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召唤

来源 :摄影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怀一


  个人网站:wwwduhuaiyicom
  1993年出生,现工作、生活于北京。201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擅长使用摄影作为媒介,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延续抽离出来,将这种情感以其他形式得以展现和保留。同时也曾担任多部独立电影及短片的摄影和导演,以特有的视觉语言讲述电影故事。毕业之后一直为国内外的商业客户和出版物工作,如,中国移动、宝姿、小米手机、雷克萨斯、英菲尼迪、宝洁和Vogue等。
  作品the forgotten fields在D119法国摄影节中国板块展出(2019)
  索尼2019青年摄影师计划入围摄影师(2018)
  第二届京东摄影金像奖获评委会大奖(2018)入选为波士顿亚洲当代艺术周BACAF的参展艺术家( 2016)
  拍摄作品《这些年》入选第二届全国青年大展,并获得优秀新人(2015)

时间之外


  我的童年在东北的一个工业小镇中度过,现在回忆起也尽是大雪、晨雾、工厂、火车蒸汽这类场景,但那段记忆对于我来说是断续的。十岁起我便离开家乡去往南方生活。十几年过去,儿时的回忆深刻又模糊,那份温暖而又充满安全感的日子好像永远被大雪覆盖,留在那年寒冬。我曾为唤醒那份记忆和感觉,在家乡寻找过一些痕迹:废弃的收音机、旧日记本、破败工厂……我本以会是天真童年的回归,却发现这份记忆是凑不齐的拼图,永远是残缺的。当自身的意识无法融入过去的洪流时,拥抱过去是不现实的。后来,当我开始借助摄影去还原我记忆中这些渐渐模糊的画面和情绪时,才发现它们已经不属于童年,也不属于当下,而是存在于时间之外。
  从2015年底开始筹划这组照片的拍摄。整组照片大多在夜晚拍摄,因为黑暗的环境有一种抽离感和安全感。后来为增加对记忆的表达,我开始在镜头前用镜片折射、涂油脂等方式去模糊这些场景,对我而言,这是脑中记忆本来的模样,它存在着,却始终是模糊的。后来发现,无论我多么努力去重新拥抱过去,都不会再重现曾经那些完整的情感和画面。反而许多次的拍摄动机却始终来自于那份遥远的儿时记忆,我开始明白记忆是不需要找回的,它们已经融在我的身体和意识之中。
1老花瓶
2日记本
3姥姥家的夜
4冬雪
5劇场

  在2017年之后,我的拍摄范围不再局限于家乡,我开始周游于各地拍摄,拍摄方向也由“回忆”转变为“重塑”。在这之后的拍摄我开始使用闪光灯,让原本沉寂的画面开始有了生机。从开始的被动寻找记忆,到最后它们自发的涌现,记忆于我而言,它重新地以另外一种方式开始绽放。
  我将这组作品取名“时间之外”,并非仅仅是关于东北的记忆,我知道故乡在我离开的那一刻便已经变了模样,时间无情地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曾经的熟悉终究会慢慢消失殆尽。但重要的是能将我认为珍贵的东西,从我的生命中提取出来,让它们以一种独特的形式被表达,被承载。

惊蛰

1 DIPLURA双尾目
2 PLECOPTERA翅目1
3 CORPODENTIA虫齿目
4 COLEOPTERA鞘翅目8
5 PHASMATODEA竹节虫目
6 0DONATA蜻蜒目8
7 NEUROPTERA脉翅目1
8 0RTHOPTERA直翅目

