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的捕食作用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ly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的捕食作用,为应用龟纹瓢虫防控棕榈蓟马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试验研究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结果]龟纹瓢虫2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型方程。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量逐渐增加,搜寻效应逐渐降低。龟纹瓢虫2龄若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上限分别为41.2、69.9头/d。[结论]龟纹瓢虫幼虫对棕榈蓟马有较强的捕食效能。
  关键词 龟纹瓢虫;棕榈蓟马;捕食功能;搜寻效应
  中图分类号 S43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2-128-0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discuss the predation of Propylea japonica to Thrips palmi, which will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 japonica controlling T. palmi. [Method] The predatory functional response and searching rate of P. japonica 2nd instar nymph to adult and nymph of T. palmi were studied by laboratory experiment. [Result] The predatory functional response of P. japonica 2nd instar nymph fitted HollingⅡ equation. The predation amount of P. japonica 2nd instar nymph to adult and nymph of T. palmi wa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prey density, but the searching rate was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ment of prey density. The maximal predation number of P. japonica 2nd instar nymph to T. palmi adult and nymph was 41.2 and 69.9 individual/d,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 japonica has strong predation efficiency on T. palmi.
  Key words Propylea japonica; Thrips palmi; Predation function; Searching rate
  棕榈蓟马(Thrips palmi)属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20世纪20年代在印度尼西亚首次被发现[1],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广州被发现[2],此后相继在广西、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山东等地发生和危害[3]。棕榈蓟马喜食茄科、葫芦科等多种蔬菜,是重要蔬菜害虫[4],还可传播番茄斑萎病毒属(Tospovirus)病毒病,严重影响我国蔬菜的产量和质量[5]。
  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对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捕食作用。笔者研究了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以期为应用龟纹瓢虫防控棕榈蓟马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HPG280H型光照培养箱(黑龙江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微型养虫器(由内径为19 cm、长为92 cm的塑料注射器改造而成)、小试管、小毛笔、封口膜等。
  1.1.2 供试虫源。
  棕榈蓟马:采自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镇邓王村日光温室黄瓜植株,室内用芸豆饲养,选择健康成虫和2~3龄若虫作为供试猎物。
  龟纹瓢虫:采自聊城大学蔬菜试验基地,室内饲养并建立稳定种群,收集相同时间段产的卵,卵孵化后于26 ℃下在小试管中用棕榈蓟马单头饲养,选择健康2龄幼虫,饥饿24 h后作为供试天敌。
  1.2 试验方法
