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症8例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缓症链球菌血症的危险因素及抗生素选用方案。

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儿童急性白血病合并菌血症病例78例,其中缓症链球菌血症8例(10.26%)。总结缓症链球菌血症发生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方案及病情转归。

结果

8例患儿均发生于白血病化疗后1周以上粒细胞缺乏期,其中4例感染前有7 d以上第三代头孢菌素暴露史,5例有10 d以上质子泵抑制剂(PPI)用药史。弛张高热发生率为100.0%(8/8例),寒战、口腔溃疡和肺炎的发生率均为62.5%(5/8例)。重症肺炎发生率为37.5%(3/8例)。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100.0%、37.5%和25.0%。7例应用美罗培南,其中5例在用药3 d后发热无改善,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更换为利奈唑胺;1例患儿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8例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血培养转阴时间、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和抗生素总疗程分别为1~19 d(平均10.4 d)、4~22 d(平均13.4 d)、10~30 d(平均21.6 d)、9~26 d(平均18.3 d)。3例重症肺炎患儿中,1例行呼吸机辅助通气1周。

结论

缓症链球菌是急性白血病患儿合并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口腔溃疡、PPI应用及抗生素暴露史为缓症链球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发热、口腔溃疡及消化道、呼吸道症状为常见临床表现;青霉素及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高,利奈唑胺敏感且疗效确切,可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并作为经验用药。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患者行胎儿镜下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FLOC)后的妊娠结局,探讨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intrauterine growth restriction,sIUGR)对TT
背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全身免疫系统严重损害为特征的感染性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但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认为是病毒潜伏于HIV储存库所致。研究证实HAART治疗后患者血浆中HIV载量检测阴性的AIDS患者的泪液中发现了HIV,因此探索其眼部储存库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探讨泪腺组织是
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是眼科常见的病理生理损伤性眼病,常发生于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与缺血相关的眼病。表现为缺血性患眼在血液再灌注后,细胞功能发生代谢性障碍,视网膜组织结构损伤,视功能下降。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公认的假说主要包括氧自由基的损伤、细胞内的钙超载、白细胞介素介导作用和细胞凋亡等。但目前对于RIRI的保护及治疗研究有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近出现的具有高分辨率的血管成像技术,可以三维立体成像、分层成像,并同时提供视网膜结构和功能信息等,已经广泛应用于视网膜、青光眼、视神经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中。但是OCTA技术处于其发展初期阶段,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复习了大量国内外有关OCTA的临床研究,就其对视网膜和视神经解剖结构的新探索、对临床疾病诊疗价值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以加深眼科医师对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眼科常见病,常导致患者视力不可逆性下降,其2大特征包括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而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是导致患者视力丧失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内皮抑素(ES)各种作用的发挥与其特有的结构特点密不可分,是目前公认的最强的抑制血管生长的因子之一,ES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作用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文拟从ES调控细胞外基质的表达、抑制促血管生成蛋白的表达、调控关键信号通
目的通过从临床、遗传和分子特征上具体分析两个携带tRNAAla 5587T>C突变的具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汉族原发性高血压家系,探讨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相关性。方法PCR扩增2070例高血压患者和510例正常对照样本线粒体tRNA基因,对其中两个携带tRNAAla5587T>C突变的家系进行线粒体基因相关分析。结果18个母系成员中有8例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发病年龄为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术(ISR)对距肛缘<5 cm超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距肛缘<5 cm超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研究组给予腹腔镜经肛门ISR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腹经肛门ISR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两年记录生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讨脂肪抽吸联合腹壁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47例腹部脂肪堆积合并皮肤松弛患者行脂肪抽吸联合腹壁成形术的病例资料,分析上述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围手术期无肺梗死、脂肪栓塞综合征、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腹壁皮肤松弛、下垂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患者腹壁平坦,皮肤松垂消失,塑形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术后患者体重、腰围、BM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58.48±13
目的总结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脑积水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脑积水患儿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12例患儿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术后继续行药物治疗,以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复查结果作为调节分流阀压力的依据,适当调整分流阀压力。回顾性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脑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术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恶性实体瘤并感染及肿瘤进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儿科2016年3月至8月收治的恶性实体瘤患儿94例,分为感染组(17例)和非感染患儿77例(对照组);进一步将对照组按肿瘤有无进展分为肿瘤稳定期组(48例)和肿瘤进展期组(29例)。检测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对比各组患儿血清PCT和CRP水平,并对其结果进行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