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ixsil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准确深入的文本解读能够为阅读教学增添厚重的内涵以及独到的设计,但是当下的语文课堂中,文本解读误区重重,严重制约了阅读教学效益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尊重文本内涵、跳出文本束缚、回归文本本位的轮回历程,从而有效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
  一、观察:掀起文本解读误区的盖头来
  1.【典型】教师引导思考:《滥竽充数》中南郭先生为什么要逃走?生:骗走了俸禄做生意去了;可能去旅游了……
  【反思】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过分强化,导致了教师置文本本质要义于不顾,学生只能在文本表层游离,无法真正探入文本的内核深处,文本解读只能浅尝辄止。
  2.【典型】师:《牛郎织女》中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生:秉公执法,铁面无私。尽管织女是她的亲戚,照样大义灭亲,值得赞颂。
  【反思】在倡导多元理解,个性体验的理念感召下,教师失去了应有的引导职责,任凭学生自由发挥,放任自流,即便偏离文本价值中心,仍旧熟视无睹。
  二、思考:文本解读误区的出路在哪里
  1.尊重文本内涵,珍视自我体验
  (1)在感悟体验中激发兴趣
  文章的标题是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价值的凸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扣住文本的题目,多层次、立体化地进行感悟,对于把握文本内容、定位文本情感基调、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2)在静心品析中感悟词句
  言由心生,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是作者内心涌动思绪的直接体现,品味词句的过程就是感悟作者情感世界、追溯作者遣词思维的过程,只有静心品析,才能真正洞察作者语言文字的倾吐过程。
  如《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断——
  师:你们觉得这株海棠花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生1:长得很旺盛,充满了生机。我从“喷”字看出来的。
  师:能想象出花“喷”出来的状态吗?
  生2:好像海棠花自己猛地一使劲,本来蕴藏在里面的花儿全都一下子冒出来了。
  生3:“喷花的飞泉”,好像这些花不是一个一个长出来的,而是一起全部抽出来一样。
  2.跳出文本束缚,高屋建瓴构建
  随着阅读主体认知的不断拓展,思维的不断成熟,他们看待世界会多一份理性的思考,因而文本的解读也必须跳出原有的框架,以更加广阔的视野进行审视。
  (1)群文阅读,立体感知
  要想全面审视文本,把握文本表达的内核,我们就不能光局限在文本自身中,还要广泛阅读与此文本相关的其他材料,在历史和文学,甚至人物传记中汲取营养,使得自己成为一个杂家,这样才能做到全面深入地解读文本。
  (2)开掘背景,准确定位
  入选教材的不少文本,由于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就必须参考大量相应的背景资料,否则将会衍生出很多“滑天下之大稽”的笑话。
  以《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为例,不少教师将教学定位于“萧红童年的快乐、天真与可爱”。事实上,萧红的童年并不快乐,父母的苛责、奶奶的厌弃给萧红的童年背负上了严重的阴影,她只有在与爷爷在园子里相处的短暂时光中才能找寻到片刻的欢乐。如果了解了这层背景,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对于文本中散发出来的快乐就会有一层别样的体验,这样的定位才更加符合作者原本的初衷。
  3.回归文本本位,认知体验升华
  (1)角色置换,充分考量
  孩童阅读语文与成人有着巨大的不同,无论是解读的深度,还是解读的途径都大相径庭。因此,教师应该遵循学生解读文本时重感受和体验的特点,多从学生的角度考量文本:学生会怎样阅读课文?他们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还有哪些是不能读懂的?而作为一个教学者,教师则需要思考: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在哪里?这些训练点可以从怎样的视角入手?如何从训练点中引发学生对于文本价值主旨的体验?
  (2)多元解读,取向为准
  当我们再度回归文本时,教学中就要扣准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便是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多元理解也应该在契合文本基本主旨的前提下进行,一旦发生偏差,一切将会付诸东流。
  如《孔子游春》教学片断——
  师:孔子还会怎样评价水呢?
  生1:水,从不间断,哗哗直流,它好像永葆青春。
  生2:水,包容万物,与任何事物都异常亲密,它好像很博爱。
  生3:水,润泽透明,一眼看穿,它好像十分正直清廉。
  学生对于“水”的描述维度多元,想象丰富,但都围绕着文本的基本核心,这样的多元才是适切有效的。
  (3)批判阅读,思维辨析
  完全相信文本等于不信。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始终以质疑的眼光阅读文本,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思辨性的阅读习惯,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辨析能力。
  例如,郭初阳老师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引导学生理性辨析作者冯骥才的行为“禁锢圣灵而不自知”,将文本原本的“信赖”主体彻底颠覆了,从而引发了一场“人之自由”的探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意识,文本的解读也显得更为理性。
  经历了尊重、跳出与回归的认知历程,才能真正走出文本解读的误区,让阅读教学走上正确的“星光大道”。
  (责编 刘宇帆)
其他文献
目前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得到了相应的重视。那么,如何去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及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语文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以全新的理念对待教学时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基础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必须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尤其在工具性、人文性乃至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方面树立“人人
1.妈妈可以鼓励宝宝给帽子涂色,然后戴着帽子进行装扮游戏。2.扫一扫二维码,欣赏《撕纸成画》吧!3.时空建议:晚饭后,妈妈带着宝宝在书房进行制作。4.延伸问题:宝宝,你还有其他方法可
语文教学通过阅读感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善于自学,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要领,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逐步达到发展学生精神和人格的目的。笔者围绕阅读这个问题,来谈谈自己的对阅读教学的感受。  一、四度诱趣勤阅读  一度设疑引趣  “学则须疑”,疑问是学习的动力。不同学生、同一个学生在不同阶段都会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不同的疑问,这是学习的宝贵财富。作为教师,我
近几年来,在我校的教学过程中,常常有教师抱怨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素质差、不自觉等,笔者认为"只有带不好兵的将军,没有不好的兵".研究型学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课题,这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尤其是高考制度的改革,古诗文教学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更是按照不同的学段,针对古诗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怎样逐步全面地实现这些目标呢?教师首先面临的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存在的各种差异。因此,教师应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引入分层教学,让学生在分层学习中体味到古典诗歌的美丽,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古诗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同层次
[摘 要]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在识字教学上,要想使识字教学真正有效,教师就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注重学生体验,并且有效链接生活等等,以使识字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识字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96-01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任务。在识字教学方面,(2011
[摘 要]当前,作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个负担,因而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尽可能在减负的同时给学生增趣。结合实践,习作前让学生体验个够,习作指导中让学生说个够,习作后的讲评中让学生展示个够,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习作教学 三够 轻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9-083  相对而言,习作对于小学生来说,
医院消毒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手段.为不断加强医院消毒管理,促进医院消毒管理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的要求,2003年对辖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