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
怎样“写”教学反思?
一、方法多样,从不同梯度进行反思
(1)纵向反思、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2)横向反思、比较学习。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个体反思、及时总结。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进行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时段进行宏观反思。
(4)集体反思、对话互助。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二、课前、课中、课后,让反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教学前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備而教。
(2)教学中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后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不以成败论英雄,重在经验得失
(1)反思成功之处。一堂课下来,哪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每次可抓住其中最亮的一点去反思。
(2)反思不足之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设计是否妥当?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总之,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让教学效果在回味中升华!
怎样“写”教学反思?
一、方法多样,从不同梯度进行反思
(1)纵向反思、行动研究。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2)横向反思、比较学习。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3)个体反思、及时总结。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进行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时段进行宏观反思。
(4)集体反思、对话互助。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二、课前、课中、课后,让反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教学前反思,提高分析设计能力。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分析和设计能力。俗话说得好,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教学重在准备,要把足够的时间花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安排教学程序上。教师在这一环节上应狠下苦功,提高教学行为的意识性和自觉性,立足学习者的需要,做到有備而教。
(2)教学中反思,提高调控应变能力。教学中的反思具有调控性,能使教学优质高效地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课堂教学的内核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如果学生的反应是无动于衷,教师自以为讲得精彩也只是“自我陶醉”。教师应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况及突发事件,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语言,注意师生间的和谐统一,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提高课堂效率。
(3)教学后反思,提高评价总结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 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总结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后及时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解决问题,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的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三、不以成败论英雄,重在经验得失
(1)反思成功之处。一堂课下来,哪些地方上得很成功,引起了师生的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新课导入是如何承上启下、富有创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是如何最大程度辅助教学的?板书设计是如何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采取了什么方法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采取了什么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采取了什么手段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每次可抓住其中最亮的一点去反思。
(2)反思不足之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教学设计是否妥当?预设的目标是否脱离学生实际?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课堂节奏控制是否游刃有余?课堂气氛是否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课堂效果是否明显、学生是否能够活学活用?
(3)反思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不断碰撞,产生一些瞬间灵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完善了教学设计。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同时也会因时间的流逝而烟消云散,所以教师应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加以捕捉记录,为以后的教学设计添砖加瓦。
总之,思之则活, 思活则深, 思深则透,思透则新, 思新则进。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夯实业务素质、积累教研素材、形成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化成长过程。
行之有效的教学反思——让教学效果在回味中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