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部反封建反奴隶制历史文学作品,《汤姆叔叔的小屋》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不仅因为这部小说是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更因为其对美国政治、历史皆意义深远,并被认为对当时废奴主义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文男主汤姆和乔治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汤姆虔诚、善良、忠诚、温和,是个顺从者;而乔治聪明、干练、勇敢、反抗,是名斗士。他们不同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本文将对比他们性格及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不同结局的必然性进行解析。
关键词:《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乔治;顺从;反抗
一、作品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的黑人奴隶制体系已成为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南北双方针对奴隶制度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反复较量,因此社会矛盾激化、剑拔弩张。斯托夫人对当时黑奴悲惨、卑微的处境非常同情,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小说使全国人民都能认识到奴隶制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东西。她从两条线索来构划整个故事,第一条是善良忠诚顺从命运的汤姆,第二条则是反抗不公的命运的斗士乔治。虽然同为黑奴,但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结局:乔治铤而走险,勇于反抗,一家人逃到了加拿大,也迎来了他们的胜利团聚。而汤姆委屈求全,两次被卖,从未想过逃跑,以至于被第三个主人活活打死,终于以悲剧收场。
故事发生在肯塔基州的一个农场,因农场主亚瑟?谢尔面临破产便决定将汤姆卖给奴隶贩子,汤姆选择了忍耐和顺从。他被奴隶贩子装上船,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因为途中救了一位白人女孩伊娃,被伊娃的父亲(奥古斯丁·圣克莱尔)买下。于是汤姆随着新主人来到了新奥尔良。不久,伊娃患重病逝去,伊娃的父亲圣克莱尔被此事深深触动并许诺赐汤姆以自由。遗憾的是,他尚未来得及践行诺言便死于因一场争斗。伊娃的母亲拒绝履行圣克莱尔生前的承诺而将汤姆卖给另一名凶恶的农场主(赛门?勒格里),汤姆的第三位主人将汤姆带至路易斯安那州的乡下。因汤姆拒绝服从主人的命令去鞭打其他奴隶而遭受了种种残忍的鞭笞,最终离逝。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农场主的奴隶乔治因为不堪忍受长期受着主人的虐待,决心逃到加拿大为自己寻找自由。乔治年轻力壮,工作能力强又有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精神,但就因为他的奴隶身份,使他摆脱不了最底层体力劳动的命运。虽然他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但主人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死的现实让他终于下决心为了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和将来拼死一搏。乔治在逃跑途中与同样出逃的妻子和儿子重逢,一家人一起逃到了加拿大,也迎来了他们的自由。他们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终于使他们一家人都获得了新生。作者在描述乔治一家成功到达加拿大时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在这个新的地方,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一间房屋,有的只是天上飞的鸟儿和蓝蓝的天空,但是他们却无比兴奋,他们从来没有感到比现在更富有过。”
二、汤姆和乔治的性格与命运
