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途径,是“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学校在实践中形成了“爱美融合”的课程育人理念,以“爱美融合”理念为指导,该校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了行之有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实施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课程育人改革在全国各高校掀起热潮,探索了诸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模式。课程育人改革要增强实效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从理念到实践构建起融合本校核心价值追求的具有针对性的模式。笔者所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爱与美”的核心价值追求,以“爱和美”为主线推进课程育人,形成了“爱美融合”的课程育人理念并进行了不懈探索。
1.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的内涵解析
“爱”意指教育的内在价值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政治素养等方面,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所在。具体而言,即教育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美”意指教育的外在行为追求,包括职业素质、行为技能等方面,是人才培养的外显表现。具体而言,即教育引导师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笔者所在学校将“爱”“美”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淀形成了“致用致美”的校训、“大爱大美”的校风、“精业精美”的教风、“尚真尚美”的学风。“爱美融合”即以爱育爱,以美育美,以爱润美,以美哺爱,培养德艺双馨的创意型工匠和创新型非遗传承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2. “爱美融合”理念对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2.1课程设置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首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新要求,即要以爱美融合为主线,构建铸魂强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笔者所在学校将所有课程分为思政课、公共文化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综合实践课五大模块。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中发挥铸魂的核心作用,除思政课之外的公共文化课在培养学生爱与美的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平台课是强能的基础,专业方向选修课则是对学生能力的拓展。包含毕业设计、双创实践、社会实践等在内的综合实践课则是对学生内在价值和外显行为的综合培育。
2.2课程内容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要求各门课程的课程内容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变革。思政课程在坚持培育学生大爱大德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找到教材内容与专业内涵的契合点,在课程内容安排中予以强化或补充。其他各门课程要充分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课程实施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要求在课程实施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也应与时俱进、因事而新。多师同堂不失为各类课程践行“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的有效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企业专家等各类育人主体进行恰当组合,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同堂指导,一方面可以使课堂形式更丰富,增强课堂吸引力,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育人主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阐释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相关教学内容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实现“爱”与“美”的育人目标。
3. “爱美融合”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路径
在“爱美融合”理念指导下,不同类型的课程可探索具有针对性、适合该类课程特点的实施路径。笔者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就“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下的实施路径进行阐释。
3.1实施原则
一是把牢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要求。本专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学校“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下,确定思政课“融美育爱”教学理念,把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适切融合专业教育。思政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融通学生专业,指导学生实践,方可提高亲和力、吸引力,增强实效性。从育人目标上,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着力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志做美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从实施举措上,每次课设置“力行”环节,该环节均设置与学生特长、专业相关的实践任务;实践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做湖湘非遗新传人”,将政治理论和专业发展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以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理论指导自身专业发展和实践。
3.2实施策略
秉持“爱美融合”的课程育人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实施策略为:以美促知、融美增信、致美致用。
以美促知即充分利用学校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用美的作品作为课程导入、教学案例等,挖掘作品與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以美的作品为引导辅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知理论”的目标。
融美增信即充分挖掘美的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创作故事、典型人物、崇高精神等,在“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理论的力量,体悟信仰信念的力量,坚定四个自信,达到“信理论”的目标。
致美致用即设置能发挥学生专业特长的合适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实践行动中体悟思想伟力,并能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专业实践,以大爱之心创作没的作品,用美的作品传播大爱大德,达到“用理论”的目标。
3.3实施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课前研习探究、课中深度剖析、课后力行拓展三个环节。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选择优秀的艺术作品特别是美术作品作为课程导入,选择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课后布置能发挥学生专业特长的拓展任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第一单元《毛泽东思想》为例分析实施过程。 3.3.1以画为引,以史为线,课前研习自主探究。有中学历史、政治学习基础,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有美术基础,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试标明,大多数学生都呈现视觉型学习风格偏好,这决定了学生更乐于接受可视化、形象生动的信息。鉴于此,每次课都以一件或几件与课程内容高度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入,学生从赏析作品开始,探寻作品历史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研习任务,思考探究教师提出的系列问题并形成研习成果。
3.3.2明理为要,育人为本,课中引导深度剖析。全面、准确把握理论是本课程的首要目标。在课前研习的基础上设置“明理”环节,针对学生在课前研习任务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展开深度剖析,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内容的科学性。
思政课往往因理论性强而容易走入仅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育人的误区。为此特别设置辩论、演讲等环节,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厘清思想迷雾,引导学生体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高尚情操,坚定四个自信,铸魂育人。
3.3.3.学思践悟,由知致行,课后力行落脚运用。鉴于学生对如何用理论普遍存在困惑的现象,每次课后拓展环节设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更深刻地把握理论。实践任务力求与学生专业特长相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悟理论、用理论;实践课邀请企业代表、专业带头人等同堂指导,探寻党的文艺指导思想,合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学会运用理论指导专业实践。
“爱美融合”是笔者所在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并经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模式,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创新,使课程育人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得以更加充分的彰顯。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0-06-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高国希,叶方兴.高校课程体系合力育人的理论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10-13.
