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生计方式往往体现为家庭劳动力的一种资源配置,具有谋求经济利益的功能,然而只有当我们放眼到其实际存在的村落集体中它才能获得更丰富的意义。本文金平傣族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电瓶公交车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从影响傣族发展的经济结构角度入手,对金平傣族的经济转型现象进行剖析。并通过辨析傣族村民在生计方式不断转变的环境中的适应、选择,来探讨在遭遇现代化情境下的少数民族村落渴望内部发展经济,并弘扬文化的心理。
【关键词】:勐拉傣族;电瓶公交车;生计选择;变迁
一.田野概况
勐拉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西南部,傣语“勐拉”,意为地域宽广、土地肥沃的坝子。勐拉乡下辖勐拉、新勐、田头、广东、荞菜坪、翁当、老乌寨等7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1]多为傣族,依水而居。本次调查的田野地点就是傣族人口占92%的新勐村委会进行调查。新勐村委会地处勐拉乡西部,下辖上勐村、中勐村、下勐村、旧勐村、坪寨村、普尔上寨、普尔中寨、普尔下寨、布搞村、健民村等10个自然村。现村委会驻地旧勐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新勐村委会现有农户937户,4437人。有苗、瑶、傣、汉四种民族聚居在此。其中傣族4383人,占全村人口99%。由于新勐村委會大部分为傣族,所以村民们日常或村小组负责人开会都是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新勐村委会农民主要以种植香蕉和橡胶为主,现家家户户通过种植香蕉和橡胶,生活水平逐年上升。新勐村委会的交通工具以摩托车、汽车为主。根据笔者调查,仅普尔上寨, 60户人口中就有30多辆汽车。进村道路两旁已经开起多家商铺,如家具用品、超市、农产品、汽车维修等。经济条件相对其他高山村委会来说较为富足。由于新勐村委会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较近,交通较为便利。商业及旅游业也有上升态势。
二.电瓶公交车生存现状
在新勐村委会最令笔者觉得好奇的就是这里通行的交通工具--电瓶公交车。这种只能在旅游景区出现的交通工具竟然普通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平常的街道上,另笔者对其傣族民族经济有了研究的兴趣。
众所周知,交通工具的演变,从步行至现在的随处可见的各种代步车的演变发展,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瓶公交车一般行驶在平坦路面。具有噪音小、动力性能良好、行驶稳定、无污染气体排放等优点。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发展,乡镇村寨之间的交通流量逐年增加,城镇之间的营运车辆也随之增加。这种在各旅游景区和极少数城市出现的代步车辆,在勐拉乡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这让笔者感到意外。但综合其中因素,它的出现也变得合情合理。勐拉乡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域,常年温热。夏季多为30度以上,在勐拉乡会发现,行驶的电瓶公交车的左右后方皆为敞开式,通风极好。
在公交车行驶之前,一直都是三轮摩托车为主要的营运车辆。但当地由于没有营运证等一些正规的手续,很多人都对三轮摩托车的安全有所质疑。电瓶公交车的出现,也改变了勐拉多年坐车拥挤,并且安全没有保障的顾虑。从年龄层面上来看,主要乘客人群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从价格层面上来说,公交车也降低了营运车辆的费用。许多人都开始选择乘坐公交车。驾驶员的年龄层为中青年人群,大部分为当地村民,也有少部分为其他村委会的。笔者在调查过程得知,他们多为农民,没有做司机之前,也曾经做过很多工作,但最多的还是务农。他们当中可以分为有田地和没有田地两种情况。访谈调查中,公交运营公司老板告诉笔者,基于公司营运时间不长,所以基本人员配备,除去司机外,就由家里亲戚来帮忙。由于其涉猎的行业较多,所以财会人员由他妻子承担,而对于车辆管理维护方面,主要由自己的哥哥承担一切事物,如修车、充电、检修车辆等工作。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人员。管理较为随意。虽有意向再为扩展公交车行业,但因现在处于萌芽运行阶段,管理上就显得比较松散。
三、电瓶公交车存在原因
生计方式作为人们的谋生手段,农民选择怎样的生计策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和基础建设的保障
