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湿润管理对优化水稻生长环境的作用,进而提高水稻产量的技术效应,达到水稻生产上的节能增产。
[关键词] 水稻;湿润管理;增产机制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粮食生产上的极端重要性和灌溉用水效率低的特殊性。湿润管理,就是要求水稻移栽后全生育期田间不留水层,在水分敏感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抽穗灌浆期)利用自然水管理补水保持田间薄水层,其他生育期实行湿润与露田交替进行的无水层或湿润管理,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分平衡。科学的水分管理,能优化水稻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一、湿润管理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
1.促进根系良好发育
湿润管理让水稻根系环境的水与气的需求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非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而发达的根系为水稻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使水稻的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为水稻增产创造了良好的根群环境,促进地上部分的快生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水稻实现高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养分的高效吸收
湿润管理增加了根系的扩展范围,从而提高根系的吸肥能力,在生理生化特性上表现根系氧化能力强,脱氧酶活力,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强及ATP含量高。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高,种类多,根系氧化还原能力强,能吸收的氮迅速同化,维持较高的根系氮水平,促进根系对氮的高效吸收。同时根系氧化能力强,高集磷钾能力就越强,促进了植株对磷钾的吸收。强的根系活力向地上部分提供氨基酸,激素等物质,对水稻后期延缓衰老,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及运输对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产量形成高
湿润管理减少水稻田淹水时间,使土壤经常接触空气,根系分布广,根系的分布与产量构成有密切的关系。根系分布深,则叶角小,叶片挺直,结实率较高,反之根系分布浅,则叶角大,叶片易披垂,结实率也较低。凌启鸿(1989)研究认为,叶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根系分布的调控,在群体叶面指数较大的情况下,根系分布深而多纵向的根系,有利于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增加群体光合作用和提高产量。深层根系在水稻前期和中期起主要作用,其根量对水稻在高产水平下进一步实现高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湿润管理的增产机制
1.土壤环境改善
湿润管理通过全生育期不留水层管理,减少水稻淹水时间,使土壤经常接受空气,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得到提高,可使土壤中重要金属的状态发生改变。如噬酸硫杆菌类可氧化二价铁和低价硫,使矿石或淤泥中重金属发生溶解而淋滤出来,达到浸取或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目的。为甲烷氧化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甲烷和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排放。是微生物通过向胞外周围环境释放无机和有机酸可以扰乱金属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细胞外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具多功能团分子结构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其可以改变可溶性金属形态与吸附态或沉淀态通过过滤或离心分析出来,形成络合物等。有利于“溫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其增产效应。
2.水分节能利用充分
传统的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等灌溉方式。其灌溉定额大,渗漏多,水肥流失严重,不利于根系扩展,易发生病害,不利植株的抗倒。采用薄、浅、湿的灌溉制度,可取得很好的节水效果。基本做法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分蘖后期田间晒田,拔节抽穗期保薄水,乳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湿润管理能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平衡,能有效调节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将少其蒸腾耗水,达到不牺牲水稻光合产物和产量而大量节约水稻的生理需水量。让其产生水分胁迫信号传递至叶气孔,形成最佳空开度,另一部分生长在湿润的根系正常吸水,以减少作物奢侈的蒸腾和植株间的无效蒸发,同时增加了根系的扩展范围,从而提高了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促进了稻株的健康生长,提高结实率。节约灌溉用水量。
三、水稻湿润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因地制宜推广水稻湿润管理技术,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又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由于粮食生产极端重要性和灌溉用量大,效率低的特殊性。认真搞好农业节水,大力发展水稻湿润管理。发展和推广水稻湿润管理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湿润管理技术,应掌握湿润出苗,薄水分蘖,分次轻搁和后期间歇灌溉原则。认为控制根区土壤某个亚域的干燥或湿润,使作物根区土壤交替干燥,有目的的使作物处于一定程度缺水条件下,调节作物的光合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分配,调控水稻地上和地下生长动态,促进生殖生长,控制营养生长,舍弃有机合成总量,提高经济产量,最终达到节水,高效,高产的目的。
水稻控制性分根交替湿润管理不能遭受水分胁迫界限,其超限后效为,一方面降低土壤水分及养分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叶片水势的降低,降低了蒸腾速率,进而降低了蒸腾拉力,从而更加减弱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同时气孔开度的减小导致空气中的CO2向气室扩散的阻力增大,同化CO2的速率低。加速水稻叶片的早衰和根系老化,造成千粒重降低。
湿润管理,在灌溉上要注意建立浅、湿、干交替的灌溉方式,并配合施入有机肥、无机肥及生物肥,平衡施如氮、磷、钾及微肥。采取湿润管理以保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徐世宏,水稻水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8,23(2):1~4
[2] 袁隆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杂交水稻,2001,16(4):1~3
[3] 凌启鸿,陆卫平.水稻根系分布与叶角关系的研究初报[J],作物学报,1989,15(2):123~131