“他是一个身材魁梧、胸脯宽阔、体格健壮的人,满脸光亮的黑皮肤,一张真正非洲特征的脸上有一种庄重而坚定的美好感觉,同时又彰显善良和仁慈。”这是作者斯托对主角汤姆的具体外貌描述。作为谢尔比先生的奴隶,被形容为他“最好的帮手”。我们被告知汤姆是一个非常善良、坦率的人。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主角乔治:“他个子很高,有着西班牙式的黝黑肤色,一双漂亮的、富于表情的黑眼睛,卷曲的頭发也乌黑发亮。他那匀称的鹰钩鼻,笔直的薄嘴唇,以及他那优美的四肢令人赞叹的轮廓,立刻给所有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难断定乔治是一个英俊、高贵、聪明、非常勇敢的人。尽管外表不同,但汤姆和乔治基本上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奴隶,都是主人的财产,可以买卖。他们也是自己所爱的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最重要的共同点是他们面临着相似的命运:汤姆即将被卖掉,以偿还主人的债务;而乔治则受到主人的威胁,如果他不娶另一个女人,就会被卖掉。更糟糕的是,乔治的儿子哈利也要被卖掉了。汤姆和乔治都要离开他们的家人和他们所爱的人。然而,他们的反应却大不相同:乔治选择了和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儿子逃跑。而汤姆则选择了顺从地被卖掉。
为什么他们对同样的事情反应如此不同?在我看来,作者塑造的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命运:汤姆是坚忍而顺从的象征,而乔治则代表着反抗,是一位斗士。奴隶主为了巩固自己对黑奴绝对的统治拼命向奴隶灌输宗教思想,为他们树立了精神崇拜与信仰追求,用宗教信仰来麻痹奴隶,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在面对痛苦与折磨时,只会选择宽恕与忍耐,甚至成为其全部的精神寄托以期换得对同病相怜的其他黑奴的救赎。汤姆就是这样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善良、忠诚、温和,安于做一个顺从的奴隶;而乔治对上帝的怀疑、否定和批判是出于一个被压迫、被凌辱的奴隶的“内心的怨气”。乔治聪明能干、勇敢坚强,为了自由不惜牺牲生命。乔治的命运也正是作者要表达的自己的意愿:他的叛逆和抗争最终使他获得了自由,而且亲人团圆,皆大欢喜。作者在塑造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时除了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外,还强调了他们被各自主人不同的对待也是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乔治形容他的主人是这样一个人:“当我做得比他能做的更好时让我放弃我做的事。让我做任何一匹马都能做的工作。他一直这样做,他说他会让我失望,让我谦卑,他故意让我做最艰难、最卑鄙、最肮脏的工作!”有时,他甚至会施暴:“他把我绑在树上,为小主人砍下鞭子,告诉他可以鞭打我,直到他累了为止——他确实这样做了!”尽管乔治才智过人、气质高贵,但他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受到主人各种各样的凌辱和压迫。他对主人没有感情,只有深深的仇恨。最后,当他的主人决定要卖掉他时,他再也无法忍受了,决定出逃。
在长期受压迫的过程中,乔治早已不相信什么救世主了。所以当妻子伊丽莎劝他等候上帝搭救,他回答道:“我满肚子都是怨气,我不相信上帝。他为什么对这些事不闻不问呢?”甚至当伊丽莎祷告上帝,祈求得到庇护和保护时,乔治也嗤之以鼻:“上帝恐怕站在他们一边吧?上帝难道看不见他们(指奴隶主)的所作所为吗?《圣经》也站在他们一边;……他们在世界上骄奢淫逸,为所欲为;而贫苦、忠厚、虔诚的基督徒——跟他们一样的基督徒,却被他们踩在脚底下——而上帝却听之任之。”他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人不能成为商品。“要么自由,要么死亡” 乔治对自由的渴望是如此坚定不移、势不可挡的。为了保卫自己和妻儿不再沦为奴隶,乔治面对持枪追捕他们的白人发表了令人震撼的独立宣言:“我们不承认你们的法律;我们不承认你们的国家;我们站在上帝的蓝天下,像你们一样自由;我们以伟大造物主的名义起誓,我们将为自由战斗到底!”当他们的自由受到威胁时,乔治毫不犹豫地开枪还击。 相反,从很多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到汤姆被他的主人和主人的家人很好地对待。“汤姆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在任何地方肯定都值那么一笔钱,——稳重、诚实、能干,像管理时钟一样管理着我的整个农场”。这是他的主人谢尔比先生对汤姆的评价。他把汤姆描述成一个“不寻常的人”,用了许多漂亮的话。我们从这些赞美中可以看出谢尔比先生对汤姆的评价有多高。他非常信任汤姆,甚至让他管理他的整个农场。
更重要的是,不仅谢尔比先生,他的妻子谢尔比夫人和他们的儿子乔治也把汤姆当作家庭成员和朋友。在黑奴只是被当做私有物品、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制国家,汤姆对主人一家的友好感激不尽,因此对这个家庭也有很深的感情。当他知道他会被卖去保护这个家庭,这个农场以及农场里其他的奴隶时,他立刻同意了。汤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对主人忠心耿耿,他把整个农场的幸福置于他和他家人的幸福之上。作为一名基督徒,他为所有人祈祷,甚至是那些侮辱或伤害他的人。尽管他的妻子试图说服他逃跑,但他还是选择了被卖掉。即便后来又一次被第二任主人卖掉,他依然未想过逃跑。