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和写作在教学中常被当做两项单独的技能。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在认知机制上是两个相互模仿的过程,它们之间存在互融性,且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如果运用简本英文小说难度适中和具有人文精神的特点来粘联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断层面,就能让阅读效应体现在写作中,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水平。
关键词: 简本英文小说 阅读写作法 可行性思考
一、前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往往被当做两项单独的技能进行训练。教师侧重对阅读结果的检验,未能强调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有效吸收,忽视了阅读效应在写作中的体现。这种读写脱钩的现象导致学生很难形成通过阅读发展写作能力的习惯,因此写作能力滞后。
二、阅读和写作间的关系
根据传统语言学派观点,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前者是吸收性技能,后者为生产性技能。现代语言学表明阅读和写作几乎是两个相同的过程,共同拥有关键性的认知机制,因为阅读者和写作者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积极参加搜索意义,创建认知语篇世界的活动,在处理语篇时,两者都从一个共同的“认知基础”库里提取资料。(陈立平,2001)
谢薇娜认为,写作实际上是模拟阅读的过程,写作过程也就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因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扮演写作者的角色,理解写作者的意图。两者间存在互融性关系。(谢薇娜,1994)
司托次基在综合了有关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写作能力较强的人常常阅读能力也较强,写作能力较强的人比写作能力较弱的人阅读量大,并且阅读能力较强的人比阅读能力较弱的人写出的文章在句法上更趋成熟。可见,写作活动对提高阅读理解非常有用,反之,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的方法也证明是很有效的。(陈立平,2001)
外语写作既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又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也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它是运用从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交际形式,学生除了具有一定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从整体上构思,合理布局,逻辑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与阅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关于简本英文小说阅读写作法的思考
和原创小说相比,简本小说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一方面它兼有原著的思想内涵、写作风格和文化底蕴,在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把信息尽可能地传递给了学习者。另一方面,它又在语言上做了较大改动,缩小了选词范围,简化了句子结构,大大降低了语言难度,使故事简约化,语言表达更直接明了。
阅读为写作打基础,阅读是知识的吸收过程,写作则是知识的运用过程。通过阅读简本小说来进行写作,就是使阅读和写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起来,针对写作,进行专门性阅读活动,重视阅读效应对写作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小说中获得的信息再输出,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笔头练习,去“克服新的语言系统所引起的晕头转向,习惯它的各种制约,然后从认知上和感情上去建立一个新的指标系统,并发展起使用语言的语感,知道怎样用是对的,怎样用是错的,最后他才能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桂诗春,1988)。”因此,把写作建立在名著简本英文小说阅读基础上是符合阅读和写作间的辩证关系的。
挑选简本英文小说作为写作性阅读材料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语言难度稍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针对写作而进行的阅读训练的目的是为培养写作能力,进行相关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如果材料太难,就会使学生的阅读重点放在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上,从而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吸收,不能展开对阅读材料的欣赏性、评论性阅读,不能很好地将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内化,进而创造性地运用在写作实践中(张雁玲,1998)。所以说简本小说非常适合做仿写材料。
英文小说的文学性和人文精神是我们把其作为写作的目标阅读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在优秀小说中“习得”语言知识是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学习者阅读到的语言文字随着小说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和艺术形式直接印在学习者的脑海里,想忘都忘不掉。这样学到的语言,自然就会背熟和使用,而且还会活用,不仅记得牢,而且用得好(胡春洞,1996)。其次,优秀英文小说的阅读赋予了学生写作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性材料,它不仅是优秀的语言示范材料,而且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教育素材。最后,优秀小说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正误意识、培养语感、发展英语思维方式,对强化跨文化意识、培养语篇构建能力、训练写作技能,扩大知识面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简本英文小说阅读写作法的可行性在上述的论证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课堂实践检验。期待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习者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品尝到写作的快乐,体会到进步的愉悦,从而切实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间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21.
[2]谢薇娜.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外语教学,1994,(4):50-51.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衡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张雁玲.浅谈英语教学的阅读与写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增刊):105.