孟繁羽


  1983年生于哈尔滨,毕业于大连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从事工业遗产、影像与视觉文化研究,现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教师。曾获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第五届中国国际数码摄影艺术展览金奖。参加展览
  2019《余厂》|城市.记忆—城市影像档案|上海
  2017《何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纯粹巧合”艺术展|北京
  2016《惊蛰》|中国第16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郑州
  2015《惊蛰》|第15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山西平遥
  2016《出山》|三远当代艺术中心|天津
  2012 INSECTS AWAKEN|新摄影视觉国际摄影展|贝尔格莱德
  2011《白色物质》|第20届奥地利特伦伯超级摄影巡回展|奥地利
1 COLEOPTERA鞘翅目4
2 NEUROPTERA脉翅目2
3 HOMOPTERA同翅目2
4 COLEOPTERA鞘翅目2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生物种群,这些弱小的生命如微尘般改变着现存的世界。我的童年在东北的工厂度过,对东北重工业有着特殊的情感,如今伴隨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旧工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于是我开始到田野调查记录这些往日的时光碎片,一方面记录历史,一方面意图是活化旧址,将其催生为像德国鲁尔工业区、北京798那样的创艺空间。在后期调整图片时感觉有些部件就像昆虫的肢体,于是按照“十字”对称结构把这些部件根据预想拼凑在一起,呈现出了现在的昆虫图景。这些带着铁锈刚被孵化的“昆虫”,是人工和自然的产物,它从人类的废墟中产生。它在不知不觉中把当代人的生存要素从扭曲、喧嚣的复杂现实中解放出来,并将之幻化成为生物与情感的构造,这些未来“生物”不但定义了它自己,也定义了—个时代。
  这种转化方式是把两个毫不相干的建筑及机械碎片组合,将农业时令与机器生长结合,命名为“惊蛰”。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意指春天来了,雷声震动,惊醒了躲藏在大地里休眠的动物。镜面折射是这套作品的“转基因”方法。这个世界的秩序已经被打乱了,未来新世界的形象已经开始潜藏着,即将出世。《惊蛰》系列目前有108幅,是对“生命态复合形”概念的一种尝试,结合系谱学和类型学的方法展示了在旧自然中被摧毁,为适应新自然(人化自然)秩序而产生的新物种。它们在废墟中被创造并重生。这些“新昆虫”是未来新生命的形象,寓意世界秩序被扰乱,虫物蜕变。提示大家现实并非是我们传统智慧所认为的样子,也许是我们视网膜超载所产生的副产品。我借用摄影作为尺度,测量着时间,思量着社会,衡量着价值。散落的图像碎片是一次临时聚会,使其处在变化中却在势均力敌的对立因素中保持整一性的平衡状态。当然,这些“昆虫”也可能瞬间分化,变为一种新的可能性。
  惊蛰是一次形式实验,将建筑以昆虫的形态组接,像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奇妙想象,从个体童年的生活经验再到作品的呈现,展示了摄影的更多可能性。“惊蛰”是一则未来科技寓言,展示了作者用摄影的方式观照内心的野心。蛰伏的“昆虫”是后工业时代人类精神的镜像,也是开启未来无限可能的钥匙。
其他文献
一  ××小妹:  见字如面!  当你拆开这封信时,我已经站在了南沙赤瓜礁上捍卫祖国海疆。请原谅我不辞而别,更原谅我没能和你长相厮守,而去追寻了我的军营之梦。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赤瓜礁上给你写信。在我的眼前,湛碧的海水在视线不可及处与海天相携成一线。海风轻拂着海水,波面皱缬得如同锦缎。祖国海疆大美如此,我心生歡悦。你一定觉得我避重就轻,“报喜不报忧”。是啊,什么地方有家好呢?这里少有合口的菜肴,更
蔡司Otus 1.4/100镜头详细参数  光圈范围:f/1.4-f/16  镜片构成:11组14片  最小拍摄距离:1.0m  滤镜口径:86mm  总长度(包括镜头盖):152mm(佳能EF口)150.1mm(尼康F口)  重量:1405g(佳能EF口)1336g(尼康F口)亮點01 采用9枚特殊的超低色散镜片  该镜头采用了11组14片镜头结构设计,14枚镜片之中有9枚为特殊的超低色散(an
来到东京,人们有的感慨我的幸运,有的同情我的不幸。  我叫纪木真子,18岁,生于1945年。一场巨大的灾难夺走了我的双亲,却留下了我的生命。  4月,东京巿道旁的樱花卫士们摇曳着一树的繁华,用细腻而有质感的淡红编织了绵延不绝的帷幕,生气感染了整座城市。我和好友辛子并肩走在弥漫着泥土气息的空气中,脚下绵软的樱花花瓣铺成地毯。雨后的东京略静了些,却还是车水马龙,轰鸣声依旧。  “真子,你恨吗?美国投下
林肯说:“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却不知道树木才是根本。”   对一棵大树来说,最重要的是树木的结实和根基;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品格的正直与纯良。品格是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品牌和标签,也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相处最真的诚意。好的人品里,藏着最好的福报,也总会给人带来希望和转机。   人生下半场,拼的就是人品。   01   人品,是最好的名片   秦朝末年,楚地
十年前,歌手乔治托马斯离开了自己亲自组建的乐队这一群体,十年后,他凭借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成就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正是乔治托马斯有突破群体的勇气,为自己的脱颖而出造就了机会。所以说,想要有非凡的成就,首先有突破群的非凡的勇气。  群者,聚也。土聚成山,木聚成林。志同道合者在茫茫人海中相遇相聚,便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群”。群中的成员本着共同发展的原则,相互扶助、各取所需,各扬己长,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一
林永健这个人,更像是你相识多年的老邻居,没什么野心,即使到了中年或许还有很多巅峰想去逾越,他都仅仅只是轻描淡写道:“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有份这么好的职业,有位好太太和阳光活泼的儿子,这不就是小老百姓最想要的生活吗?我都有了,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  “接地气”——也是林永健在大众心中的标签,他从未失去朴实的本色,更不觉得自己是什么公众人物,“打从干这行的第一天起,我就不認为自己是什么偶像,我就是
爱因斯坦说:“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婆。”一勤天下无难事,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勤奋成就人生,勤奋点亮未来。   张衡说:“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文化。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奋斗,用勤奋的火花点亮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勤能补拙。罗庚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天资差
培根曾说过:“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身份,更不可视其学问高下,而是要看其真实的品德。” 而衡量一个人的品德如何,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他在生气时的态度。因为这些细小的言行,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教养和人品。  1.生气见教养   什么是教养?   梁晓声曾这么回答:教养,不是一个读了多少书,而是根植在内心的修养与底蕴,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教养,不只是表面
01  昨天无意中看到一则新闻:“大衣哥怒晒村民7年欠条。”  大衣哥,想必大家都认识吧,就是当年在《星光大道》一炮走红的朱之文。朱之文走红后,参加了一些商演,也挣了一些钱。朱之文挣钱后,并没有忘记回报乡亲,他出钱给村里修了桥铺了路。邻居和村民们找他借钱,他一声不吭就借了出去,最多的一户借了他50万。几百万借出去了,但村民们就像用自家的钱一样,没有一个有要还的意思。这几年,大衣哥商演越来越少,手里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特征要鲜明。   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35岁的时候(1987年),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她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实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毕淑敏穿上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