  先将棕榈蓟马成虫、若虫分别吸入养虫器中,成虫密度分别为5、10、20、30、40、50头/养虫器,若虫密度分别为10、20、40、60、80、100头/养虫器;再在每养虫器放入长、宽、高分别为0.8、0.4、0.2 cm的芸豆片,然后用小毛笔接入1头龟纹瓢虫2龄幼虫,最后将养虫器用封口膜封口。每处理设置4次重复。将养虫器置于光照培养箱中,设定温度为(26±2.0)℃,相对湿度为70%±5%,24 h后检查棕榈蓟马剩余数量和自然死亡数。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捕食功能反应
  由图1可见,在试验条件下,龟纹瓢虫2龄幼虫的捕食量随棕榈蓟马成虫、若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呈负加速曲线。在相同猎物密度下,
  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若虫的捕食量大于成虫。
  Holling II型圆盘方程计算结果(表1)表明,在试验条件下,龟纹瓢虫2龄幼虫处理1头棕榈蓟马成虫、若虫所需的时间分别为0.024 3、0.014 3 d,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84 5、1.104 2,捕食上限分别为41.2、69.9头/d。X2值分别为0348 4、0.950 1,远低于X2(0.01,4)(13.28),显示龟纹瓢虫2龄幼虫的理论捕食量与实际捕食量非常吻合。   2.2 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若虫搜寻效应估计
  由图2可知,在试验条件下,随着棕榈蓟马成虫、若虫密度的增加,龟纹瓢虫2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逐渐降低。在相同猎物密度下,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若虫的搜寻效应高于棕榈蓟马成虫。
  3 讨论
  龟纹瓢虫是一种对多种害虫有较强捕食能力的天敌,国内学者对其捕食功能反应和控害效果亦开展过相关研究,主要针对蚜虫[7-12]、粉虱[12-13]等害虫,程松莲[14]研究了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但关于其对棕榈蓟马的捕食作用的研究则无相关报道。该试验条件下,1头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的捕食上限达41.2头/d,对棕榈蓟马若虫的捕食上限达69.9头/d,表明龟纹瓢虫对棕榈蓟马具有较强的捕食潜能。
  搜寻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龟纹瓢虫2龄幼虫对棕榈蓟马成虫、若虫的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搜寻效应逐渐下降,因此在田间释放龟纹瓢虫防治棕榈蓟马时,还应研究龟纹瓢虫释放密度,以达到最佳的控害效能。
  该试验是在室内限定条件下进行的,自然界中龟纹瓢虫的捕食能力受田间因素影响很大,如田间天敌的种类与密度、温度、湿度等,因此,龟纹瓢虫在自然界中对棕榈蓟马的实际控制能力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维球.农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556-561.
  [2] 张维球.广东蔬菜常见蓟马种类及其为害情况调查[J].昆虫知识,1976,13(3):83-85.
  [3] 秦玉洁,梁广文,吴伟坚.节瓜蓟马的发生危害和防治策略[J].植物保护,2002,8(4):21-22.
  [4] 吴佳教, 张维球, 梁广文.温度对节瓜蓟马发育及产卵力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5,16(4):14-19.
  [5] KATO K,HANADA K,KAMEYAIWAKI M.Melon yellow spot virus:A distinct species of the genus tospovirus isolated from melon[J].Phytopathology,2000,90(4):422-426.
  [6] 丁岩钦.昆虫种群数学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210-211.
  [7] 任月萍,刘生祥.龟纹瓢虫对麦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J].农业科学研究,2006,27(1):20-21.
  [8] 闫占峰,王聪,王振营,等.龟纹瓢虫捕食玉米蚜功能反应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2,28(1):139-142.
  [9] 高孝华,时爱菊,曲耀训,等.龟纹瓢虫捕食棉蚜的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4):457-460.
  [10] 梁洪柱,胡雅君,陈倩,等.龟纹瓢虫对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J].中国生物防治,2007,23(S1):103-106.
  [11] 胡长效,丁永辉,彭兰华,等.龟纹瓢虫捕食牛蒡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8(7):64-66.
  [12] 刘万学,张毅波,万方浩.龟纹瓢虫对烟粉虱和棉蚜取食选择性及适合度比较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2008,24(4):293-297.
  [13] 林克剑,吴孔明,刘山蓓,等.中华草蛉、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对B型烟粉虱的捕食功能反应[J].昆虫知识,2006,43(3):339-343.
