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药业品牌背后的三种精神

来源 :中国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牌的打造绝非一日之功,绝非简单的印象。每一个领军品牌都有其核心的理念与价值,都体现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与内在精神。而扬子江药业品牌至少蕴含这三种核心精神。
  首先是工匠精神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药品质量事关生命,尤其来不得半点的马虎。没有一种久久为功的工匠精神,药品的质量很难确保万无一失;没有一种锲而不舍的工匠精神,药企很难真正做强做大。通过对扬子江药业的认真研究发现,扬子江药业集团坚持把每一粒药力求做到极致,可谓视质量如生命。其中有两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是“为父母制药,为亲人制药”,一句是“任何困难都不能把我们打倒,唯有质量”,正是在这种理念与精神的引导下,扬子江药业软硬兼施。
  在软件上,推行“基于黄金圈法则的药品质量风险管控模式”,构筑“大质量”体系,大力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通过深入开展全员“质量月”活动,设立“總裁质量奖”,每年评选技术标兵,重奖技术人才,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形成崇尚工匠、学工匠、争当工匠的浓厚氛围,让“工匠精神”融入企业。
  在硬件上,不惜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从硬件建设着手,为产品质量“保驾护航”。为了顺利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集团累计投入了30多亿元用于车间GMP改造。2013年底,37个车间生产的制剂、原料药全面通过新修订药品GMP认证或现场检查,比国家要求的时间提前两年通过“大考”。扬子江药业集团还致力于按照美国FDA标准打造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
  第二是创新精神
  科技创新是药企的发展之本,只有药品有效,不断攻克病症难题,方能长盛不衰。
  这一点,扬子江药业始终坚持不渝。
  在科技创新上,扬子江药业一直是把它当作“牛鼻子”来抓,可谓不计成本。如致力于国家一类新药和创新药物的研发,抢占科技制高点,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研发创新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体系。依托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药制药工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药质量控制重点研究室等高层次创新研发平台,形成由资深科学家、海归高层次人才领衔,总人数超过1000人的创新团队。其中,仅江苏省(扬子江)新药研究院就汇集了100多名博士、300余名硕士。近年来,扬子江药业用于研发创新的投入年增幅达20%,每年技术创新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在3%以上。
  第三是民族精神
  一是从扬子江药业的发展历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创业与拼搏精神。这也是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入选企业的共性。只要简单回顾就会发现,苏宁集团最开始只有一家200平米的店面,鲁花集团最早只是六七个人的物资站,月星集团最开始是七个人拿几千块钱办的木器加工厂,扬子江药业也一样。自1971年诞生后,在徐镜人董事长的领导下,没有依靠国家一分钱投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从一家作坊式小厂逐步发展到今天。据说成立之初只有六间平房、几口大缸和几台简易的设备。有这样一个小细节,1976年,徐镜人董事长好不容易在上海买到一吨糊精,为了节省搬运费,他独自一人扛着大圆桶来回穿梭在码头几十趟,用了两个多小时,才把40多桶原料装上了船,而且,这不是唯一的一次。这就是民族企业的立企之魂,这就是民族企业家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的一部分。
  二是体现在对传统中医药的大力开发推广上。中医药最能代表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一家中药起家的民族医药企业,早在2012年,扬子江药业集团就在全国同行业率先按下了中药现代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启动键”,整合集团所有中药产业相关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一个国内优秀、国际有重要影响力的“中药王国”——龙凤堂。扬子江药业集团积极履行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使命担当,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构建中药“大健康”产业,打造中医药最强质量品牌,为中医药的国际化推广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贡献,就是对传承与推广中华文化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国扶贫开发公司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携手民族企业、助力中国品牌打响扶贫攻坚战。  新华社以战略眼光和责任担当,搭建了一个高端平台,中国民族企业可借力国家级媒体,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内涵,实现全球传播。民族品牌工程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服务全国、走向世界。  扬子江药业集团是民族医药工业的一面旗帜,希望扬子江药业集团能够永葆初心,担当有为,一如既往地履行企業社会责任,发挥优秀药业企业特有优势
