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大力度,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其传承保护应以生产性保护为指导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资源整合、创意开发的原则,选取演艺业、手工艺品业为战略重点,构建民俗博物馆、文化节庆、演艺开发、物化产品保护和开发模式。
关键词:文化产业视角;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同时,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新的认知。音乐是我国音乐方面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然而,在社会迅速发展的现今时代,尽管音乐依然在传承与发展,但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在逐渐淡化。因此,加强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
1.生态环境失衡,传统音乐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外,还要靠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来支撑。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大众的审美趣味更趋于简单、直接、通俗。诞生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传统音乐植根于古老的社会土壤之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意蕴和美感,需要受众用心细细品味,这显然与当下受众的审美趋向有着相当的差异。一方面,新时期现代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受众有了更加丰富的休闲方式,娱乐选择更倾向于流行和现代;另一方面,除了专业演员外,大部分传统音乐从业者的文化修养、艺术底蕴不高,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不强,很难在音乐表演形式和艺术水准上有高水平的创新,这造成了现阶段传统音乐观赏性、娱乐性不足的尴尬境地,音乐类非遗资源发展步履维艰。2.缺乏有效整合,我国非遗类音乐资源丰富,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却各自为战,传统音乐资源缺乏区域和产业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文艺品牌和拳头产品较少。产业开发中存在两类问题,一方面,认识不到传统音乐资源的重要性,对身边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而不见,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地区之间缺乏沟通合作,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资源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甚至恶性竞争。产业化发展层面上,对传统音乐文化产品的层次性、渗透性和丰富性还关注不够。很多斥巨资打造的传统音乐精品,由于受演出场地和演出成本的局限,文化创新和发展成果不能惠及基层群众。政府每年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但相当一部分群众已不满足于舞台、电视等欣赏娱乐方式,迫切需要与艺术家直接交流,以沟通心灵、提高素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2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途径
2.1政府的大力扶持
政府应加大机制改革力度,完善产业化政策,加快音乐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结合起来政府应通过对产业组织、资金、政策、市场推广等作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扶持,丰富地方文化吸引的内容和语汇,提炼地方文化的多元象征要素。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对有市场前景的音乐文化资源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从而推动音乐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2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传统音乐的产业发展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产业化开发与生态化保护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当前,文化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全世界掀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产业开发思路。对传统音乐资源的产业开发,应遵循文化发展和经济规律。首先,归纳和研究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传承流布方式;然后,科学统筹规划,采用经济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分类;最后,对现存的传统音乐资源分批、分期、分地域推进,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科学开发。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产业化发展中,那些珍贵的、适宜市场化运作的传统音乐资源,要实现自我转化和价值的无限延伸,衍生出不同的物的形態,演变成更多富有内涵意义的商品或收藏物。
2.3着力发展音乐文化传承人
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依托于传承人。如果完全失去了保护与传承者,国家的非遗产业必将不复存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皆是由民间出色的传承人保护与发扬光大的。可见,着力开发与保护音乐传承人是十分重要的使命。可以吸取世界发达国家弘扬民间艺术的经验,构建音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扶持作用,有效激励音乐传承人开拓进取,发展民间音乐文化人才。
2.4发扬文化传统美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校园中,给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路径。校园文化逐渐变得多姿多彩,更利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承贯彻落实。将校外的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丰富了高校教学课程内容,高校需做出细致合理的规划,将培养优秀人才与传承文化都做到最佳,更利于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对发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价值意义。
结语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滋养出了唯一的、原创的和不可替代的传统音乐,使其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文化资本。在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音乐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种状况下,应该对音乐类非遗资源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产业化价值,寻找保护、传承以及产业化道路,利用传统音乐本身的文化张力,实现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和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10-14.
[2]纪明明.豫剧文化资源及其继承发展研究[J].音乐创作,2015(10).
