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龙江(外二篇)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捧《哈尔滨印象》画册,我看到家乡的沧桑巨变,心情激荡,浮想联翩。无论用多么心动与生动的语言描述家乡,都不为过。
  富有代表性的精致风情,浓缩在画册间,叙述着家乡的往昔,让记忆的闸门和心底的话语,如数家珍般的倾诉衷肠。
  70岁的年纪及其父辈,不会忘记昔日低矮的栖身之地,狭小的茅舍委身了一辈又一辈,看今朝高楼伟岸壮观,绿树成荫,护庇着青少年。曲径通幽,道路通达,市民笑意洋溢。
  歌曲《太阳岛上》,唱出了哈尔滨人对家乡的眷恋,祈盼龙的传人展翅飞翔。不因循守旧,更要努力发扬。溅起的浪花,让每个哈尔滨人有了欢乐的歌,共同唱响。抒发情感,颂赞朗朗,不忘家乡的养育之恩。
  闲暇时,走在中央大街,踏在方石上,鞋底碰在路面的嗒嗒声,清脆中似美妙的音符,使你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穿街而行,两旁的各式建筑把你带入艺术殿堂,欣赏之间,让你融入中西合璧的文化氛围,把思绪带向远方的异国他乡。
  流淌千年的松花江,是家乡人的骄傲。他滋养着无数哈尔滨人。说出的话语平和,甜蜜,温馨,柔美,给人以毅力。母亲间的魅力。引召着无数人,寻他而来,给走遍华夏,走在五湖四海的哈尔滨人以无穷的力量。
  静静奔流的江水,有过汹涌,但更多的是滋养。1957年的大洪水给人们记忆犹新,但哈尔滨的市民与英勇的解放军奋斗多天,战胜洪水,保护了人民,保护了城市。看着宏伟的防洪纪念塔,每位市民都会感慨地发出心声,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无数平凡的小事,展现着家乡人的宽大胸怀。因这里的人们,有不可战胜的精神与力量。
  冰天雪地,但人们的心愿火旺。因这里的人民热爱生活,更热爱家乡。冰与雪变为哈尔滨的形象大使。能工巧匠精雕细琢,展现在游人面前的,是玉宇辉煌。聚八方人士共同分享,浩大的冰雪节,召唤着五洲四洋的异国友人,领略冰山雪地的艺术佳作,方知大自然中还有如此奇葩的冰雪殿堂。
  随着历史变迁,无数英雄人物,在哈尔滨人心中不可泯灭。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王进喜等等,都是哈尔滨的骄傲,是永远的丰碑,鞭策激励每位家乡人,不忘我是龙江人。踏上征程,走过五洲山山水水,根在我龙江。饮水思故乡,千里万里总回首,不忘是乡愁。
  想当年,无数的犹太人遭到希特勒迫害,涌入哈尔滨。这座城市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他们。以至于离去的以色列人建国至今,还对哈尔滨念念不忘,曾经的第二故乡,曾经有众多犹太人寻觅哈尔滨,找回过去的踪迹,把思绪留下。记住:东经125°42′~130°10′、北纬 44°04′~46°40′的神奇地方,是他们先辈寄居过的地方,永志不忘。
  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曾是百姓的居所,每天每日的杂院生活,伴随身边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让人更加灵动。谁不食人间烟火,又有谁又不地老天荒,但家乡人面对生活,勤劳耕作。常言道,人勤春来早,遍地春茶香。哈尔滨人春种秋收,警诫幸福来之不易。更加珍惜。时时忙碌于人间商海,锻炼了体魄,增强了意志。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是喜闻乐见的群众歌会。几十年了,经久不衰。那段时光是歌的海洋,天籁之音回响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回响在每一个哈尔滨人的耳畔,让人们多了缠绵思绪,有了万种风情。感觉到音乐是家乡人生命的重要部分。歌声中,有宽容,有放纵,有企盼,更有激昂。音乐里有生命的格言,歌飘向远方,传递着友情,情洒五洲四洋。
