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家说:“物随心转,境由心生。”
诗人说:“客观景物的美好与否多取决于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成功者坦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心灵决定着眼前的世界!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据中国心理服务网报道:当前,有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的确,如今的学生,知识、技能的灌输是饱和的,而心灵建设却一直有所欠缺,这样就使得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成了当下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心灵构筑一道“防火墙”呢?我认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操作: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眼界不同,思路不同,世界自然也就不同了。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三年的时间,一点一滴对学生进行持久的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班会课就是我们的主战场。针对高中三年不同学段、不同时期集中出现的问题,我制定了三年的德育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班会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每周轮流承办。
比如,高一上学期班会主题为:
1. 无规矩,不方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2. 感恩的心(情感教育)
3. 理想在开花(理想教育)
4. 学习路上风雨行(理性反思教育)
5. 合作与竞争(人际关系教育)
6.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团队建设教育)
7. 成功始于目标(阶段性目标指导教育)
8.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教育)
9.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一下学期班会主题为:
1.习惯的力量(习惯养成教育)
2.凡人善举——榜样在身边(团结互助教育)
3.没有不行,只有不同(个性差异教育)
4.人生长宽高(理想教育)
5.向右转,向左转?(文、理科选择指导教育)
6.走进经典(传统文化教育)
7.悦纳自己(自我认识教育)
8. 成长的行囊(励志教育)
每周的主题各不相同,但必须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并且因时制宜,这不就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晓晖倡导的修身班会课吗?
譬如,最常见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因一点小事出言不慎、沟通不畅而发生矛盾。如果孩子主观意识过强,认识偏激,长此以往,矛盾升級,容易带来心理问题,就会过度解读周围的人和事,为了让孩子们解开心灵枷锁,我们何不来一个“耳听为虚,眼见未必实”的主题班会,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因势利导呢?
虽然认知是理性的、冰冷的,但我们的教育却是有温度的。相信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都能用阳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林格说过:“关系大于教育。”李镇西的教育观里有一个永恒的字眼——“爱”、梁岗的班级管理第一核心就是“打造生命在场的幸福教室”。李镇西、梁岗、叶德元、孙晓晖、田冰冰……这些名班主任,他们的年龄、性格、带班风格迥然不同,可是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据心理学研究,我们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同伴群体和领导榜样。我认为,这个领导榜样就是家长和老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既可以是学生发展的助力者,也可以是阻力者,区别就在于彼此之间是否有心灵的认同,若没有心灵的认同,何来亲善的关系?古人早说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以为学生“化瘀散结”“理气止痛”,而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根本。
积极行动,打造班级绿色生态
“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在于活动”。实验表明,文体活动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认为有益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佳“保健品”。
高一、高二阶段,学校会组织许多活动。作为班主任,起初我是非常排斥的。我认为,文体活动首先耽误了学科进度,其次助长了学生的浮躁情绪,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许多文体活动只注重形式。尤其到了高三,我更是希望屏蔽一切课外活动,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随着学业负担步步加重,许多孩子不堪重负,心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反而牵绊了学习进步,降低了学习效率。
因此,基于健康的心理需求出发,我们的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健康的三大需要:
1.自主的需要。自主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我实行的班级管理是全民参与,小组总动员。无论是值周、值日、集会,还是承办主题班会、班刊、黑板报、学科竞赛等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活动人人参加,角色自定。
高三阶段,我班不仅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活动,还组织了小组之间的小型比赛,如拔河、跳绳、跑步、掰手腕等。此外,我们班紧追潮流,各小组轮流承办了“中华诗词大会”“汉字成语大会”“生活中的数理化大会”等活动,学生热情高涨,组织能力、参赛水平都让我刮目相看。
2.关系的需要。其中包括爱、理解、尊重、接纳、宽容等。从高二开始,我班每月举行一次“幸福生日会”活动。当月过生日的同学一起庆祝,到高三毕业,刚好把所有同学的生日都过完。小组轮流承办,以组为单位送生日礼物,礼物不能花钱购买。所谓礼物,就是唱歌、跳舞、相声、小品、武术、魔术、朗诵等不拘一格的节日,通过这些节日来化解学习压力、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3.成就的需要。其中包括价值、能力、自信、希望等。我在班上一直推行班级奖励活动,凡活动,必评点、必奖励。譬如,每次无论大小考,我们都准备郑重的颁奖仪式:星光大道的背景音乐,获奖者的照片展示,价格不贵、却很实用的奖品,以这种郑重的仪式感,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我还会给考试名次居于年级前列的学生颁发“卓越奖”,给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单科“优胜奖”,给成绩有所进步的学生颁发“进步奖”,给有一半以上同学取得进步的小组颁发“最具活力奖”。奖项众多,每次获奖人数能达到百分之六十,这样大家都有机会获奖,希望更容易实现。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天地虽然有限,但我的教室我做主,小小天地,大有作为,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方绿色的教育生态,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当我们把信念坚定地植根于他们心底,孩子们走出校园,围墙内有形的教育归于沉寂,围墙外心灵的革命还会继续!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四中)
责任编辑 李敏芃
诗人说:“客观景物的美好与否多取决于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
成功者坦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言以蔽之:我们的心灵决定着眼前的世界!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据中国心理服务网报道:当前,有32%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存在心理问题。的确,如今的学生,知识、技能的灌输是饱和的,而心灵建设却一直有所欠缺,这样就使得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成了当下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的心灵构筑一道“防火墙”呢?我认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可进行如下操作: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
眼界不同,思路不同,世界自然也就不同了。作为班主任,可以利用三年的时间,一点一滴对学生进行持久的教育,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认知。班会课就是我们的主战场。针对高中三年不同学段、不同时期集中出现的问题,我制定了三年的德育发展目标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班会主题。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每周轮流承办。
比如,高一上学期班会主题为:
1. 无规矩,不方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2. 感恩的心(情感教育)
3. 理想在开花(理想教育)
4. 学习路上风雨行(理性反思教育)
5. 合作与竞争(人际关系教育)
6.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团队建设教育)
7. 成功始于目标(阶段性目标指导教育)
8.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律教育)
9.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一下学期班会主题为:
1.习惯的力量(习惯养成教育)
2.凡人善举——榜样在身边(团结互助教育)
3.没有不行,只有不同(个性差异教育)
4.人生长宽高(理想教育)
5.向右转,向左转?(文、理科选择指导教育)
6.走进经典(传统文化教育)
7.悦纳自己(自我认识教育)
8. 成长的行囊(励志教育)
每周的主题各不相同,但必须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并且因时制宜,这不就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孙晓晖倡导的修身班会课吗?
