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数学教学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教育素材,数学教师要根据数学的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培养和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激发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 创新 思维
一 、培养兴趣,促进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名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 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 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时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创新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教育的内容.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提出:“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现代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名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处理学生学习行为时,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别出心裁等.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使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要有挖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等.
2. 引导观察想象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 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 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 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 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3. 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 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 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新,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 宋俊奎.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数学教育, 2002年5月
[2] 谢传健. 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N].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关键词】 创新 思维
一 、培养兴趣,促进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名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 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小学的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 因此,我在教列代数式时有意识地为列方程的教学做一些准备工作,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 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难题时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育创新是教师的职责. 教师应该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蕴藏的创造因素,对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使课堂教学有创造教育的内容. 例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提出:“在河边修一个水塔,使到陈村、李庄所用的水管长度最少,如何选定这个水塔的位置?”从而把课本内容引申到实际生活中来,使教学富有实践性、科学性、现代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中的不同观点,保护学生中学习争辩的积极性,让学生敢于想象,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挑战权威,给每名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氛围. 处理学生学习行为时,尊重他们的想法,鼓励别出心裁等.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
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 要使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 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要有挖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此外,还应加强分析、综合、类比等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加强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逆向思维能力;通过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辨识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证)的训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等等.
2. 引导观察想象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 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起步器. 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 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实现的,在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其次,要在观察中及时指导. 比如: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第三,要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作仔细、深入的观察. 第四,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 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第一,因为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 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 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3. 诱发灵感
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 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 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 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 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总之,人贵在创新,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 宋俊奎.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数学教育, 2002年5月
[2] 谢传健. 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N].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