  画册的最后是一篇《哈尔滨赋》,她极具畅想,不知谁是主笔,谁是附庸。相信都是哈尔滨的主人,用巨笔书写下浓厚历史的冰城发展。寄予厚望,凝聚起千万哈尔滨人的力量,用精炼的妙语书写下前世今生。
  一赞家乡冰雪生妙趣,让冰天雪地改变为金山银山,人们在汲取其焕发出的财富,享受大自然的赠予和财富,自然天成,呼唤着信心百倍的你我,凝聚成奋发的力量,让冰城不愧是北国人民的希望。
  二赞家乡盛夏好清凉,遮天蔽日,最是好风光。骄阳似火,企盼清凉,参天大树,让家乡人闲庭信步。品味了花朵散发出的芬芳,踏春寻夏,走在家乡建设洪流的康庄大道上,努力奋斗,拼搏向上。
  三赞家乡历史多奇绝,这里有韩国义士安重根击毙日本侵略者伊藤博文的历史存在,让正义得到伸张。有勇斗日本侵略者的民族英雄赵一曼,让哈尔滨更加意气飞扬。他们的坚强意志,鼓舞着每个哈尔滨人前赴后继,奋发图强。
  四赞家乡今朝更繁盛,叙说出家乡几百年的历史时光,让在外的游子,都要讲述传扬的哈尔滨,这是每个哈尔滨人的历史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历史担当。因为哈尔滨有容乃大,更有家乡儿女的硬骨柔肠。
  哈尔滨与祖国共同奋进,承上启下,生生不息,必须有新一代的哈尔滨人来继承这种精神。让我们铭记《哈尔滨赋》的最后咏赞,壮哉冰城,千秋永光。乐哉冰场,万民永康。塔镇江天,成天人合一之势。桥架南北,构世事和谐之祥。人情和美,有环球同暖之爱。壮志高翔,看未来再创辉煌。
  多么宽广的胸怀,多么激扬的唱响!有《哈尔滨赋》的激励,更加凝聚人民力量,团结至诚,齐放光芒。壮志高翔,不忘家乡。像松花江水,流淌在哈尔滨人心上,为家乡努力,再创辉煌。
  老电影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时的电影吸引人,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那个时期,吃饭都很困难,文化生活是很困乏的,精神上的寄托,有些是与电影分不开的,因为在影院里,可以循环看几场,打发了饥饿,消磨了时间,观后真的能让你开心。
  记得我所在的小学,在火车站附近,每到开学之际,學校都组织全校同学看电影,举行开学仪式,去的是松光电影院、新闻电影院,队伍排得很长,每个班衔接得很好,秩序井然,队伍行走在整条街上,很是壮观。
  在上四年级时,在松光电影院举行开学仪式,40分钟时间,到了目的地,同学们排队站好,等候进场,突然前边很乱,原来是12个同学手中看电影的一毛钱,被几个小流氓抢走,还有同学脖子上的红领巾也被抢走,这时老师联系了体育老师,加上六年级的男同学,十几个人一直追下去,在北七道街电车站抓住四个小流氓,要送他们去派出所,吓得他们是屁滚尿流,老师和同学的心都挺软的,警告他们,绝不能有第二次,再有就坚决不客气,派出所见。   同学们互相庆贺着,钱和红领巾被抢走又被夺回,这是胜利成果,从中也看出了团结的力量,虽然只是一毛钱,也不可以非法从同学手中夺去。
  我们班主任在观后让同学们写观后感,把影片的内容叙述出来,张贴在小黑板上,当然了,单纯、天真的写作内容是极其简单的,但同时也反映出同學们少年时代的追求与爱好。
  记得当时,电影院的休息大厅都挂着中国二十二位影星的大照片,每位影星的风采在影迷心中是很有地位的,那个年代没有追星族,要有该不知会怎么追呢,尤其在青少年影迷心中更加着迷,因为演员精湛的表演深入人心,精气神、故事情节的表演淋漓尽致,可以说影响了几代人。