[3]黄永林,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
关键词:文化产业视角;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引言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使我国快速进入现代化发展阶段的同时,我国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新的认知。音乐是我国音乐方面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然而,在社会迅速发展的现今时代,尽管音乐依然在传承与发展,但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在逐渐淡化。因此,加强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1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
1.生态环境失衡,传统音乐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外,还要靠一定规模的消费群体来支撑。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大众的审美趣味更趋于简单、直接、通俗。诞生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的传统音乐植根于古老的社会土壤之中,有着深沉而厚重的意蕴和美感,需要受众用心细细品味,这显然与当下受众的审美趋向有着相当的差异。一方面,新时期现代文化娱乐消费方式和手段的多样化,使得受众有了更加丰富的休闲方式,娱乐选择更倾向于流行和现代;另一方面,除了专业演员外,大部分传统音乐从业者的文化修养、艺术底蕴不高,接受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的能力不强,很难在音乐表演形式和艺术水准上有高水平的创新,这造成了现阶段传统音乐观赏性、娱乐性不足的尴尬境地,音乐类非遗资源发展步履维艰。2.缺乏有效整合,我国非遗类音乐资源丰富,但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却各自为战,传统音乐资源缺乏区域和产业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和有效整合,文艺品牌和拳头产品较少。产业开发中存在两类问题,一方面,认识不到传统音乐资源的重要性,对身边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而不见,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另一方面,仅从自身利益出发,地区之间缺乏沟通合作,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对资源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的开发,甚至恶性竞争。产业化发展层面上,对传统音乐文化产品的层次性、渗透性和丰富性还关注不够。很多斥巨资打造的传统音乐精品,由于受演出场地和演出成本的局限,文化创新和发展成果不能惠及基层群众。政府每年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但相当一部分群众已不满足于舞台、电视等欣赏娱乐方式,迫切需要与艺术家直接交流,以沟通心灵、提高素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
2 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途径
2.1政府的大力扶持
政府应加大机制改革力度,完善产业化政策,加快音乐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将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结合起来政府应通过对产业组织、资金、政策、市场推广等作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扶持,丰富地方文化吸引的内容和语汇,提炼地方文化的多元象征要素。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对有市场前景的音乐文化资源项目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从而推动音乐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2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开发模式
可持续发展包含两层含义:传统音乐的产业发展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产业化开发与生态化保护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当前,文化产业是当之无愧的朝阳产业和绿色产业。全世界掀起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清晰的产业开发思路。对传统音乐资源的产业开发,应遵循文化发展和经济规律。首先,归纳和研究传统音乐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传承流布方式;然后,科学统筹规划,采用经济的、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分类;最后,对现存的传统音乐资源分批、分期、分地域推进,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科学开发。在保护与开发并重的产业化发展中,那些珍贵的、适宜市场化运作的传统音乐资源,要实现自我转化和价值的无限延伸,衍生出不同的物的形態,演变成更多富有内涵意义的商品或收藏物。
2.3着力发展音乐文化传承人
我国音乐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依托于传承人。如果完全失去了保护与传承者,国家的非遗产业必将不复存在。中国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皆是由民间出色的传承人保护与发扬光大的。可见,着力开发与保护音乐传承人是十分重要的使命。可以吸取世界发达国家弘扬民间艺术的经验,构建音乐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当地政府的扶持作用,有效激励音乐传承人开拓进取,发展民间音乐文化人才。
2.4发扬文化传统美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高校校园中,给热爱传统文化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学习路径。校园文化逐渐变得多姿多彩,更利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传承贯彻落实。将校外的传统民间艺术引进校园,丰富了高校教学课程内容,高校需做出细致合理的规划,将培养优秀人才与传承文化都做到最佳,更利于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对发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大价值意义。
结语
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风民俗滋养出了唯一的、原创的和不可替代的传统音乐,使其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文化资本。在现代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音乐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在这种状况下,应该对音乐类非遗资源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普查,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产业化价值,寻找保护、传承以及产业化道路,利用传统音乐本身的文化张力,实现传统音乐的历史传承和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10-14.
[2]纪明明.豫剧文化资源及其继承发展研究[J].音乐创作,2015(10).
[3]黄永林,纪明明.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