在汤姆数次易主的过程中,他始终尽心尽职服务主人,坚持自己的善良和逆来顺受,甚至把受到的摧残寄托在《圣经》的治愈上,这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虽然汤姆和乔治都是奴隶,但不同的性格使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些不同的选择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乔治不仅和他的家人成功地逃到了加拿大,而且实现了他的梦想,进入大学。他也遇到了和他分开很长时间的妹妹。但是,善良的基督徒汤姆却死在了他第三个主人的鞭打之下。他甚至没有机会看一眼他的成年子女。从他们各自的命运来看,可以肯定地说,乔治是“赢家”,而汤姆是“输家”。斯托夫人用对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传递给人们这样一个信息:黑奴想要获得自由必须进行斗争。
三、结语
在奴隶制下,人是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物品,他们只是主人的私有财产。斯托夫人憎恨奴隶制度,她在《汤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前黑奴生活的种种场景,展示了黑暗的奴隶制破坏了人的本性,扭曲了人们的灵魂。她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两条并行的线索来叙述汤姆和乔治一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两条线索强烈的对比,实际上是作者暗示人们要走彻底抗争的路,指明了奴隶求生的希望之路就是成为一名斗士,激发当时的美国人民去争取废奴运动的彻底胜利。
作为一部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注定了要被一代代人阅读和研究,亦注定了各个时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和感受。如今, 奴隶制在这个世界上早已成为历史,但是斯托夫人塑造的汤姆叔叔及乔治·哈里斯的形象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观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M].李彭恩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2]程巍.《汤姆叔叔的小屋》与南北方问题[J].外国文学,2004(1):72-84.
[3]张祖武.酿成一场战争的小说——评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J].安徽大学学报,1998(2):37-39.
[4]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1991.天津:南開大学出版社,1995.319-320.
[5]Rubinstein, AnnetteT .AmericanLiterature: RootandFlower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8
作者简介:潘霁亮(1969-),女,汉族,浙江湖州人,副教授。
本文男主汤姆和乔治是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物形象,汤姆虔诚、善良、忠诚、温和,是个顺从者;而乔治聪明、干练、勇敢、反抗,是名斗士。他们不同性格最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本文将对比他们性格及形成的原因,并对他们不同结局的必然性进行解析。
关键词:《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乔治;顺从;反抗
一、作品简介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作家哈里特?比彻?斯托(斯托夫人)于1852年发表的一部反奴隶制长篇小说。经过三百多年的发展,美国的黑人奴隶制体系已成为美国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南北双方针对奴隶制度进行了旷日持久的反复较量,因此社会矛盾激化、剑拔弩张。斯托夫人对当时黑奴悲惨、卑微的处境非常同情,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小说使全国人民都能认识到奴隶制是世界上最残酷的东西。她从两条线索来构划整个故事,第一条是善良忠诚顺从命运的汤姆,第二条则是反抗不公的命运的斗士乔治。虽然同为黑奴,但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导致了他们不同的结局:乔治铤而走险,勇于反抗,一家人逃到了加拿大,也迎来了他们的胜利团聚。而汤姆委屈求全,两次被卖,从未想过逃跑,以至于被第三个主人活活打死,终于以悲剧收场。