譬如,最常见的家长和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经常因一点小事出言不慎、沟通不畅而发生矛盾。如果孩子主观意识过强,认识偏激,长此以往,矛盾升級,容易带来心理问题,就会过度解读周围的人和事,为了让孩子们解开心灵枷锁,我们何不来一个“耳听为虚,眼见未必实”的主题班会,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来因势利导呢?
虽然认知是理性的、冰冷的,但我们的教育却是有温度的。相信在班主任的正确引导下,孩子们都能用阳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林格说过:“关系大于教育。”李镇西的教育观里有一个永恒的字眼——“爱”、梁岗的班级管理第一核心就是“打造生命在场的幸福教室”。李镇西、梁岗、叶德元、孙晓晖、田冰冰……这些名班主任,他们的年龄、性格、带班风格迥然不同,可是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据心理学研究,我们的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最重要的关系就是同伴群体和领导榜样。我认为,这个领导榜样就是家长和老师。作为班主任的我们,既可以是学生发展的助力者,也可以是阻力者,区别就在于彼此之间是否有心灵的认同,若没有心灵的认同,何来亲善的关系?古人早说过:“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 可以为学生“化瘀散结”“理气止痛”,而理想的师生关系,是教育的根本。
积极行动,打造班级绿色生态
“生命在于运动,班级在于活动”。实验表明,文体活动可以改善人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我认为有益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最佳“保健品”。
高一、高二阶段,学校会组织许多活动。作为班主任,起初我是非常排斥的。我认为,文体活动首先耽误了学科进度,其次助长了学生的浮躁情绪,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许多文体活动只注重形式。尤其到了高三,我更是希望屏蔽一切课外活动,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可是随着学业负担步步加重,许多孩子不堪重负,心理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反而牵绊了学习进步,降低了学习效率。
因此,基于健康的心理需求出发,我们的活动设计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健康的三大需要:
1.自主的需要。自主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的能力。我实行的班级管理是全民参与,小组总动员。无论是值周、值日、集会,还是承办主题班会、班刊、黑板报、学科竞赛等活动,均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活动人人参加,角色自定。
高三阶段,我班不仅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活动,还组织了小组之间的小型比赛,如拔河、跳绳、跑步、掰手腕等。此外,我们班紧追潮流,各小组轮流承办了“中华诗词大会”“汉字成语大会”“生活中的数理化大会”等活动,学生热情高涨,组织能力、参赛水平都让我刮目相看。
2.关系的需要。其中包括爱、理解、尊重、接纳、宽容等。从高二开始,我班每月举行一次“幸福生日会”活动。当月过生日的同学一起庆祝,到高三毕业,刚好把所有同学的生日都过完。小组轮流承办,以组为单位送生日礼物,礼物不能花钱购买。所谓礼物,就是唱歌、跳舞、相声、小品、武术、魔术、朗诵等不拘一格的节日,通过这些节日来化解学习压力、活跃学习气氛,增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
3.成就的需要。其中包括价值、能力、自信、希望等。我在班上一直推行班级奖励活动,凡活动,必评点、必奖励。譬如,每次无论大小考,我们都准备郑重的颁奖仪式:星光大道的背景音乐,获奖者的照片展示,价格不贵、却很实用的奖品,以这种郑重的仪式感,强化学生的自我认同感。我还会给考试名次居于年级前列的学生颁发“卓越奖”,给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颁发单科“优胜奖”,给成绩有所进步的学生颁发“进步奖”,给有一半以上同学取得进步的小组颁发“最具活力奖”。奖项众多,每次获奖人数能达到百分之六十,这样大家都有机会获奖,希望更容易实现。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天地虽然有限,但我的教室我做主,小小天地,大有作为,努力为孩子们营造一方绿色的教育生态,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当我们把信念坚定地植根于他们心底,孩子们走出校园,围墙内有形的教育归于沉寂,围墙外心灵的革命还会继续!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四中)
责任编辑 李敏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