  想起儿时记忆,少年的憧憬,青年时的奋发,可以说:更离不开电影,电影的魅力,从各种角度说,不一定说得圆满,但内涵是极深刻的。
  我们小学的校长室,有台九英寸电视机,黑白中还带有雪花点,就这么不好的感观效果,也深深吸引了我们几个小同学,由于离学校只十分钟路程,每天完成作业后,就约好两个男同学,到校长室看电影。
  轮换值班的各班老师,都是热情地招待我们几个同学,每个老师都叮嘱说:不能看电影误了学习,在学校看了《上饶集中营》《水上春秋》《女篮五号》等多部电影,是这些经典影片伴我们度过儿时、少年的一段美好时光。
  上山下乡时期,文化生活更加闭塞,因是“文革”时期,要看场电影是件不容易的事,路途远,泥土路走起来费劲,大都是几个连队集体看电影,从不同方向直奔营部。银幕是用两台拖拉机固定,用绳子拴在拖拉机上,银幕前后都可以看,这也是农场看电影的一大特色。蚊子很多,一场电影在拍打中结束,可说是文化生活中的享受,肉体上的受罪,但还是乐此不疲。
  记得有次看电影《龙江颂》,返回的路上,天是黑黑的,如果走小路可节省一里路,全排30多人选择了小路,经过一个废弃的厕所,前面走的同志提醒大家小心有坑,大都是站在坑的边上,跳向坑的另一边,有个鸡西哥们老邓,来了个提前量,从远处开始跳,不偏不斜。正好跳进坑里,好在茅坑不是很深,里面是粪便,没有摔着,但浑身的腥臭味不得了,足足洗了大半夜,同志们开玩笑地说:《龙江颂》里发的大水,在你身上真派上用场了,引起同志们哈哈大笑。
  回想起那个时代,每一部电影都很真诚朴实动人,有很强的艺术性,讲述了那个时代最质朴的一面,有些经典的台词,已融入生活中,平时打招呼、讲笑话大都离不开电影台词。
  源于生活的电影,对生活加以演绎,并能得到升华,真的使人变得年轻,使我记忆犹新,不可忘怀。
  两顿饭
  2020年春节开始数月有余的病毒传染,是挺可怕的,各行各业,基本是停工停产,好像是节日假期的延伸,人们在假期后还闷在家里,难免要问这是怎么了。
  赋闲在家中,好听点说“宅在家中,无所事事”,转来转去,翻这找那,擦拭桌椅,这才叫全国一盘棋,中国人心就这么齐,你说客气不。
  平时的每日三餐,少吃哪一顿,肚子可是和你叫板的,但近两个月,每天都是两餐,而且不定时,睡到九点,加之每天的鱼肉,缺乏运动,哪还吃得下去,现今的物质生活太丰富了,不免让我回想起60年前的往事。
  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段时光可以用缺吃少穿形容,一点不为过,生活物资极度匮乏,每月每人二两肉,想多买也买不到,再说也没钱,人们的肚皮是空空的,那真是人比黄花瘦的。秋冬时节,人们可以隐藏自己瘦弱的身躯,但炎热的夏天,纸里包不住火,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过来,等他们走过来,咱明明很瘪的肚子,却故意装作吃饱的样子,把肚子挺得很高,还拍拍自己的肚皮,装作大腹便便,等他们走过去,肚子跟泄了气的皮球,更显饥肠辘辘。小伙伴回头冲我挤眉弄眼,来一句没吃饱还装,谁不知道谁呀。
  两顿饭就是在那个时期出现的,因每个星期,只休星期日,由于粮食不够吃,对学生是有利有弊的,利是可以睡懒觉,弊就是少吃一顿饭,能省出一顿饭,实属不易,每年的寒假、暑假是省粮的最佳时机。
  平时饭桌上,只有棒子面粥、玉米饼子、咸菜疙瘩,盼着春天,可以从榆树上,摘些榆树钱,洗干净后,掺到玉米面里,蒸出的窝头,贴饼子,吃着口感还真挺清香。
  记得院里的张大伯,他的二儿子多吃了个窝头,他是操起勺子就追着儿子打,儿子跑得快,他追不上,把勺子扔出去,铝做的勺子还摔断了,这成了院子里的笑料,都叫他“猛张飞”,觉着这个绰名副其实,
