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古今 巧解文言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yzk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一堂小古文课,到底是不求甚解还是字字落实?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小古文怎么学?粗知大意,背下来再说!”
  现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了小古文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三、四年级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对五、六年级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不难发现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学习,重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和情感,诵读后感受中国古代优美的语言并背诵积累,不需要逐字逐句翻译,甚至字字落实。
  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一些常用方法。
  一、“查”
  引导学生通过查看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检索网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理解课文内容。这原本是一种比较枯燥的方法,因此教师可以在学生自主学习后,让他们开火车轮流当小教师,讲讲自己已经理解的课文内容。要做到不重复别人的回答,就必须认真听所有同学的讲解。如此一来,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内驱力,调动了他们参与这项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力得以高度集中。
  二、“猜”
  我们可以采用组词、借助图片、借助表演、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猜测词语大意。
  1.组词。四下《文言文二则》一课的课后习题提出了用组词的方法来理解字义,五下第六单元的“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板块也呈现了“组词”解义这一方法。
  2.借助图片。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一课中“多子折枝”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甚至会有学生将其理解为很多孩子在折枝条。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书中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李树,然后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李树上结了很多李子,枝头都被压弯了的情景。
  3.借助表演。教学六下《两小儿辩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表演,模仿文中的两小儿相互辩一辩,此举不仅能帮助学生深入准确地理解文本,还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联系上下文。一篇文言文中总是会有相同的字出现,有时候这些相同的字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猜。如,三上《司马光》一课中共出现了三个“儿”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学生就能猜到第一个是指一群孩子,后两个是指失足落水的那个孩子。五下《自相矛盾》一课的课后习题中也提到了“联系上下文”来猜意思这个方法,结合故事情节,学生很快就能猜出字词的意思。
  5.联系生活。教学五下《杨氏之子》一课的课题时,老师可以联系自己的姓氏指导学生理解课题。如:一位姓潘的女老师,就可以介绍自己是“潘氏之女”,接着让学生也用这样的方式来介绍自己,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特别高。
  6.猜读法。这个方法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充满了挑战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这个老师,学生就愿意主动去钻研教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一来,教师上课时不必每一个知识点都讲,从而节省一些时间,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三、“比”
  1.古今对比。教师教学时可以采用“文白对比”的方式,让学生快速把握文言大意,避免逐字逐句烦琐讲解。“文白对比”既能消除学生对古文学习的畏难情绪,也能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以将古今含义有区别的字拿来对比,比如现代汉语中的“走”,一般指行走,而在古文中则是指“跑”。所以,我们在教学三下《守株待兔》中的“兔走触株”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兔子如果是走,怎么可能撞到树上。很多学生在质疑的时候,已经猜到了“走”这个字在这则古文中的意思和平时不一样。接着,出示“走”的古文字,这个古文字的字形就像一个人甩开膀子、迈开腿朝前飞奔,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古文中的“走”指的是跑。我们还可以联系学生熟知的成语“东奔西走”“远走高飞”“走马观花”等,加深他们对“走”字古义的理解。
