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朝之后的很多年,当人们评判那个以文治国的时代和那个痴爱风雅的君主,叹息政治低迷之余,依然会对彼时朝代的风范予以致敬和怀想。那是个君王沉心文房、民间文人士子意气风发的时代,今日仍有人通过摩挲当时作品,联想彼时的一二件风雅事。后人临摹瘦金体,易得字体之筋骨,难得其之神韵,今人爱谈瘦金体,因那势如兰竹、瘦骨俊逸的笔锋总能与文人心性相得益彰。偶尔遥想,瘦金体以“金”字替“筋”字,是因创造这字体的人为一国之君,崇尚文采与美学的徽宗皇帝,将朝廷之上的要务轻轻推至书案的一角,执笔挥毫欲落字,眼神先落在了明窗前的花瓶上。谁能断言否定,书法史上极具个性的瘦金体,其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的笔势风骨,不是从那瓶中斜插的几枝兰条中撷取了仪态之韵。
君王无心朝堂谋略,寄情花鸟酣于书画,那是段政治呈现暗色的时光。因君主阶级纵情文房里的花、器清玩,士大夫间,也乐于展现出生活中的审美意趣,如此,那也是个富有浪漫和人文色彩的朝代。一个爱书、爱花的君主,纵使是一个治国无术、荒诞少勇的君主,也总会让人觉得他是温柔的,足以被理解和宽容。时代犹如喑暗底色的花瓶,因瓶中的花,使时代有了质感。
青瓷瓶中两枝木兰的疏影,变幻于书房桌上由明至暗的阳光里,似一座小型的大自然。书房里的文人雅士,纵不能纵情山水,也可由瓶花想到春游观园、夏日荷塘、秋天里的芭蕉夜雨、冬日的红梅消寒。宋代诗人陈与义写《梅花二首》咏书房旨趣:“画取维摩宝中物,小瓶春色一枝斜,梦回映月窗间见,不是桃花是李花。”此间便是三两枝兼有的深远意义。
宋人通过花事聊寄清奇,文人插花不注重排场,更讲究神韵,文房可小,笔墨纸砚、文籍书案,更添几只花瓶建盏即可。文房瓶花之现象,虽不能在市井间蔚然成风,但宋时在花事里寄托情趣的气象,早已随着君王的爱好、雅士大夫的日常,悄悄笼过汴京周边的大地。
一草一木总关情,市井间的花事,情趣在于热闹和生动,虽高雅寓意不及文房里的瓶花,但相比之下,烂漫有余。临安春雨初晴的街头,唱卖杏花的小贩将沾着新鲜雨露的鲜花供应给爱美的妇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在诗中,将江湖夜雨后的杏花叫卖,写出了闲适的人间烟火气息,因为民间花事尤盛,对比政局消沉,陆游有了惆怅,平民不知这惆怅,醉于鲜花消费市场里。《夷坚志》中记录,“尝闻市外卖花声,出户视之,花鲜妍艳丽,非常时所见者比。乃多与直,悉买之,遍插于房栊间,往来谛玩,目不暂释。”可见宋朝爱花之风的强劲。
宋人爱买花,买花举止背后是更强烈的爱花之心,他们爱花,不止于将花清供于瓶中,只消在家中清赏而已,他们将花大大方方地戴着头上,穿街走巷,现在想一想真觉得煞是烂漫。唐朝时已有“插花于冠”的现象,到了宋朝时,“簪花”成了流行的时尚。民间的妇人或许无太多的金银发簪可佩,但应季的鲜花已经足以美好姿容。四月粉桃、六月茉莉、九月木樨,天然花卉的活泼、新鲜,是金珠点翠所远不可及的。后人亦用影像来表达自己对旧时女子戴花之仪态的遥想,因服饰、妆容、剧情皆十分考究而大为风靡的影视作品《甄嬛传》中,就有出身平平的安陵容在选秀时无过多珠翠装饰,却因甄嬛为她发髻间插入的一朵春花而惹得君王青眼。可见一枝簪花之于女子的益处,以及后人对簪花之美的崇尚,虽这一镜展现的是清朝,但依然可以想见,远在清朝以前的唐宋元明里,一代又一代的女儿们,因为簪花而获得自矜心情。
女人戴花不足为奇,男人戴花尤为可观,历史上男人竞相戴花的景象,或许可观止于宋朝了。宋徽宗崇尚戴花,逢佳节行赏时,也常以翠叶金花赐予臣僚佩戴。这些君主赐花、男子簪花的情景虽距离我们久远,但如今我们用文字描述,却也算不得写字人的杜撰。朝代在更迭,书画传世,每一朝的风范也在流传,晚清苏六朋所作的《簪花图》中,就描绘了宋真宗赏花叫人簪戴的画面。大文豪苏轼赤子之心,唯恐别人不知他老人家鹤鬓时仍把花戴,写:“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那时的苏老,作诗遐迩间,或许回顾过自己从少年至中年,一路簪花吟哦的岁月。
