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生命的闪光无过于在课堂上面对几十双充满求知渴望的眼睛,是因为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生命才有意义,才有价值。”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让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善于改进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教”的意识过于强势,在备课过程中总是把时间花在“我要教什么”“这一节课的重点应该教这些”等,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研制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而不考虑学生“想学什么”“该学什么”“需学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营造一个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就应善于改进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要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即要改变“以我为主”“以教为本”的设计思路,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要了如指掌。
改进课堂教学设计还要注意简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过多,面面俱到,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或过多,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如蜻蜓点水,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能明白的,老师不说。注重教学环节的简化,聚焦一至两个“生长点”,努力突出教学重难点。如在设计语文社S版二年级上册《我能行》第二课时时,我考虑到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理解的难度不大,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贝贝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相仿,比较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学生对课文所体现主题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抓住有关词句来品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贝贝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会合作与交往。这样针对学情的分析,聚焦“生长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二、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我认为交换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两种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甚至产生第三种新的想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
1. 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有一定的争论性,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有所得的。
2. 准确把握合作时机。教师必须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乘“机”可行,在学生“独学”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群学”。如在学习《爱发脾气的孩子》这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后明白了:男孩儿已经知道自己总是对朋友发脾气是不对了,也已经向朋友道歉了。此时学生就开始质疑了:为什么男孩儿道了歉,朋友还是越来越少呢?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在小组里展开讨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高,探索兴趣浓。等小组讨论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时,我欣喜地看到学生踊跃发言的场面。
生1:因为小男孩总是对朋友发脾气,他的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坏毛病,即使这次道歉了,以后遇到不顺心的事,还是会乱发脾气的,所以朋友就不喜欢跟他玩,朋友就会越来越少。
生2:老师我可以给这小组的答案做一下解释。如果我们平时把钉子钉在木桩上,过一段时间,再把钉子拔出来,那木桩上的那个洞永远都还在,不能再恢复以前那样了。而这位小男孩虽然向朋友道歉了,但是他对朋友造成的伤害已经深深地烙在朋友心里了。
……
学生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补充,有的解释,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努力发挥课堂教学智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和交流,意味着教学将会有更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与一定的“教育机智”,努力发挥课堂教学智慧,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提高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让生命力在语文课堂迸发。
如在教语文社S版二年级上册《我能行》一课时,当我问学生:球不是已经到手了吗?贝贝为什么还要把手中的球传出去?有的说因为他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有的说因为他学会了分享……当学生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自己的看法时,突然有位学生大声喊了出来:可是大哥哥也把手中的球传给了他呀?这位学生无意中的疑问,让我愣住了,同时又陷入了沉思:是呀!这时不只贝贝把手中的球传出去,大哥哥也把手中的球传出去呀?这点我在备课时是完全没想到的。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为生长点,让学生围绕“球为什么能在孩子们手中传递着?”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因为他们彼此想要交朋友;有的说因为他们想要体验合作的快乐;有的说因为大哥哥意识到自己的错了……答案五花八门,但正是因为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贝贝活跃的身影能与大孩子们融到了一起?”也正是因为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光彩,让语文课堂迸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一、善于改进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教师,“教”的意识过于强势,在备课过程中总是把时间花在“我要教什么”“这一节课的重点应该教这些”等,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作为研制教学内容的唯一依据,而不考虑学生“想学什么”“该学什么”“需学什么”。结果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营造一个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就应善于改进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要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思路,即要改变“以我为主”“以教为本”的设计思路,凸显“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要了如指掌。
改进课堂教学设计还要注意简化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过多,面面俱到,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或过多,都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如蜻蜓点水,不扎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己能读懂的,老师不讲;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能明白的,老师不说。注重教学环节的简化,聚焦一至两个“生长点”,努力突出教学重难点。如在设计语文社S版二年级上册《我能行》第二课时时,我考虑到本课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理解的难度不大,课文中的主要人物贝贝和二年级学生年龄相仿,比较容易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但学生对课文所体现主题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该抓住有关词句来品读课文,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贝贝面对困难时充满自信,会合作与交往。这样针对学情的分析,聚焦“生长点”,突出了教学重难点,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二、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
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我认为交换想法后,不只是每人有两种想法,而是每人原先的想法也得到修正、补充和提高,甚至产生第三种新的想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值得提倡。
1. 精心选择合作内容。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是单个学生难以独自完成的复杂任务,是学生感到疑惑不解、有一定的争论性,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有所得的。
2. 准确把握合作时机。教师必须善于把握小组学习的时机。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后,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互相交流、质疑、解惑的欲望,因此教师要及时把握时机,乘“机”可行,在学生“独学”的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进行“群学”。如在学习《爱发脾气的孩子》这一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后明白了:男孩儿已经知道自己总是对朋友发脾气是不对了,也已经向朋友道歉了。此时学生就开始质疑了:为什么男孩儿道了歉,朋友还是越来越少呢?我就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在小组里展开讨论。这样学生求知欲望高,探索兴趣浓。等小组讨论完后,再进行全班交流时,我欣喜地看到学生踊跃发言的场面。
生1:因为小男孩总是对朋友发脾气,他的朋友知道他有这种坏毛病,即使这次道歉了,以后遇到不顺心的事,还是会乱发脾气的,所以朋友就不喜欢跟他玩,朋友就会越来越少。
生2:老师我可以给这小组的答案做一下解释。如果我们平时把钉子钉在木桩上,过一段时间,再把钉子拔出来,那木桩上的那个洞永远都还在,不能再恢复以前那样了。而这位小男孩虽然向朋友道歉了,但是他对朋友造成的伤害已经深深地烙在朋友心里了。
……
学生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的,有的补充,有的解释,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三、努力发挥课堂教学智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动态、多元化的对话和交流,意味着教学将会有更多的偶然性和不可预测性。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与一定的“教育机智”,努力发挥课堂教学智慧,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握促进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切入点,提高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让生命力在语文课堂迸发。
如在教语文社S版二年级上册《我能行》一课时,当我问学生:球不是已经到手了吗?贝贝为什么还要把手中的球传出去?有的说因为他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有的说因为他学会了分享……当学生正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着自己的看法时,突然有位学生大声喊了出来:可是大哥哥也把手中的球传给了他呀?这位学生无意中的疑问,让我愣住了,同时又陷入了沉思:是呀!这时不只贝贝把手中的球传出去,大哥哥也把手中的球传出去呀?这点我在备课时是完全没想到的。于是,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此为生长点,让学生围绕“球为什么能在孩子们手中传递着?”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因为他们彼此想要交朋友;有的说因为他们想要体验合作的快乐;有的说因为大哥哥意识到自己的错了……答案五花八门,但正是因为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什么贝贝活跃的身影能与大孩子们融到了一起?”也正是因为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为语文课堂增添了光彩,让语文课堂迸发出别样的生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柳城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