故事发生在肯塔基州的一个农场,因农场主亚瑟?谢尔面临破产便决定将汤姆卖给奴隶贩子,汤姆选择了忍耐和顺从。他被奴隶贩子装上船,沿着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因为途中救了一位白人女孩伊娃,被伊娃的父亲(奥古斯丁·圣克莱尔)买下。于是汤姆随着新主人来到了新奥尔良。不久,伊娃患重病逝去,伊娃的父亲圣克莱尔被此事深深触动并许诺赐汤姆以自由。遗憾的是,他尚未来得及践行诺言便死于因一场争斗。伊娃的母亲拒绝履行圣克莱尔生前的承诺而将汤姆卖给另一名凶恶的农场主(赛门?勒格里),汤姆的第三位主人将汤姆带至路易斯安那州的乡下。因汤姆拒绝服从主人的命令去鞭打其他奴隶而遭受了种种残忍的鞭笞,最终离逝。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农场主的奴隶乔治因为不堪忍受长期受着主人的虐待,决心逃到加拿大为自己寻找自由。乔治年轻力壮,工作能力强又有技术研发方面的创新精神,但就因为他的奴隶身份,使他摆脱不了最底层体力劳动的命运。虽然他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但主人一句话就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死的现实让他终于下决心为了自己和一家人的命运和将来拼死一搏。乔治在逃跑途中与同样出逃的妻子和儿子重逢,一家人一起逃到了加拿大,也迎来了他们的自由。他们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终于使他们一家人都获得了新生。作者在描述乔治一家成功到达加拿大时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他们在这个新的地方,没有一寸土地,没有一间房屋,有的只是天上飞的鸟儿和蓝蓝的天空,但是他们却无比兴奋,他们从来没有感到比现在更富有过。”
二、汤姆和乔治的性格与命运
“他是一个身材魁梧、胸脯宽阔、体格健壮的人,满脸光亮的黑皮肤,一张真正非洲特征的脸上有一种庄重而坚定的美好感觉,同时又彰显善良和仁慈。”这是作者斯托对主角汤姆的具体外貌描述。作为谢尔比先生的奴隶,被形容为他“最好的帮手”。我们被告知汤姆是一个非常善良、坦率的人。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主角乔治:“他个子很高,有着西班牙式的黝黑肤色,一双漂亮的、富于表情的黑眼睛,卷曲的頭发也乌黑发亮。他那匀称的鹰钩鼻,笔直的薄嘴唇,以及他那优美的四肢令人赞叹的轮廓,立刻给所有见过他的人留下深刻印象。”不难断定乔治是一个英俊、高贵、聪明、非常勇敢的人。尽管外表不同,但汤姆和乔治基本上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奴隶,都是主人的财产,可以买卖。他们也是自己所爱的女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最重要的共同点是他们面临着相似的命运:汤姆即将被卖掉,以偿还主人的债务;而乔治则受到主人的威胁,如果他不娶另一个女人,就会被卖掉。更糟糕的是,乔治的儿子哈利也要被卖掉了。汤姆和乔治都要离开他们的家人和他们所爱的人。然而,他们的反应却大不相同:乔治选择了和他的妻子带着他们的儿子逃跑。而汤姆则选择了顺从地被卖掉。
为什么他们对同样的事情反应如此不同?在我看来,作者塑造的这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命运:汤姆是坚忍而顺从的象征,而乔治则代表着反抗,是一位斗士。奴隶主为了巩固自己对黑奴绝对的统治拼命向奴隶灌输宗教思想,为他们树立了精神崇拜与信仰追求,用宗教信仰来麻痹奴隶,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在面对痛苦与折磨时,只会选择宽恕与忍耐,甚至成为其全部的精神寄托以期换得对同病相怜的其他黑奴的救赎。汤姆就是这样一位虔诚的基督徒,他善良、忠诚、温和,安于做一个顺从的奴隶;而乔治对上帝的怀疑、否定和批判是出于一个被压迫、被凌辱的奴隶的“内心的怨气”。乔治聪明能干、勇敢坚强,为了自由不惜牺牲生命。乔治的命运也正是作者要表达的自己的意愿:他的叛逆和抗争最终使他获得了自由,而且亲人团圆,皆大欢喜。作者在塑造这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时除了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外,还强调了他们被各自主人不同的对待也是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乔治形容他的主人是这样一个人:“当我做得比他能做的更好时让我放弃我做的事。让我做任何一匹马都能做的工作。他一直这样做,他说他会让我失望,让我谦卑,他故意让我做最艰难、最卑鄙、最肮脏的工作!”有时,他甚至会施暴:“他把我绑在树上,为小主人砍下鞭子,告诉他可以鞭打我,直到他累了为止——他确实这样做了!”尽管乔治才智过人、气质高贵,但他依然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反而受到主人各种各样的凌辱和压迫。他对主人没有感情,只有深深的仇恨。最后,当他的主人决定要卖掉他时,他再也无法忍受了,决定出逃。