想来,苏老簪花数几十年,这几十年来,花影背后是因以文治国而熙和静然的北宋。边境无事,国不尚武,男人们聚在一起喝大酒,更有兴致观赏酒瓶中晃荡的花枝。在雍容的宋朝悠然活到高龄的诗人邵雍,戴花喝酒,见琥珀色的酒中花色动人,情之所至总结一生:“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两世太平,四朝全盛,士子文人为花低头,戴花昂首,俯仰间风雅逍遥,皆是从容。
盘古开天,花草始妍,而真正因花而奠定的高雅基调,在宋时被演绎到极致。宋人吴自牧在笔记《梦粱录》中总结文人四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文人总有一丝云端之味,文人之花,寥寥几枝,也自带清绝气息,花是造物主之于人间的馈赠,不同人的赏玩方式,自然也生出不同的生机,市井之花,繁复或艳绝,是热闹太平之味。
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以花相赠,并直说这是一个春天的心意,诗人心底的浪漫感染了无数后人。今天,当桃花吐蕊、辛夷坞玉立在春日的山头,无数的女孩们举起手机拍下植物的江南,少数以文附庸,大都无字可写,便索性拿“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来抒怀。殊不知,在遥远的宋朝,这仅为聊赠的一枝花,只是盛大宋朝花事里的一隅。
我也是爱花之人,曾在书中写下“我在一汪花溪前驻足的时间是你们要求我用来赶路的时间,我的买花钱是我的糊口钱”这样烈性的句子,不过是为表明自己在庸常生活里对无用花事的一点坚心。宋时文人通过修剪、插栽、簪戴花草,明晓删繁就简之道法、抒发寄情自然之情操、寄托锦衣华服之梦想,今日的我发自真心与花低眉,并不能谓是情怀所至或梦想所驱,只是相信情操养成于自然,拥有治愈情绪的能力。当年的士子们与花相低头,在莳花之间撷一二灵感留下诗作,或洞悉世局,或珍惜时光,今日依旧有人珍重那宋时的士子之风范,并从花事中,怀想先贤,遇见更从容、更浪漫的自己。
君王无心朝堂谋略,寄情花鸟酣于书画,那是段政治呈现暗色的时光。因君主阶级纵情文房里的花、器清玩,士大夫间,也乐于展现出生活中的审美意趣,如此,那也是个富有浪漫和人文色彩的朝代。一个爱书、爱花的君主,纵使是一个治国无术、荒诞少勇的君主,也总会让人觉得他是温柔的,足以被理解和宽容。时代犹如喑暗底色的花瓶,因瓶中的花,使时代有了质感。
青瓷瓶中两枝木兰的疏影,变幻于书房桌上由明至暗的阳光里,似一座小型的大自然。书房里的文人雅士,纵不能纵情山水,也可由瓶花想到春游观园、夏日荷塘、秋天里的芭蕉夜雨、冬日的红梅消寒。宋代诗人陈与义写《梅花二首》咏书房旨趣:“画取维摩宝中物,小瓶春色一枝斜,梦回映月窗间见,不是桃花是李花。”此间便是三两枝兼有的深远意义。
宋人通过花事聊寄清奇,文人插花不注重排场,更讲究神韵,文房可小,笔墨纸砚、文籍书案,更添几只花瓶建盏即可。文房瓶花之现象,虽不能在市井间蔚然成风,但宋时在花事里寄托情趣的气象,早已随着君王的爱好、雅士大夫的日常,悄悄笼过汴京周边的大地。
一草一木总关情,市井间的花事,情趣在于热闹和生动,虽高雅寓意不及文房里的瓶花,但相比之下,烂漫有余。临安春雨初晴的街头,唱卖杏花的小贩将沾着新鲜雨露的鲜花供应给爱美的妇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在诗中,将江湖夜雨后的杏花叫卖,写出了闲适的人间烟火气息,因为民间花事尤盛,对比政局消沉,陆游有了惆怅,平民不知这惆怅,醉于鲜花消费市场里。《夷坚志》中记录,“尝闻市外卖花声,出户视之,花鲜妍艳丽,非常时所见者比。乃多与直,悉买之,遍插于房栊间,往来谛玩,目不暂释。”可见宋朝爱花之风的强劲。
