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途径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myaccou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是符合课程改革的有效举措。所谓小组合作学习,即通过小组的方式探讨问题,交流学生积累的语文心得,以此实现信息共享的学习模式。但是在当前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导致语文教学效率有待提升。所以笔者在此主要围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展开分析。
  一、設置学习小组,激发学生语文学习主动性
  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探讨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只是将学生简单的分组即可,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并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如此一来,学生便可以在小组内发挥自身优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详细探讨,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也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问题,以此丰富语文知识结构,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快速完成语文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九年级《范进中举》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为了提升教学效率,便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语文成绩,采用穿插的方式进行分组,保证每个组都有学习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此外,教师要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问题,总结答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范进的性格特点。学生在小组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因为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所以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得到多个角度的答案,从而更加全面的认识“范进”这个人物形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之间加深了情感,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了问题,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此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设置教学情景,深入分析讨论
  语文教学情境的创建,是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内容的关键,也是提升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重点。所谓教学情境,即教师在课程教学期间,为了更加贴合教材所采用的教学设计方法,以视觉体验为核心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方针教学课堂。学生在这种模拟的语文课堂中,可以更加深入的体会教材所讲,调动自身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便可以深入的剖析语文知识点。
  以人教版九年级《出师表》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当时诸葛亮的内心,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先以视觉体验的方式了解课文。随后,可以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一课内容进行表演,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体会诸葛亮最后是以何种心情写下这篇文章的。通过这种情景表演方式,可以让学生更为形象的体会教材内容,进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组织小组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当然也需要科学的测试系统作为辅助,如此才能够有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需要设置一个测试系统。其一,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测。测试开始之后,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小组自测,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对语文生词的认识,深入体会文章内涵。第二,教师组织单元测试。这一阶段的测试是对学生近一阶段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起到巩固的效果。为了提高测试成效,教师可以进行单元联测,让学生加强对多个单元知识的掌握。
  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教师在完成第一、二教学之后,可以组织进行单元测试。按照这两个单元所学内容,以测试题的方式组织测试,学生通过测试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程度。测试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对学生薄弱之处进行分析,为下次小组合作学习、测试的顺利进行提供内容支持。
  除了基本的测试之外,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进行评价在,主要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这也是小组合作学习当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为了保证评价的效果,可以组织同学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价,以不同的角度认识学生。通过详细的评价,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例如,教师在完成一学期教学之后,便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让小组内的学生互相评价,通过这种激励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信心,从而发挥出学生的创造力与合作积极性。在完成学生互评后,教师也要对其进行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话语,例如“小组的合作氛围非常好~你创新性的想法为课堂增添了很多乐趣”,对小组和学生进行评价,从而引导学生更为主动的参与到今后的小组合作学习中。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以运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为课程改革的落实提供了支持。
其他文献
何为“法”,法是处理事物的手段,是标准,规范,可仿效的。  因为我们学习的内容相对是固定,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就是得法,仿法,用法,创法的过程。没有法的有效指导,就谈不上学习效率的高效。  何为高品质语文生态课堂,一节课下来简简单单,在听、说、读、写中,学生依法学得轻轻松松,学有所获。  一、“三法”语文生态课堂产生的背景  如今语文生态课堂教学现状:课堂教学模式五花八门:名家魏书生的“定向、自学、
高步瀛先生谓《文选》李善注"一厄于五臣之代篡,再厄于冯光震之攻摘,三厄于六臣本之窜乱,四厄于尤袤诸本之改窜。……使其精神面目皆已失真"(《文选李注义疏》,中华书局1985年版
针对传统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存在地下水资源承载力等级划分不合理、评价分析结果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权物元理论的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分析方法,依据模糊权物
星载降水雷达是太空中对降水观测最精确的仪器,目前星载降水雷达有TRMM PR、GPM DPR和Cloud Sat CPR,但对于三颗雷达产品的认识及应用还相对不足。在全球范围内对三颗雷达的
优秀的叙事写人的文学作品,往往借着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而获得永恒的艺术魅力。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最突出的莫过于鲁迅先生描写的刘和珍君。她的“微笑”与“温和”,是如此地鲜明,如此地动人,以至于每一个读过《记念刘和珍君》的人,都会像她的亲人们一样在头脑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然而,语文教学参考书却简单地以“作者反复写她的‘微笑’与‘和蔼’,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这样
针对水闸观测数据偏少、水闸渗流分析中会出现大量不确定因素等问题,对水闸渗流进行模糊可靠度研究。模糊点估计法能同时考虑参数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因此将该方法应用于水闸渗
心墙与坝壳间不均匀沉降可导致心墙内产生拱效应,反滤层变形模量高于相邻的心墙料及过渡料致使拱效应强烈,分析心墙拱效应并通过合理措施降低其影响极为重要。以某心墙堆石坝为
河流泥沙及其处理是水利工作的一个难题,也是一门专业学科。在多泥沙河流上建设水能开发项目,对泥沙问题设计重视和研究不够,将会给工程运行带来严重后果。结合陕西省水能开
一、对阅读本位的深入理解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规范,创构于20世纪初,确立于1960年代前期。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叶圣陶。其基本理念是——教育目的:“应用”“实用”,即“应付生活”擞育功能:“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擞学范式:以阅读为本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称作“以阅读为本位”的“吸收实用”型规范。  在“实用性”目的之下,自然应培养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语文能力一般界定为听、读、说、写四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