在长期受压迫的过程中,乔治早已不相信什么救世主了。所以当妻子伊丽莎劝他等候上帝搭救,他回答道:“我满肚子都是怨气,我不相信上帝。他为什么对这些事不闻不问呢?”甚至当伊丽莎祷告上帝,祈求得到庇护和保护时,乔治也嗤之以鼻:“上帝恐怕站在他们一边吧?上帝难道看不见他们(指奴隶主)的所作所为吗?《圣经》也站在他们一边;……他们在世界上骄奢淫逸,为所欲为;而贫苦、忠厚、虔诚的基督徒——跟他们一样的基督徒,却被他们踩在脚底下——而上帝却听之任之。”他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人不能成为商品。“要么自由,要么死亡” 乔治对自由的渴望是如此坚定不移、势不可挡的。为了保卫自己和妻儿不再沦为奴隶,乔治面对持枪追捕他们的白人发表了令人震撼的独立宣言:“我们不承认你们的法律;我们不承认你们的国家;我们站在上帝的蓝天下,像你们一样自由;我们以伟大造物主的名义起誓,我们将为自由战斗到底!”当他们的自由受到威胁时,乔治毫不犹豫地开枪还击。 相反,从很多细节上我们可以看到汤姆被他的主人和主人的家人很好地对待。“汤姆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在任何地方肯定都值那么一笔钱,——稳重、诚实、能干,像管理时钟一样管理着我的整个农场”。这是他的主人谢尔比先生对汤姆的评价。他把汤姆描述成一个“不寻常的人”,用了许多漂亮的话。我们从这些赞美中可以看出谢尔比先生对汤姆的评价有多高。他非常信任汤姆,甚至让他管理他的整个农场。
更重要的是,不仅谢尔比先生,他的妻子谢尔比夫人和他们的儿子乔治也把汤姆当作家庭成员和朋友。在黑奴只是被当做私有物品、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制国家,汤姆对主人一家的友好感激不尽,因此对这个家庭也有很深的感情。当他知道他会被卖去保护这个家庭,这个农场以及农场里其他的奴隶时,他立刻同意了。汤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对主人忠心耿耿,他把整个农场的幸福置于他和他家人的幸福之上。作为一名基督徒,他为所有人祈祷,甚至是那些侮辱或伤害他的人。尽管他的妻子试图说服他逃跑,但他还是选择了被卖掉。即便后来又一次被第二任主人卖掉,他依然未想过逃跑。在汤姆数次易主的过程中,他始终尽心尽职服务主人,坚持自己的善良和逆来顺受,甚至把受到的摧残寄托在《圣经》的治愈上,这为他的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虽然汤姆和乔治都是奴隶,但不同的性格使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些不同的选择导致了完全不同的结果。乔治不仅和他的家人成功地逃到了加拿大,而且实现了他的梦想,进入大学。他也遇到了和他分开很长时间的妹妹。但是,善良的基督徒汤姆却死在了他第三个主人的鞭打之下。他甚至没有机会看一眼他的成年子女。从他们各自的命运来看,可以肯定地说,乔治是“赢家”,而汤姆是“输家”。斯托夫人用对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传递给人们这样一个信息:黑奴想要获得自由必须进行斗争。
三、结语
在奴隶制下,人是没有尊严、没有自由、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物品,他们只是主人的私有财产。斯托夫人憎恨奴隶制度,她在《汤姆叔叔的小屋》描述了美国南北战争前黑奴生活的种种场景,展示了黑暗的奴隶制破坏了人的本性,扭曲了人们的灵魂。她运用对比的手法,用两条并行的线索来叙述汤姆和乔治一家不同的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两条线索强烈的对比,实际上是作者暗示人们要走彻底抗争的路,指明了奴隶求生的希望之路就是成为一名斗士,激发当时的美国人民去争取废奴运动的彻底胜利。
作为一部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注定了要被一代代人阅读和研究,亦注定了各个时代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和感受。如今, 奴隶制在这个世界上早已成为历史,但是斯托夫人塑造的汤姆叔叔及乔治·哈里斯的形象和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观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美)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M].李彭恩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2]程巍.《汤姆叔叔的小屋》与南北方问题[J].外国文学,2004(1):72-84.
[3]张祖武.酿成一场战争的小说——评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J].安徽大学学报,1998(2):37-39.
[4]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1991.天津:南開大学出版社,1995.319-320.
[5]Rubinstein, AnnetteT .AmericanLiterature: RootandFlower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1998
作者简介:潘霁亮(1969-),女,汉族,浙江湖州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