  为填饱肚子,母亲在深秋和初冬时坐火车到周边的郊县,捡拾农田里的落地的粮食,有黄豆豆粒,有玉米粒,还有冻了的土豆与白菜叶,回家时虽说是收获满满,但人冻得手脸通红。母亲和邻里聊起这事儿,邻居们都夸她勤奋,母亲讲,孩子多,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老娘捡粮都是回来很晚,早早睡下的我们,睡得很沉,任凭老娘怎么敲门,都无动于衷,偶然一次开门,可以讲是老娘的幸运。好在离我家不远处是一火车站,她只好又返回火车站,在车站凑合一宿,等早晨7点多上学时,才见母亲身影,真可怜老娘的每天劳劳碌碌。
  1963年,国家经济稍有好转,老娘带着几个孩子到她的姑姑家,坐长途车到300里外的农村住上一星期,带回来整盘的葵花籽,黄澄澄的老玉米棒,还有山里红、沙果和小梨蛋,看着就喜庆,最重要的有一口袋小米,足足有50斤,这可帮了我家大忙。
  小妹妹反复说姑姥姥说的几句话,现在的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吃不起好的,填饱肚子总可以吧,这可是大事。姑姥姥的话至今在我耳边萦绕。
  那时的两顿饭,是为了充饥度日,现今的两顿饭是为了减肥,真是天上地下。在疫情期间,闲在家中,吃穿不愁,吃两顿饭,何乐不为?常说:没有记忆是悲哀的,忘记那就更悲哀。让我们14亿人等待那“百花枝头俏,处处春光好”的佳美时期吧。
其他文献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四川大凉山腹地,雨后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云雾缭绕。  “10,9,8……3,2,1,点火!”伴随着轰鸣巨响,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喷薄出熊熊烈焰,托举着北斗系统第55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直破云霄,飞向太空。约30分钟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学宇宣布:卫星已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太阳帆板展开到位,卫星状态正常,此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
期刊
文晓东跟往常一样,一大早就走出家属院,向院子外面临街的“老兵饭馆”方向走去。院子里起早赶路上班的和晨练的熟人,碰见他都会打一声招呼:  晓东啊,饭馆的生意最近怎样呀?  马马虎虎吧。  晓东,这两天咋没有见到你那个吹号的班长呢?  他病了几天,没事。  晓东,听说你的小饭馆要搬走,我们以后想去吃饭都不方便了。  呃呃……他不知该怎么回答。  大家向他打招呼时,并没有注意到他脸上的表情,更不会知道他
期刊
其实这只是静卧着的一块普通小石,我拿在手上,却固执地当作大都的,妥欢帖睦尔的。我在依稀可知的大元消亡了几百年的某一天,得以坐着穿行于地下的列车从地洞一样的站点出来,从幽深处走到了万物生发的地上,地上叫土城,废墟建成的公园,曾经的大都一角。此刻,哪有什么大都?只有鸣笛的车流,如我等行色匆匆的陌路行人。那个时候,匆匆撤离的妥欢帖睦尔,一定没有好好回头看他的已是一派狼藉的都城,匆忙间绊了脚的小石,后来的
期刊
认真端详的沧桑  在浪漫之地,脸庞救赎自己  奔涌执着潋滟,天空之外展开  经历暗示,穿越徜徉闪烁幽径相遇  海誓山盟或圆或缺  深处,呼啸缓慢身形铺成暗影  坐在往事里恣肆地相安无事  雅韵跌落  彩虹托起畅快,心尖之上凌波微步  千山万水,绵延横置低落瞳孔  印证照亮意象,绝美笑而不语  终点相互证明,清洗浓厚的时光简史  道路颠簸过无忧无虑,阐述诗意  构想一回,点点涟漪抬头仰望  质地之音