[5]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 简本英文小说 阅读写作法 可行性思考
一、前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阅读和写作往往被当做两项单独的技能进行训练。教师侧重对阅读结果的检验,未能强调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有效吸收,忽视了阅读效应在写作中的体现。这种读写脱钩的现象导致学生很难形成通过阅读发展写作能力的习惯,因此写作能力滞后。
二、阅读和写作间的关系
根据传统语言学派观点,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技能,前者是吸收性技能,后者为生产性技能。现代语言学表明阅读和写作几乎是两个相同的过程,共同拥有关键性的认知机制,因为阅读者和写作者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心理过程,积极参加搜索意义,创建认知语篇世界的活动,在处理语篇时,两者都从一个共同的“认知基础”库里提取资料。(陈立平,2001)
谢薇娜认为,写作实际上是模拟阅读的过程,写作过程也就是模拟读者阅读的过程;而阅读也是模拟写作的行为,因为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扮演写作者的角色,理解写作者的意图。两者间存在互融性关系。(谢薇娜,1994)
司托次基在综合了有关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写作能力较强的人常常阅读能力也较强,写作能力较强的人比写作能力较弱的人阅读量大,并且阅读能力较强的人比阅读能力较弱的人写出的文章在句法上更趋成熟。可见,写作活动对提高阅读理解非常有用,反之,通过阅读来提高写作的方法也证明是很有效的。(陈立平,2001)
外语写作既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又是一个交流的过程,也是探索和创造的过程。它是运用从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的交际形式,学生除了具有一定连词成句、连句成篇的能力外,还必须具有从整体上构思,合理布局,逻辑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与阅读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关于简本英文小说阅读写作法的思考
和原创小说相比,简本小说的最大特点莫过于一方面它兼有原著的思想内涵、写作风格和文化底蕴,在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把信息尽可能地传递给了学习者。另一方面,它又在语言上做了较大改动,缩小了选词范围,简化了句子结构,大大降低了语言难度,使故事简约化,语言表达更直接明了。
阅读为写作打基础,阅读是知识的吸收过程,写作则是知识的运用过程。通过阅读简本小说来进行写作,就是使阅读和写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起来,针对写作,进行专门性阅读活动,重视阅读效应对写作的影响。
在实际的教学中,为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将小说中获得的信息再输出,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笔头练习,去“克服新的语言系统所引起的晕头转向,习惯它的各种制约,然后从认知上和感情上去建立一个新的指标系统,并发展起使用语言的语感,知道怎样用是对的,怎样用是错的,最后他才能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桂诗春,1988)。”因此,把写作建立在名著简本英文小说阅读基础上是符合阅读和写作间的辩证关系的。
挑选简本英文小说作为写作性阅读材料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其语言难度稍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针对写作而进行的阅读训练的目的是为培养写作能力,进行相关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的学习。如果材料太难,就会使学生的阅读重点放在对语言材料的理解上,从而忽略了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吸收,不能展开对阅读材料的欣赏性、评论性阅读,不能很好地将材料中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内化,进而创造性地运用在写作实践中(张雁玲,1998)。所以说简本小说非常适合做仿写材料。
英文小说的文学性和人文精神是我们把其作为写作的目标阅读材料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首先,在优秀小说中“习得”语言知识是学习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学习者阅读到的语言文字随着小说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和艺术形式直接印在学习者的脑海里,想忘都忘不掉。这样学到的语言,自然就会背熟和使用,而且还会活用,不仅记得牢,而且用得好(胡春洞,1996)。其次,优秀英文小说的阅读赋予了学生写作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感性材料,它不仅是优秀的语言示范材料,而且提供了良好的人文教育素材。最后,优秀小说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法正误意识、培养语感、发展英语思维方式,对强化跨文化意识、培养语篇构建能力、训练写作技能,扩大知识面等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简本英文小说阅读写作法的可行性在上述的论证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课堂实践检验。期待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习者的写作热情,让他们品尝到写作的快乐,体会到进步的愉悦,从而切实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陈立平.从阅读与写作间的关系看写作教学中的范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4):21.
[2]谢薇娜.谈阅读与写作的交融性[J].外语教学,1994,(4):50-51.
[3]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衡阳: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张雁玲.浅谈英语教学的阅读与写作[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98,(增刊):105.
[5]胡春洞.英语学习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