  [14] 程松莲.龟纹瓢虫对玉米黄呆蓟马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搜寻效应[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77,10598.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提高由酶法制备的果糖在水-乙醇体系下的结晶收率。[方法]利用右旋糖酐蔗糖酶催化制备右旋糖酐,剩余的废液经纯化精制后得到可以进行结晶操作的果糖溶液,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果糖在水-乙醇结晶体系的结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晶方法为冷却降温结晶。最后对结晶产品进行了高效液相色谱、中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检测。[结果]在水-乙醇比例为1∶4的体系下果糖的纯度在90%以上,母液的白利度为85 Brix°,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筛选出一株更加高效促生的花生根瘤菌。[方法] 从山东、河北、河南、辽宁4个花生种植地区的20个土样中分离出20株野生型花生根瘤菌。[结果]与现有生产使用的花生根瘤菌144相比,高效固氮的慢生型花生根瘤菌单株结瘤数提高27.4%,单株干重提高8.7%,单株全氮含量提高6.5%,单株产量提高30.45%。[结论] 经过16s鉴定及盆栽试验比较,最终筛选出一株高效固氮的慢生型花生根瘤菌
期刊
摘要 添加外源菌剂能够有效加快牛粪堆肥中纤维素的降解。在牛粪堆肥过程中添加外源菌剂,与同一条件下的自然堆肥做对比,研究菌剂对堆肥中GH3真菌家族β-葡萄糖苷水解酶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组堆肥能更快地进入高温期且持续20 d高温(自然堆肥为14 d),β-葡萄糖苷水解酶活性高于自然堆肥组。此外,菌剂组GH3家族微生物多样性要略低于自然堆肥组。设计用于扩增配糖水解酶3家族(GH3)标记基因的通用简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纳米硅肥对红苋菜增产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纳米硅藻土和纳米膨润土为硅肥,叶面喷施于盆栽红苋菜植株,测定红苋菜的增产效果。[结果]喷施上述3种纳米硅肥(SiO2浓度0.09%)后,苋菜鲜重和干重明显增加,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20%、20.37%、31.49%。硅肥提高苋菜的产量,在矿石材料纳米硅藻土、纳米膨润土中存在Ca、Mg、Fe等中微量元素,对苋菜生长
期刊
摘要 [目的] 从污水处理厂旁的土壤中富集和筛选鉴定出具有脱氮除硫能力的菌株,并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对其脱氮除硫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测定硝态氮和硫酸根浓度。[结果] 筛选鉴定出1株硝态氮降解率93.9%、硫酸根生成率74.9% 的假单胞菌JD4,其脱氮除硫最适温度为30 ℃,pH 7.0 ~ 7.5。 [结论] 该菌种能在以硝酸盐为氮源、碳
期刊
摘要 [目的]优化莲草直胸跳甲茎外化蛹条件,为发挥莲草直胸跳甲在防治喜旱莲子草中的控制效能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调查化蛹率和羽化率对莲草直胸跳甲的茎外化蛹基质(湿润砂壤土、花泥、琼脂)进行了筛选。[结果]莲草直胸跳甲在花泥上的化蛹率和羽化率与茎秆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砂壤土和琼脂等基质,表明花泥可作为该虫的适宜的茎外化蛹基质;以花泥作为化蛹基质,密度在30~40头/盒(约2 700 cm3)可保证较
期刊
摘要 [目的]了解在自然发病情况下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的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侵入机制提供参考。[方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水稻孕穗期的幼穗花器,研究稻曲病菌的侵染过程,并对水稻雄性不育系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该菌是在抽穗前8 d 左右从上下颖壳间的缝隙中侵入的。该菌随机到达各种花器上,但到达花药的几率最大。然后菌丝上下扩展,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酸性土壤施石灰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宜宾市酸性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K326为供试烤烟品种,结合大田试验与室内试验,研究石灰对土壤pH、有机质、微生物数量及烟草化学成分等的影响。[结果]与不施石灰处理相比,施石灰处理土壤pH、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提高327%~115.8%和32.9%
期刊
摘要 通过对青狮潭保护区4种林分类型典型样地中土壤层最大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量进行测定,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类型林分样地中水青冈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荷木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杉木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毛竹林土壤层最大持水量;4种林型地表凋落物层持水量有极显著差异,持水量最高的是水青冈林分,最低是毛竹林分。该研究表明水青冈林具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功能,而毛竹林水源涵养能力最差。  关键词 森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筛选适于安全种植于轻度铬(Cr)污染土壤中的小白菜品种。[方法]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比较100 mg/kg Cr处理下34个小白菜品种单株鲜重、地上部Cr积累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差异。[结果]种植于铬污染土壤中的小白菜单株鲜重、地上部Cr积累量和硝酸盐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大。单株鲜重品种间变化范围为1.30~5.22 g,14个品种鲜重高于3.00 g;地上部Cr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