[4] 周汉钦,林青心.超高产特优质水稻根系特点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1997,(6)11~14
[5] 李永夫,罗安程等,水稻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分泌物活化特性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6.20(5):41~46
[6] 张亚丽,樊剑波.段英华等,不同基因型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评价[J],土壤学报,2008.45(2):267-273
[关键词] 水稻;湿润管理;增产机制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由于粮食生产上的极端重要性和灌溉用水效率低的特殊性。湿润管理,就是要求水稻移栽后全生育期田间不留水层,在水分敏感期(即分蘖期和孕穗抽穗灌浆期)利用自然水管理补水保持田间薄水层,其他生育期实行湿润与露田交替进行的无水层或湿润管理,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分平衡。科学的水分管理,能优化水稻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系生长,进而提高产量。因此合理的水分管理对水稻生长生产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一、湿润管理对水稻根系生长影响
1.促进根系良好发育
湿润管理让水稻根系环境的水与气的需求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非常有利于根系的生长。而发达的根系为水稻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运输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使水稻的个体与群体的矛盾得到了较好的统一,建立了一个合理的动态群体结构。为水稻增产创造了良好的根群环境,促进地上部分的快生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为水稻实现高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有利于养分的高效吸收
湿润管理增加了根系的扩展范围,从而提高根系的吸肥能力,在生理生化特性上表现根系氧化能力强,脱氧酶活力,细胞色素氧化酶活力强及ATP含量高。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高,种类多,根系氧化还原能力强,能吸收的氮迅速同化,维持较高的根系氮水平,促进根系对氮的高效吸收。同时根系氧化能力强,高集磷钾能力就越强,促进了植株对磷钾的吸收。强的根系活力向地上部分提供氨基酸,激素等物质,对水稻后期延缓衰老,促进光合产物的形成及运输对水稻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产量形成高
湿润管理减少水稻田淹水时间,使土壤经常接触空气,根系分布广,根系的分布与产量构成有密切的关系。根系分布深,则叶角小,叶片挺直,结实率较高,反之根系分布浅,则叶角大,叶片易披垂,结实率也较低。凌启鸿(1989)研究认为,叶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根系分布的调控,在群体叶面指数较大的情况下,根系分布深而多纵向的根系,有利于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增加群体光合作用和提高产量。深层根系在水稻前期和中期起主要作用,其根量对水稻在高产水平下进一步实现高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湿润管理的增产机制
1.土壤环境改善
湿润管理通过全生育期不留水层管理,减少水稻淹水时间,使土壤经常接受空气,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得到提高,可使土壤中重要金属的状态发生改变。如噬酸硫杆菌类可氧化二价铁和低价硫,使矿石或淤泥中重金属发生溶解而淋滤出来,达到浸取或降低污泥中重金属的目的。为甲烷氧化菌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减少甲烷和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排放。是微生物通过向胞外周围环境释放无机和有机酸可以扰乱金属化学元素地球化学形态。细胞外有机化合物中含有具多功能团分子结构的低分子量有机物,其可以改变可溶性金属形态与吸附态或沉淀态通过过滤或离心分析出来,形成络合物等。有利于“溫室效应”,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其增产效应。
2.水分节能利用充分
传统的水稻灌溉一般是长期保持较深水层,有的地方还采用串灌、漫灌等灌溉方式。其灌溉定额大,渗漏多,水肥流失严重,不利于根系扩展,易发生病害,不利植株的抗倒。采用薄、浅、湿的灌溉制度,可取得很好的节水效果。基本做法是薄水插秧、浅水返青,分蘖前期田间湿润管理,分蘖后期田间晒田,拔节抽穗期保薄水,乳熟期保持田间湿润,黄熟期湿润落干。湿润管理能使水稻各生育期田间达到水气养平衡,能有效调节降低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将少其蒸腾耗水,达到不牺牲水稻光合产物和产量而大量节约水稻的生理需水量。让其产生水分胁迫信号传递至叶气孔,形成最佳空开度,另一部分生长在湿润的根系正常吸水,以减少作物奢侈的蒸腾和植株间的无效蒸发,同时增加了根系的扩展范围,从而提高了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促进了稻株的健康生长,提高结实率。节约灌溉用水量。
三、水稻湿润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因地制宜推广水稻湿润管理技术,一方面水资源紧缺,另一方面又存在水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由于粮食生产极端重要性和灌溉用量大,效率低的特殊性。认真搞好农业节水,大力发展水稻湿润管理。发展和推广水稻湿润管理技术对提高粮食产量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湿润管理技术,应掌握湿润出苗,薄水分蘖,分次轻搁和后期间歇灌溉原则。认为控制根区土壤某个亚域的干燥或湿润,使作物根区土壤交替干燥,有目的的使作物处于一定程度缺水条件下,调节作物的光合产物向不同组织器官分配,调控水稻地上和地下生长动态,促进生殖生长,控制营养生长,舍弃有机合成总量,提高经济产量,最终达到节水,高效,高产的目的。
水稻控制性分根交替湿润管理不能遭受水分胁迫界限,其超限后效为,一方面降低土壤水分及养分活性;另一方面由于叶片水势的降低,降低了蒸腾速率,进而降低了蒸腾拉力,从而更加减弱了水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阻碍了叶绿素的合成。同时气孔开度的减小导致空气中的CO2向气室扩散的阻力增大,同化CO2的速率低。加速水稻叶片的早衰和根系老化,造成千粒重降低。
湿润管理,在灌溉上要注意建立浅、湿、干交替的灌溉方式,并配合施入有机肥、无机肥及生物肥,平衡施如氮、磷、钾及微肥。采取湿润管理以保根系活力,防止早衰,提高千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参考文献
[1] 徐世宏,水稻水水稻水气平衡栽培法的研究[J],广西农学报,2008,23(2):1~4
[2] 袁隆平.水稻强化栽培体系[J],杂交水稻,2001,16(4):1~3
[3] 凌启鸿,陆卫平.水稻根系分布与叶角关系的研究初报[J],作物学报,1989,15(2):123~131
[4] 周汉钦,林青心.超高产特优质水稻根系特点初探[J],广东农业科学,1997,(6)11~14
[5] 李永夫,罗安程等,水稻利用难溶性磷酸盐的基因型差异及其与根系分泌物活化特性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6.20(5):41~46
[6] 张亚丽,樊剑波.段英华等,不同基因型水稻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评价[J],土壤学报,2008.45(2):2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