带有卡通图案的可爱设计,以便迎合儿童天真活泼的心理特征。对于比较内向的孩子则可以运用暖色和鲜艳的色彩来激发儿童的活力。同时,色彩鲜艳的玩具、饰品的选择,可以刺激儿童大脑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室内窗帘、帷握、床罩、台布、地毯等可用于背景色,也可用于重点色来装饰。玩具、灯具常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室内色彩中,常作为点缀色彩,一般采用突出的色彩,这样可以打破单调的环境,常常选用与背景色形成对比的颜色。
  5.结语
  现今社会的儿童居室设计的典型特征是突出特点、交流互动、安全环保,未来社会的儿童居室设计在注重色调的安全性、艺术性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互动性和教育性相结合,让儿童在潜移默化的色彩国度中“寓教于乐,健康成长”两者完美结合,这会成为未来儿童居室设计的基本要求,也会成为典型特征,即艺术与功能性的完美结合。总而言之,一套成功的儿童居室设计都会涉及到空间、软装等的色彩因素,对儿童房设计的重视势必会带动相关专业的设计,这其中凝聚了更多设计师的汗水。对于儿童居室的设计讨论,要想取得较为良好合理的效果,作为设计师有必要多与孩子交流,倾听一下他们的意见,毕竟他们才是我们设计居室的对象,我们设计的成败与他们有着密切的关联。
  参考文献:
  [1]林晨.当代住宅儿童专用空间环境色彩应用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 2014:1-3.
  [2]甘莉.儿童房室内色彩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 2008:32,48.
  [3]黄星华.儿童房中的色彩设计——基于儿童色彩感知发展的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 2008:5,17.
  [4]王晓超.儿童房中的色彩应用研究.[D].河北:河北师范大学, 2013:14.
  [5]家居装修色彩搭配原理[J].家居装饰全攻略,88-89.
  [6]孔繁夷.浅谈色彩的冷暖[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04,10(4):91-92.
  [7]邝卫国.色彩安全性-儿童居室色彩设计的探讨[J].现代服务,2007,(4):141-142.
  [8]王可心.色彩在儿童居室设计中应用的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 2010:25-27.
  作者简介:叶柠(1994-),男,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宗教和艺术是人类在漫长发展历程中产生的两大人类文明。中外许多哲人都对艺术和宗教有过精辟论述,从对人的影响来讲,二者都有净化心灵的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因,以宗教题材为背景的大型室内情景体验剧《又见五台山》便呈现给世人。其中最具舞蹈特点的剧目《万佛明》的惊艳亮相成为全剧的一个高潮,本文将从观者的视角对作品《万佛明》的编创设计进行细致探讨,并就舞台表现和作品本身想要传达的佛教文化进行重点阐述。 
期刊
【摘要】:传统图案是由历代沿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图案,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一种设计图案,在不同时期其表现手法各异,特点鲜明,能充分体现时代特点。但现代设计方面多以学习西方设计为主, 融合了太多的外来文化。如果能够在设计中科学的运用中国传统图案,结合西方设计,中西合璧,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序结合, 就能达到更好的艺术设计效果,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多媒体的发展,传统的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创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主要分析了多媒体时代下舞蹈艺术发展与创新的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时代;舞蹈艺术;发展与创新  从舞蹈艺术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评论家也在不断的研究舞蹈艺术的创作方法和所表露出来的美学价值。而这些研究结果也增加了舞蹈艺术的理论内容。在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大量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舞蹈艺术在这些传播方式的影响下也
期刊
在所有的行业中,服装行业是个永恒的朝阳产业。服装,其定义是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因此与时尚潮流的密切接轨,使人们的服装更新频率日益频繁。服装制品的内需市场正由量的膨胀向质的细分化、多样化方向发展。领域也从正装到晚装、个性化时装,从一般设计到多元化设计方向扩展。流通也随着传统的流通体制转变为当今大型时尚购物中
期刊
【摘要】:文学作品作为社会文化因素的载体,从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作者思想以及时代特色。对比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可以窥见社会、文化、历史的变迁。本文着眼于作家玛丽·雪莱的作品《弗兰肯斯坦》与诺贝尔获奖者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从浪漫主义时期到20世纪中叶英国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转变。  【关键词】: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女性意识  【Abstract】
期刊
【摘要】:宋朝风俗画有着独特的人文内涵,其中“婴戏”题材以孩童为主要描绘对象,表现出孩子单纯、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并含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再现了两宋时期儿童生活的实景。婴戏题材的形成与宋代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本文将使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从市民经济、科举制、生育政策三方面对婴戏题材的影响,探索该题材在宋代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婴戏图;风俗画  从古到今孩子对每个家庭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古代
期刊
【摘要】:图形,是一种视觉性的语言,是一个用来传递重要信息的角色,现今,图形设计应更加注重受众的接受心理,用观念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去了解设计者想要去传达的理念,而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将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图形的形式与现代设计有机的结合,并将其发扬光大。  一.什么是图形  图形,是一种视觉性的语言,由形象、线条、色彩构成,遵循着艺术的基本表现法则,如美学原理、视觉原理,这些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
期刊
【摘要】:透光材质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漫长的演变过程。透光材质与室内设计相结合的新形式,往往代表了一种新的设计理念与创作特点。通过透光材料装饰、透光工艺品、透光陈设装置等艺术形式,展现了透光材质与室内设计相辅相成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透光性材质;室内设计;应用  绪论  从透光材质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发现,在建筑设计和室内发展史中,透光材质是及其重要的,它的发展对室内设
期刊
【摘要】:印章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其本身鲜明的符号化特质与标志设计相通。印章的传统文化意蕴赋予了现代标志设计丰富的精神内涵,使标志设计展现了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本文从印章艺术入手,分析概括古代印章的传统文化底蕴,并结合现代标志的设计案例探讨印章文化意蕴在其中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现代标志设计;印章;文化意蕴;体现  第一章 印章概述  一.印章的产生及发展过程  据考证,印章起源于商周时期
期刊
【摘要】:舞蹈演员依靠人体训练有素的全身动作和局部动作,经艺术训练、艺术加工、艺术提炼、艺术概括,进行着作品规定情节、情感、精神的表演创作。在舞蹈表演的天地里,演员担负着创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主题,表达思想感情,传达文化意蕴,传播信息的职业责任。演员的表演过程实际是一个信息释放体,将繁复多样的人体信息载体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并以丰富的美的动作传递着文化信息。  【关键词】:舞蹈演员;表演;创作  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