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生产运输和生活出行主要依靠公路交通,但滞后的交通也成为发展当地社会经济的一道阻力。早在2005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二五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通村公路油化或硬化;主要生产、生活道路硬化(含石板路)之前,勐拉乡新勐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就逐渐开始铺设。从最初的泥巴土路到现在基本上全村的主干道基本修通,昔日的人背马驮到现在机械化运输。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村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新勐村委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通了,车也提速了。村寨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更加密切了。正是有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前提,电瓶车才走进了傣族村民的视野。众所周知,一辆电瓶车的价格远远高于一辆三轮摩托车的价格,对于商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着眼远处,盘活资源。在笔者多方访谈中得知,公交车公司老板选择电瓶公交车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看好新勐村委会旅游优势和政府投入的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这些基础,加之在水泥路面上行駛,公交车的性能远比三轮摩托车要好。这也成为电瓶车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市场导向竞争发展
路修通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愈加频繁。新一代的傣族年轻人已经不在只是想着靠天吃饭,专心务农来维持生计,他们有些放弃了土地,转念来进行另外的生计方式。从而出现了各种行业的出现。他们有些开餐馆、办娱乐场所、香蕉代办生意、又或者当公务员等,更多的是为人打工。司机这个行业就是众多工种的一种。在勐拉乡营运车辆中,本地营运车辆现存200多辆三轮摩托车,8辆电瓶公交车。其余面包车、大巴车为营运县外长途,在这里并不赘述。虽然三轮摩托车的数量远远高于电瓶车,但是由于电瓶公交车还处于初级营运阶段,从现有角度来看,处于向好的发展趋势。
【摘要】:生计方式往往体现为家庭劳动力的一种资源配置,具有谋求经济利益的功能,然而只有当我们放眼到其实际存在的村落集体中它才能获得更丰富的意义。本文金平傣族地区出现的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电瓶公交车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从影响傣族发展的经济结构角度入手,对金平傣族的经济转型现象进行剖析。并通过辨析傣族村民在生计方式不断转变的环境中的适应、选择,来探讨在遭遇现代化情境下的少数民族村落渴望内部发展经济,并弘扬文化的心理。
【关键词】:勐拉傣族;电瓶公交车;生计选择;变迁
一.田野概况
勐拉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西南部,傣语“勐拉”,意为地域宽广、土地肥沃的坝子。勐拉乡下辖勐拉、新勐、田头、广东、荞菜坪、翁当、老乌寨等7个村委会76个自然村。[1]多为傣族,依水而居。本次调查的田野地点就是傣族人口占92%的新勐村委会进行调查。新勐村委会地处勐拉乡西部,下辖上勐村、中勐村、下勐村、旧勐村、坪寨村、普尔上寨、普尔中寨、普尔下寨、布搞村、健民村等10个自然村。现村委会驻地旧勐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交通极为便利。新勐村委会现有农户937户,4437人。有苗、瑶、傣、汉四种民族聚居在此。其中傣族4383人,占全村人口99%。由于新勐村委會大部分为傣族,所以村民们日常或村小组负责人开会都是用本民族语言交流。
新勐村委会农民主要以种植香蕉和橡胶为主,现家家户户通过种植香蕉和橡胶,生活水平逐年上升。新勐村委会的交通工具以摩托车、汽车为主。根据笔者调查,仅普尔上寨, 60户人口中就有30多辆汽车。进村道路两旁已经开起多家商铺,如家具用品、超市、农产品、汽车维修等。经济条件相对其他高山村委会来说较为富足。由于新勐村委会距离乡政府所在地较近,交通较为便利。商业及旅游业也有上升态势。
二.电瓶公交车生存现状