宋人爱买花,买花举止背后是更强烈的爱花之心,他们爱花,不止于将花清供于瓶中,只消在家中清赏而已,他们将花大大方方地戴着头上,穿街走巷,现在想一想真觉得煞是烂漫。唐朝时已有“插花于冠”的现象,到了宋朝时,“簪花”成了流行的时尚。民间的妇人或许无太多的金银发簪可佩,但应季的鲜花已经足以美好姿容。四月粉桃、六月茉莉、九月木樨,天然花卉的活泼、新鲜,是金珠点翠所远不可及的。后人亦用影像来表达自己对旧时女子戴花之仪态的遥想,因服饰、妆容、剧情皆十分考究而大为风靡的影视作品《甄嬛传》中,就有出身平平的安陵容在选秀时无过多珠翠装饰,却因甄嬛为她发髻间插入的一朵春花而惹得君王青眼。可见一枝簪花之于女子的益处,以及后人对簪花之美的崇尚,虽这一镜展现的是清朝,但依然可以想见,远在清朝以前的唐宋元明里,一代又一代的女儿们,因为簪花而获得自矜心情。
女人戴花不足为奇,男人戴花尤为可观,历史上男人竞相戴花的景象,或许可观止于宋朝了。宋徽宗崇尚戴花,逢佳节行赏时,也常以翠叶金花赐予臣僚佩戴。这些君主赐花、男子簪花的情景虽距离我们久远,但如今我们用文字描述,却也算不得写字人的杜撰。朝代在更迭,书画传世,每一朝的风范也在流传,晚清苏六朋所作的《簪花图》中,就描绘了宋真宗赏花叫人簪戴的画面。大文豪苏轼赤子之心,唯恐别人不知他老人家鹤鬓时仍把花戴,写:“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帘前柳絮惊春晚,头上花枝奈老何。”那时的苏老,作诗遐迩间,或许回顾过自己从少年至中年,一路簪花吟哦的岁月。
想来,苏老簪花数几十年,这几十年来,花影背后是因以文治国而熙和静然的北宋。边境无事,国不尚武,男人们聚在一起喝大酒,更有兴致观赏酒瓶中晃荡的花枝。在雍容的宋朝悠然活到高龄的诗人邵雍,戴花喝酒,见琥珀色的酒中花色动人,情之所至总结一生:“头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经两世太平日,眼见四朝全盛时。”两世太平,四朝全盛,士子文人为花低头,戴花昂首,俯仰间风雅逍遥,皆是从容。
盘古开天,花草始妍,而真正因花而奠定的高雅基调,在宋时被演绎到极致。宋人吴自牧在笔记《梦粱录》中总结文人四艺,“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文人总有一丝云端之味,文人之花,寥寥几枝,也自带清绝气息,花是造物主之于人间的馈赠,不同人的赏玩方式,自然也生出不同的生机,市井之花,繁复或艳绝,是热闹太平之味。
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以花相赠,并直说这是一个春天的心意,诗人心底的浪漫感染了无数后人。今天,当桃花吐蕊、辛夷坞玉立在春日的山头,无数的女孩们举起手机拍下植物的江南,少数以文附庸,大都无字可写,便索性拿“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来抒怀。殊不知,在遥远的宋朝,这仅为聊赠的一枝花,只是盛大宋朝花事里的一隅。
我也是爱花之人,曾在书中写下“我在一汪花溪前驻足的时间是你们要求我用来赶路的时间,我的买花钱是我的糊口钱”这样烈性的句子,不过是为表明自己在庸常生活里对无用花事的一点坚心。宋时文人通过修剪、插栽、簪戴花草,明晓删繁就简之道法、抒发寄情自然之情操、寄托锦衣华服之梦想,今日的我发自真心与花低眉,并不能谓是情怀所至或梦想所驱,只是相信情操养成于自然,拥有治愈情绪的能力。当年的士子们与花相低头,在莳花之间撷一二灵感留下诗作,或洞悉世局,或珍惜时光,今日依旧有人珍重那宋时的士子之风范,并从花事中,怀想先贤,遇见更从容、更浪漫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