作者简介:
王芳(1983-),女,汉族,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路径研究”(MY020A0)阶段性成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1)
关键词: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实施
自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以来,课程育人改革在全国各高校掀起热潮,探索了诸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模式。课程育人改革要增强实效性,最为关键的莫过于立足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从理念到实践构建起融合本校核心价值追求的具有针对性的模式。笔者所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了“爱与美”的核心价值追求,以“爱和美”为主线推进课程育人,形成了“爱美融合”的课程育人理念并进行了不懈探索。
1.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的内涵解析
“爱”意指教育的内在价值要求,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政治素养等方面,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所在。具体而言,即教育师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美”意指教育的外在行为追求,包括职业素质、行为技能等方面,是人才培养的外显表现。具体而言,即教育引导师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笔者所在学校将“爱”“美”的核心价值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淀形成了“致用致美”的校训、“大爱大美”的校风、“精业精美”的教风、“尚真尚美”的学风。“爱美融合”即以爱育爱,以美育美,以爱润美,以美哺爱,培养德艺双馨的创意型工匠和创新型非遗传承人,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2. “爱美融合”理念对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2.1课程设置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首先对课程设置提出了新要求,即要以爱美融合为主线,构建铸魂强能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笔者所在学校将所有课程分为思政课、公共文化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综合实践课五大模块。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在公共基础课中发挥铸魂的核心作用,除思政课之外的公共文化课在培养学生爱与美的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业平台课是强能的基础,专业方向选修课则是对学生能力的拓展。包含毕业设计、双创实践、社会实践等在内的综合实践课则是对学生内在价值和外显行为的综合培育。
2.2课程内容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要求各门课程的课程内容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变革。思政课程在坚持培育学生大爱大德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找到教材内容与专业内涵的契合点,在课程内容安排中予以强化或补充。其他各门课程要充分落实《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育人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3课程实施
“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要求在课程实施中采用的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也应与时俱进、因事而新。多师同堂不失为各类课程践行“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的有效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企业专家等各类育人主体进行恰当组合,采取线上或线下方式同堂指导,一方面可以使课堂形式更丰富,增强课堂吸引力,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育人主体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阐释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相关教学内容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实现“爱”与“美”的育人目标。
3. “爱美融合”理念下的课程实施路径
在“爱美融合”理念指导下,不同类型的课程可探索具有针对性、适合该类课程特点的实施路径。笔者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就“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下的实施路径进行阐释。
3.1实施原则
一是把牢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要求。本专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开展理论性学习,重在增强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学校“爱美融合”课程育人理念下,确定思政课“融美育爱”教学理念,把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二是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适切融合专业教育。思政课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实际,融通学生专业,指导学生实践,方可提高亲和力、吸引力,增强实效性。从育人目标上,着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着力增强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志做美的创造者、传播者和实践者。从实施举措上,每次课设置“力行”环节,该环节均设置与学生特长、专业相关的实践任务;实践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做湖湘非遗新传人”,将政治理论和专业发展有机融合,引导学生以党的文艺工作和文化建设理论指导自身专业发展和实践。
3.2实施策略
秉持“爱美融合”的课程育人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明确实施策略为:以美促知、融美增信、致美致用。
以美促知即充分利用学校专业特色,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用美的作品作为课程导入、教学案例等,挖掘作品與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以美的作品为引导辅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达到“知理论”的目标。
融美增信即充分挖掘美的作品背后的历史故事、创作故事、典型人物、崇高精神等,在“知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理论的力量,体悟信仰信念的力量,坚定四个自信,达到“信理论”的目标。
致美致用即设置能发挥学生专业特长的合适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在实践行动中体悟思想伟力,并能运用科学理论指导专业实践,以大爱之心创作没的作品,用美的作品传播大爱大德,达到“用理论”的目标。
3.3实施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过程一般分为课前研习探究、课中深度剖析、课后力行拓展三个环节。在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注重选择优秀的艺术作品特别是美术作品作为课程导入,选择与学生专业密切相关的典型人物、典型故事作为课堂教学案例,课后布置能发挥学生专业特长的拓展任务。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以下简称“概论”)第一单元《毛泽东思想》为例分析实施过程。 3.3.1以画为引,以史为线,课前研习自主探究。有中学历史、政治学习基础,学生对毛泽东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大多有美术基础,所罗门学习风格测试标明,大多数学生都呈现视觉型学习风格偏好,这决定了学生更乐于接受可视化、形象生动的信息。鉴于此,每次课都以一件或几件与课程内容高度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入,学生从赏析作品开始,探寻作品历史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研习任务,思考探究教师提出的系列问题并形成研习成果。
3.3.2明理为要,育人为本,课中引导深度剖析。全面、准确把握理论是本课程的首要目标。在课前研习的基础上设置“明理”环节,针对学生在课前研习任务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教师展开深度剖析,引导学生全面了解毛泽东思想“是什么”,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必然性、内容的科学性。
思政课往往因理论性强而容易走入仅重视知识传授而忽视育人的误区。为此特别设置辩论、演讲等环节,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厘清思想迷雾,引导学生体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高尚情操,坚定四个自信,铸魂育人。
3.3.3.学思践悟,由知致行,课后力行落脚运用。鉴于学生对如何用理论普遍存在困惑的现象,每次课后拓展环节设置实践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更深刻地把握理论。实践任务力求与学生专业特长相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悟理论、用理论;实践课邀请企业代表、专业带头人等同堂指导,探寻党的文艺指导思想,合力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学会运用理论指导专业实践。
“爱美融合”是笔者所在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并经实践检验证明行之有效的育人理念和实践模式,未来还将不断完善创新,使课程育人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得以更加充分的彰顯。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0-06-06,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高国希,叶方兴.高校课程体系合力育人的理论逻辑[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10-13.
作者简介:
王芳(1983-),女,汉族,湖南桃源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指引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路径研究”(MY020A0)阶段性成果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湖南 益阳 4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