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语法翻译法有着历史和客观的强大生命力,以母语为纽带形成两个频道思维的转换是一种境界,在英语教学中切不可失落汉语这个中国人的“魂”。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讲授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46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英语教学把创设英语情景看作一个理念,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各种优质课、观摩课如果用汉语讲授,都被认为不合时宜。可是“语法翻译法”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了,并且广泛使用为标准外语教学法,采用了一个世纪又发展至今,怎么就不被待见了呢?
本人所在的秦皇岛艺术高中自转型已经走过十多年历程。随着“先做大,再做强”创校思路的实施,学困生急剧增多,尤其他们英语基础极其薄弱,给正常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你会发现用英语讲授让学生感觉是在听天书,所以研究“新教法”必须行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沿用的英语教学模式行不通了,教师不得不用更多的汉语进行授课,于是理念上教师好像被迫走回“语法翻译”的旧教学法之路。可是,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普遍经历了困惑、辛酸,甚至气馁的心路历程,因为仿佛教师个体的职业素养不进反退。就个体而言,这种心态肯定会影响自身发展,事实是已经有人决绝地“跳槽”。所以立足校本,以主人翁的态度和求索的精神来为之立题研究,试图正本清源,使教师从心理上找回自我并能另辟蹊径提升自己,不仅有利于新形势下教书育人,也会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的探索
通过力所能及的资料阅读和探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对比分析理论,是较早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作用的理论。也可以说是外语课母语讲授(语法翻译法和认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该理论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在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领域流行了20多年。即使目前的许多教法和教材也大多是以对比分析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
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索
1.Atkinson(1993) 提出了外语课上使用母语的三个理由:学习者喜好策略,人道的方法,有效利用时间。
2.Kern 分析51名美国学生阅读法文的过程发现,这些学生经常运用母语来理解文中的词语和概念。
3.Friedlander 研究母语在外语写作中的作用,发现起初用母语构思草稿对目的语的终稿具有积极的影响。
(1)一些学者基于全面介绍国内外外语课母语的使用和研究情况,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正确使用母语讲授外语的建议。(衡仁权,2004;曹瑞明,2006;周星等,2006)。
(2)学者们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母语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究母语使用的不同作用。(王俊菊,2003;乔佳义,2003;杜耀梅,2003)。
(3)还有研究者对外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对32名教师和425名学生的问卷中,显示他们认同母语讲授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尤其是翻译和语法课。
外语课母语使用的研究,正负迁移要更多倾向于负迁移;母语“回避论”比“对比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等支撑使用母语教学的理论更具有向心力,这给目前盛行的全英授课提供了支持。然而从实践的角度看,中学中专高技一线教师的论文更倾向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迁移”和“不可或缺性”的陈述。实践更能支持理论,虽然实践与真理有时候不是时髦和盛行的东西。
四、稍事评述
英语教学法有百来年的发展历史,从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到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可谓是一路创新。大力提倡的全英授课,就其某种角度而言,逼学生“用英语思维”是不现实的。首先师资和资源是很大阻碍,全英授课以及引导学生英语思维尚需诸多辅助手段。新教法层出不穷,以此来适应当代社会创新发展的步伐,可是“创新的东西,未必就是更有效的东西。”
许国璋教授的语法翻译法教材是中国发行最多的教材;李阳疯狂英语于当今社会更显其弄潮儿本色;儿童英语教材“三文治英语”又是母语点播学习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复旦大学教授陆古孙曾呼吁:学英语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时时比较两种语言,形成两个频道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更高的境界,切不可冷落汉语这个中国人的“魂”。这里再提一件事情,日本政府曾下死令,要求日本的学校必须使用日语教学,不得全英语授课。他们更是把外文化“浸入”现象,提高到与民族利益相关的程度上,起始于学术的传统与现代的争论,我们也该正襟危坐,而非等闲视之了。
[参考文献]
[1]束定芳.中国外语教学理论回顾和展望[J].外语教学,2009(6).
[2]包天仁.运用母语教授外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1).