在新勐村委会最令笔者觉得好奇的就是这里通行的交通工具--电瓶公交车。这种只能在旅游景区出现的交通工具竟然普通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平常的街道上,另笔者对其傣族民族经济有了研究的兴趣。
众所周知,交通工具的演变,从步行至现在的随处可见的各种代步车的演变发展,几十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瓶公交车一般行驶在平坦路面。具有噪音小、动力性能良好、行驶稳定、无污染气体排放等优点。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发展,乡镇村寨之间的交通流量逐年增加,城镇之间的营运车辆也随之增加。这种在各旅游景区和极少数城市出现的代步车辆,在勐拉乡作为公共交通工具这让笔者感到意外。但综合其中因素,它的出现也变得合情合理。勐拉乡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域,常年温热。夏季多为30度以上,在勐拉乡会发现,行驶的电瓶公交车的左右后方皆为敞开式,通风极好。
在公交车行驶之前,一直都是三轮摩托车为主要的营运车辆。但当地由于没有营运证等一些正规的手续,很多人都对三轮摩托车的安全有所质疑。电瓶公交车的出现,也改变了勐拉多年坐车拥挤,并且安全没有保障的顾虑。从年龄层面上来看,主要乘客人群多为老人、妇女和小孩。从价格层面上来说,公交车也降低了营运车辆的费用。许多人都开始选择乘坐公交车。驾驶员的年龄层为中青年人群,大部分为当地村民,也有少部分为其他村委会的。笔者在调查过程得知,他们多为农民,没有做司机之前,也曾经做过很多工作,但最多的还是务农。他们当中可以分为有田地和没有田地两种情况。访谈调查中,公交运营公司老板告诉笔者,基于公司营运时间不长,所以基本人员配备,除去司机外,就由家里亲戚来帮忙。由于其涉猎的行业较多,所以财会人员由他妻子承担,而对于车辆管理维护方面,主要由自己的哥哥承担一切事物,如修车、充电、检修车辆等工作。除此之外便再无其他人员。管理较为随意。虽有意向再为扩展公交车行业,但因现在处于萌芽运行阶段,管理上就显得比较松散。
三、电瓶公交车存在原因
生计方式作为人们的谋生手段,农民选择怎样的生计策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和基础建设的保障
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农民的生产运输和生活出行主要依靠公路交通,但滞后的交通也成为发展当地社会经济的一道阻力。早在2005 年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在十二五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明确要求通村公路油化或硬化;主要生产、生活道路硬化(含石板路)之前,勐拉乡新勐村委会的通村公路就逐渐开始铺设。从最初的泥巴土路到现在基本上全村的主干道基本修通,昔日的人背马驮到现在机械化运输。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村民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新勐村委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路修通了,车也提速了。村寨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更加密切了。正是有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前提,电瓶车才走进了傣族村民的视野。众所周知,一辆电瓶车的价格远远高于一辆三轮摩托车的价格,对于商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着眼远处,盘活资源。在笔者多方访谈中得知,公交车公司老板选择电瓶公交车的原因之一也正是看好新勐村委会旅游优势和政府投入的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这些基础,加之在水泥路面上行駛,公交车的性能远比三轮摩托车要好。这也成为电瓶车出现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市场导向竞争发展
路修通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愈加频繁。新一代的傣族年轻人已经不在只是想着靠天吃饭,专心务农来维持生计,他们有些放弃了土地,转念来进行另外的生计方式。从而出现了各种行业的出现。他们有些开餐馆、办娱乐场所、香蕉代办生意、又或者当公务员等,更多的是为人打工。司机这个行业就是众多工种的一种。在勐拉乡营运车辆中,本地营运车辆现存200多辆三轮摩托车,8辆电瓶公交车。其余面包车、大巴车为营运县外长途,在这里并不赘述。虽然三轮摩托车的数量远远高于电瓶车,但是由于电瓶公交车还处于初级营运阶段,从现有角度来看,处于向好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