期刊
给我一段文中路的时间,让我从头去细细思念。  ——题记  在阅读兰波狂热迷醉疯癫拉扯的诗歌后,重新开启我对世界纤细的感知之力。出门阳光如金,慷慨铺洒于夏日草木之上,万物能量张狂,令我从温吞的亚热带瞬时重回张狂的热带,重回北纬19.61度,重回那个静谧而喧嚷的海边小城——文昌。  在文昌的文中路附近,有一家名叫乌托邦的西餐厅,兜售各种甜美小食。而于我心中,文昌本身正是一座名叫乌托邦的博物馆,存放著人
期刊
疫情宅家,日子宁静,想找件宽松衣服穿穿。打开衣柜,昔日军装与近期春秋夏服叠在一起,翻动间,一塑料小包滑落出来,打开一看,内有浅灰色夹克一件,茶褐色和尚衣一件。上面有张纸条,上写“王晓棠厂长,陈建功主席赠衣”。  时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王晓棠将军送我夹克的事以后再讲。先说一下建功老师送我的这件和尚衣。20世纪90年代的一天,应所在单位的邀请,时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的陈建功来为我们讲课。下车
期刊
庚子年初夏时光,  雨过天晴更丽质爽朗。  新冠防控凯歌高唱,  九域复苏,苍生心气高昂。  天眼开处,仙姿秀色难挡,  都只为北斗天际组网惊破天荒。  没有精神,就没有力量。  当世界航天俱乐部不吸纳我之时,  航天人顶天立地起步铿锵,  将空间站送上了太空翱翔!  没有梦想,就没有辉煌,  当现代化建设进入全面攻坚之时,  第五十五颗卫星已精准入轨,  中国的北斗全球组网!  点火,升腾,入轨
期刊
虚构的时光在绽放,有人忽略,有人追寻,“一朵花不紧不慢地开完一生 /写满字的纸隐藏了另一些秘密/月亮反复消灭着自己/时间总有新的目标,布满每个角落 ”(《容易被忽略的 》)。诗人的任务是发现,发现时间的流动,发现万物隐藏的秘密,但发现有时是幸福的,有时是痛苦的。因为有时我们发现了令我们惭愧甚至羞辱的事物,面对此,我们表现出了对世界的无力感。“我低头,却看见/蚂蚁的脚下泛起了微尘”。冷冰的发现,在生
期刊
小区的大门紧闭着,  不似往日的人群出出进进;  面部的口罩緊绷着,  看不清是忧郁还是紧张的眼神。  眼见着封了城,  封了镇,  封了村,  封了喧嚣,  封了充满生机的早晨,  也封了夕阳泛红的黄昏。  寂静的早晨,  连雀鸟都自觉地多睡几个时辰,  日头冲开薄雾缓缓升起,  却不能为清冷的晨光增添几丝热忱。  大地失去生机,  失去韵律,  怯怯地望着远方猖獗的“新冠”瘟神。  寂静的黄昏
期刊
2018年年末,徐怀中历时四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牵风记》问世。他努力挣脱旧有创作观念的束缚,大胆荡开一笔,不仅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了首长齐竞、警卫员曹水儿等人物形象,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生活不为人知的一面,更以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笔调为女主角汪可逾、战马“滩枣”涂抹了一层“玄幻”的色彩,使这部小说除了具有可感可触的“真味儿”之外,又带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玄味儿”。而徐怀中正是借这亦真亦幻的情境将自己对过往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