  2.典型高频词对比。比如“之”这个字在古文中出现频率很高,而且不同的句子里,代表不同的意思。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比,指导学生理解“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教材中出现的“之”,可以分为两种用法:作代词用,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作助词用,表示“的”。其实在古文中“之”还作动词用,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中“之”的意思就是去、到。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学生会储备一些古文字常识,当他们再遇到“之”字的时候,就可以尝试自己理解文意。比如遇到“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这句话的时候,用比一比的方法,就能理解句子。
  小古文教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我们要采用丰富多彩、活泼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不仅要读背教材中的,还要读背课外的。有了30~50篇古文阅读量后,小学生基本能建立起文言文语感,不仅能准确地断句,掌握正确的音韵节奏,还能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甚至摆脱注释这根“拐杖”,最终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作者单位:南京市花港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如果把中国语言比作一把折扇,文言文相当于扇轴上面的主体部分,而白话文仅仅是扇轴下部的扇尾。两者在数量、质量上皆不可同日而语。”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我们祖先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学习文言文,就是在了解历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仁人贤士功不可没。他们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创作了许多经典的文言文,这些文
期刊
[目的/意义]对辽宁某高校图书馆的经济价值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高校图书馆的经济价值展开研究,运用OLS回归方法,从学生的身份、学科、性
著名教育家卢梭提出:一切教育活动应该以儿童为本位。在教育教学中,将教育的视角着重于学生本体,是对学生个体生命价值和尊严的尊重,也是对教育事业的尊重。习作教学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学情,以农村学生自身的生命状态为视角,才能言其心中之所想,表心中之所思,进行展现自我的创造性思维活动,真正做到“实化”习作教学。  一、读经典,积淀写作
期刊
一、导入新课,配乐读文  1.生命中总有一些美丽的相遇,会镌刻进我们的记忆,甚至灵魂:1982年5月的一天,作家宗璞与一片辉煌的紫色相遇,写下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紫藤萝瀑布》。  作者为什么用“紫藤萝瀑布”作为题目呢?(参考: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紫藤萝比作瀑布,状写了紫藤萝花开之“盛”)  欣赏“紫藤萝瀑布”图片。(先出示瀑布图片,再出示紫藤萝图片)  2.“紫藤萝有多盛,一直这么盛吗?作者写
期刊
语文课程改革不知不觉已经走过20年的路程,有一些老师开始写起回忆的作品.前一阵子山东师大曹明海老师孕育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要组织编写一套《名家论语文》,约我写一本,我因
期刊
[目的/意义]旨在为寻找简单有效的图书推荐分类算法提供参考。[方法/过程]构建了包括数据预处理、分类器和图书推荐引擎的基于模型的图书推荐系统。指出应在数据预处理时对书籍的属性值进行选择和格式化,需对比不接受文本数据和接受文本数据的两组分类器,并选择合适的特征,如作者、年份、出版商、用户ID、位置和年龄,进行评分预测。以图书评分数据集作为案例分析,对比了朴素贝叶斯多项式、SGD、朴素贝叶斯、贝叶斯网络和C4.5分类器方法,从准确率、RMSE等方面进行了算法性能比较。[结果/结论]朴素贝叶斯是图书推荐的最佳选
一、解题导入,读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板书“芙蓉楼送辛渐”,生齐读)  “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古诗,适时正音辨音“洛(luò)”,认识生字“壶”。  2.朗读检查。(正确、节奏、速度)  【设计意图】诗歌教学,读好诗句是前提。从正确朗读、读好每一个
期刊
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对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字理分析,即以字理为中心,使字的形、音、义统一。在识字中更明确、更直接地渗透字理,能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并让他们产生丰富联想,从而让他们感兴趣并且记忆深刻。  一、字理识字的优势  1.引发兴趣。许多人觉得学习汉字就是死记硬背,很枯燥乏味,其實这是对汉字学习的一种误解。汉字记录了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每一个字就像一幅
期刊
[目的/意义]对国内创业文化研究领域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以CSSCI数据库中创业文化相关文献为分析样本,对创业文化文献给予计量分析、共现、聚类与突现检测,绘制我国创业文化研究知识图谱。[结果/结论]学者间合作不足,未来应注重学者间合作与学科交融;热点主题分为三个阶段,且不同时段聚焦的重点内容有所差异;研究主题分为创业文化基础研究、社会的创业文化与创业经济研究、高校创业文化与创业教育研究;社会创业、员工敬业度、一带一路等成为未来一个时期的研究趋势。
突发监测,是通过观察增长率骤然上升的突发词的发展变化,来探测学科前沿的方法。SemRep可以根据UMLS(unified medical language system)提取自然语言语义关系。本文通过SemRep结合突发监测算法,揭示某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以疾病药物治疗为例,分析了SARS药物治疗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防控药物的选择与开发提供有力线索。在SARS药物治疗研究文献集合中,利用SemRep和SemRep语义结果处理系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