(责任编辑黄晓)
[关键词]外语教学母语讲授理论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60046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英语教学把创设英语情景看作一个理念,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各种优质课、观摩课如果用汉语讲授,都被认为不合时宜。可是“语法翻译法”在上个世纪初就有了,并且广泛使用为标准外语教学法,采用了一个世纪又发展至今,怎么就不被待见了呢?
本人所在的秦皇岛艺术高中自转型已经走过十多年历程。随着“先做大,再做强”创校思路的实施,学困生急剧增多,尤其他们英语基础极其薄弱,给正常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你会发现用英语讲授让学生感觉是在听天书,所以研究“新教法”必须行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沿用的英语教学模式行不通了,教师不得不用更多的汉语进行授课,于是理念上教师好像被迫走回“语法翻译”的旧教学法之路。可是,这样的过程中教师普遍经历了困惑、辛酸,甚至气馁的心路历程,因为仿佛教师个体的职业素养不进反退。就个体而言,这种心态肯定会影响自身发展,事实是已经有人决绝地“跳槽”。所以立足校本,以主人翁的态度和求索的精神来为之立题研究,试图正本清源,使教师从心理上找回自我并能另辟蹊径提升自己,不仅有利于新形势下教书育人,也会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
二、理论依据的探索
通过力所能及的资料阅读和探究得出的结论表明,对比分析理论,是较早的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母语对外语学习产生作用的理论。也可以说是外语课母语讲授(语法翻译法和认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在语言学中的应用。该理论自上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在应用语言学和外语教学领域流行了20多年。即使目前的许多教法和教材也大多是以对比分析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
三、理论和实践的历史与现状探索
1.Atkinson(1993) 提出了外语课上使用母语的三个理由:学习者喜好策略,人道的方法,有效利用时间。
2.Kern 分析51名美国学生阅读法文的过程发现,这些学生经常运用母语来理解文中的词语和概念。
3.Friedlander 研究母语在外语写作中的作用,发现起初用母语构思草稿对目的语的终稿具有积极的影响。
(1)一些学者基于全面介绍国内外外语课母语的使用和研究情况,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正确使用母语讲授外语的建议。(衡仁权,2004;曹瑞明,2006;周星等,2006)。
(2)学者们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母语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究母语使用的不同作用。(王俊菊,2003;乔佳义,2003;杜耀梅,2003)。
(3)还有研究者对外语专业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从对32名教师和425名学生的问卷中,显示他们认同母语讲授对外语学习的积极作用,尤其是翻译和语法课。
外语课母语使用的研究,正负迁移要更多倾向于负迁移;母语“回避论”比“对比教学法”和“认知教学法”等支撑使用母语教学的理论更具有向心力,这给目前盛行的全英授课提供了支持。然而从实践的角度看,中学中专高技一线教师的论文更倾向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正迁移”和“不可或缺性”的陈述。实践更能支持理论,虽然实践与真理有时候不是时髦和盛行的东西。
四、稍事评述
英语教学法有百来年的发展历史,从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 到 Communicative Approach 可谓是一路创新。大力提倡的全英授课,就其某种角度而言,逼学生“用英语思维”是不现实的。首先师资和资源是很大阻碍,全英授课以及引导学生英语思维尚需诸多辅助手段。新教法层出不穷,以此来适应当代社会创新发展的步伐,可是“创新的东西,未必就是更有效的东西。”
许国璋教授的语法翻译法教材是中国发行最多的教材;李阳疯狂英语于当今社会更显其弄潮儿本色;儿童英语教材“三文治英语”又是母语点播学习的一个成功的典范。复旦大学教授陆古孙曾呼吁:学英语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时时比较两种语言,形成两个频道思维的自由转换才是更高的境界,切不可冷落汉语这个中国人的“魂”。这里再提一件事情,日本政府曾下死令,要求日本的学校必须使用日语教学,不得全英语授课。他们更是把外文化“浸入”现象,提高到与民族利益相关的程度上,起始于学术的传统与现代的争论,我们也该正襟危坐,而非等闲视之了。
[参考文献]
[1]束定芳.中国外语教学理论回顾和展望[J].外语教学,2009(6).
[2]包天仁.运用母语教授外语[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11).
(责任编辑黄晓)