期刊
自2017年首个中国品牌日设立以来,中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品牌意识空前觉醒,各条战线的品牌建设热情高涨,品牌事业发展如火如荼,各类品牌活动接二连三高潮不断。品牌事业面临的经济环境与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中国迎来了品牌事业的春天。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優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新形势给品牌建设带来的新使命与新要求同样前所未有。我
期刊
培育和發展优秀的民族药业品牌,是加快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作为国家通讯社和党的重要宣传平台,新华社启动民族品牌工程,依托全社媒体集群的传播力和国家智库的能力,为我国民族品牌发扬光大、走向世界铺路架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随着民族品牌工程的推进,会有越来越多像扬子江药业集团这样的中国优秀企业,依托新华社平台的优势资源和条件,实现中国民族品牌的更高、更远的腾飞。
期刊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演示了科大讯飞翻译机的最新成果。刘庆峰随意在汉语和英语之间来回切换表达,翻译机听闻之后即刻翻译,停顿时间不足1秒,翻译的效果却犹如同声传译,惊艳了全场。  刘庆峰说:“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源头创新上,很多(方面)已经跟全世界并跑,甚至是部分领域领跑。中美可以说很多领域已经同步进入‘无人区’。”  智能语音  1999年,科大讯飞成立。在其官网上,这样标注着科大讯
期刊
白酒作为中国特有的酒种,千百年来深受民众的喜爱。时至今日,白酒在中国市场上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在看似已经趋于稳定的白酒市场,一款名叫“江小白”的白酒却如一匹黑马,瞄准青年用户群体,取得极佳的成绩。  “江小白”是如何赢得自己的一片天地呢?  年轻化白酒横空出世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白酒产品大多定位于高端市场。江小白酒业的创始人陶石泉表示,每次朋友聚会大家都要喝上一点白酒,但是太高端的酒对于年轻人
期刊
从国家层面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壮大民族企业和知名品牌,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形成自己独有的比较优势。从社会层面看,在主流媒体新华社推出的民族品牌工程的大力推动下,全社会重视品牌、打造品牌、宣传品牌的氛围逐渐浓厚。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抓好质量提升、补好品牌“短板”,是一堂“必修课”。一要进一步发挥好政府的
期刊
一个好理念:利人为公  “为人民服务”是山东鲁花集团多年坚持方向。自建立之初,山东鲁花集团厂房的高墙上就挂上了“为人民服务”的标识。如今,随着企业的发展,山东鲁花集团的经营理念逐渐从“为人民服务”演变为“产业报国,惠利民生”再到“明道多德,利人为公,先爱他人,以德取得”的核心价值观。不过,无论如何变迁,其核心理念仍然是利人为公。鲁花油品2017年热销265亿元,与这一理念密不可分。  一个好技术:
期刊
技术无对错,应用有担当  京东运用技术提高效率,预测订单的产生,这让顾客下单后的几小时内就能收到商品。更重要的是,在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信心因为外部因素的干扰受挫时,京东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建立了以正品行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重塑了消费者对于品质的信心。  京东近期与IBM和沃尔玛达成了区块链技术方面的合作,帮助消费者清楚地了解他们购买的产品从何而来,其中包括人们最关心也最担忧的食品问题。有了区块链技
期刊
2018年4月1日,是雄安新区设立一周年。一年前,它“横空出世”,一举成名,成为一个承载千年大计的区域品牌。从此之后,区域品牌成为中国经济再上一个台阶的核心力量。南有大湾区、东有长三角、北有雄安新区,这种三角形的布局,体现了中国经济强力迸射的力量。  在2017这一年中,除了诞生了雄安新区外,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域品牌建设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国品牌日设立了;各地政府纷纷思考自己区域中的省级、市级乃至
期刊
在中国品牌日设立后的一年中,入选新华通讯社“民族品牌工程”的代表企业进行了适时的品牌管理升级。为迎合多样的市场,以及多变的消费需求,格力电器、茅台集团、五粮液、山东鲁花等这些各行业优秀的民族品牌,正在突围发展,扬起新时代风向标。  恒大集团:规模与效益兼顾的战略转型  2018年3月26日,恒大集团发布2017年业绩,核心业务利润405.1亿元,同比大增94.7%,净利润370.5亿元,同比大增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